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结构力学(二) ( 复习资料汇总 )

第1次作业(结构力学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 )A. 静定刚架;B. 单跨静定梁的组合体;C. 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D. 铰结体系2. :以下关于影响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A. 影响线指的是单位力在结构上移动时所引起的结构的某一内力(或反力)变化规律的图形B. 利用影响线可以求结构在固定荷载作用下某个截面的内力C. 利用影响线可以求结构某个截面内力的最不利荷载位置D. 影响线的横坐标是截面位置,纵坐标为此截面位置处的截面内力值3.A. B. C. D. 仅由平衡条件不能确定4. 不计杆的分布质量,图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为( )A. 1;B. 2;C. 3;D. 45.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为A. 杆端弯矩;B. 结构角位移;C. 结点线位移;D. 多余未知力6. 单元坐标转换矩阵是() A. 奇异矩阵 B. 对称三对角矩阵 C. 对称非奇异矩阵 D. 正交矩阵7.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包括()A. 独立的角位移B. 独立的线位移C. 独立未知的结点角位移和线位移D. 结点位移8. 图乘法计算位移的公式中( )A. A和yC 可取自任何图形B. A和yC必须取自直线图形C. 仅要求A必须取自直线图形D. 仅要求yC必须取自直线图形9. 已知材料屈服极限 =300MPa,结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则极限弯矩Mu=()A. 20kN•mB. 25kN•mC. 30kN•mD. 35kN•m.10. 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与下面的哪一个因素无关A. 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选取B. 结构的约束信息C. 单元的几何参数D. 杆端位移与杆端力之间的变换关系11. 欲减小图示结构的自振频率,可采取的措施有()A. 减小质量mB. 增大刚度EIC. 将B支座改为固定端D. 去掉B支座12. 图(b)为图(a)所示结构MK影响线,利用该影响线求得图(a)所示固定荷载作用下的MK值为()A. 4kN•mB. 2kN•mC. -2kN•mD. -4kN•m13. 图示为三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其相应的频率是ωa 、ωb、ωc,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应是( )A. B. C. D.14. 图(a)所示一组移动荷载作用在图(b)所示的梁上,则C截面弯矩的最不利位置为()A. P1作用在C点上 B. P2作用在C点上 C. P3作用在C点上 D. P3作用在B点上15. 平面杆件自由单元(一般单元)的单元刚(劲)度矩阵是( )A. 非对称、奇异矩阵B. 对称、奇异矩阵C. 对称、非奇异矩阵D. 非对称、非奇异矩阵16.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图中为正对称的是( )A. 弯矩图B. 剪力图C. 轴力图D. 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17. 由于温度改变,静定结构() A. 会产生内力,也会产生位移; B. 不产生内力,会产生位移; C. 会产生内力,不产生位移; D. 不产生内力,也不产生位移。
重点_结构力学复习题

《结构力学I》期末复习题1.试画出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Pa aaa a2.试画出图示刚架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
各杆长均为l。
DA C4kN/mB10kNDC48m34kN/m3.试求图示桁架各指定杆的轴力。
已知F= 30kN。
三、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用图乘法计算图示荷载作用下外伸梁C点的竖向位移Δcy。
3×4=12m3F2313m3m4bacFF2×2=4m2×3=6m2F 3Fbac4m4×3=12m2.试画出 图示结构的弯距图。
并求C 点的水平位移和D 点转角。
已知三杆长均为l ,EI 为常数。
3.试绘制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并求A 点的垂直位移和B 点转角。
已知三杆长均为3m 。
各杆EI 均为10000kNm 2。
4.试绘制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并求A 点的垂直位移。
各杆EI 均为5000kNm 2。
5kN四.力法1.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
已知二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q2.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
已知两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3.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
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4.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M图。
已知二杆长均为l,E I= 常数。
五、位移法1.建立图示结构的方程,求出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
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2.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
已知两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q3.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
已知三杆长均为6米 ,EI 为常数。
4. 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M 图(EI﹦常数)。
5.试 用 最 简 捷 的 方 法 求 图 示 结 构 的 弯 矩 图 , 各 杆 的 长 度 l 均 相同 。
PEIEIEIEI EI 1=ACBD12kN/m6.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EI 常数。
l /2l /2六.力矩分配法1.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绘制弯矩图。
EI 为常数。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3.1是非判断题
(1) 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
(2) 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 )
(3) 多跨静定梁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内力。( )
(4)习题3.1(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和EF部分均为附属部分。( )
(7)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后,成为习题2.1(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习题 2.1(6)图
习题2.2填空
(1) 习题2.2(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2.2(1)图
(2) 习题2.2(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 2-2(2)图
(4)习题5.1(3)图(a)和(b)所示两结构的变形相同。( )
习题7.2填空题
(1)习题5.2(1)图(a)所示超静定梁的支座A发生转角,若选图(b)所示力法基本结构,则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代表的位移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1c=_________;若选图(c)所示力法基本结构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代表的位移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1c=_________。
(3) 习题7.2(3)图所示刚架各杆的线刚度为i,欲使结点B产生顺时针的单位转角,应在结点B施加的力矩MB=______。
习题 7.2(1)图习题 7.2(2)图 习题 7.2(3)图
(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习题7.2(4)图所示结构(EI=常数)时,传递系数CBA=________,CBC=________。
静定梁习题

0
D
10kN
E
15kN
结构力学电子教程
10kN
5kN/m
A B
3 静定梁
20kN m
C F
10kN
D E
2m
2m
2m
2m
2m
2m
0
2m
20kN m
10kN
0
5kN/m
A 25kN
(2.5)
5kN F
C B 10kN 12
5kN
0
30kN.m
D
3、作弯矩图
20 m) M (kN·
10kN 15kN
2m
6 Q (kN) 38 18 6 m) M (kN·
结构力学电子教程
3 静定梁
10kN m
C
3.4
4kN m
A
2kN/m
8kN
D B
2m
2m
YB 8.75kN
【解】
YA 7.25kN
7.25
0.75
Q (kN) 8.75 m) M (kN·
3.625m
4
9.14 9 19 17.5
30
E
7.5 A B 10 C F
10 D E
4、作剪力图
Q
(kN) 10
15
5
10
A
B
5
C
F
D
15
E
结构力学电子教程
3 静定梁
3.28 根据静定多跨梁的受力特点和荷载与内力微分关系,直 接画出M图。 P
B A C D E
F
【解】
a
a
a
Pa
a
a
a
本章主要介绍了单跨静定梁和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计算1

图10
图11
图12
3.3.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
由层次图可见,作用于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并不 影响附属部分,而作用于附属部分上的荷载,会以支 座反力的形式影响基本部分,因此在多跨静定梁的内 力计算时,应先计算高层次的附属部分,后计算低层 次的附属部分,然后将附属部分的支座反力反向作用 于基本部分,计算其内力,最后将各单跨梁的内力图 联成一体,即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例6 试作出如图13(a)所示的四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 力图。
解:(1) 绘制层次图,如图13(b)所示。
(2) 计算支座反力,先从高层次的附属部分开 始,逐层向下计算:
① EF段:由静力平衡条件得
∑ME=0: ∑Y=0: YF×4-10×2=0 YF=5kN YE=20+10-YF=25kN
解:(1)求支座反力 先假设反力方向如图所示,以 整梁为研究对象: ∑X=0: XA-P=0 XA=P=4kN ∑MB=0: YA*l-q*l*0.5*l=0 YA=0.5ql =0.5×3×4kN=6kN ∑Y=0: YA+YB=ql YB=ql-VA =(3×4-6) kN=6kN
即:
q′l′=ql q=q′l′/l=q′/cosα
下面以承受沿水平向分布的均布荷载的斜梁为例进 行内力分析,如图(b)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支座反力为: XA=0, YA=YB=1/2ql
则距A支座距离为x的截面上的内力可由取隔离体求出。 如图(c)所示,荷载qx、YA,在梁轴方向(t方向)的分 力分别为qxsinα、YAsinα;在梁法线方向(n方向) 的分力分别为:qxcosα、YAcosα。则由平衡条件得: ∑T=0: YAsinα-qxsinα+NX=0 NX=(qx-1/2ql)sinα ∑N=0: YAcosα-qxcosα-QX=0 QX=(1/2ql-qx)cosα ∑MX=0: YAx-qx· x/2-MX=0 MX=1/2qx(1-x)
03静定梁--习题

3 静定梁
3 静定梁(3 课时)
本章提要 3.l 静定单跨梁的计算 3.2 叠加法绘制直杆弯矩图 3.3 简支斜梁的计算 3.4 静定多跨梁约束力计算与几何组成 3.5 静定多跨梁内力图的绘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结构力学电子教程
3 静定梁
本章小结
基本内容是静定单跨梁和多跨梁的支座反力、 基本内容是静定单跨梁和多跨梁的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 及内力图的绘制。学习时应强调多做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及内力图的绘制。学习时应强调多做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要点如下: 要点如下: (1)计算步骤:支座反力、内力、内力图。 )计算步骤:支座反力、内力、内力图。 对静定多跨梁,要注意其几何组成特点, 对静定多跨梁,要注意其几何组成特点,求支座反力的次 序应与组成次序相反。 序应与组成次序相反。 (2)截面内力有弯矩、剪力、轴力;应注意其定义及正负 )截面内力有弯矩、剪力、轴力; 号规定。 号规定。 (3)计算截面内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在此基础上,也 )计算截面内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在此基础上, 应能熟练地列出截面法算式,直接计算截面内力。 应能熟练地列出截面法算式,直接计算截面内力。 (4)绘制弯矩图的基本方法是分段叠加法。 )绘制弯矩图的基本方法是分段叠加法。 (5)内力图的纵坐标垂直于杆轴线。弯矩图画在杆件受拉 )内力图的纵坐标垂直于杆轴线。 纤维一侧,不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注明正负号。 纤维一侧,不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注明正负号。
= 38kN ⋅ m
MA
A C D
4kN
3kN/m
B
【解】
2m
YA = 10kN
10
2m
2m
6 Q (kN) 38 18 6 M (kN·m)
结构力学 第三章 静定结构

MBC=1kN· m
B
MBE= 4kN· m
MBA=5kN· m
FP1=1kN FP2=4kN
• 用计算中未使 用过的隔离体平衡 条件校核结构内力 计算是否正确。
5kN· m
1kN
3kN
FP3=1kN
2、简支刚架
• 解: • (1)、求支座 反力 • ∑y=0 • FCy =80kN(↑) • ∑m0=0 • FAx=120kN(←) •∑x=0 •FBx=80kN(→)
§3-2 静定多跨梁
•
由中间铰将若干根梁(简单梁) 联结在一起而构成的静定梁,称为静 定多跨梁。
1、几何组成:
• 基本部分+附属部分。 • (1)、基本部分:不依赖其它部分, 本身能独立承受荷载并维持平衡。 • (2)、附属部分:依赖于其它部分而 存在。
2、层叠图和传力关系
(1)、附属部分荷载 传 基本部分或 支撑它的附属部分。 • (2)、基本部分的荷载对附属部分无 影响,从层叠图上可清楚的看出来。 •
练习: 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q
A B
C
1 2 ql 4
l
q
1 ql 2
ql
l l l
例题
4kN· m
4kN
3m
3m
(1)集中荷载作用下
6kN· m
(2)集中力偶作用下
4kN· m 2kN· m
(3)叠加得弯矩图
4kN· m
4kN· m
例题
3m
8kN· m
2kN/m
3m
2m
(1)悬臂段分布荷载作用下
FP2=4kN
q=0.4kN/m
弯矩剪力

弯矩,材料力学概念弯矩------“可变形固体”材料构成的工程结构,在承受弯曲载荷时产生的一种内力。
弯矩是杆件的端部力乘以作用长度,比如说一个悬壁梁,当梁端力为2N,梁长为3M,刚固端弯矩为-6KN.M,而梁的跨中弯矩为-3KN.M,按这个主法可以简单算,不过更深的算法要见《材料力学》了,正负是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拉为正。
提问者评价几个都说得比较好,还是采纳你得吧,谢谢哈。
是结构最重要的内力之一,就是力和力臂之积弯矩的本质是一种力,是指作用在构件的截面上的内力。
作用的倾向是是受力构件弯曲——以此区别于轴力和剪力。
简单的说是抵抗弯曲的一种内力,在力学上称之为弯矩。
也就是力和力距之积,比如两人用一根杠子抬重物,受力的作用杠子中间就会产生向下弯曲,在不加重重量的情况下弯曲会静止,两人产生反力,杠子产生抵抗内力这种现象就是正弯矩。
单一人挑担,受力的作用扁担两端向下,中间弯曲向上,人产生反力,扁担产生抵抗内力这种现象就是负弯矩。
静定梁有三种形式: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
这三种梁的支座反力和弯矩、剪力只要建立平衡方程,就可以求解。
图 1.5.1左右两列分别是简支梁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1.5.2左右两列分别是简支梁在2个对称集中荷载作用和一个非居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1.5.3左右两列分别是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和一个端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1.5.4左右两列分别是外伸梁在集中荷载均布荷载作用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从图1.5.1~图1.5.4,我们看到,正确的弯矩图和正确的剪力图之间有如下对应关系:每个区段从左到右,弯矩下坡,剪力为正;弯矩上坡,剪力为负;弯矩为水平线时,对应区段的剪力为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剪力为零所对应的截面,弯矩最大;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最大值一般在集中荷载作用点,该点的剪力有突变,突变的绝对值之和等于集中荷载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