XX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XX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XX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XX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落实《XX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获取专业知识、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能力,特制定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一、双语教学的目的

1.通过积极采用双语授课形式,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

2.通过利用国外原版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与前沿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培养接受国际化教育或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则

1.试点先行,效果优先。各院系组织优势教育资源有选择地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试点,切实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不盲目随从。

2.结合实际,有所侧重。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要考虑教师外语授课的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为主。特别是校重点、特色专业、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要优先推行双语教学。

3.加强建设,保证质量。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教材建设

及相关条件建设,切实保证双语教学授课质量。

三、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要求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选择教学条件好的课程,逐步摸索出适合本专业的双语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双语教学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或留学回国人员担任。

3.严格把好教材的选用关,必须选用英语原版教材,严禁翻印,既要注重本课程所需的基础,又要对比分析教材内容,避免教材选用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4.在双语教学中,外语使用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即教学语言(指课堂用语和授课内容)以及板书都应以外语为主,并注重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5.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针对选用的外语教材,适当调整体系内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避免因进行双语教学而影响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性和连续性。

6.要进一步深化与双语课程相适应的考试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改革,配套设计、遴选、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申报程序

1.为确保教学质量,双语教学课程由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经院(系)听课、检查、审核、推荐,审核内容包括教材、大纲、

教案、相关教学课件等。

2.通过院系审核,符合申报条件者需填报《XX大学双语教学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附在该学期教学任务书后交教务处审定。

3.教务处收到申报表后将组织专家组进行双语教学授课试讲、听课评议,专家组根据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教材选用情况和课程双语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等进行评议,符合上课条件的由教务处批准实施。

五、有关激励措施

1.凡批准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学校将给予一定的教学改革经费资助其开展工作。

2.凡参加双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按照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在本文中,概要介绍了双语教学在我国的现状,讨论了双语教学的利弊得失,并阐明了我们的观点。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大面积实施弊大于利,不宜过于夸大和推广。 关键词双语教学母语目的语言 一、双语教学现状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我国目前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学单位很多,几乎各省市都有。其覆盖的范围和跨度也很大,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大学双语教学,探讨了其利弊得失,以及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广义上讲,凡是采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均可称为双语教学。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双语教学指得是用母语之外的目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双语教学可分为下述几种: (一)简单的语言教学,以传授目的语言为目的,并不涉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词汇式双语教学,以母语为本体传授专业知识,同时用两种语言阐明专业词汇 (三)混合式双语教学,部分内容用目的语言传授,部分内容用母语传授。比例介于10~80%之间 (四)纯粹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所有内容,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均采用目的语言 第1种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在此仅对后三种情况加以阐述。目前高校中实行的双语教学以第2种和3种为主,而且通常是尝试性质的。第4种仅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大学提供,而且主要集中在MBA方面。 二、双语教学概述 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需求、成本、教员和生源。 在高校教育中,除了MBA等少数领域外,在其他专业领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并不旺盛,并不像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首先是受教一方的兴趣并不高,学生关注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掌握知识,而并不是很在意是否要用目的语言(英语)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学生们更在意的反倒是如何学好英语。这与双语教学的目的相去甚远。其次,教师们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除去观念上的原因和实际能力方面的原因,付出与得到的不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成本,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如果这些增加的成本全部由校方承担,没有几个学校能大面积承受得起,学生更是如此。不像MBA,对于大多数专业,双语教学的好处短期内不明显,长期更是渺茫,有的只是理论上的潜在好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学校认为,在普通大学生中推广双语教学,是件只见投入,难见产出的措施。在普通大学生眼中,如果不增加费用,倒是可有可无,如果这类费用由学生承担,有多少学生能承担的起?据统计,在中国的大学生中,只有50%左右的能承担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有关加强英语教学的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经研究,学校决定在现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学校决定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领导和人事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二、明确双语教学工作要求 自2004年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新增若干个专业的双语教学试点班,到2015年全校开办双语教学试点班的专业要达到10个以上。 非双语试点班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要逐步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每个专业至少要有3门以上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高新技术领域的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类专业应先行一步,积极开展对双语教学的教改工作,自2005 级起,上述专业的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中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即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从2005级开始,全校所有专业取消专业英语课程。

三、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支持力度 1.学校在教研立项、教学优秀奖、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授课教师。 2.专门设立双语教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试点班及双语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双语教学课程,可申请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纳入学校重点支持的教改教研项目。 3.提高担任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按双学位班计算;担任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师在计算课时补贴时系数取6 。 3.双语教学课程根据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计算工作量时改革教学手段系数k3的取值范围为0.6—1.2 。对于开设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双语课程,k3取值为0.6;对于全英文授课,并且学生全部采用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的课程,k3取值为1.0;对于新开的双语教学课程,在计算当年的工作量时,k3取值为1.0;学校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取上限值1.2 。 4.学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原版优秀教材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英文讲义,经试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可由教务处支持立项作为教材正式出版。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在计算工作量时每万个印刷符号按20小时计算。

罗宾斯管理学双语教学讲稿10

Te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sign 1. INTRODUC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the second management function—is how an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is created. 2. DEFIN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nagers are seeking structural designs that will best support and allow employees to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do their work. A. Before we look at the element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sign, we need to define some important terms. 1. Organizing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n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That process has several purposes, as shown in Exhibit 10.1. 2.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the formal arrangement of job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3. Organizational design is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or changing an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It involves decisions about six key elements: work specialization, departmentalization, chain of command, span of control, 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 and formalization. We need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each of these structural elements. B. Work specialization is the degree to which tasks in an organization are divided into separate jobs. Most managers today see work specialization as an important organizing mechanism but not as a source of ever-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C. Once work tasks have been defined, they must be grouped together in some way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departmentalization—the basis on which jobs are grouped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There are five major ways to departmentalize. (Exhibit 10.2) 1. Functional departmentalization is grouping jobs by functions performed. 2. Product departmentalization is grouping jobs by product line. 3. Geographical departmentalization is grouping jobs on the basis of territory or geography. 4. Process departmentalization is grouping jobs on the basis of product or customer flow. 5. Customer departmentalization is grouping jobs on the basis of common customers. 6. Two popular trends in departmentalization include: a. Customer departmentalization continues to be a highly popular approach because it allows better monitoring of customers’ needs and responding to those changes in needs. b. Cross-functional teams, a hybrid grouping of individuals who are experts in various specialties (or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学。在阐述目前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ri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校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m-gram);第二,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Gngual education);第三,学生刚进入学校是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留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一、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显迫切。为此,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很多大学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都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羊群行为”,迷失了方向,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实效,制约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在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虽已开展实施,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英语还未过关,没必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方案1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一、重要意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 二、工作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以及英吉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双语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学生,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

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三、组织领导;组长:吾热依木江·库尔班(校长);负 责监督检查 萨乌尔·胡达拜尔地(书记);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副组长:妮萨古丽·夏斯依提(副校长)负责宣传检查 工作 热比古丽·孜比布拉 (副书记) 负责督导检查 阿尔子古丽·艾热提负责宣传上报信息 米娜瓦尔·麦麦提敏负责双语档案 阿米娜·艾买提负责教师信息 1、小组成员要做好组长和副组长安排的任务,要帮助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学校的参谋,发现问题要及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长督查教务室;教务室督查教研组;教研组督查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财务管理学》双语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财务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编码:2000000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 学分: 3 适用专业:会计学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Chapter 1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w about what i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Understand the goal of the firm. Chapter 2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Know about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of the firm. Chapter 3 Time Value of Money Know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types of annuities; Master the calculation of future value and present value of a single fund or an annuity. Chapter 4 The Valuation of Long-Term Securities Know about the distinctions among 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security valuation; Master the methods of bond valuation, preferred stock valuation and common stock valuation. Chapter 5 Risk and Return Know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risk and return, and attitudes toward risk; Understand risk and return in a portfolio context, and diversification; Master how to us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measure risk, and the using of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Chapter 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双语课程建设计划的实施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百门双语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试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为此,学校制订“百门双语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1月发文)和《大连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工校发[2006]48号)相关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探索体验教学方式,培养师生教学兴趣。通过“百门双语课程”建设,力争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加强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建设计划与目标 1. 建设数量:100门左右。 2. 建设期限:2007—2009年。 3. 建设标准:本着稳步推进、注重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划分三个标准等级(见下表)。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外语水平、课程性质和学生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等级标准进行建设。

4. 实施的范围:要求全校每个专业必须安排不低于2门的双语课程,其中计算机和软件类专业、生物和化学类专业、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法学类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类专业必须建设3门或3门以上的双语课程,外语强化专业的双语课程不得低于5门。同时,鼓励院系进行专业系列双语课程建设。 三、建设内容 1.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聘请海外归国教师担任双语课程负责人,组建双语教学团队,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扩大国际交流,努力创造条件直接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培训方式,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 2.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提倡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原版教材。同时要在吸纳和整合优秀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教材建设模式,建设符合我校及国内高校教学需要的优质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也可采取学校统一订购,学生借阅,课程结束统一收回等方式解决教材价格贵的问题。 3. 教学方式:按照双语教学课程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同一门课程分别采取中文授课、双语授课等多种形式,由学生自由选学。凡是立项的双语课程,均应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 4. 教学文件:立项的双语课程应严格执行课程规范的要求,教学文件齐全。有完整的反映课程内容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含外文版)和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教学进程表(含外文版)。 四、激励政策 1. 设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凡是批准立项建设的双语课程,学校将投入3000~5000元/门的建设经费,以资助不同级别的双语课程建设。此专项经费资助教师用于外国原版教材的购置、相关教学资料的建设以及双语教学法的研究等。编写双语教材可另行申请教材出版基。对于双语

罗宾斯管理学双语教学讲稿7

seven Foundations of Planning 1. INTRODUCTION. Planning is one of the four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The basics of planning are presented in this chapter. The text discusses what planning is, why managers plan, how they plan, and provides some contemporary issues related to planning. 2. WHAT IS PLANNING? Planning involves defining the organization’s goals, establishing an overall strategy for achieving these goals, and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set of plans to integrate and coordinate organizational work. The term planning as used in this chapter refers to formal planning. 3. WHY DO MANAGERS PLAN? A. Purposes of Planning. Planning is important and serves many significant purposes. 1. Planning gives direc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2. Planning reduces the impact of change. 3. Planning establishes a coordinated effort. 4. Planning reduces uncertainty. 5. Planning reduces overlapping and wasteful activities. 6. Planning establishes objectives or standards that are used in controlling. B.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has shown we cannot assume organizations with formal planning processes always outperform those organizations that don’t have formal planning processes. 1. Generally speaking, however, formal planning i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financial results. C. The quality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probably contribute more to high performance than does the extent of planning. D. When formal planning has been shown not to lead to higher performance, the environment is usually the reason. 4. HOW DO MANAGERS PLAN? Planning is often called the primary management function because it establishes the basis for all other functions. Planning involves two important elements: goals and plans. A. The Role of Goals and Plans in Planning. 1. Goals—desired outcomes for individuals, groups, or entire organizations. 2. Goals are objectives—the two terms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3. Types of goals.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为推动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针对我国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文章剖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只要措施得当,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双语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近十年来,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学理念,双语教学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与采用。我国一些省市的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在较早前就引进了双语或全英教学理念,使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不少高校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使一些高校的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制约着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双语教学指的是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多数指的是使用英语进行不同学科专业内容的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它是用外语作为教学手段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有二:一是让学生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和理论;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外语实践机会,通过提供大量的外语“浸泡”环境,让学生通过运用外语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外语①。双语教学的主产品应该是非外语学科专业知识与理论的获得,而外语应用水平的巩固和提升则是副产品。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双语课程的定位问题上出现的一个误区是将双语课程定位为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简单地将双语教学视同英语教学的延伸、英语的

校园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948 (方案范本系列) 校园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 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校园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 我国加入世界WTO和新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如沐春风,注重学习的体验和知识的运用成为目前教学的最为核心的内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纯知识的外语教学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中除了知识性,还有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然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应用。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学好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外部环境,结果就导致“哑巴英语”这一现象的

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为适应21世纪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在各地逐渐兴起,许多学校已开始实施双语教学计划。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准备在20XX年秋季始,以一年级做为实验年级展开双语实验教学,与此同时面向全校各学科逐渐铺开双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校办学背景: 在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校校长深知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国际语言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学生及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因此,近两年来,我校就开始非常重视英语的教育: 学校专门聘请了两位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他们的到来,不仅使我校的学生们能够接触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20xx学年双语教学实施方案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7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We Can Form An Effective Plan, And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sources And Other Stag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lan, So As T o Form Methods And Experience T o Guide The Future Of Similar Matte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20xx学年双语教学实施方案通用范本

20xx学年双语教学实施方案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方案文件可用于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落实计划的设想和构思,形成有效的方案,并对拟建方案所取得的资源等阶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方法经验来指导未来同类事项的进行。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我国加入世界WTO和新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如沐春风,注重学习的体验和知识的运用成为目前教学的最为核心的内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纯知识的外语教学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中除了知识性,还有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然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应用。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彼此之间的交

XX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XX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落实《XX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获取专业知识、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能力,特制定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一、双语教学的目的 1.通过积极采用双语授课形式,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 2.通过利用国外原版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与前沿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培养接受国际化教育或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则 1.试点先行,效果优先。各院系组织优势教育资源有选择地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试点,切实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不盲目随从。 2.结合实际,有所侧重。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要考虑教师外语授课的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为主。特别是校重点、特色专业、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要优先推行双语教学。 3.加强建设,保证质量。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教材建设

及相关条件建设,切实保证双语教学授课质量。 三、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要求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选择教学条件好的课程,逐步摸索出适合本专业的双语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双语教学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或留学回国人员担任。 3.严格把好教材的选用关,必须选用英语原版教材,严禁翻印,既要注重本课程所需的基础,又要对比分析教材内容,避免教材选用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4.在双语教学中,外语使用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即教学语言(指课堂用语和授课内容)以及板书都应以外语为主,并注重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5.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针对选用的外语教材,适当调整体系内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避免因进行双语教学而影响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性和连续性。 6.要进一步深化与双语课程相适应的考试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改革,配套设计、遴选、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申报程序 1.为确保教学质量,双语教学课程由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经院(系)听课、检查、审核、推荐,审核内容包括教材、大纲、

罗宾斯管理学双语教学讲稿4

Four Managing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1. WHO OWNS WHAT? You might b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a number of companies familiar to us are foreign owned. And, you might also be surprised at the number of well-known companies that derive more than half of their revenues from global operations. 2. WHAT’S YOUR GLOBAL PERSPECTIVE? Most U.S. children study only English in School. It’s not unusual for Germans, Italians, or Indonesians to speak three or four languages. Americans tend to think of English a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nguage and they don't see a need to study other languages. A. Parochialism is defined as a selfish, narrow view of the world and an inability to recogniz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 Parochialism is an obstacle for many U.S. managers and stems from monolinguism. B. Managers might have one of three perspectives or attitudes towa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ee Exhibit4.1.) 1. An ethnocentric attitude is the parochialistic belief that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are those of the home country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company’s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2. A polycentric attitude is the view that the managers in the host country (the foreign country where the organization is doing business) know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for running their business. 3. A geocentric attitude is a world-oriented view that focuses on using the best approaches an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globe. 4. To be a successful global manager, you need to be sensitive to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See Exhibit4.2. for cultural blunders) 3.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Several significant forces are reshap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that managers face. Two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re regional trading alliances 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lobal organizations. A. Regional Trading Alliances. Regional trading alliances are reshaping global competition. It’s no longer country versus country, but region against region. 1. The European Union (EU) is a union of 25 European nations created to eliminate national barriers to travel, employment, investment, and trade. (See Exhibit4.3.) a. The primary motiv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EU (in February 1992) was to allow these nations to reassert their position against the industrial strength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b. The EU took an enormous step towards full unification in 1999 when 12 of the 15 countries became part of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