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生物实验报告高中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现象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2. 理解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在植物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2. 蒸馏水3. 0.9%生理盐水4. 1.0 mol/L的蔗糖溶液5. 玻璃载玻片6. 物镜、目镜、显微镜7. 刮刀、滴管、镊子等实验工具实验步骤:1.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用蒸馏水洗净,并用刀片轻轻刮下细胞。
2. 将刮下的细胞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至合适的倍数,观察细胞形态。
4. 用滴管吸取0.9%生理盐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5. 重复步骤4,但这次使用1.0 mol/L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6. 用滴管吸取蒸馏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1. 在0.9%生理盐水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细胞膜与细胞壁紧密相连,细胞体积保持稳定。
2. 在1.0 mo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变得浓稠。
3. 在蒸馏水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体积膨胀,细胞质变得稀薄。
实验分析:1. 在0.9%生理盐水中,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细胞形态保持稳定。
2. 在1.0 mo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水分从细胞内向外渗透,导致细胞失水,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
3. 在蒸馏水中,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水分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渗透,导致细胞吸水,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体积膨胀。
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会发生吸水和失水现象。
2. 渗透作用是水分在细胞膜两侧的渗透,其方向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
3. 渗透作用在植物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细胞的生长、水分运输等。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实验一: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苗圃土、小型盆栽、光照强度计、棚架方法:1. 在小型盆栽中加入适量苗圃土。
2.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放置小型盆栽,分别为高光照组、中光照组和低光照组。
3. 使用光照强度计分别测量不同组的光照强度。
4. 每天固定时间浇水,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1. 高光照组植物生长较快,叶片较绿。
2. 中光照组植物生长适中,叶片呈浅绿色。
3. 低光照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绿色。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适当的光照强度能够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3. 低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和观察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形态特征,增加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微生物样品、显微镜方法:1. 使用洗净的培养皿倒入适量琼脂培养基。
2. 在培养皿表面均匀划几道划痕。
3. 采集微生物样品并在琼脂培养基上划线。
4.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得到以下结果:1. 不同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产生不同的形态特征。
2. 一些微生物形成白色菌落,而另一些微生物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条件下能够生长繁殖。
2. 不同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实验三:果实腐烂速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果实的腐烂速度,了解果实腐烂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塑料袋、计时器方法:1. 准备各种水果,并进行标记。
高考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目的:1. 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样本(如洋葱表皮细胞)2. 试剂:盐酸、酒精、清水、碘液3.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酒精灯架、剪刀、烧杯实验步骤:1. 取植物细胞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盐酸和酒精,加热煮沸,使细胞质溶解。
3. 取出细胞样本,用镊子夹取少量细胞,滴加碘液,染色。
4. 将染色后的细胞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
5.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1. 细胞核在分裂前期开始逐渐变圆,染色体开始凝聚。
2.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 在分裂后期,染色体开始向两极移动,形成两个细胞核。
4. 在分裂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讨论:1. 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2. 在分裂前期,染色体开始凝聚,说明此时染色体开始缩短和变厚。
3.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说明此时染色体已经分离,准备向两极移动。
4. 在分裂后期,染色体开始向两极移动,形成两个细胞核,说明此时细胞已经完成了有丝分裂。
5.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化学药品中毒。
2.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破坏细胞结构。
3. 观察时注意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确保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高中生物学实验报告内容

高中生物学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材料:1. 水生植物(例如水葱、水蓼等)2. 水槽或水塘3. 阳光灯或人工光源4. 清水5. 酒精灯或煤油灯6. 蒸馏水7. 氯化钠溶液8. 测量用的玻璃仪器(例如量筒、容量瓶、试管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水槽或水塘,并向其中添加适量的清水。
b. 选择健康的水生植物,并将其根部修剪整齐。
c. 将水生植物均匀地放置在水槽或水塘中。
2. 实验组设定a. 将阳光灯或人工光源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其能够照射到水槽或水塘中的植物。
b. 打开阳光灯或人工光源,保持光源的稳定性。
3. 对照组设定a. 将另一部分水生植物放置在与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但不接受光照。
4. 参数测定a. 在实验开始或一定时间间隔后,使用测量仪器将水槽或水塘中水的含氧量测定出来。
b. 对照组的水样也进行相同操作并记录数据。
5. 影响因素的改变a. 使用酒精灯或煤油灯,在一定距离上对某部分水生植物进行短时间的加热处理,以模拟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b. 在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参数测定。
6. 数据记录与分析a.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比较分析。
b.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因素,实验组的含氧量相对较高,而对照组的含氧量较低。
2. 温度的提高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高温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实验组在加热后的含氧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3. 其他因素如水质、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等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本实验中未涉及到。
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
光照提供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而适宜的温度则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然而,不同植物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种类来优化光照和温度条件。
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测定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研究目的通过测量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探究其叶片水分状态的变化情况。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取材植物:香蕉树、芦荟、仙人掌、龙须树等•高锰酸钾粉末•酒精灯或燃烧器•瓷砂三角漏斗•量筒或小瓶子•秤(精度为0.01g)实验方法1.从植物上取一片嫩叶片,尽量避开伤口和刺等位置。
2.立即记录下该叶片的重量并称为W1,在温水中烫沸15秒钟,使其叶片失水。
3.用镊子捞出叶片,轻轻晾干外表水分后,立即记录下其干燥后的重量并称为W2。
4.取2g高锰酸钾粉末加入量筒或小瓶子中,加入100ML的水用瓷砂三角漏斗滴加到另一支长颈量筒里,一直滴到水呈微红色后停止。
此时的高锰酸钾溶液是一种深粉色的溶液。
5.对每一片叶片,取一份高锰酸钾溶液,用滴管滴在叶片的表面,覆盖均匀后,等待5~7分钟完成叶片的“熏蒸”过程。
叶片表面呈现嫩黄色或亮绿色,证明此时叶片已吸收足够水分。
6.用滤纸将叶片表面的水吸干,然后,将该叶片置于蓝色的干燥瓶中。
7.在不同时间点(一般为 30 分钟、60 分钟和 90 分钟)测定该叶片的吸水量,重复如上步骤。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香蕉树、芦荟、仙人掌和龙须树4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数据,具体数据如下:植物30分钟60分钟90分钟香蕉树70.8% 69.3% 68.2%芦荟73.0% 71.5% 70.2%仙人掌72.8% 71.1% 69.9%龙须树72.1% 70.5% 68.9%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4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都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叶片的水分会不断地被蒸发掉,在水分缺乏的情况下,植物的生存将受到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植物叶片在不同时间点下的相对含水量数据,可以看出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这说明,在缺水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会失去水分,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植物的水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高中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研究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实验步骤: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移动玻片,使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以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若此时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实验结论: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多样,这体现细胞的多样性特点;同时也可见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体现细胞的统一性特点。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二)实验题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还原性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脂肪 + 苏丹III试剂→ 橘黄色实验材料:XXX或梨匀浆、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花生种子匀浆或豆浆或鲜肝脏研磨液、双缩脲试剂、花生种子、双面刀片、吸水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制备还原性糖样液2.取样(2mL注入试管)3.加入刚刚混合均匀的斐林试剂1mL4.水浴加热2分钟5.观察颜色变化,预期将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1.制备蛋白质样液2.取样2mL3.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1mL,摇匀4.加入双缩脲试剂的B液4滴,摇匀5.观察颜色变化:溶液呈现紫色1.制备脂肪样液(去种皮,切薄片)2.加苏丹III试剂染色3分钟3.用50%酒精试剂洗去薄片上的浮色实验结论: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呈现紫色。
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与苏丹III试剂发生反应,溶液呈现橘黄色。
高等绿色植物叶片、显微镜、健那绿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蒸馏水实验步骤1.从高等绿色植物叶片中取出一小块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深入了解了生物的奥秘。
本文将回顾和总结我在高中生物课上所进行的所有实验,并探讨实验对我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实验一: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官。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让我对细胞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酵母发酵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研究了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
我们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酵母菌,观察其产生的气泡数量和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蔗糖浓度下发酵效果最好。
这个实验让我了解了酵母发酵的原理,并加深了我对生物反应速率和环境因素的理解。
实验三:光合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水蕨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实验。
我们将叶片分别置于强光、弱光和黑暗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叶片在强光下产生氧气,而在黑暗中则停止光合作用。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过程,也让我了解到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实验四:遗传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研究了豌豆的遗传规律。
我们选取了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观察了后代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豌豆的性状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具有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
这个实验让我对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遗传规律在物种进化和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
实验五:细菌培养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培养了大肠杆菌,并研究了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我们在培养皿中加入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低浓度的抗生素则对细菌产生较小的影响。
这个实验让我认识到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也让我了解到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10、40)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0.5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