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常识大全

外国文学常识大全外国文学是指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社会生活。
下面是外国文学常识大全。
一、欧洲文学欧洲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俄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等。
1.英国文学英国文学以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汀等人为代表,作品涵盖了戏剧、小说、诗歌等方面。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全球读者喜爱。
5.意大利文学意大利文学以但丁、彼特拉克、喬治·貝亞爾德等人为代表,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等方面。
但丁的《神曲》是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美国文学美国文学是指在美国本土产生的文学作品,早期以殖民地文学为代表,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儿童文学、少年文学、成人文学、浪漫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文学。
代表作家包括马克·吐温、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
1.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创作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幽默、讽刺等明显特征。
代表作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2.海明威3.威廉·福克纳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到南方文化、家族关系等主题,风格深邃、复杂。
代表作包括《荒原》、《光荣的马林》等。
三、拉丁美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是指在拉丁美洲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家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
1.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创作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为特色。
代表作包括《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2.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是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创作小说和短篇小说,作品风格奇特、幽默,涉猎广泛。
外国文学类

二、古印度文学:
1、“吠陀”诗集:好几千首诗,既有神话传说,又有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
2、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三、古代日本文学:
1、大和民族最古老的和歌总集:《万叶集》,有四万五千多首歌,多为抒情短歌。日本的诗圣柿本人麻吕擅长写抒情长歌,作品也收集其中。(相当于唐代)
2、世界文明的物语文学的代表:《源氏物语》
四、阿拉伯文学的珍宝:《一千零一夜》
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一) 意大利文学
1、 画坛三杰:
达?芬奇——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雕像《大卫》人的尊严和力量
拉斐尔——人间母亲“圣母”
2、文坛三杰:
但丁——长诗《神曲》
彼特拉克——抒十日谈》
(二) 法国文学
拉伯雷——长篇小说《巨人传》
(三) 西班牙文学
塞万提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西班牙戏剧之父维加——历史剧《羊泉村》
(四)英国文学
1、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诗体故事集《坎特伯雷故事集》
外国文学类
外国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1、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2、 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3、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4、 伊索和《伊索语言》:狐狸与葡萄,农夫和蛇
2、“诗人的诗人”斯宾塞——长诗《仙后》(讲究格律和技巧)
3、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等
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20本

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20本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
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
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20本,希望大家喜欢!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20本1.《好兵帅克历险记》[捷克]2.《月亮与六便士》[英国]3.《伊索寓言》[古希腊]4.《格林童话》[德国]5.《安徒生童话》[丹麦]6.《一千零一夜》[阿拉伯]7.《草叶集》[美国]8.《飞鸟集》[印度]9.《培根随笔集》[英国]10.《名人传》[法国]11.《哈姆雷特》[英国]12.《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13.《堂吉诃德》[西班牙]14.《巴黎圣母院》[法国]15.《悲惨世界》[法国]16.《基督山伯爵》[法国]17.《老人与海》[美国]18.《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瑞典]19.《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国]20.《人类群星闪耀时》[奥地利]如何快速有效看书当今网上卖的书都是很齐全的,可以买一些自己当下特别想升华自己的书籍,一个月最低计划四本书,不然你看这个经验并没有充分吸收到核心的看书方法。
开始你的看书计划,每本书厚度不同,章节不同,你所需要和寻找的有效价值知识不同,所以,你除了需要按计划看书外,还需要有看书速度。
先谈看书计划,每本书根据章节厚度灵活掌握,以章节为结束点,比如一天看第一章,或者第一章和第二章,任务量是灵活的,总之,一本书在四至五天之内看完,但不宜看得过多,不然你会有排斥感,这种排斥感将导致你下次不想看书。
再谈速度,你必须明白你到底想在书本上获得什么知识,必须带着重度的目标感看书,这样看书精力集中了,速度提起来了,也不会乏味,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书也看完了,而且你会有所印象和感受,尽管这种印象不是很深刻,但好像能为你所用了,如果对于核心想关注的知识,再去看相关知识的精准页。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略读法。
当阅读一本小说或者是课文中的选修篇目时,可以不必咬文嚼字,只需要大致读一遍就可以,了解一下文章大概讲了什么内容或故事,主要在于培养语感与阅读能力。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从古代到18世纪西方文学 第二编 19世纪西方文学 第三编 20世纪西方文学 第四编 东方文学
《伊利亚特》导读
一、作家简介
荷 马 雕 像
1、一般认为古希腊行吟盲诗人荷马是《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的作者。 2、关于荷马的出生地,古代文献多认为是小亚细亚附近的 希奥斯岛,关于荷马的出生时间,也有多种说法,有人认 为是公元前12世纪,也有人认为是公元前7世纪,但多数 人接受他可能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之间的说法, 其根据是《伊利亚特》和《奥特赛》所使用的语言和它描 写的内容。 3、关于作者的争议问题: ①18世纪之前,人们普遍相信荷马的存在,认为他是这两 部史诗的作者。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较晚的修昔底 德,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家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等都 持此说(基本核心说)。
外国文学的贡献
外国文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有目共睹的。它为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提 供了实质性推力,它所裹挟的思想观念冲击着古 老的中国文明,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创新浪 潮,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诸 多方面。在当前,学习外国文学对于繁荣我国文 学事业,涵养思想智慧,促进文学趣味的多元化, 提高国民的文学鉴赏水平,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交 流和了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分析评论
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现实主义涉及亚里斯多德:摹仿论,浪漫 主义涉及柏拉图:影子的影子理论。) 《伊利亚特》包含着朴素的现实主义因素。 史诗中,随着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的展 开,既折射出古代人们生活的原则和各种 伦理道德观念,也包括了神话方面的内容, 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组合。具体 可见原著内容。
六、关于赫拉、 雅典娜与阿弗洛 狄特
1、赫拉:赫拉(Hera), 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之一。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天后, 她是克罗诺斯(Cronus) 和瑞娅(Rhea)的长女, 宙斯(zeus)的姐姐和第 三位妻子,相对应于罗马 神话的朱诺。赫拉是古希 腊神话中奥林匹斯主神之 一,主管婚姻和家庭,被 尊称为“神后”。她在奥 林匹斯圣山的地位仅次于 她的丈夫宙斯。
10本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

10本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外国文学名著它们是一个时代的巅峰之作,或是一个文学流派的开山之作,它们中的任何一本,都可以让你的精神世界变得宽阔而富裕。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10本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盼望大家喜爱!10本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1、《老人与海》:海明威内容简介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绽开故事的叙述。
推举理由《老人与海》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赞扬了人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也因该书中大师级的叙述艺术,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2、《百年孤独》内容简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推举理由作品因其融入神话传奇、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奇因素,奇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呈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
3、《战斗与和平》内容简介小说以大事串联人物,推动多条情节线索交叉进展。
以俄法战斗为背景,着重通过对安德烈·鲍尔康斯基、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这三个中心人物的描写,回答贵族的命运与前途的问题。
推举理由《战斗与和平》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动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宝。
4、《城堡》:弗兰茨·卡夫卡内容简介小说写的是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仆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绽开了长久烦琐的拉锯战。
推举理由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宏大的作家之一。
他以自己独辟蹊径的创作广泛地影响了当代各国文学。
《城堡》篇幅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5、《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内容简介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
外国文学常识

外国文学常识一、英国文学1.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戏剧家和诗人。
主要作品有早起四大戏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中期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另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驯悍记》等。
2.笛福丹尼尔·笛福,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
代表作为《鲁滨逊漂流记》。
3.拜伦拜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代表作为长篇诗体小说《唐璜》。
4.雪莱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等。
5.狄更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擅长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反映社会现实。
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6.哈代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
代表作有《韦塞克斯诗集》,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等。
7.毛姆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冷静、客观,带讽刺和怜悯意味。
代表作有《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等。
二、法国文学1.莫里哀莫里哀,法国剧作家,法国芭蕾舞喜剧创始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2.伏尔泰伏尔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年代》等。
3.卢梭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去,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杰出的的代表之一。
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4.雨果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的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的名词解释外国文学指的是非中国的文学作品,包括各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下面将对外国文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文学: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艺术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的创造性产物。
外国文学是指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
2.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性的叙事文学作品,通过创造故事主线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外国小说有很多经典作品,如《傲慢与偏见》、《杀死一只知更鸟》等。
3.诗歌: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外国诗歌有许多有名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歌德的《浮士德》等。
4.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故事和情节的文学形式。
外国戏剧有很多经典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伊比�a��s人�a的《房屋塞万提斯》等。
5.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反映,批判社会不公和不平等。
外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有荷尔斯泰的《红字》、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
6.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自由表达,追求浪漫、激情和奇幻。
拜伦的诗歌和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外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
7.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传统意义的解构和破坏,追求创新和个性化。
卡夫卡的《变形记》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外国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
8.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权威和现实的怀疑和批判,追求多样性和相对性。
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和多纳·塔特的《城堡围城》是外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
9.意识流:意识流是一种文学写作技巧,通过模拟人类思维的流动和碎片化表达,呈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绪的复杂。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谜发声时》是外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品。
10.后现代小说: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强调对传统小说结构的颠覆和对权威叙事的怀疑,以非线性和非逻辑的方式构建故事。
外国文学常识大全

外国文学常识大全外国文学是指发生在国外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
外国文学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达方式,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外国文学的常识。
1.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代表作品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这些作品描写了古希腊的英雄事迹,也包含了深刻的哲学和道德思考。
2. 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以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为代表。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古罗马社会的草根生活,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爱情的思考。
3. 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品有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艺术表达精湛,也对人类存在和社会问题有深刻的思考。
4.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幻想,代表作品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拜伦的《唐璜》。
这些作品充满了浪漫色彩,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冲动和对自由的追求。
5.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这些作品写实生动,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6.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扩展了现实主义的思路,更加强调环境和遗传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左拉的《红与黑》。
这些作品对社会不公和人类矛盾有深入的触及。
7.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艺术规范,代表作品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些作品探索了存在主义和意识流等新的文学表达方式。
8.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进一步扩展了现代主义的思路,对语言和结构进行了颠覆和重建,代表作品有布洛克的《利普斯·奥祖里斯》和帕芙的《迷宫花园》。
这些作品探索了文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尽管这只是一个简明的介绍,外国文学的世界却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
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智慧和情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从纪德的《人生食粮》中的感悟“抛弃我这本书,离开我吧。
”安德鲁·纪德反复发出这种劝告,但如李玉民所说的,安德鲁自己也没这么做。
在《人间食粮》出版38年后,他又抛出了《新食粮》。
那么,这句劝告里到底包含了纪德的多少诚意呢?这就促使我们去仔细了解纪德的写作状态了。
纪德本人就是充满矛盾的,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又否定,很难说以哪句话为准。
他在不同的作品中,甚至是在同一作品中,他也频频变脸,灵活运用变术。
然而,在这些脸谱背后,那些事严肃的呢?是在他谈笑风生时,还是在谆谆说教时才值得人信任呢?在真假虚实都无法辨别的时候,又能怎样去评价他呢?那么,安德鲁·纪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自由的纪德是来自自由的法国,或者说,只有自由浪漫的法国才会产生出纪德这样的作家。
法国无疑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国度,但法国同时是先锋的、前卫的、另类的、探索的并且严肃的,应当说法国始终都是走在世界的前沿的。
即使在这样的一个国家,纪德也是无比重要,因为他确实代表了一种法兰西浪漫而探索的精神。
但是这样的,一种丢弃一切的道德规范和思想习惯,摆脱一切伦理和精神的束缚去享受生活、追求"自我"的生存选择,在纪德的时代显然是勇敢的,离经叛道的。
纪德他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念。
于是在第二次北非之行期间,他写了这本小说《人间食粮》。
这是纪德在文学上的一部宣言书,也是他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这部充满激情但又结构松散的散文体小说,描述出了各种富有诗音的断想,纪德要人们明白他的思想书中有一名警言:"重要的是你看,而不是所看到的东西。
"这句话道破了纪德的自我中心主义所包含的浓厚虚无主义成分。
虽然纪德一再劝告人们"抛开我这书,从我的书中解脱出来。
离开我!"但《人间食粮》在问世后几十年间,仍然被当作精神养料,为许多人嗜读。
纪德说,“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
”并且,他懂得如何在瞬间体味到永恒。
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作品,自然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进入正真的永恒的。
如李玉民说,“你一生的写作,安德鲁,如果我理解的不错,就是要塑造一个理想的人。
”在创作中,纪德只能向每人提供自身和理想的一部分。
他就这样子巧妙地编织了一张无穷否定的网,将他笔下的所有人物罩住。
无论哪个人,只能体现一个追求的过程,一个肯定与否定的过程,根本不能代表他的一生。
正如纪德自己说的,他要尝试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尝试鱼类和植物的生存方式。
这并不是说他的欲望多么的大。
他只是由自己笔下的人物延伸,来完成探索人生的旅程。
而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则延伸为他特立独行的写作状态。
那么,纪德在书中讲述,或者说是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更确切地说是表达了他在那一人生时段的哪些生活态度呢?接下来,我就来简单阐述下我对其中几点(我比较认同或有较大疑惑)的看法。
首先,纪德在书中说到,“我们的目光一旦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就立刻会被那事物从上帝身边引开”。
正因为他的这个认知,所以他主张在人生道路上,一路上只管观赏,哪也不要停留。
要明白,惟独上帝不是暂时存在的。
关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
我觉得人的一生是没有终点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在这世上还是有着你人生的延续的。
这延续,或许是你的思想、或许是你的成就、或许是你的言论、或许是你的后代……因此在我的认知中,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设立的人生目标。
然后,用自己这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去达成这个目标,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让自己在这人世间留下点属于你一个人的独特痕迹,不至于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所以,当你在人生道路上前行时,无论是挫折还是诱惑都不该成为你停下脚步的借口。
当你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件事物上了,你的脚步必定会停滞不前,那么你势必已经被带离了你原本的人生轨道。
纪德说的是“从上帝身边引开”。
这是因为,大多数西方人,包括纪德,他们的观念中,人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上到天堂,去到上帝身边。
那么,我认为,纪德话中的“上帝”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综上,以我的理解,纪德的这个观点就是:当你确定好了人生目标,就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不要为任何诱惑或挫折停下你的步伐。
其次,纪德提出不要同情心,他甚至从自身排除同情心。
在他认为同情心,无非是承认一种通常的感情。
所以他认为绝对不要同情心,而应该有爱心。
而且,要去行动,就不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
而各人的生活,就让各人操心去吧。
对于纪德的这个观点,我在认同的同时又存在些异议。
首先,我非常赞同纪德说的“人生在世,纳塔纳埃尔,与其平平安安,不如大悲大恸。
我不要休息,但求逝者长眠,惟恐我在世之时,未能满足的欲望、未能耗散的精力,故世后又要去折磨我。
我希望在人世间,内心的期望能够尽情表达,正真的心满意足了,然后才完全绝望的死去”。
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不应该满足于平平淡淡,直到人生的尽头。
即使没有能力活的像毛主席、周总理、比尔·盖茨等等的名人那样轰轰烈烈,受人敬仰与钦羡。
那么,至少要能够经历大悲大喜,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看遍人生百态。
假如,一个人走到了自己一生尽头,却发现自己的人生过于平淡,平淡到自己连激荡起伏的情感都未曾有过。
我不知道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但是我可以确定,如果是我,我会觉得自己的一生是没有意义的。
记得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虽然认为这很伤感唯美。
但我绝对不希望这成为我的一生的写照——我静静地来到这世上,又轻悄悄地走了,什么也没留下。
我希望我能够在这世上留下些什么。
但是对于不要同情心这点,我实在无法接受。
我觉得个人的生活是该由各人去操心。
但是,每个人对于遭遇不幸的人们,还是应该不吝于给予自己最真诚的同情心。
就像汶川地震时遭受到灾害的人们,他们并不是没有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操心。
只是,这无法预测的灾害,没有人可以提前预知。
并不是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在遇灾后受到各方支援。
任何人都不能肯定地说自己可以一辈子没有低谷,永远不需要别人帮助的。
所以,我认为,不应当不要同情心,而应该不要滥用同情心。
然后是关于等待与财富。
“纳塔纳埃尔,但愿你内心的每种等待,连欲望也算不上,而仅仅是迎接的一种准备状态。
等待超你走来的一切吧,但是,你只能渴望投向你的东西,只能渴望你会拥有的东西。
要知道一天到晚,每时每刻你都能完全拥有上帝。
但愿你的渴望发自内心,你的拥有体现爱意。
欲望无效果,又算什么欲望呢?”纪德认为,惟独上帝是不需要等待的。
把上帝和幸福分开,这是很不应该的,要把全部幸福投放到现实。
“我把我所有的财富全带在身上,正向东方妇女带着所有家当到阴间。
我在生命的每个瞬间都能感受到身上携带着的全部财富。
而是我忠贞不二的崇拜。
我时时刻刻都完全把握自己的财富。
”纪德认为,一个人头脑疲顿的话,完全是因为他的财富太过庞杂了。
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样,也就不懂得惟一的财富就是生命。
关于这两点,我认为,欲望应当得到每个人的认肯。
只要你渴望的东西是你力所能及的,是你还未拥有的,那么你的渴望会成为你去努力得到的动力。
这难道不是值得推崇的吗?而对于财富,打个比方。
假设财富是蜡烛,而你就是那个火种,假若火灭了,那么蜡烛就永远无法发挥它的价值。
而现在,如果你的生命没了,你要财富何用?换言之,就算你拥有数不尽的财富,你要如何去享用?现如今很多人在受到宗教的束缚,很多事情无法去体会。
当然,这是他们的信仰,我并不否定。
但我更多地认为,上帝既然是代表最慈善完美的神,那么他肯定希望所有的人类都可以幸福地活着,可以享受人世间的美好。
上帝和幸福应该是一体的。
每个人应当在享福的同时去感恩,而不是为了上帝去禁欲。
当然,这仅仅代表着我个人的观点。
在提出这两点时,纪德说“纳塔纳埃尔,你应当焚毁心中的所有书籍。
”他认为,凡是没有体验过认识都还是没有用的。
在世上,只要见到一件美的东西,就要倾注全部的温情去抚摸、去感受。
“我向每件事物大胆伸出手,自认为有权得到我所渴望的对象。
(况且,我们对事物的欲望,主要不是想占有,而是施爱。
)——啊!但愿万物在我面前五彩缤纷,但愿所有美物都修饰装点我的爱心。
”在这里,我首先得说我十分地赞同记得所说的焚毁心中的书籍一说。
他对书本以及思想的摒弃,就如同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对美国物质的生活以及享受的厌倦。
纪德的逃离思想其实并不是他不要思想,而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太多的思想。
是因为思想在折磨他、压迫他、令他窒息,他才决定挣脱、舍弃的,他不愿再做思想的奴隶。
于是在突尼斯,他找到了他所想要的那种生活,纯粹并且纯净,简单并且直接。
我们全部是被书本养育的,书本所给与我们的除了知识还有思想。
书和思想对人类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种精神的滋养,但是当这思想因繁复、臃坠而变得沉重,甚而令人窒息时,我们便只能逃跑,去寻找那种只有生活的生活,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活,那种纯粹的生活,只有蓝天白云,只在大自然中的生活。
我认为,书本——只要它还是书本,那就意味着书本里的知识并未成为你的。
我们要做到的应当是将书本里的知识通过体验去变为自己的。
所以说,我们应当抛弃书本,而把知识融会于心中。
书本,它的作用只在于教授我们它内里所含的知识。
当我们把它藏在心中,背在脑子里时,它就是一种负担了。
它会束缚你的思想,让你紧跟他的教条,却无法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但对于纪德所说的“我们对于事物的欲望,主要不是占有,而是施爱”。
这点我实在无法理解。
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像记得那样皈依《福音书》的教义,所以没有那种对上帝的那种虔诚的信仰;亦或许,我的经历还不够,没有成熟到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纪德还说:“切莫在未来中寻找过去。
要抓住每一瞬间的新奇,不要事先准备你的快乐,要知道,在你有备的地方,会猝然出现另一种快乐。
”是的。
任何幸福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正如梦想明天是一种快乐。
但明天的快乐却是另一样的。
幸好,事实与人的梦想不同。
惟其不同,事物才各具价值。
就像,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来吧,我为你准备了这样那样的快乐。
我喜欢意外碰到的快乐。
我也不喜欢我的快乐经过任何的修饰。
有些人可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先知,希望自己可以预见未来。
但我却相反。
我希望自己可以好好享受人生中的种种突然——无论是惊喜还是灾难。
我希望享受到那种惊喜来临时的激奋,那会是一种永生难忘的快乐;我也希望自己能经历那种灾难突然而至的绝望,我想,那是人生虽伤感但却最最宝贵的情感。
总之,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顺其自然,而不受任何实现的安排。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独特的,充满着惊奇的。
这些就是在纪德书中令我最有感触的几个观点。
虽然,我并不清楚我的认识是否是正确的,是否符合纪德的写作本意。
虽然,可能过些日子,当我的际遇改变了,我从书中领悟到的也将随之改变。
但这却是现阶段的我从书中感悟到的。
虽然纪德的作品充满颓废色情的色彩和悲观绝望的情调,极力宣扬个人主义和神秘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