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考政治试题对教与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从中考试卷中反思思品教学

从中考试卷中反思思品教学

从中考试卷中反思思品教学平陆实验中学关聪慧一年一度的中考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我认真做了思品中考试卷,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随着课改的深入,思品课的考察将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和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能力,就要从课堂抓起,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一点一滴做起。

由此,结合中考我有几点反思:一、紧扣考点,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就谈不上能力。

特别是新课改这几年我们的思品学科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基本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化。

从我校历年中考的实践和学生平时做题的情况看,学生丢分的原因(特别是选择题和简答题部分)大多是能力欠缺,而能力的提升要有扎实的基础为前提。

所以应重视基础知识,在平时教学中就要落实知识点,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就能将知识点消化。

二、钻研教材,特别是关注新增加的内容。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命题走向看,课改深入时期的试卷,将不再是课改初期的简单的书本重点知识的重点部分的全覆盖,他还经常会出一些在平时教学中不被我们关注的边角段落和非重点问题,如,课本上小字部分甚至是一幅插图或插图上的文字,所以细化教材已经是当务之急,不能对教材中的任意一个部分掉以轻心。

另外,中考新增加的内容也是考试必考的内容,对新增加内容的全面、细化的复习甚至是每一句教材语言的琢磨都将始终是重中之重。

钻研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提高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热点问题,这是顺利进行中考复习的一个前提,而要想真正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还必须重视能力的培养。

首先,现在政治中考试题本身很活,几乎很少有死记硬背的题目,尤其是近几年,因此想靠死记硬背是不行了。

其次,现在的政治考题的材料很新。

而这种材料来源广泛,根本无法预见到,考生只有阅读理解材料,然后结合有关的基础知识来回答问题,因此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正确表达能力显的极为重要。

第三,现在政治中考本身就是以问题立意,很少以知识立意,出题者的目的主要就是考查学生的能力。

政治中考:启示、评析、认识三类题型例题及答案

政治中考:启示、评析、认识三类题型例题及答案
h
思想品德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启示型 二、评析型 三、认识(理解、感悟、感想、体会)型
1
h
一、启示型 【设问形式】:“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
“谈谈你的体会”等 【解题方法】:这类题目重点是考查考
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 受到启迪。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 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 中先归纳出材料所反映的知识和道理,然后再 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 与材料相结合。
是什么一一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 还是错?(如谈对“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应提倡的精神)
为什么一一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不 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一一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 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在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 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9
三、认识(理解、感悟、感想、体会)型 h 【设问形式】:“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
象的看法”、 “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 问题的认识(理解)”等
【解题方法】:这类题目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 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解答对策是:可按照“判断表态一一阐 述道理一一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是什么一一为什么 一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
神等。
3
h
例2、2008年9 月5 日,在新华社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的名单中,此前志在必得的A市没有出项在名单之列。近5 年来,A 市为提 高城市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城市硬件建设等方面,已经投入 数十亿元,把A 市建设成了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城市。”可A 市的软 环境,即精神文明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一、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特点(一)突出育人功能,积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初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集体、社会、他人和自己的理解,它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的很多试题,通过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灵活的设问,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例题】(2008年南通中考试题)2007年8月的一天,在某地的一辆公交车上,刚刚初中毕业的小萌同学发现坐在她右前方的一对男女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将垃圾随手乱扔。

小萌同学见状将车内垃圾篓放到那名男青年座位旁,说:“叔叔,请把果壳扔进垃圾桶吧。

”不料,男青年竟将垃圾桶踢到一边,还故意将果壳扔得更远。

不一会,女青年回头见小萌还在看她,就冲着小萌辱骂起来,并说:“要你管闲事?你这么爱捡垃圾,就到大街上捡去!”小萌回答说:“我看到了,我就得管。

”话音刚落,那对男女竟然冲过来,一把抓起瘦弱的小萌扇了她两个耳光,还猛踢一脚。

乘客们义愤填膺,一起将这对男女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

小萌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回答:(1)这对男女侵犯了小萌的哪些权利?(2)材料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萌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小萌的行为对我们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有什么启示?(二)突出能力立意,侧重对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基础,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认知社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强调能力立意,注重对考生基础学力的考查。

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应用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中考试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中考试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中考试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近几年中考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这一现象反馈到教学中,会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产生导向作用。

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发表见解、扩大其展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空间,把思想政治课教学转移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觉悟的全面提高。

综观近几年中考政治科试题,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试题反映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特点。

它瞄准社会热点,重视思想性和实践性。

例如2007年中考题第30小题,紧扣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一事实,说明中学生上网的利弊,提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措施。

试题贴近学生实际,要求考生将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

这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有积极导向作用。

第二,突出能力考核,体现有效教学的要求。

2009年有试题涉及思想觉悟方面的内容,该试题内容体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体现了有效教学的要求。

如何针对中考试题的特点,适应中考试题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政治教师要通过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并注意将时政知识寓于教学中,帮助学生关注现实,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在复习时,注意将时政热点与课文重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解剖,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注意能力的培养注重能力的考查(含归纳总结、分析运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中考试题中的重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创设情境,设疑思考。

作为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例如在阐述“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时,我引述了一则笑话:某人每次上街都要买四只烧饼,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两个还债,一个放债,一个自己吃。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中考政治命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中考政治命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中考政治命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中考政治命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河南省汝州市一中高东升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印发实施已五年有余,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省的思想品德中考试卷研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但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考命题的思想和理念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结合近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方可确保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近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主要特点 1、紧扣热点焦点,贴近学生实际近年中考政治试题能本着切合学生实际,广泛地联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发展实际,选择和设计试题的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对试题所给予的信息进行整理、判断、归纳、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考查学生认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做人道理和基本人文素养,以期实现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2、科学考查“双基”,突出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考试卷对“双基”的考查,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复制,而是重在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说到底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3、关注学生发展,突出自主成长根据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中考试卷不仅要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更要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实现知行统一。

4、答案不拘一格,鼓励创新思维为了考查能力,中考题都是在设置情境上设问。

答案紧扣设问,结合情境生成。

这样的答案对全体考生是公平的,也是经得起评价的,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近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对教学的启示针对近年中考试卷的特点,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1、潜心研究中考中考通过教材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情境材料及问题考查学生的能力。

探析育人导向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趋势及教学启示

探析育人导向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趋势及教学启示

探析育人导向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趋势及教学启示探析育人导向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趋势及教学启示2021-12-29 11:23:41公文范文陈惠民纵观近几年来,《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命制,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在陈惠民纵观近几年来,《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命制,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在立德树人的时代性上下功夫,在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上下功夫,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引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培育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20年全国各地《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充分体现这一理念,试题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支撑,试题情景的设置注重引入“反映国家意志、聚焦时政热点、关注学生生活”的素材,注重增强当代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例如,2020年福建省中考第28题“运用时事知识,评说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逆风前行。

”本题通过展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成就,要求学生分析“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国经济仍在昂扬地逆风前行”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之治”光耀全球,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

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彰显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促进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和政治认同。

二、考查主干知识,思维启迪,培育核心素养近年来,中考试卷的考查点基本覆盖了课程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如:认知自我,孝亲敬长、集体利益、养护生命、宪法意识、依法维权、劳动品质、科技创新、中华文化特点、建设生态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等,这些均是学科主干基础知识。

对这些知识的考查,既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9年福建中考第29题第(1)设问:从法律角度为小福答疑解惑。

中考思想道德试题心得体会范文

中考思想道德试题心得体会范文

中考思想道德试题心得体会中考思想道德试题心得体会范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思想道德试题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思想道德试题心得体会范文1为了促进教师的教与学,为了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我高年级数学组按照学校的要求于今日上午的第二节课开展了认真仔细的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会。

从各班的反馈情况看,我们这个科组的教学质量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特别是较灵活地的习题,学生更是雾里看花。

主要问题如下:一、审题不细致。

就操作题来分析,这一题融比例尺的运用及物体位置的确定知识为一体,题目不难,而且原封不动的题目做过的时间也不长,而得分率只有48.82%。

出现这些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不够理解,即使理解了的学生也没看清楚到底是北偏东还是北偏西等。

二、计算水平差。

平时一直看好的所谓的基本功扎实,成绩比较稳定的优等生成绩绝大部分都不理想。

就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简算技巧没有很好的把握,造成在最后一道题上花费时间比较多,耽误了检查的时间,致使不少中等偏上的学生丢掉了不应该丢的分数。

在70分以上的学生中,就有24个学生在口算题、解比例、应用题的`计算结果上丢分,而至少有三位同学因此与满分失之交臂,三、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弱。

从五六年级的应用题的的5、6两题可以看出,稍微有点拔高的题目,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这两题得分率很底,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活,不但不善于借助线段、示意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而且在列式是还粗心大意,如:求圆锥的体积,三分之一漏乘。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努力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着力进行学困生的转化,但是由于科组的老师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指导的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救:1、教材教材,活学活用。

2023_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对教学策略的启示

2023_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对教学策略的启示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下简称2023年中考试题)命制,坚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强调以考促教功能的实现。

从教学导向的角度分析中考试题,能够帮助教师明晰试题对学科教学的要求和期盼,加深对课程和教学的理解,深化教学反思,实现教考良性互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下面结合2023年中考试题,探析试题所倡导的教学策略,揭示试题对教学策略选择的指导作用,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释说明。

一、凸显案例思维效用例1虚构投资项目,以高息为诱饵引诱集资;施以小恩小惠,骗取信任夸大宣传……2022年8月25日,7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在浙江多家基层人民法院集中宣判,15名被告人受到法律惩处。

此材料可以印证①孝亲敬长是美德②法律保障公民权利③权利义务相统一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本题情境是审判机关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选肢是从道德、法律、权利和义务、法治角度呈现的观点,任务则指向用案例印证观点,建构情境与选肢之间论证的逻辑关系,即,案例事实为论据,选肢为论点,案例事实因论点而存在,论点以案例事实为根据。

使试题包含着分析、综合、论证等思维方法,突出了思维品质的考查,实现分析能力、价值辨识能力、应用能力与法治观念的融合考查。

试题的设计思路启示是,要增强案例教学的思维性,善于将案例置于一定的逻辑链条之中,凸显案例在理解概念、阐释观点、价值辨析及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效用,让案例在明理、启智、铸魂中发挥作用。

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法律、法治内容教学中更具独特。

案例源于生活,案例中有认知、有能力、有价值、有方法。

要发挥好案例的作用,就要着眼案例与知赵义宾1,刘鑫2(1.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石家庄050091;2.秦皇岛市第八中学,河北省秦皇066600)摘要:从以考促教的视角,分析中考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实现教考良性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中考政治试题对教与学的启示
近年中考政治试题注重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彰显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突出学科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以人为本,凸显人文特色,坚持教育价值立意
【表现特点】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美丑、是非观点。

“协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近年中考试卷充分体现该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注重。

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心理品质”“公民道德”“国情教育”等知识重点。

从试卷设计的相关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要明确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增强道德修养和法制观点,立志成为合格人才等。

从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更贴近学生年龄、心理、认知水平。

几乎都选用了大量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总来说之,近年中考政治试卷体现“以人为本”的试题设计理念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试题不但具有人文情感,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作为人文学科的终极价值。

近年中考试题在选材及考核内容的确定上体现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国家的发展、注重社会的进步、注重考生身边的生活和自身的成长。

试卷几乎都从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材,其中既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又有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个人与集体这些与考生自身成长密切相关的事例或事实,依托基础知识,突出水平考查,让考生使用所学教材知识理解、分析、思考、感悟这些生活现象,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体会自己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试题在恰当把握这个“关系度”的同时,实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水平、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核要求,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交融。

【启示】纵观近年中考政治试卷,命题者大都积极探寻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我们身处的社会为背景,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切入点,以当前社会最注重的热点为载体,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精心设计话题,既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让考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提炼品格。

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每一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密切注重社会生活,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我们普遍注重的问题结合起来,自觉使用课本中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同时,试题大量植入时政热点素材,所以,我们有必要洞悉中考时政热点命题的特点,进而把握其命题方向,提升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紧扣考点,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表现特点】近年中考政治试卷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命题,杜绝偏题、怪题,目的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检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综观历年中考思想品德的试题,特别是评卷的参考答案,均能够在规定要学的书本上找到依据。

有时被认为的“超纲”题目,其实是命题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表述上的变化而致。

【启示】决定政治学科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准如何,成绩优劣与基础知识掌握好差成正比例。

政治中考的种种水平的考核或数种水平的交叉转换,都必须以相对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

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尤其在新课学习之初,更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有的同学侥幸心理,平时不认真学习,课本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试时把初
中所有的教材都带入考场,考试时凭自己的印象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最后写出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相距甚远。

实际上从试题来看,真正能从书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试题比例是相当小的。

所以,考试相关的知识要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复习中,考试时不应只靠翻书找答案,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否则考试分配给政治学科只有64分钟,是绝对不够用的。

三、突出过程方法,注重水平培养
【表现特点】近年中考试卷,“从知识立意到水平立意”是中考的命题一大轨迹。

“水平立意”是方向,注重并强调考察考生的学习水平,是考试改革以来奉行的准则。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一个重要的趋向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多方面水平的考查。

【启示】纵观近年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更加注重知识与水平的统一,更加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实转变学习观点,以培养学习水平,全面提升素质为目标。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使用水平,教师在学习中务必坚持做到:
1、知识网络化。

思路不清,缺少条理,是中考政治开卷考试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答题时知识点狭窄,做到知识点自如的迁移,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整合考点,形成知识网络化。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很多试题都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

这些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很多练习卷的参考答案中一般说来,都附有“此题答案多元,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单一的答案。

这就不但要求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还要注重答题的条理和有序,培养多角度答题的水平。

2、解题水平的培养。

学生水平的高低,最终是要通过审题、解题体现出来的。

审题是解题的前奏,审好题是解题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使用不同方法实行审题,掌握审题、解题的一般步骤,并使用这些方法实行解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

审题不清,盲目抄书,是中考政治开卷考试中的大忌。

主要表现在主观性试题上,不先审题而是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

缺少对题目的完整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往往不得要领,最后出现偏离试题的要求、答案不完整、思想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四、重视乡情教育,凸显地方特色
【表现特点】在中考试题中渗透乡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学生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试题大多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方面注意题目的本土化,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水平、觉悟于一体。

这既会给学生以亲切之感,又使试题地方特色鲜明。

【启示】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求课程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生活和考生生活实际,这给地方试卷宣扬本土文化以极好的理论和实践理由。

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本地的重大时政、方针政策,了解掌握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并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实行准确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