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导学案)

29.2 三视图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大地二中张清泉

第2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一、导学

1.课题导入

情景:根据下图中的椅子的视图,工人就能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椅子.你能说明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由于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形状,还反映了各个方向的尺寸大小,设计人员可以把自己构思的创造物用三视图表示出来,再由工人制造出符合各种要求的机器、工具、生活用品等,因此三视图在许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研究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能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3.学习重、难点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98~P99例3和例4.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阅读、观察、归纳.

(4)自学参考提纲:

①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②教材P98例4中,由主视图知,物体的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有两个面的视图是矩形,它们的交线是一条棱,可见到,另有两条棱被遮挡;由左视图知,物体的左侧有两个面的视图是矩形,它们的交线是一条棱,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该物体是正五棱柱形状的.

③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④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

这是一个由半圆柱(上部)和

长方体(下部)组合而成的几

何体.

⑤下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

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立方体的个数.确定x、y的值;完成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

x=3,y=2;

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如图所示.

二、自学

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明了学生能否根据三视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相应的实物原型.

(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订正.

四、强化

1.解题要领.

2.点4名学生展示自学参考提纲第③题,然后老师给出点评;点2名学生口答自学参考提第④、⑤题并点评.

五、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性、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等.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立体图形,可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图形变得更加直观.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可由俯视图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形状,然后再根据左视图、主视图嫁接出它在空间里的形状,从而确定物体的形.鼓励学生多想、多练,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基础巩固(70分)

1.(10分)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则这个图形是(B )

A.正方体

B.长方体

C.四面体

D.四棱锥

2.(10分)若一个物体的俯视图是圆,则这个物体可能的形状是(D)

①球②圆柱③圆锥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3.(10分)在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左视图与主视图不一样的是(B)

A B C D

4.(10分)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体的形状为正六棱柱 .

第4题图第5题图

5.(10分)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如图所示,则搭成

这个何体的小立方体的个数是 4 .

6.(10分)如图①是一个几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班

同学在探究它的俯视图时,画出了如图②的几个图形,

其中,可能是该几何体俯视图的有 a、b、c、e、f .

图①图②

7.(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画出该几何体.

解:如图所示.

二、综合应用(20)

8.(10分)某种工件是由一个长方体钢块中间钻了一个上下通透的圆孔制作

而成,俯图如图所示,则此工件的左视图是(A)

9.(10分)右图表示一个由相同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

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体的个数,则该几何体

的主视图是(C)

三、拓展延伸(10分)

10.(10分)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有几种搭法?

解:一共有3种搭法.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

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及三视图

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及三视图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及三视图谨记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一般情况下,(1)视图中有两个是矩形的几何体是柱体;(2)视图中有两个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锥体;(3)视图有两个是梯形的几何体是台体;(4)视图中有两个是圆的几何体是球. (2016年全国II高考)下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016年山东高考)有一个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2011全国新课标,理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2017浙江,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2013课标全国Ⅰ,理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016年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2016年全国I高考)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 【2017山东,理13】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 4 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则该 几何体的体积为 . 【2014课标Ⅰ,理1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2017北京,理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2017课标1,理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017课标II,理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教案

第2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识别并描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视图还原实物图的过程,掌握由平面到空间的转换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以及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体会本节知识对后续知识学习以及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由三视图想象实物模型,并画出模型草图. 【教学难点】 由三视图还原出实物图.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一个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形状可以通过画它的三视图准确完整地表示出来,实际工作中,也经常需要根据三视图还原实物图,比如工人要根据三视图加工零件就得由三视图还原出实物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由三视图还原出实物图. 【教学说明】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什么?若将图(1)中的俯视图改为图(2),那么这个几何体是什么? 分析:图(1)中,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以看出此几何体可能是四棱锥或圆锥,再由俯视图判断此几何体应是四棱锥.若将图(1)中的俯视图改为图(2),则此几何体是圆锥. 【教学说明】从本题可以看出,要确定一个立体图形,必须具备主视

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视图;反之,给出三视图就能唯一确定一个空间图形. 2.根据三视图,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几何体的草图. 提示:上图是圆台的三视图,草图略. 【教学说明】根据三视图还原实物原型时,必须将各视图综合起来看,弄清三个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在括号内填上立体图形的名称. 答案:圆柱正三棱锥 2.下列图形都是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吗? 答案:圆锥圆柱正方体三棱柱 3.若干桶方便面摆放在桌子上,如图是它的三视图,则这一堆方便面共有(B) A.5桶 B.6桶 C.9桶 D.12桶 4.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B) A.圆柱 B.圆锥 C.圆台 D.三棱柱 5.已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1)画出该几何体的左视图; (2)该几何体是几面体?它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3)该几何体的表面有哪些你熟悉的平面图形? 答案:(1)略(2)六面体,12条,8个(3)正方形,等腰梯形

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一、导学 1.课题导入 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 2.学习目标 (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 (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 难点:具体操作.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 (2)自学时间:30分钟. (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 (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 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图1 图2 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图3 图4

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 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cm2) 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 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 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 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1 ×π×52cm3). 3 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 二、自学 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 (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 四、强化 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学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29.2 三视图 第2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 【学习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实物原型。 【学习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讨论了由立体图形(实物)画出三视图,那么由三视图能否也想象出立体图形(实物)呢? 【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例4: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如图(1)所示; (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如图(2)所示. 2.完成课本例5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1),描述物体的形状. 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两条棱(虚线)被遮挡,由左视图知,物体的侧面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物体是形状的,如上图(2)所示. 3.画出符合下列三视图的小立方块构成的几何体。

分析:首先应由三种视图从三个方向确定分别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每个小正方体的具体位置在哪儿?画出之后再看一是否和所给三视图保持一致 【自主探究】 完成课本99页练习 【归纳总结】 1、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根据三视图要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时,必须将各视图对照起来看. 2、一个摆好的几何体的视图是唯一的,但从视图反过来考虑几何体时,它有多种可能性。例如:正方体的主视图是正方形,但主视图是正方形的几何体有直三棱柱、长方体、圆柱等. 3、对于较复杂的物体,由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原型,应搞清三个视图之间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对应关系. 【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29.2 必做题: 4,5

通过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个数.doc

第一讲: 1、通过三视图确定正方体的个数 此类题型为中考常考点,主要分为两类:1、给出三类视图,求解组成的几何体的个数;2、只给出部分视图,如只有主、左视图,然后要求组成的几何体的个数最多或者最少的个数 例1.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那么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 )个. (A )4 (B )5 (C )6 (D )7 析解:解决这类问题要做到,一看俯视图,从左至右共有三列,从上到下共三行;二看主视图,共有三列两行,第一列和第三列上分别只有一层,第二列上有两层,则俯视图中的一、三列上分别只有一个正方体,分别填1(如图1);三看左视图,共三列两行,第一列和第三列上分别只有一层,第二列上有两层,则俯视图中第一行只有一个正方体,填1,第二行有两个正方体,填2,第三行第二列只有一个正方体,填1,所以该俯视图上每个小正方体的个数如图1所示,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1+2+1+1+1=6,故本题结果就选 (C). 相应的几何体如图2所示. 图1 21 11 1 图2 例2. 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个.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例3.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相同正方体组成的,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5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 (A)12个(B)13个(C)14个(D)18个 图6 1 1 1 1 1 2 2 2 2 解析:主视图和左视图都为3列,可知几何体的俯视图有三列三行,最多为3 3 的正方形,由主视图可知在俯视图第1、3列每个正方形内填2,第2列每个正方形内填1;又由左视图可知,在俯视图的1、3行中(观察者需站在俯视图的左侧看)每个小正方形内都填入2,第2行填1,重叠交叉处数字取小,如上图,故最多由13个组成. 故选(B). 点评:由三视图到确定几何体,应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情况分析,再结合左视图的情况定出几何体,最后便可得出这个几何体组合的小正方体个数. 练习: 图5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导学案

27.2.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青海一中李清 〔学习设计〕

例 5:已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m和 CD=12m,两树的根部的距离BD=5m,一个身高1.6m的人沿 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L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 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 树的顶端点C? 分析:, AB l CD l ⊥⊥?AB∥CD,?AFH∽?CFK。 ? FH AH FK CK =,即 8 1.6 6.4 512 1.610.4 FH FH - == +- ,解得FH=8。 数学建模的关键 是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转化的方法 之一是画数学示 意图,在画图的过 程中可以逐渐明 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与位置关系,进 而形成解题思路。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29.2 三视图 第2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 【学习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实物原型。 【学习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讨论了由立体图形(实物)画出三视图,那么由三视图能否也想象出立体图形(实物)呢?【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例4: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如图(1)所示; (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如图(2)所示. 2.完成课本例5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1),描述物体的形状. 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两条棱(虚线)被遮挡,由左视图知,物体的侧面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物体是形状的,如上图(2)所示. 3.画出符合下列三视图的小立方块构成的几何体。 分析:首先应由三种视图从三个方向确定分别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每个小正方体的具体位置在哪儿?画出之后再看一是否和所给三视图保持一致 【自主探究】

完成课本99页练习 【归纳总结】 1、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根据三视图要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时,必须将各视图对照起来看. 2、一个摆好的几何体的视图是唯一的,但从视图反过来考虑几何体时,它有多种可能性。例如:正方体的主视图是正方形,但主视图是正方形的几何体有直三棱柱、长方体、圆柱等. 3、对于较复杂的物体,由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原型,应搞清三个视图之间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对应关系. 【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29.2 必做题: 4,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 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 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 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 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 自 学 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 观察反比例函数y=x 2 ,y=x 4 ,y=x 6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 主题二:议一议 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 x 2 ,y=- x 4 ,y=- x 6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

结论: 反比例函数y = x k 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 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 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y =-ax +a 与x a y -=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练习 1.若函数x m y )12(-=与x m y -=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 y 2 - =,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及三视图

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及三视图

谨记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一般情况下,(1)视图中有两个是矩形的几何体是柱体;(2)视图中有两个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锥体;(3)视图有两个是梯形的几何体是台体;(4)视图中有两个是圆的几何体是球.

积为(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 2016年全国III高考)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 形的边长为1,粗实现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 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方法:(1)理解“正俯一样长,正侧一样高,侧俯一样宽”;(2)画一个长方体,找准三视图中的点和边在长方体中的对应位置,在长方体中排除掉没有对应的顶点;(3)把剩下的顶点用线连起来,注意线的虚实;(4)结合三视图进行检验.(此法适用于棱锥、棱柱的三视图还原,可看作是由长方体拼接或切割而成).若三视图中有半圆和圆的,要联想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2017课标3,理8】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 【2015高考山东,理7】在梯形ABCD 中,2 ABC π ∠= ,//,222AD BC BC AD AB === .将 梯形ABCD 绕AD 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2014高考陕西版理第5题】已知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_. 【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 6AB =,8BC =,13AA =,则V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视图(三)》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视图3》。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上第五章《投影与视图》第三节《视图》的第三课时,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和想象活动,探讨如何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并初步掌握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在本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根据视图想象几何体。 (2)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在线抢答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想象几何体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球、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简单组合体等等三视图的画法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作图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2)会画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三视图到几何体的转化过程。 (2)进一步掌握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讨论、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作图能力 (2)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一定既符合大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平行你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本课时内容都是围绕视图展开的,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重难点:(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能利用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突出措施:学生通过手上的学具,并结合已学过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小组内交流,组间互评,老师点评等形式得出猜想技巧。通常要先抓住一个关键的视图,有这个视图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猜想,在根据另外的视图验证或调整原来的猜想。 2、教学难点: 复杂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在学习准备中提前抛出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的DJP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函数? 2.什么是一次函数? 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三、形成概念 反比例函数定义: 四、概念辨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 ; ; ;;

; ;. 五、例题探究 例1.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 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 (3)当y =8 时,求x的值. 例3.画出的图像.(思考:画出的图像)

六、拓展练习 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x=1.5时,求y的值; (3)当y=6时,求x的值. 2.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式中自变量x的取值能为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分别是,它们性质分别是: 。 3.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1);(2);(3)。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面积或体积

三视图 第3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面积或体积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进而求面积或体积。 3、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形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 值。 【学习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产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实物原型求面积或体积。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让学生欣赏事先准备好的机械制图中三视图与对应的立体图片,借助图片信息, 让学生体会本章知识的价值。并借此可以讲述一下现在一些中专、中技甚至大学开设的模具和机械制图专业的课程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自主探究】根据下列几何体三视图,画出它们的表面展开图: (1 解:(1)该物体是: (2)该物体是:____________ 画出它的展开图是: 画出它的展开图是: 【合作探究】例6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密封罐, 设计者给出了密封罐的三视图,请你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 问题:要想救出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应先解决哪些问 题? 小组讨论 结论:1、应先由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____________ ; 2、画出物体的 ______________ ; 解:该物体是:_____________ 画出它的展开图是: 它的表面积是: 第1页共3页

主 左视图中包含两个全等的矩形。如果用彩色胶带如图包扎礼 ) 变式训练:如图,上下底面为全等的正六边形的礼盒,其主视图与左视图均由矩形构成, 视图中 大矩形的边长如图所示, 盒,所需胶带长度至少为( 以由三构造几何原型,进而画出它的展开图,还可求表面积和体积等。 【合作探究】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三角形,俯视图是 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变式训练: 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点B出发, 个路线的最短路程。 (1) (2) (3)沿表面爬行到AC的中点D,请求出这 【归纳总结】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一般是由 俯视图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形状?然后再根 据左视图、主视图嫁接出它在空间里的形状,从而确定物体 的形状. 【学以致用】 (1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的 侧面积是() A、4 n B、6 n C、8 n D、12 n 主籾El 左观图 俯視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活动(导学案)

数学活动 ——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一、导学 1.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准备如下学具:半圆形量角器一个,细线一根,小挂件(或其他小重物),软尺一个. 这节课我们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2.活动目标 (1)能自制测角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测量物高的方案.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物高. 3.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制测角仪,测量物高. 难点:测量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81活动1、2:制作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 (2)活动时间:45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自制测角仪: 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挂件,如图1、2所示,制成的一个简单测角仪. 图1 图2 图3 ②探索测角仪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仰角的度数是多少? ③测量原理探讨:

a.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4: b.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5: ④探讨测量方案,设计活动报告: a.测量树高 (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如图6: b.测量塔高(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如图7: 图6 图7 ⑤活动实施: a.设计测量方案. b.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c.整理数据计算物高. d.填写活动报告.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 计算过程 结论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并积极参与活动. ②差异指导:全班学生每6人一组分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活动. (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4.强化 (1)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2)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活动报告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数学活动是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利用半圆形量角器、细线、小挂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测角仪,对于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 一、基础巩固(60分) 1. (20分)某校九年级四个数学活动小组参加测量操场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图是四个小组在不同位置测量后绘制的示意图,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记为α,CD为测角仪的高,测角仪CD的底部C处与旗杆的底部B处之间的距离记为CB,四个小组测量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高中数学题型归纳】8.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第二节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考纲解读 1.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机构特征, 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及其及其简易组合)的三视图, 能识别三视图, 能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并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 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视图, 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三视图与直视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 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命题趋势探究 高考中对本节内容的考查, 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柱、锥、台、球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 以它们为载体考查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关系是中点。 (2)三视图为新课标新增内容, 所以高考会加大对其考查的粒度. 在高考中,主要考查三视图和直观图, 特别是通过三视图确定原几何体的相关量. 多以选择填空题为主,也不排除通过三视图来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的解答题, 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精讲 一、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已知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Ox Oy ,建立直角坐标系. (2)画出斜坐标系. 在画直观图的纸上(平面上)画出对应图形. 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 在 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O x O y 使'''45x O y ∠= (或135), 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3)画出对应图形. 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 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轴的线段, 且长度保 持不变; 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 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轴, 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般. 可简化为 “横不变, 纵减半”. (4)擦去辅助线. 图画好后, 要擦去'x 轴、'y 轴及为画图添加的辅助线(虚线). 被挡住的棱画虚 线. 注: 4. 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互相平行的, 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三视图的概念 将几何体由前至后、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别作正投影得到的三个投影图依次叫做该几何体的正(主)视图、左(侧)视图、俯视图, 统称三视图. 它们依次反应了几何体的高度与长度、高度与宽度、长度与宽度. 2.作、看三视图的三原则 (1)位置原则: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第2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进一步明确三视图的意义,由三视图想象出实物原型. 阅读教材P98-99,自学“例3”与“例4”,能根据三视图确定实物原型. 自学反馈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①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面、面、面,然后再结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②一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圆,则这个图形可能是. ③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均相同的是( ) A.正方体 B.三棱柱 C.圆柱 D.圆锥 像这类给出选项的选择题可以根据选项反推理,从而得出答案.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图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图2从正面和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圆锥体.如图所示. 由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后,再回过头来考虑一下该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否与题目给

出的相符.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仅由三视图中的一个视图或者两个视图能确定几何体吗? 已知三视图中的一部分视图不能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只有三视图全部已知,才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实物). 2.如图,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 3.由下列三视图想象出实物形状. 4.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个.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2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想象出这个几何体.

解:根据三视图想象出的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正中部竖立一个小圆柱体,如图. 有些三视图反映的是两个或多个基本几何体,我们可以从三视图中分解出各个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先想象出各个基本几何体,再根据它们三视图的位置关系确定这些基本几何体的组合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小组讨论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由下面的三视图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视图中的虚线是被遮挡的物体的轮廓线,要根据其在视图中的位置去想象它在对应的实物中的形状和位置. 活动3 课堂小结 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①前上侧 ②球体 ③A 【合作探究1】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不能确定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导学案

29.1 投影 李度一中陈海思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活动1 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自主探究】 活动2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 活动3 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 活动4 出示教材88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活动5: 问题1

课题: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课题: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形状或实物原型. 2.经历探索简单几何体三视图来描述几何体的形状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或实物原型. 【学习难点】 由物体的三视图得到它的平面展开图的转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由立体图形(或实物)画出它的三视图,反过来我们能否通过观察分析几何体(或实物)的三视 图,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 或实物)的大致形状呢?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由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 P98例3,完成下列内容: 1.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正面、上面、左面,然后再结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圆,则这个图形可能是圆锥、圆柱. 3.其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均相同的是正方体. 【合作探究】 1.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则这个图形是(B) A.正方体B.长方体C.四面体D.四棱锥 2.如图,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五棱锥. 3.根据下列物体的三视图,判断该几何体是圆台. 方法归纳:先看主视图和俯视图(或左视图),再综合左视图(或俯视图),根据几何体从三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图形,综合得出几何体原形. 知识模块二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98例4,完成下面的内容: 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描述其结构特征,最准确的是(C) A.底面是正六边形 B.底面是六边形,侧面是等腰梯形的棱台 C.上、下底面是正六边形,侧面是等腰梯形的棱台 D.底面是正六边形,侧面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 【合作探究】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想象出这个几何体.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正切与坡度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正投影导学案

29.1 投影 杭信一中何逸冬 第2课时正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进一步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正投影。 【自主探究】 活动1 出示探究1 如图29.1—7中,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1B1; (2)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2B2; (3)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 。 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结论。 活动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 (记为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 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纸板P 平行于投影面时,P 的正投影与纸板P 的 一样; (2)当纸板P 倾斜于投影面时,P 的正投影与纸板P 的 ; (3)当纸板P 垂直于投影面时,P 的正投影成为 。 归纳总结:通过活动1、活动2你发现了什么? 正投影的性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2.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 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 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给出三视图和直观图,还原或想象出原实际图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 1.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我们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表示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直观图是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三视图和直观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以及 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节我们将在学习投影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师指出课题:投影和三视图. 思路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物体 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