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合集下载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型(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型(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大体分为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这五部分中包含大约1 5个题型,题量在135道题左右,共涉及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类学科知识,知识面涉及之广是其他考试无法比的,而规定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各种题型及其解题技巧、规律,帮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正确的答案.各题型介绍及技巧第一部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这部分对考生而言是最需要技巧运用的题型: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

在备考该题型时,大家首先要熟记数字的平方、立方,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看到某个数字就应感觉到它可能是某个数字的平方或立方,例如看到63、65大家就应该想到它可能是8的平方加减1得来的其次,牢记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质数列、合数列等。

例如:2,3,5,7,11,13,……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质数数列牢记以上两点,不仅提高你的作答速度,而且它也是你破解复合数列的良好基础。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数列各数项之间差距不大的,就可考虑用加减等规律;b、如果各数项之间差距明显的,就可考虑用平方、立方、倍数等规律;c、如果是分数数列,就要通过通分、约分看变化。

2、数学运算该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这样才能加快做题的速度。

数学运算中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a。

四则运算b。

比例分配c。

浓度问题d. 路程问题e。

流水问题f。

工程问题g. 种树问题h. 青蛙跳井问题i. 年龄问题等数学运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认真审题,因为数量关系的题干极其精练,它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尤其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将题意化繁为简.b、在平时通过训练和细心总结,尽量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是指行测科目中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国考数量关系中常考的题型:
1. 计算问题:考察考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百分数计算等。

2. 排列组合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排列组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工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工时计算、成本分析等。

4. 利润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商业利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行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容斥问题:考察考生对于集合交、并、补的计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几何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8. 概率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概率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 函数图像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0. 极值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最值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最大值、最小值等。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比例关系题:考察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通过计算、推理等方式解答。

例如:甲乙丙三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该项工作需要1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5天,丙单独完成需要20天,问他们合作完成该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2. 增减关系题: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增减关系。

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例如:某商品每月销量增长20%,如果今年1月份销量为1000件,问到12月份总销量是多少?
3. 配对关系题:考察两组数据之间的配对关系,需要根据给定条件找出规律并进行匹配。

例如:甲乙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8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12小时,问他们合作完成该项工作需要多少小时?
4. 差异关系题:考察两个或多个数据之间的差异关系,需要通过计算或推理找出规律。

例如: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是500万元,今年的销售额是600万元,问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多少?
5. 替换关系题:考察某个数量被替换或代替的关系,需要根据给定条件找出规律。

例如:某人将一件商品以进价的20%的利润卖给另一人,另一人又将商品以进价的30%的利润卖给第三人,问第三人购买该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以上是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的一些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基本量问题: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需要求的量,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差为2,求这两个数。

2. 增长率问题:已知某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求在另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

3. 平均数问题: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这组数据的总数。

4. 比例问题:已知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其中一个数。

5. 排队问题:已知一组人的顺序关系,求其中某个人的位置。

6. 时间问题:已知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一个事件的时间,求另一个事件的时间。

7. 工程问题:已知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求完成整个工程所需的时间。

8. 利润问题:已知一笔投资的利润和成本,求投资的回报率。

9. 概率问题: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求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上仅是数量关系题型的一部分,实际上数量关系题型
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大全

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题型及讲解(1)数字推理的题目确实是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认真观看那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选项当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一个作为答案.依照数字排列的规律, 数字推理题一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奇、偶:题目中各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或距离满是奇数或偶数:一、满是奇数:例题:1 5 3 7 ()A .2 B.8 C.9 D.12解析:答案是C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而答案中只有答案C是奇数二、满是偶数:例题:2 6 4 8 ()A. 1B. 3C. 5D. 10解析:答案是D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例题:2 13 4 17 6 ()A.8B. 10C. 19D. 12解析: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 练习:2,1,4,3,(),5 二、排序:题目中的距离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一、例题:34,21,35,20,36()A.19B.18C.17D.16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加寻觅规律一、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例题:4,5,(),14,23,37A.6B.7C.8D.9注意: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那个方式能够用到任何题型;解析:4+5=9 5+9=14 9+14=23 14+23=37,因此,答案为D;练习:6,9,(),24,39 // 1,0,1,1,2,3,5,()二、前两数相加再加或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例题:22,35,56,90,()99年考题解析: 22+35-1=56 35+56-1=90 56+90-1=145,答案为D四、减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减,寻觅减得的差值之间的规律一、前两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例题:6,3,3,(),3,-3A.0B.1C.2D.3答案是A解析:6-3=3 3-3=0 3-0=3 0-3=-3提示您别忘了:“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二、等差数列:例题:5,10,15,( )A. 16B.20C.25D.30答案是B.解析:通过相减发觉:相邻的数之间的差都是5,典型等差数列;3、二级等差:相减的差值之间是等差数列例题:115,110,106,103,()A.102B.101C.100D.99 答案是B解析:邻数之间的差值为五、4、3、(2),等差数列,差值为1103-2=101练习:8,8,6,2,()// 1,3,7,13,21,31,()4、二级等比:相减的差是等比数列例题:0,3,9,21,45, ( )相邻的数的差为3,6,12,24,48,答案为93例题:-2,-1,1,5,( ),29 ---99年考题解析:-1-(-2)=1 ,1-(-1)=2,5-1=4,13-5=8,29-13=16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值为:1,2,4, 8,16,因此答案是13五、相减的差为完全平方或开方或其他规律例题:1,5,14,30,55,()相邻的数的差为4,9,16,25,那么答案为55+36=91六、相隔数相减呈上述规律:例题:53,48,50,45,47解析:53-50=3 50-47=3 48-45=3 45-3=42 答案为B注意:“相隔”能够在任何题型中显现五、乘法:一、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例题:1,2,2,4,8,32,(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二、前一个数乘以一个数加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n1×m+a=n2例题:6,14,30,62,( )解析:6×2+2=14 14×2+2=30 30×2+2=6262×2+2=126,答案为C练习:28,54,106,210,()3、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等差,等比,平方,...例题:3/2,2/3,3/4,1/3,3/8 ()(99年海关考题)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3/8×?=1/16 答案是A六、除法:一、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二、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顺序,等差,等比,平方,...七、平方:一、完全平方数列:正序:4,9,16,25逆序:100,81,64,49,36间序:1,1,2,4,3,9,4,(16)二、前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例题一:【例1】20人做一项工作15天可以完成,现在工作3天之后,有5人调走植树,剩下人继续干完剩下的工作,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A.16B.17C.18D.19常规解法:第一种:特值法。

设每人每天工作量是1,则总工作量是20×15×1=300,先完成的量=20×3×1=60,剩余300-60=240,还需要240÷15=16天,共计16+3=19天。

第二种:比例法。

3天前后的效率之比=20:15=4:3,则时间之比=3:4,则后面的工作量按原先效率是12天,即3份对应12天,所以4份对应16天,共计16+3=19天。

“中公快解法”: A+3=D。

A选项是正常计算结果,但不是所求结果,而考生朋友们在考场上极易错选A(A其实是出题人设置的一个陷阱),D才是真正所求的“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

【例2】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盒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盒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

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3B.4C.7D.13常规解法:方程法。

设有大包装盒x个,小包装盒y个,根据题意可知,12x+5y=99。

由奇偶性可知,5y必为奇数,即y为奇数,则5y的尾数只能是5,此时12x的尾数是4,x=2或7。

当x=2时,y=15,符合题意,故两种包装盒相差15-2=13个。

(当x=7时,y=3,此时x+y=10,不符合“共用了十多个盒子”的要求。

)“中公快解法”:A+C=10,C-A=B。

但是题干中是“共用了十多个盒子”,所以,A、B、C都不是正确答案,答案直接选D。

【例3】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

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A.329B.350C.371D.504“中公快解法”:A+D=833。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是指涉及数量关系的考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 增减关系:考察事物数量的增减规律。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百分数、比例、利率等。

例题:一块田地上分种了两种庄稼,第一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2倍,第二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3倍,第三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4倍,以此类推。

如果第n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n倍,那么第n+1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几倍?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可以得出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倍数递增。

因此第n+1天庄稼甲的数量是庄稼乙的n+1倍。

2. 相互转化关系:考察事物数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单位换算、产量计算等。

例题:一台机器每分钟可以生产5个产品,一个工人每小时可以生产60个产品。

那么,7个工人2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是多少?解析:首先将每分钟生产的数量转化为每小时的数量,即5个产品*60分钟=300个产品/小时。

然后计算7个工人2小时生产的数量,即7个工人*2小时*300个产品/小时=4200个产品。

3. 均匀分配关系:考察事物数量如何均匀分配。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平均值、倍数关系等。

例题:将100本书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的书数量是多少?解析:将100本书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的书数量等于100本书总数除以5个人的数量,即100本书/5个人=20本书。

4. 迭代关系:考察事物数量的迭代规律。

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例题:一个数列的首项是1,公差是3,那么第n项是多少?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规律,第n项等于首项加上前n-1项的和。

因此,第n项=1+3+6+9+...+(n-2)+(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

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

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

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

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2016国考行测备考:由“鸡兔同笼”问题学母题思想【母题】有鸡和兔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数数头一共有10个,数数脚一共有26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 中公解析:假设10个头全部为鸡的头,每只鸡有两只脚,所以一共应有20只脚,事实上一共有26只脚,故少算了6只脚。

之所以少算是因为把一部分的兔子假设成鸡了,而一只兔子假设成一只鸡就少算2只脚,故少算的6只脚是3只兔子给少的,因此兔子有3只,鸡有7只。

【变式一】小明去参加数学竞赛考试,一共回答了20道题。

已知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扣1分。

考试结束,小明一共得了40分,问小明答对了几道题?中公解析:题目很容易判断为鸡兔同笼问题,答对的题目是“鸡”,答错的题目是“兔子”。

假设20道题均答对,每道题得3分,则小明应该得60分,事实上小明只得了40分,所以多算了20分,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答错的题目当成了答对的题目,而一道题目答对与答错里外里差4分,故20分是5道题给差出来的。

所以,小明答错了5道题,答对了15道题【变式二】小王培育1000亩树苗,培育成功一亩可以赚2元,培育失败一亩不仅不赚还要倒赔2元,所有树苗培育完成后,小王一共得到1600元。

问小王培育成功多少亩树苗?中公解析:题目为鸡兔同笼问题,培育成功的树苗为“鸡”,培育失败的树苗为“兔子”。

假设1000亩树苗均培育成功,每亩赚2元,则小王可以赚2000元,事实上小王只得到了1600元,所以多算了400元。

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培育失败的树苗当成了培育成功的树苗,而树苗培育成功与失败里外里差4元,故400元是100亩树苗给差出来的。

所以小王培育失败了100亩树苗,成功了900亩树苗。

【变式三】有甲乙两个教室,每个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以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以坐9人。

已知当月在两个教室一共举办讲座27场,场场座无虚席,共培训1290人,请问在甲教室举办了几场讲座? 中公解析:题目为鸡兔同笼问题,甲教室为“鸡”,乙教室为“兔子”。

假设27场讲座均在甲教室举办的,甲教室每排坐10人,有5排,故每场讲座可以容纳50人,则27场讲座一共可以培训1350人,事实上只培训了1290人,所以多算了60人。

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在乙教室培训的当成了在甲教室培训,一场在乙办的讲座与在甲办的,里外里差5人,故60人是12场讲座差出来的,所以在乙教室培训了12场,甲教室培训了15场。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提分技能之合作交替问题例如:一个人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4,从乙返回甲的平均速度为6,请问从甲到乙然后从乙返回甲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中公解析:想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但是总路程和总时间题目没有说明,而且题干对于路程是多少没有任何的限制,所以可以认为路程是具有任意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从甲到乙的路程设为12,这样就可以求出从甲到乙所需要的时间为12÷4=3,从乙返回甲所需要的时间为12÷6=2,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4÷(3+2)=4.8。

例题1. 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个小时,乙需要12个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A.l3小时40分钟B.13小时45分钟C.l3小时50分钟D.14小时中公解析:答案选B。

首先要想到用特值思想,设总工程量为48,则甲的效率是3,乙的效率是4,把甲乙各工作一小时看成一个周期,则每个周期2小时可完成工作量7,则工作12小时后,完成了42。

第13小时甲做了3,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5,剩余的3由乙在第14小时完成。

在第14小时里,乙所用的时间是3/4小时,所以总时间是13.75小时。

例题2. 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14B.16C.15D.13中公解析:答案选A。

设隧道工作量为20,则甲、乙的效率(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2,两人各干1天完成1+2=3。

20=3×6+1+1,即甲、乙先各干6天,然后甲干1天,剩下的工程量为1,由乙半天完成,因此总的工作时间为6×2+1+1=14天,选A。

2016国考行测备考:分分钟搞定抽屉原理问题如:从一副扑克牌中,至少抽多少张才能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这就是一道简单的抽屉原理问题。

典型的问法:“至少……,才能保证……”,如从一副扑克牌中,至少抽多少张才能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此时考虑最差的情况,一副扑克牌共有4种花色,考虑最差情况,每一种花色抽出来一张,即4张,那此时思考,从剩下的牌中任意抽一张就能满足2张牌花色相同吗?显然不能,因为实际中,扑克牌中还有2张大小王,所以此题最差的情况应该是每一种花色只摸一张,接着大小王被抽出,那么最后再从剩下的牌中任意摸一张,即可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即结果为4×1+2+1=7张。

例1:有白色手套20只,黑色手套16只,灰色手套14只,大小相同,在黑暗中至少摸出几只就能保证至少摸出5双手套(两只同色手套为一双)。

A.11B.12C.13D.14答案:B中公解析:最差原则。

4×2+3+1=12只。

(要想保证摸出5双手套,考虑最差的情况,只摸出4双手套,偏偏不摸第5双手套,此时恰好摸出4双手套,然后每个颜色再摸出一只,最后再任意摸一只就能保证至少摸出5双手套。

)例2:在一只暗箱里有黑色的小球30只,白色的小球22只,蓝色的小球18只,大小都一样,每摸出2个同色小球奖励1分,从暗箱中至少摸出( )只小球才能保证至少得10分。

A.30B.18C.20D.22答案:D中公解析:9×2+3+1=22只。

(至少得10分,即至少需要摸出10对同色小球,考虑最差情况,先摸出9对同色球,偏偏不摸第10对同色小球,接着每个颜色各摸出一只,最后任意摸一只即可。

)例1.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问: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A.3%B.2.5%C.2%D.1.8%答案:A。

中公解析:此题在加水的过程中溶液中的盐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把盐的质量设为特值,设任意特值均可,为了方便计算设为6和4的最小公倍数12。

当盐的质量为12,第一次加入水的时候溶液的浓度为6%,可以得出溶液的质量为200;第二次加入水后浓度为4%,可以得出溶液质量为300,溶液前后增加了100,增加的量为每次加入的水量。

第三次再加入质量为100的水,溶液质量变为400,溶质盐的质量为12,则浓度为12÷400=3%。

例3.今年苹果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导致每斤苹果的利润下降了10%,但是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增加了50%,问:今年销售苹果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多少?A.35%B.25%C.20%D.15%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中出现单个利润的前后变化,则设原来每斤苹果的利润为10,销量为10,则现在每斤苹果的利润为9,销量为15,可得原来总利润=10×10=100,现在总例4.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掉70%的商品,为尽早销售掉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82%,问打了多少折扣?A.4折B.6折C.7折D.8折答案:D。

中公解析:设这批商品单个成本为100,销量100,折扣为X,实际利润=50×70+30× (150X-100),期望利润=50×100,50×70+30× (150X-100)=82%×50×100,解得X=80%,选D.公务员考试行测速解技巧之最不利原则例2、有一排长椅总共有65个座位,其中已经有些座位上有人就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