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免疫反应.ppt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12
(1)表面抗原(HBsAg)
1)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2)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3)可刺激产生:抗-HBs—保护性抗体 和细胞免疫应答
制备疫苗
4)分亚型
抗原表位:a, d/y, w/r;
亚型:adr(汉)、adw(少数民族)、ayr、ayw;
5)抗-HBs:有免疫力;
13
PreS1Ag、PreS2Ag
DND多聚酶等
6
(2)小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中空颗 粒。为过剩的表面抗原,无DNA。
(3)管形颗粒
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7
2.HBV基因结构与功能1)HBV基因结构:
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长链(负股):3200核苷酸
短链(正链):50~100% 粘性末端:5′-250个核苷
4
(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大球形颗粒:有感染性的完整的病毒颗粒。 直径:42nm 外层=包膜:脂质双层+HBsAg、
PreS1Ag、 PreS2Ag
主蛋白:HBsAg(226) 中蛋白:HBsAg-PreS2Ag(281) 大蛋白:HBsAg-PreS2Ag-PreS1Ag(400)
5
内层=衣壳:20面体、27nm 衣壳蛋白:HBcAg+ HBeAg 核心: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1)具有吸附表位;
2)与病毒的复制有关---病毒复制指标;
3)可刺激产生:抗- PreS1
抗- PreS2:
阻断结合
见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早期,
提示HBV正在或已经清除;
4)抗-PreS1:较长
抗-PreS2:急性期血清,持续时间仅2~3个月;
14

乙肝疫苗接种ppt课件

乙肝疫苗接种ppt课件
血清转换:抗-HBs滴度≥10IU/L GMT:抗-HBs几何平均滴度
Mannucci PM,et al. Am J Hematol. 1988 Dec;29(4):211-4. Assad S, et al. Vaccine.2000;18:57-67
乙肝疫苗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
接种3剂后,98%的患者体内产生抗-HBs滴度≥10IU/L,GMT
追查所有感染患者:共19例/239例
队列分析评估感染途径
院内获得性感染爆发源的研究: 160bp的核心区基因序列比较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dications
Medical indications: hemodialysis patients or patients who receive clotting factor concentrates. Occupational indications: health-care workers and public-safety workers who have exposure to blood in the workplace; and persons in training in schools of medicine, dentistry,nursing, laboratory technology, and other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Behavioral indications: injection drug users; persons with more than one sex partner during the previous 6 months; persons with a recently acquire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all clients in STD clinics;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乙肝的护理ppt课件

乙肝的护理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8)HBv的致癌性:现在已经肯定,HBv是致肝癌的 重要因子,约80%—90%的肝癌都有HBv背景。 有人观察发现,有20年HBv感染史者,约有 5%—10%的发生癌变,癌变的原因是HBv的x基 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上,发生了突变,导致肝癌。 人们最为关心的也是HBV致癌问题.特别是无症 状HBv携带者,最怕癌变。其实.大多数肝癌都 是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HBV携带者的肝脏基本上没有炎症,更没有肝硬 化,一般是不会直接癌变的,大家不必忧心如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2)HBV有明显的嗜肝性:HBv也叫嗜肝病毒.是 因为它侵人人体后就要专门进攻肝脏,钻入肝细 胞,在那儿定居并繁衍后代。据研究,这是因为 在肝细胞表面有一种HBv的“受体”,接受HBv。 大量HBv集中在肝细胞内,不断地繁殖、复制, 成熟的HBv被释放出肝细胞,又侵入别的健康的 肝细胞,这样不断复制、不断侵袭,最终诱发了 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非传染途径
(1)一起就餐 (2)相互握手 • (3)礼仪性接吻 • (4)相互拥抱 • (5)跳舞 • (6)共同游戏、旅游 • (7)同室居住 • (8)同一教室上课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乙肝PPT课件

乙肝PPT课件

预防人群及措施
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 的孩子;
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 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 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 士、新入学的大学生; 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 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 员
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 阻断母婴传播 • 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 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防治性接触传播 • 输血管理 •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 • 医院管理等
• 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中重要的中间产物, 一旦它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就具有了高度的稳 定性,可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 。
乙肝病毒复制也有"冬眠"的时候
• 当感染机体的乙肝病毒处于e抗原阴性、 e抗体阳性的“小三阳”状态时,就是乙 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 乎无复制 。
• 这种状态的病毒还可能“复活”,可能由 于某种因素诱发其重新转变为e抗原阳性 的病毒复制状态 。
乙肝
人类健康的隐患------乙肝
• 乙型肝炎是具有潜在 致死性的疾病之一
•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比 引起艾滋病的病毒强 100倍
• 。中国是乙型肝炎大 国
• 抗病毒和防止肝硬化 是乙肝治疗中的两大 关键性问题
乙型肝炎病毒是什么
HBV表面抗原HBsAg
HBeAg
环状双股DNA
HBV 构造
HBV聚合酶和HBcAg
什么是乙肝
• 在人类病毒(包括引起肝炎的其他病毒) 中没有与HBV相似者
• HBV的DNA基因组只含有4个编码病毒蛋 白质的基因
• 编码X蛋白的X基因和为编码病毒DNA聚 合酶的聚合酶(P)基因
• HBV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C4小时及 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65。C 10小时

乙型肝炎概述演示课件

乙型肝炎概述演示课件
发病机制
HBV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 制,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免疫反应 ,导致肝脏炎症和坏死。长期感 染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 成为病毒携带者。
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乙型肝炎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急性乙型肝炎通常表现 为近期内出现的肝炎症状、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等;慢性乙型肝炎则需要长 期随访和观察,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需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丙肝等)、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06
乙型肝炎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疫苗接种政策及效果评估
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施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普遍接种。
疫苗接种后,可显著降低乙型 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 个人免受病毒感染。
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形成 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病毒的传 播。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无保护性 行为或共享注射器、牙刷等个人用品。
HBV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抗原性、致病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目前已发现多种HBV耐药突变株,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或病情恶化。
针对HBV耐药问题,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和肝 功能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加强病毒耐药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处理耐药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PPT课件

慢性乙型肝炎-PPT课件

症状如何来?
症状轻重决定于损伤程度 受损 不全 衰竭 轻度→ 中→ 重
肝脏的功能
一、代谢功能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 三、生物转化(解毒功能) 四、免疫功能 五、合成功能 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有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往往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男性阳痿、睾丸萎缩,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还可出现肝掌及蜘蛛痣等。
甘草酸制剂、苦参碱制剂、联苯双酯等有不同的降酶、缓解肝脏炎症作用 适用于急性肝炎、不宜抗病毒治疗或抗病毒治疗无效者 部分病人经降酶等综合措施治疗可以康复
“保肝”、降酶药大多缺乏基础药理研究,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保肝”药 “降酶”意义?
******************************************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相关知识
药物治疗
对症药物 病因治疗药物
HBV 生活史
肝炎药物分类
1. 护肝药物 辅助代谢:肝泰乐,肌苷,泰特,肝得健,凯西莱, 疗尔健,阿波莫斯 消炎降酶:甘草甜素,苦参碱,联苯双酯,五味子 退 黄: UDCA,思美泰,羟甲烟胺,胆维他, 保胆健素 辅助/营养:乳果糖,脂肪乳,加营素,肝安, 肝活命,

乙 肝 PPT课件

乙 肝 PPT课件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 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 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 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什么是母婴传播
•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
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
而传染;
•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
环中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 小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 第1、6个月注射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 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 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 介素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 重复注射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 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 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 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 有多大?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课题乙肝疫苗PPT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课题乙肝疫苗PPT

增殖分化
活化T细胞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T细胞克隆增殖
分化为Th0
分化成Th1 (介导细胞免疫) 分化成Th2 (介导体液免疫)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效应,转归
免疫效应 一、Th细胞的免疫效应
Th1细胞主要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Th2细胞主要辅助体液免疫应答
转归 活化T细胞发生凋亡,及时终止免疫应答。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素、炎性介质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识别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黏附分子,短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逆性结合 T细胞与APC特异性稳定结合: TCR识别特异性HBsAg -MHC复合物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活化,增殖分化
• 由于HBsAg对于 机体为外源性抗原, 所以主要激活CD4+T细胞
免疫应答过程
• 固有免疫应答
•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识别 活化,增殖分化 免疫效应,转归 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HBsAg 是TD抗原
固有免疫应答
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屏障结构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NK、T、NKT、 B-1、肥大细胞等
• 三、CD4+Th 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基因
CD3 分子 Pan 等 报告 CD3Z 的 rs12133337和 rs10918706 SNPs 与中国汉族人群乙肝疫苗弱 应答有关联, 而且更低的 BMI 指数可以增加 SNPs 对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
•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 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 用
*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TCRαβ链同 时识别
APC表面的MHC分子(MHC限 制性)
APC表面的抗原肽(T细胞表位)
* T细胞和AP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 用
* 作用地点:淋巴结深皮质区
15
T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 1. 共同机制 * TCR的双识别 TCR识别特异性肽及与肽结合的MHC分子 *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CR-pMHC→第一信号(CD4/CD8共受体参
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反应?
免疫学讨论课
1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 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 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
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
天然免疫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γδT、B-1、肥大细胞、NKT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素、炎性介质


黏膜免疫系统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
细胞免疫
CTL TDTH及其释放的CK
6
B Menu F
抗原递呈
外源性抗原:可溶性病毒抗原,或完整 Virus 的 衣 壳 蛋 白 被APC 摄 取 处 理 , 以 MHC II类分子递呈给CD4+T细胞;














因 子
号1
号2
因 子
CTL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CTL
+ 靶细胞
脱颗粒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FasL/Fas
靶细胞死亡 25
体液免疫
B cell 识别 乙肝V(衣壳蛋白)/疫苗(HBsAg) Th2辅助。
(TD Ag), 需
B cell 与 Th2 相互作用:
初始Th识别DC递呈的抗原肽-MHC II 复合物效应Th 效应Th识别B细胞表面抗原肽-MHC II 复合物( B cell的BCR将v抗原降
CTL效应 Th1效应:分泌细胞因子
12
细胞免疫
Virus 多为胞内寄生,抗体无法作用,此时主要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利用宿主细胞成分)为内源性抗原,感染的细胞即
成标靶。 部分病毒抗原可直接感染APC,可经两种方式提呈(交叉提呈机制)
CD8+T细胞的活化机制; CD8+T增殖分化为CTL迁移杀伤靶细胞
病毒感染的DC直接激活CD8+T细胞,无须Th细胞辅助。
(二) Th细胞依赖性
病毒抗原从宿主cell脱落,以可溶性抗原被APC摄取; * 交叉提呈:APC表面同时存在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和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 CD4+T细胞和CD8+T细胞识别同一APC所递呈的特异性抗原; * CD4+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分子或IL-2,辅助CD8+T细胞活化、增
急性乙肝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 慢性乙肝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
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
乙肝病毒携带者
机体对乙肝V/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保护性应答 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
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22
活 化
T 细 胞 的 转 归
Te
Te
Te
Tm
CTL连续杀伤靶细胞
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病毒感染的APC
APC摄取处理提呈 可溶性肿瘤或病毒抗原



1号2
CTL TCR识别抗原肽- APC/CTL 粘 CD4+Th细胞活化 MHC-I类分子复合物 附分子对作用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一)APC向T细胞递呈抗原的一般过程
* 外源性抗原(早期,完整Virus的衣壳蛋白)的递呈-以 抗原肽-MHCII复合物形式表达,供CD4+Th细胞识别; * 内源性抗原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合成的蛋白)递呈 -以抗原肽-MHC I复合物形式表达,供CD8+Th细胞识别;
14
解,形成B细胞表面抗原肽-MHC II 复合物,供Th2 识别,两者识别不 同表位) CD40L-CD40 提供B cell激活的信号2。
与)
APC/T细胞间共刺激分子结合→第二信号 * T细胞充分活化和增殖依赖细胞因子参与
16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一、CD4+T细胞的活化
(1)活化信号1 (抗原识别信号) * Th细胞表面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II复合 物产生的信号(由CD3分子传导)。 (2)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 APC表面粘附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配体(如B7CD28分子等)结合,促进APC与T细胞直接接触,产 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3)细胞因子(IL-1等)
TCR/肽-MHC-II, B7/CD28
CD4-MHC-II
协同刺激分子
活化信号1
活化信号2
Th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Th1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促进白细胞 的血管渗出
静止巨噬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趋化、激活淋巴细胞
分泌炎性因子
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21
三、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一) Th细胞非依赖性
内源性抗原:肝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合 成 的 蛋 白 , 以 MHC I 类 分 子 递 呈 给 CD8+T细胞识别;
10
活化增殖分化
CD4+T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Th1和Th2 Th2辅助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Th1辅助CD8 +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11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中和、调理、ADCC
17
T细胞活化信号1 (抗原识别信号)
T细胞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二、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 增殖:IL-2等; 分化:IL-4、IL-12等。
19
CD4+Th1 细 胞 介 导 的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TD抗原
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 + Th细胞
免疫耐受 免疫损伤
3
机体对乙肝V/乙肝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天然免疫 IFN抗病毒(IFN-、), 激活NK(IFN-) NK 杀伤病毒感染细胞,ADCC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CD8+CTL 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体液免疫: Ab 中和作用,调理作用
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