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有机磷农药农药(pesticides)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消
农药的定义和种类

农药的定义和种类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中的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和调整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或生物制品。
它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行少的重要生产资料。
据统计,农药的正确用法可使粮食增产10%、棉花增产20%、水果增产 40%。
农药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药的种类繁多,并日.进展变幻很快。
按照农药的化学成分、防治对象、作用机理和用法形式等的不同,可将其分成无数种类。
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农药可以分成矿物源农药(pesticides of fossil origin)、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 organic pesticides)和生物源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
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矿物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的总称,包括砷化物、硫化物、氟化物、磷化物和石油乳剂等。
有机合成农药是指由人工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
这类农药按其化学成分又可分为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氨基甲酸酯农药(carbamate pesticides)、拟除虫菊酯农药(pyrethroid pesticides)等。
有机合成农药的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药效高,是现代农药的主体。
生物源农药是指挺直利用生物产生的自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开发的农药。
此类农药普通具有靶标专一性强的特性,用法后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相对平安,且较易在环境中降解消逝,所以对环境和生态的不良影响小。
按照防治对象的不同,农药可分为杀虫剂(pesticide)、杀螨剂(acaricide)、杀菌剂(ftraglicide)、杀线虫剂(nematocidc)、杀软体动物剂(molluscide)、杀鼠剂(rodenticide)、除草剂(herbicide)、脱叶剂(defolian)、植物生长调整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等。
第八章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案例PPT课件

14
1.6.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水污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近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 来自使用农药区域的径流; 不规范的处理农药容器; 在田间渗水坑处理废农药不得当; 清洗喷洒和贮存农药的设备或被农药污染的设备; 农药泄漏; 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 大气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等。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定义,农药就是指用于预防、 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 以及有目的地调控植物和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来 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 其制剂。
4
1.2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 代。
约在19世纪中期,三大杀虫剂植物除虫菊、鱼腾和 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这就是所 谓的天然药物时代;
农药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是农药的使用和农药 的生产过程。
空气
呼吸道
农药
食物
消
人体
化
道
土壤
环境中的农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12
1.6 农药的污染 1.6. 1 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有些农药带有挥发性(如蒸熏剂溴甲烷、1,2-二氯丙 烯等) ,在喷洒时可随风飘散,落在叶面上可随蒸腾 气流进入大气,在土壤表层时也可经日照蒸发到大 气 中,大风扬起农田的尘土也带着残留的农药形成 大气颗粒物,飘浮在空中。
19
1. 6. 3 农药对土攘的污染
土壤污染了,土壤上所生长的作物和所结出 的果实也会吸收污染物质。一种简单的植物 物种,吸收也是多种多样的,植物根系可以 吸收土壤水溶液中的农药,土壤中固体颗粒 也能吸附土壤水溶液中的农药。有些农药易 蒸发,植物的叶子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农药蒸 气;而根又能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再从叶面 上蒸发出它,过程相当复杂。
农药概况

农药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
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
但它们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为此被淘汰。
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替代最初的农药。
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对人畜的危害很大。
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具有专一性的农药,即激素类农药。
简介汉语拼音:nóngyào 农药[Pesticide(s) ;Agricultural chemical;Farm chemical]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
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
此外,还有昆虫激素。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等。
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分类及剂型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
此外,还有昆虫激素。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
农药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形态,少数是气体。
根据害虫或病害的各类以及农药本身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法。
如制成粉末撒布,制成水溶液、悬浮液、乳浊液喷射,或制成蒸气或气体熏蒸等。
定义法律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最新2019-【大学课件】有机磷农药-PPT课件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有机磷是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 多为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其中内吸磷、 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常见,对硫 磷、甲胺磷等高毒逐步被淘汰。
除敌百虫外,多为油状液体,工业品显黄色至 棕色,有类似大蒜臭味;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 有机溶剂;对光、热、氧较稳定,遇碱易分解。
⒋治疗
重点在于排毒和解毒。 1、 清除毒物。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 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 或5%碳酸氢钠溶液(敌 百虫除外)、清水、温清水(忌用热水)彻底清洗 皮肤、头发、指甲; 眼部受污染,应迅速用清水 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洗后滴入1%后马托品 数滴;口服中毒者,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 (敌百虫忌用)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无农药味 为止。 2、解毒药物。迅速给予解毒药物,轻度中毒 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早期、足量、反复给药); 中度中毒者,需要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 (如 氯磷定、解磷定) 两者并用。
据当地防疫部门取样分析,这次食物中毒为有 机磷中毒。 医生介绍:
在农村,除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都是常 见的有机磷农药,不时有农民不小心沾上或吸 入导致中毒,他们见得比较多。所以当他们看 到这些病人都有瞳孔缩小的共同特征,呕吐物 都带有“蒜臭”味,就立刻想到有机磷中毒。 接着临床诊断,发现病人头晕乏力、神志恍惚, 并有阵发性惊厥状态,所以断定为有机磷中毒。
docin/sundae_meng
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
依据确切的短时间、大剂量职业接触 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大蒜臭味、瞳 孔缩小、大汗、分泌物增多、肌肉震颤、 意识模糊等),结合全血ChE活性和尿中 有机磷代谢物化验检查,参考环境与皮 肤污染检测,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 他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

精选课件
15
在酸性介质中水解速度较慢,在碱性介 质中水解速度较快。
在氧化剂或生物酶催化下容易被氧化。
多数不能耐受较高温度的作用。
有异构化现象。
精选课件
16
中毒途径
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
精选课件
17
分类
剧毒:LD50<10mg/kg,甲拌磷(3911)、内吸 磷(1059)、对硫磷(1605)、八甲磷
精选课件
26
中毒机制
对心肌损伤:心肌酶改变
免疫毒理机制:
其他毒性作用:体内代谢紊乱
精选课件
27
有机磷中毒死亡原因:
呼吸衰竭--主要死因 呼吸中枢麻癖--主要作用 肺水肿、呼吸机麻癖、支气管痉挛及 支气管内积聚黏液--加重因素
精选课件
28
中毒致死量
P174
精选课件
29
有机磷中毒症状
急性胆碱能危象(acute cholinergic crisis,
精选课件
23
毒物的吸收和代谢
吸收:皮肤、粘膜、呼吸道、消 化道。
代谢:分解与氧化(肝),氧化后 毒性增强,分解后毒性降低。 对硫磷氧化成对氧磷毒性增强 300倍,内吸磷氧化成亚枫毒 性增强5倍。
排泄:肾脏、粪便、呼气、出汗
精选课件
24
有机磷在体内转化
氧化作用:使毒性增加--昆虫。
(1)氧化脱硫反应。(2)硫 醚腱氧化变为砜或亚砜。(3)O -脱烷基反应。
农药中毒
Pesticide intoxicant
精选课件
1
概述
农药(pesticide): 指农业生产中用于消灭、控制有害动植物(害虫、
病菌、鼠类、杂草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农药(pesticides) 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包括提高药物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农药的种类繁多,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杀虫剂(insecticide)、杀蟎剂(acaride)、杀菌剂(fungicide)、杀软体动物剂(moIluscide)、杀线虫剂(nematocide)、杀鼠剂(rodenticide)、除草剂(herbicide)、脱叶剂(defoliant)、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等。
其中以杀虫剂品种最多,用量最大。
各种农药的毒性相差悬殊,有些制剂实际无毒或基本无毒,大部分品种为中毒或低毒,也有些品种为剧毒或高毒。
职业性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农药厂工人及施用农药的人员中。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是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在农药所致的职业危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我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绝大部分为杀虫剂,如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
1.理化特性(1)有机磷农药大多为磷酸酯类(organophosphates)或硫代基磷酸酯类(thio-organophosphates)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式中:R1、R2在我国生产的农药中多为甲氧基(CH3O一)或乙氧基(C2H5O一);Z为氧或硫原子;X可为烷氧基、芳氧基或其它基团,代人的不同基团,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化合物。
(2)除少数品种如敌百虫外,有机磷农药一般为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易挥发,常有类似大蒜的臭味。
(3)有机磷农药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
(4)对光、热、氧及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遇碱则易分解,故残效期较短。
注:敌百虫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可变成毒性较大的敌敌畏。
因此,敌百虫中毒时禁用碱性液体处理。
有机磷农药简介

有机磷农药简介概述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合物。
这一类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在人、畜体内一般不积累,在农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
但有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急性毒性很强,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安全,近年来,高效低毒的品种发展很快,逐步取代了一些高毒品种,使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过去我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绝大多数为杀虫剂,如常用的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近几年来已先后合成杀菌剂、杀鼠剂等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其结构式中R1、R2多为甲氧基(CH3O-)或乙氧基(C2H5O-);Z为氧(O)或硫(S)原子:X 为烷氧基、芳氧基或其他取代基团。
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磷化合物。
理化特性有机磷农药大多呈油状或结晶状,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除敌百虫和敌敌畏之外,大多是有蒜臭味。
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丙酮、乙醚、三氮甲烷及油类,对光、热、氧均较稳定,遇碱易分解破坏,敌百虫例外,敌百虫为白色结晶,能溶于水,遇碱可转变为毒性较大的敌敌畏。
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磷农药剂型主要有乳化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粉剂四大剂型。
近年来混合剂和复配剂已逐渐增多。
中毒机理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
职业性农药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引起。
吸收的有机磷农药在体内分布于各器官,其中以肝脏含量最大,脑内含量则取决于农药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体内的有机磷首先经过氧化和水解两种方式生物转化;氧化使毒性增强,如对硫磷在肝脏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为毒性较大的对氧磷;水解可使毒性降低,对硫磷在氧化的同时,被磷酸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
其次,经氧化和水解后的代谢产物,部分再经葡萄糖醛酸与硫酸结合反应而随尿排出;部分水解产物对硝基酚或对硝基甲酚等直接经尿排出,而不需经结合反应。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第十章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

P
X:烷氧基、芳香基、氨基、酰胺基、杂环
R2 X
–分类:磷酸酯类、硫代磷酸酯类、磷酰胺类、硫
代磷酰胺类、焦磷酸酯类、硫代焦磷酸酯类等
总目录 下页
退出 返回
CH3O CH3O
O
敌敌畏(Dichlorvos,DDV)
P
O CH=CCl2
(磷酸酯型)
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
CH3O
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
•返回
甲胺磷
(Methamidophos)
(磷酰胺型)
O
OP S
O O
P O
S
治螟蛉
sulfotep
硫代焦磷酸酯类
O,O,O',O'-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
双硫磷
temephos
硫代焦磷酸酯类
O,O'-(硫代二-4,1-亚苯基)-O,O,O',O'-四甲基硫代磷酸酯
•返回
二、理化特性
• 状态:淡黄色或棕黄色油状液体,少数为白色结晶 • 沸点:较高,有的达160℃,少数低,但常温可挥发 • 溶解性:中等极性,难溶于水,易溶于芳烃、乙醇
、丙酮等有机溶剂和植物油。 • 稳定性:碱性条件下,易水解(磷酰胺类除外),
失去毒性或毒性减弱(敌百虫→敌敌畏增强十倍) ;一般不耐热,化学结构不稳定,200℃分解,甚至 爆炸。 • 半衰期:短,数天,个别长达数月
总目录 下页
退出 返回
一、概述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 :一大类具有磷酸酯结构的有机农药,近百种,一 半以上是与其他农药的混合制剂,我国生产和使用 最多的一类农药,常用的有十来种。主要为杀虫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阿托品剂量小、时间短,常规应用; 单纯中毒时禁用肟类复能剂。
第三节有机磷农药 农药(pesticides) 是指农业生产中用
于消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有机磷是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 多为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其中内吸磷、 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常见,对硫 磷、甲胺磷等高毒逐步被淘汰。
吸收后的农药以肝脏含量最高,也可通过 血脑屏障进人脑组织。
转化:氧化(毒性↑)与水解(毒性↓)两 种方式。
体内常无明显的物质蓄积,代谢物主要由 肾随尿液、小部分随粪排出。
中毒机制:
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 有机磷农药毒作用的要紧机制是抑制 胆碱酯酶(ChE)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 酰胆碱ACh)的能力,导致乙酚胆碱在体 内聚集,引起胆碱能神通过度兴奋,出 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2、解毒药物。迅速给予解毒药物,轻度中毒 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早期、足量、反复给药); 中度中毒者,需要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 (如 氯磷定、解磷定) 两者并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常用作杀虫剂。常用的有呋喃丹、西维因、速 灭威、涕灭威、异丙威等。
经消化道吸收完全、迅速,呼吸道亦可吸收。
与ChE发生可逆性结合,形成疏松复合体,易 水解,ChE复能快,为短暂而可逆性抑制。
56岁的黄某和其他的一些病人那么是另一种症 状:不停舞动手脚,表现得特别烦躁,要几个人 用大力气才能将病人按在床上接受医生治疗。用 药后,这些病人又开始说胡话、骂人,很像“中 邪”的样子。医生称,病人的上述反应是中枢神 经中毒的中毒为有 机磷中毒。
医生介绍: 在农村,除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基本上
除敌百虫外,多为油状液体,工业品显黄色至 棕色,有类似大蒜臭味;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 有机溶剂;对光、热、氧较稳定,遇碱易分解。
注:敌百虫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在 碱性溶液中可生成毒性较大的敌敌畏。因此,敌 百虫中毒时禁用碱性液体处理。
毒理
有机磷农药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经 皮和经呼吸道吸收常是职业性中毒的要紧途径。
⒉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⑴毒蕈碱样症状:出现较早,要紧表现为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多汗、视物 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等。
⑵烟碱样症状 (中度中毒):患者出现全身紧 束感,眼、舌、颈部肌肉震颤,痉挛,严重时可因 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昏、头痛、乏力、烦燥 不安、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甚至出现呼吸中 枢麻痹而危及生命。
●致敏作用和皮肤损害
有些有机磷农药具致敏作用,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福建某村56名村民喝完满月酒后,集体食物中毒
郑某,男,36岁。当天中午,郑某喝完喜酒回 到家,就感到浑身乏力并呕吐,呕吐物都带有 “蒜臭”味。下午2时左右,家人将其送医院。其 间,郑某多次全身抽搐,上吐下泻,大小便完全 失禁。
常见的有机磷农药,不时有农民不小心沾上或 吸入导致中毒,他们见得比较多。因此当他们 看到这些病人都有瞳孔缩小的共同特征,呕吐 物都带有“蒜臭”味,就立刻想到有机磷中毒。 接着临床诊断,发现病人头晕乏力、神志恍惚, 并有阵发性惊厥状态,因此断定为有机磷中毒。
⒊诊断
依据确切的短时间、大剂量职业接触
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大蒜臭味、瞳 孔缩小、大汗、分泌物增多、肌肉震颤、 意识模糊等),结合全血ChE活性和尿 中有机磷代谢物化验检查,参考环境与 皮肤污染检测,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 其他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中毒。
有少数患者在急性中毒恢复后,经4-45天潜伏期, 开始出现感觉障碍,继而下肢无力直至瘫痪等周围 神经病,称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也有少数重症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出现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表现,其症状可持续4-18天。 ●慢性中毒
多见于农药生产工人,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降低, 但症状一般较轻,以中毒性类神经征为主。
⒋治疗
重点在于排毒和解毒。 1、 清除毒物。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 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 或5%碳酸氢钠溶液(敌 百虫除外)、清水、温清水(忌用热水)完全清洗 皮肤、头发、指甲; 眼部受污染,应迅速用清 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洗后滴入1%后马托 品数滴;口服中毒者,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 液(敌百虫忌用)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无农药 味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