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治疗方案
我国危重症疟的治疗方案

摘要: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危重症疟疾更是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危重症疟疾的治疗方案,包括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治疗药物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疟疾可分为良性疟、恶性疟和间日疟等类型。
危重症疟疾是指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疟疾。
我国是疟疾流行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疟疾防控工作的推进,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危重症疟疾患者。
本文将针对我国危重症疟疾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早期诊断1. 临床表现:危重症疟疾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出汗、乏力、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休克等。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涂片检查是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对于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涂片检查,以确定疟原虫种类。
三、治疗方案选择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疟原虫种类、药物耐药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疟药物。
(1)良性疟:首选药物为氯喹,剂量为25mg/kg,分2次口服,间隔4小时。
(2)间日疟:首选药物为阿莫地喹,剂量为25mg/kg,分2次口服,间隔4小时。
(3)恶性疟:首选药物为奎宁,剂量为25mg/kg,分2次口服,间隔4小时。
2. 辅助治疗:危重症疟疾患者常伴有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
(1)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可使用晶体液、胶体液等。
(2)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减轻心脏负担。
(3)脑水肿: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减轻脑水肿。
四、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1. 氯喹:氯喹是一种广谱抗疟药物,可用于治疗良性疟和间日疟。
但在治疗恶性疟时,需注意氯喹耐药性问题。
2. 阿莫地喹:阿莫地喹是一种广谱抗疟药物,可用于治疗良性疟和间日疟。
在治疗恶性疟时,需注意阿莫地喹耐药性问题。
3. 奎宁:奎宁是一种广谱抗疟药物,可用于治疗恶性疟。
但在治疗恶性疟时,需注意奎宁耐药性问题。
疟疾的病理学表现与治疗

疟疾的病理学表现与治疗疟疾是由嗜酸性单核细胞侵袭红血球所引起的严重疾病,由疟原虫属物种引发。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疟疾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400,000人死亡,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
本文将对疟疾的病理学表现及其相应的治疗办法进行探讨。
疟疾的病理学表现疟疾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致病后出现周期性的寒战,然后是高热,此后在又在24至65小时内发生淋巴结肿大、脾大和黄疸。
第一个发作的症状是高热,解热后会有数日的寒战和明显的头痛。
发作时间间隔有时是48小时,但通常是隔日或每3天一次。
对于感染疟疾病原体的人来说,发病后疟原虫会侵入人体红血球并在其中繁殖增殖,最终把红细胞破坏掉,从而释放更多的疟原虫进一步感染红细胞。
这个周期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
疟疾的治疗疟疾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有效的控制,首选疗法是喹啉类药物(如奎宁和氯喹),效果快速而持久。
特异性药物磺胺嘧啶和大环内脂类药物金曲霉素也是治疗疟疾的有效选择,因此,当经济和环境因素使预防主要是依靠药物时,这些药物就成为预防疟疾的首选药。
为了预防继续扩散感染,各种形式的疟疾预防策略也得到广泛推广,如蚊帐、驱蚊剂和化学药物等。
也有针对疟疾疫苗的研发,但目前尚未有象征性免疫系统对疟疾起到持久的保护。
总之,疟疾是一种常见和严重的疾病,其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已得到广泛研究。
对于预防和控制疟疾,药物疗法、疫苗接种和防蚊剂的使用都极其重要,但各种预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因此,应采取多种方法结合来预防疟疾的传播和蔓延。
(附:本文长度约550字,可根据需求适当增加或删减。
)。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卫生部•【公布日期】2011.05.25•【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卫生部疾控局2011年5月25日)为加快我国消除疟疾工作进程,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诊断标准》、《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消除疟疾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地区,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科技水平的工作思路,确保消除疟疾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各地应根据当地疟疾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适时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相关技术措施。
二、传染源控制措施(一)病例诊断。
1.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曾有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史,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或有既往病史。
(2)临床表现①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重症病例可出现昏迷等症状。
② 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有类似感冒症状或伴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有头痛、妄语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① 病原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血涂片查见疟原虫;② 免疫学检测(快速诊断试剂盒,简称RDT):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③ 基因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疟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阳性。
2.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2)临床诊断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且临床表现典型者。
(3)确诊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有典型或不典型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镜检、RDT或PCR)阳性。
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附录3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根据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 为了规范疟疾病例的治疗,推迟和减缓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参照国际上对抗疟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惯例, 特制订《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各地应结合当地疟原虫的虫种及其对抗疟药敏感性, 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一、使用原则将我国疟疾的主要治疗药物分为一、二线药物。
1.对间日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磷酸氯喹(下称氯喹)和磷酸哌喹(下称哌喹);二线药物是青蒿素类衍生物,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2.对恶性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下称咯萘啶);二线药物是以青蒿素类衍生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恶性疟病例。
3.对重症疟疾的治疗, 首先选用一线药物的非口服剂型, 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一线或二线药物的口服剂型。
二、用药方案(一)间日疟的治疗(本方案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1.氯、伯八日疗法:(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
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
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2.哌、伯八日疗法:(1)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
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
在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
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400 mg。
2.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工作方案(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过去十年,我国在消除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实现了疟疾本地传播的阻断。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疟疾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3.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4.科技支撑,持续创新。
三、工作内容1.加强疟疾监测(1)完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以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基层卫生组织为主体的疟疾监测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准确。
(2)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3)加强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发现疟疾病例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落实防控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防蚊灭蚊: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减少蚊媒孳生地。
(3)病例救治:对疟疾病例实行免费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强化联防联控(1)部门协作:加强与教育、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2)区域联防: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疟疾疫情。
4.科技创新(1)研发新型防治技术: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抗疟药物、疫苗和诊断技术。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落实消除疟疾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完善政策:制定相关政策,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消除疟疾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数逐年下降。
2.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防蚊灭蚊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防控能力得到加强,监测网络不断完善。
4.部门协作和区域联防取得实质性进展。
5.科技创新为消除疟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本方案,为实现全球消除疟疾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疟疾怎样治疗?

疟疾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疟疾的治疗方法,治疗疟疾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疟疾应该吃什么药。
*疟疾怎么治疗?*一、西医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
*1、治疗(一)治疗用药建议: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决定疟疾预后最重要关键,由於台湾根除疟疾已经四十年,近年来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约只有30例,临床医师若经验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另外因为疟疾病况变化迅速,重症疟疾(severe/complicatedmalaria)开始常以非特异性症状来表现,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常会导致各器官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另外治疗上最棘手的问题是抗药性的问题,以恶性疟来说,传统的药物如chloroquine目前可以说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流行区都已产生抗药性,甚至在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边界还出现对chloroquine,mefloquine,quinine都有抗药性的多重抗药性疟疾(multiple-resistantmalaria),是治疗上的一大挑战。
90年代以来,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青蒿素类(artemisinin)的药物,被视为是可能解决此一难题的利器。
它的安全性高,作用速度快,而且对於不同阶段的疟原虫都有作用[31],目前WHO 的建议是使用这类的药,再搭配另一个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artesunate+mefloquine;artemether+lumefantrine),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根据WHO的统计,到2006年1月为止,青蒿素为主的合并疗法(artemisinin-basedcombinationtherapiesorACTs)已经有56个国家采用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用药。
当前治疗疟疾的难题在於一方面必须注意疟原虫的抗药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抗疟疾药物的毒性。
困难在於,目前疟原虫的抗药性系以临床治疗失败作为定义,无法在治疗之前先作药物感受性试验;而且,重症疟疾症状与奎宁,primaquine等抗疟疾药物的毒性狠相似,都会造成恶心,呕吐,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肺水肿及休克,难以从症状来分辨。
疟疾中医治疗方法

疟疾中医治疗方法[方一]苍耳子20克,鸡蛋3枚。
将苍耳子捣碎,水煎取浓汁,鸡蛋打入沸汁中,煮成溏心蛋,食蛋喝汤。
本方祛邪解表,扶正,对疟疾有效。
[方二]常山、槟榔、半夏、乌梅各9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3日。
本方出自《中医内科学》,对疟疾有效。
[方三]制香附30克,制草乌15克。
水煎服,日1剂,1次服。
血分有热及孕妇忌用。
本方截症杀虫,开痰理气,适用于寒冷疟疾。
[方四]甘草、甘遂各100克。
研细末混和,收贮瓶中备用,治时取药未0.5—1克,用消毒棉花包裹,使呈球状,放置脐窝中,外覆以4平方厘米的胶布,四周固定粘紧,勿使泄气,每次贴药1畸2天,在发病前3小时贴药。
本方祛痰破积,主治间日疟、恶性疟,为云南医生舒寿群方。
[方五]青蒿30克。
水煎,于发作前2小时服,连服3日。
本方出自《中医内科学》,适用于疟疾。
[方六]辣椒、大茴香等分。
研末,可发作前2小时用膏药贮大椎穴。
本方出白《祖传秘方大全》,适用于疟疾。
[方七]绿豆30克,信石(明昔)9克。
研细末,以葱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丸,发日早五更,以新泉水吞服。
本方出自《祖传秘方大全》,适用于疟疾。
但忌湿面、生冷荤腥。
[方八]半边莲30克,鸡蛋2枚。
同煮至蛋熟,去壳,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
本方清热解毒,化湿截疟、对疟疾有效。
[方九]马兰30克,白糖20克。
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发作前半小时服用。
本方清热解毒,用治疟疾,此为《偏方大全》方。
[方十]羊骨250克。
将羊骨洗净,砸碎,加水煮汤,在症疾发作前3小时服饮。
本方补肾,强筋骨,用治,疟症。
[方十一]花生仁。
炒熟,每日吃50--100克。
本方治三阴疟。
[方十二]赤小豆100克,红鲤鱼1条,枣10个,陈皮5克,生姜50克。
将小豆洗净,鱼去内杂,加盐,与陈皮、生姜共煮.烂熟,顿服。
本方除湿散寒,清热解毒,适用于间日疟,三日疟或久治不愈的疟疾。
【其它疗法】1、耳针取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肝、脾。
方法:在发作前1-2h针刺,强刺激,留针1h,连续针3天。
疟疾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血涂片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疟原虫,是 确诊疟疾的主要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查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疟原虫基因,具 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免疫学检查
检测患者体内疟原虫特异性抗体,用 于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鉴别诊断思路梳理
与其他疾病鉴别
如流感、败血症等,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
肺部感染
疟疾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并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可加重呼吸困难等 症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03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要点
发病地区和时间
询问患者是否在疟疾流行 区居住或旅行,以及发病 的具体时间。
症状表现
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寒战、 高热、出汗退热等典型疟 疾症状。
既往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疟疾病 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
合并真菌感染
在使用抗疟药物的同时,应根据真菌种类和感染程度选用合适的抗真菌
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05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指 导
常用抗疟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阐述
氯喹
氯喹是广泛使用的抗疟药物之一,它通过干扰疟原虫的代 谢过程来杀死寄生虫。氯喹对于治疗疟疾的初期症状特别 有效。
使用防蚊用品
广泛推荐使用蚊帐、蚊香、驱蚊液等,减少蚊虫 叮咬。
穿着适当
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暴露皮肤。
提高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身体 抵抗力。
社区环境改善举措建议
1 2
清理积水
定期清理社区内的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环境卫生整治
保持社区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减少蚊虫滋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疾治疗方案(一)基础治疗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
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二)病原治疗常用抗疟药对疟原虫各发育阶段的作用见表。
表常用抗疟药对各期疟原虫的作用注:-无效;±略有效;+有效;++强效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1)磷酸氯喹(Chloropuine phosphate)简称氯喹,每片0.25g(基质0.15g)。
第一天4片,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
治疗间日疟及三日疟第1天4片已足;治疗半免疫者单剂4片即可。
该药吸收快且安全,服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半衰期120小时;疗程短;毒性较小,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
部分患者服后有头晕、恶心。
过量可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紊乱、血压下降。
禁忌不稀释静注及儿童肌肉注射。
尿的酸化可促进其排泄。
严重中毒呈阿斯综合征者,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或用起搏器。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疾的疟原虫有的对该药已产生抗性。
(2)盐酸氨酚喹啉(Amodiaquine dihydrochloridum)作用与氯喹相似。
每片0.25g (基质0.2g),第1天3片,第2、3天各2片。
(3)哌喹(Piperaquine)及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本品作用类似氯喹,半衰期9天,为长效抗疟药。
哌喹每片含基质0.3g,磷酸哌喹每片0.25g(基质0.15g),口服首剂基质0.6g,8~12小时后再服0.3g(恶性疟0.6g)。
哌喹须经胃酸作用成盐酸盐后才易吸收。
磷酸哌喹吸收快,味苦。
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羟基哌基(Hydroxypiperaquine)及磷酸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 phosphate)与哌喹类同,但吸收较快,半衰期2-3天。
三天疗法恶性疟各服基质0.6、0.6、0.3g;良性疟疾各服0.6、0.3、0.3g。
较哌喹类更适用。
(4)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 本品系金鸡钠树皮中的一种生物碱。
抗疟作用与氯喹大致相同,除较迅速杀灭红内期原虫外,还有退热作用。
但该药半衰期短(10小时),味苦;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头昏,耳呜和精神不振;对心脏有全面抑制作用,静注可出现血压下降;对子宫能增加其收缩力,可引起流产;因此该药仅用于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及重症病例的抢救。
片剂每片0.3或0.12g,口服第1~2天0.45~0.6g,每天3次,第3~7天0.3~0.6g,每天2次。
二盐酸奎宁仅在凶险疟疾时考虑使用。
(5)盐酸甲氟喹(Meflquine hydrocloridum)适用于治疗各型疟疾及有抗性的病例。
一次顿服4~6片(1~1.5g)。
(6)硝喹(Nitro quinum,CI679) 本品对各种疟疾及抗氯喹虫株均有效。
每片基质12.5mg,常与氨苯砜复方,各含12.5mg。
口服每天4片,连服3天;3岁以下服1/4片。
72小时方能控制症状,故作用较慢。
(7)青蒿素该药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疟作用。
其吸收特快,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总剂量2.5g,首次1.0g,6小时后0.5g,第2、3日各0.5g。
因排泄迅速,故易复发。
蒿甲醚,肌注首剂0.2g,第2~4日各0.1g。
(8)其它新药磷酸咯啶(Pyracrine phosphate)每片0.1g,首剂3片,以后2片,每日两次,疗程2日。
磷酸咯萘啶(Pyronaridine phosphas)疗程2日,各服基质0.8、0.4g。
间氮丫啶(Azacrine)疗程3日,各服0.6、0.3、0.3g。
半免疫者可服单剂0.6g。
(9)针刺疗法于发作前两小时治疗可控制发作,系调动了体内免疫反应力。
穴位有大椎、陶道、间使、后溪,前两穴要使针感向肩及尾骨方向放散,间歇提插捻转半小时。
疟门穴,承山穴单独针刺有同样效果。
(10)中医药祖国医学认为病因是外感暑温疟邪。
分为正疟、瘴疟、久疟。
正疟相当于慢性复发疟疾。
正疟主张和解少阳,祛邪上疟,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苓、党参、陈皮、半夏、甘草)。
瘴疟认为需清热、保津、截疟,主张给生石膏、知母、玄参、麦冬、柴胡、常山,随症加减。
久疟者需滋阴清热,扶养正气以化痰破淤、软坚散结,常用青蒿别甲煎;何人饮;别甲煎丸等。
民间常用单方验方,如马鞭草1-2两浓煎服;独头大蒜捣烂敷内关;酒炒常山、槟榔、草果仁煎服等。
均为发作前2~3小时应用。
2.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凡氯喹2.5g(基质1.5g)总量分3日服,未能消除无性生殖原虫,或1月内再燃者,称为抗性。
对有抗性者应选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联合用药。
3.防止复发和传播磷酸伯氨喹啉(Primaquine phosphate,简称伯喹)本品能杀灭红细胞外期原虫及配子体,故可防止复发和传播。
每片13.2mg(基质7.5mg),可每日服3片,连续8天,或每日4片,4日一疗程。
恶性疟疾为防止传播也可服伯喹,顿服4片或1日3片,连续2~3日以消灭配子体。
本品过量或者红细胞缺乏G—6—PD,则易致溶血反应。
伯喹可与控制发作的药物同时服用。
表氯喹与伯喹联合疗法剂量表年龄组(岁) 氯喹(片) 伯喹(片)第1日第2日第3日总量第1-8日每日总量1~1/2 1/4 1/4 1 1/2 4 4~ 1 1/2 1/2 2 1 8 7~3/2 2/3 2/3 3 3/2 1210~ 2 1 1 4 2 1613~ 3 3/2 3/2 6 5/2 2016~ 4 2 2 8 3 2460~ 3 3/2 3/2 6 5/2 20(三)凶险发作的抢救凶险发作的抢救原则是:①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②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③维持水电平衡;④对症。
1.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1)青蒿素注射液 100mg肌注,第1天2次,后每天1次,疗程3日。
(2)磷酸咯萘啶注射液 3~6ml/k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入或分次肌注,2~3天一疗程。
(3)磷酸氯喹注射液 0.5g(基质 0.3g)加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300~500ml 中,静滴。
第1天内每6~8小时1次,共3次,第2、3日可再给1次。
滴速宜慢,每分钟40滴以下。
儿童剂量应小于5mg/kg/次,较安全为2.5mg/kg,滴速12~20滴/分。
患者一旦清醒即改为口服。
(4)二盐酸奎宁注射液 0.5g加于5%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液300~500ml,缓慢静滴,8小时后可重复1次。
儿童剂量5~10mg/kg/次,肝肾功能减退者应减少剂量,延长时隔时间。
肌注应双倍稀释深处注入,以防组织坏死。
2.其它治疗①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②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③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④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预防]要控制和预防疟疾,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部队进入疟区前,应及时做好流行病学侦察,针对疟疾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
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对带虫者进行休止期治疗或抗复发治疗。
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个月进行。
凡两年内有疟疾病史、血中查到疟原虫或脾大者均应进行治疗,在发病率较高的疫区,可考虑对15岁以下儿童或全体居民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见表。
表乙胺嘧啶与伯喹联合抗复发治疗剂量表年龄组(岁)乙胺嘧啶(片)伯喹(片)第1日第2日总量第1~8日每日总量1~ 1 1 2 1/2 4 4~ 2 2 4 1 8 7~ 3 3 6 3/2 12 10~ 4 4 8 2 16 13~ 6 6 12 5/2 20 16~8 8 16 3 24 60~ 6 6 12 5/2 20(二)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三)保护易感者1.服药预防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
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下列药物可据条件酌情选用。
(1)乙胺嘧啶 4片每周一次,或8片每两周一次。
长期服用可致巨细胞性贫血,还可产生耐受性。
(乙胺嘧啶每片6.25mg)。
(2)哌喹或磷酸哌喹服基质0.6g,每20~30天服1次。
耐氯喹地区也可采用。
(3)复方防疟药防疟片1号,含乙胺嘧啶20mg,氨苯砜100mg,第1、2日每日1片,以后每周1片。
防疟片2号,每片含乙胺嘧啶17.5mg,周效磺胺250mg,第1、2日每日2片,以后每10日2片。
防疟片3号,含磷酸哌喹250mg,周效磺胺50mg,每月1次,每次4片。
(4)氯喹2片,每10日1次,接受输血者可服氯喹每日(1片)基质0.15g,连服3~5日。
服用预防药物可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头昏、恶心、呕吐等,所以重症肝、心、肾疾病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
为防止耐药株产生,每3个月调换1次药物。
2.自动免疫虫苗正在研究与试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