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等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等手术前八项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手术感染八项是医院术前必查的八项感染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
旨在手术过程中防范、减少和避免这些病毒在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以及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免疫法(EIA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前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成本较低;缺点: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后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如:HbsAg 和抗-HBs)/半定量分析;缺点:检测成本较高。
临床意义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及其意义

方法 对 36 5 0例住院患者的传 染病 4项检测结果进行 回顾性分 析 , 所有患者均采 用酶联免疫法 检测 H s g 抗 一H V、 一 BA 、 C 抗 H V、 I 梅毒抗体实验进行 检测 , 分析 检查 结 果。结 果 ( ) 1 4项 检 测结 果 中, BA 、 一H V 阳性率 最 高 , 别 为 9 1 % 、 H sg 抗 C 分 .2 57 % ; .3 其次为梅毒( .6 、 一 V+ H s g 04 %) 无 H V感染病例 。( ) 07 %) 抗 HC B A ( .5 , I 2 以感染科 (6 8 % )烧 伤科 ( 19 %) 2.1 、 2 .4 最 多, 其次为妇产科 ( 5 0 %) 创 伤科 ( 10 %) 外科 ( . %) 内科 ( . %) 儿科 ( . %) 1 .7 、 1 .0 、 68 、 65 、 5 6 。结论 院患者 中较为常见 , 时检查 能降低 医源性 阳性率 , 及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 减少 医院内感染 。 传染病 4项 阳性 率在住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教材教学课件

早期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了解病 情发展,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 后及预防接种效果。
检查方法及原理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等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或发光底物的作用 ,将抗原抗体结合的信号放大并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或电 信号,从而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抗原或抗体。
一般建议在检查前一天晚上10 点后不再进食,以确保检查结 果的准确性。
避免剧烈运动
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停用药物
如有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 物,应在检查前咨询医生并停 用。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遵守医院规定
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地 点进行检查,遵守医院秩 序。
配合医生操作
在抽血过程中,保持放松, 配合医生操作,以确保采 血顺利。
结果异常判断标准
01
02
03
04
表面抗原阳性持续时间 超过6个月,可初步诊断 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e抗原和表面抗原同时阳 性,且肝功能异常,可 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 抗体同时阳性,表示乙 肝病毒感染后已恢复。
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需 结合临床病史、肝功能等 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结果异常可能原因
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是感染后的早期标志。
02
HBeAg(乙肝e抗原)
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03
HBcAb(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表示曾经感染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HBsAb(乙肝表面抗体)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疫苗接种成功。
抗体滴度
正确理解乙肝实验室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也是医患纠纷产生较多的领域之一。
正确理解和解释乙肝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对于这些检验项目的实际应用有重要价值。
下面就几个方面重点谈一谈。
一、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国内人群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超过了10%,因而时至今日,乙肝“两对半”仍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也是医生和患者经常挂在嘴上的检验项目。
在很多时候,甚至是体检,都会用到这些检验项目。
乙肝“两对半”顾名思义,就是有五项判断乙肝感染的乙肝病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验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
尽管这五项指标使用得非常多,但对其真正的含义,由于认识过程的原因,仍有不少误解。
1.HBsAgHBsAg于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中发现,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以前所谓的“澳抗”),后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简称为HBsAg),存在于HBV的外壳部分。
HBsAg有一个特异的共同抗原决定簇“a”和至少两个亚型决定簇“d/y”和“w/r”,最常见的血清型为adw、adr和ayw。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以adr为主,adw次之(于长江以南诸省与adr混存);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的本地民族几乎全为ayw。
血清中检出HBsAg 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出现于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 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
但有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HBV的s区段和肝细胞DNA整合。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
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称为HBsAg携带者。
乙肝和丙肝的诊断与报告

乙肝和丙肝的诊断与报告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乙肝和丙肝是两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它们引起的疾病可以从轻微的感染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及时的诊断和报告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诊断方法乙肝的诊断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检测:HBsAg阳性表明正在感染HBV或者是慢性乙肝患者。
如果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可以被诊断为慢性乙肝。
2.抗-HBs(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抗-HBs阳性表明曾经接种过HBV疫苗或者是自然感染后已经康复。
3.HBcAg(乙肝核心抗原)和抗-HBc(乙肝核心抗体)检测:HBcAg阳性表明病毒正在复制,可以确定当前是否感染HBV。
抗-HBc阳性表明曾经接触过乙肝病毒。
丙肝的诊断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
1.抗-HCV(丙肝抗体)检测:抗-HCV阳性表明感染了丙肝病毒或者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并已康复。
如果抗-HCV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可以被诊断为慢性丙肝。
2.HCV-RNA检测:HCV-RNA阳性表明病毒正在复制,可以确定当前感染的状态。
报告方法乙肝的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发现乙肝患者,应当于24小时内将相关病例报告至当地疾控中心(或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在报告时需要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丙肝的报告同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发现丙肝患者,应当于24小时内将相关病例报告至当地疾控中心(或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在报告时需要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预防控制乙肝的预防控制目前可以使用的乙肝病毒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避免血液传播、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等措施。
丙肝的预防控制丙肝病毒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避免血液传播,注重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乱用注射针头等措施。
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Anti-HCV)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14 20元 酶免
每天上午10:00前样本当天可出报告,10:00后样本第二天下午 出报告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DNA检测
HBeAg
HCV RNA检测
HBV DNA 分子检测 HBV DNA 定量检测
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
③ PCR检测结果与其它检测 项目不同,一般量值变化 在一个数量级内均视为没 有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缩短“窗口期”,有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HBV感染后至血液中出现可检出的HBsAg或HBV特异抗体需要一定时间。
HBV DNA先于 HBsAg出现于外周
血循环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HBeAg
HCV RNA检测
表面抗原 (HBsAg) e 抗原(HBeAg) 表面抗体(抗-HBs) e抗体(抗-HBe)
HBV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定性-乙肝“两对半”
HBV DNA高精度检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测
每周一、周四10:30 前样本,15:00出报 告
每周四11:00前样本 ,当日16:30出报告
HCV RNA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h内送 每周三10:00前样本
至实验室
,15:00出报告
HBV耐药基因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
-
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
相关检验项目详情
检验科(84005)
检测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
与抗 的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 较强的传染性。消失而抗产生 称为血清转换。抗阳转后,病毒复制 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长期抗 阳性者并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或无传 染性,研究显示~仍可检测到 ,部分可能由于前区基因变异,导
致不能形成。
★ 是重要的免疫耐受因子,大 部分情
况下其存在表示患者处于高 感染低 应答期。
肝纤维化指标 一些检测项目已在临床上应用
,如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 连蛋白、透明质酸、脯氨酰羟化酶 等,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 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 型超声波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
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 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肝脏表面变 化,门静脉、脑静脉直径,脾脏大小, 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彩色超声波尚 未可观察到血流速度。在重性肝炎中可 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的应用价值 基本同型超声波,但其有损伤性和价值 昂贵,如应用增强剂,可加重病情。
合成减少,甚至难以检出。
阴性抗阳性, 阳性感染
★ 水平一般较低。 ★ 以上由于位突变引起。
★ 多发生于型。
与抗共存
★ 血清转换过程中。 ★ 检测敏感性提高。 ★ 野生株与变异株同时存在。
乙型肝炎
与抗 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颗粒, 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 是 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绝大多数出现
在 发病第一周,多数在个月内消失。高滴
大家好
1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年月
血清酶检测
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是目前临床 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急性肝炎 时明显升高,黄疸出现后开始下降;慢性肝 炎和肝硬化时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 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 升高的酶、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 死。
临床检验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常用检测项目及意义

临床检验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常用检测项目及意义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嗜肝性慢性病毒。
HCV感染后,患者的起病和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以亚临床感染为多见,容易造成漏诊。
丙肝自然转阴率低,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易早期出现肝硬化、肝癌,死亡率较高,因此HCV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用于HCV感染诊断的常用主要指标有抗-HCV、HCV-cAg、HCV-RNA、丙肝基因型。
现多采用的第三代检测抗-HCVEIA试剂增加了HCV基因组Ns5区表达的蛋白作为抗原,进一步提高了试剂的敏感性,但还存在“窗口期”长、假阳性等问题。
HCV核心抗原出现早,检测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对处于HCV感染“窗口期”的个体检测有很大价值。
HCV-RNA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是EILSA技术的有力补充,常常作为HCV感染的主要确诊手段。
尤其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療中,HCV-RNA定量检测作为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丙型肝炎的基因分型在临床上主要是决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疗程和用量。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临床检验;临床意义,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曾被称为肠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91年被分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调查发现,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约7.1/10万,目前全世界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超过1亿人,其中我国约有4 000万,我国HCV的感染率在0.9%~5.1%。
丙型肝炎自然转阴率低,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且与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及发展显著相关。
掌握和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的方法和意义,对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的重大作用。
1 丙肝抗体(抗-HCV)检测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技术。
此种检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将已知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体)与之结合,洗涤后,加入酶标抗抗体和底物进行测定,是间接检测病毒感染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CV RNA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h内送 每周三10:00前样本
至实验室
,15:00出报告
HBV耐药基因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送检日起一周内出报 告
HBV DNA检测
HBeAg
HCV RNA检测
表面抗原 (HBsAg) e 抗原(HBeAg) 表面抗体(抗-HBs) e抗体(抗-HBe)
HBV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早期丙肝病毒感染,12-14天感染,低 于抗原最低检测灵感度,有传染性
早期丙肝病毒感染,HCV RNA<检 测线或RNA样本降解,有传染性
+
+
+
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有传染性
分子生物实验室肝炎病毒的检测项目详情 科室代码84010
检测
适用标本
项目编号 价格
乙肝DNA检测(荧光PCR)
血浆/血清/全血
乙型肝炎HBV病毒载量内标定量测定 血浆/血清/全血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HBV感染者病毒存在与否以及复制水平的判断 血清(浆)HBV DNA 含量高,反映病毒复制活跃。
➢ 高水平复制(≥107copies/ml) ➢ 中等水平复制(105~ 106copies/ml)
➢ 低水平复制(≤104copies/ml) ➢ 病毒可能不存在(低于检测限 )
250700029 130元 250400108 500元
乙型肝炎耐药基因检测
血浆/血清/全血 250500037 480元
丙肝RNA(荧光PCR)
血浆/血清/全血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扩增定量检测 血浆/血清/全血
250700047 130元 250400135 280元
丙型肝炎HCV病毒载量内标定量测定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95 500元
HCV核心抗原、HCV抗体及HCV RNA检测结果模式及意义
丙肝核心抗原 丙肝抗体
HCV-cAg
HCV-Ab
-
-
-
+
+
-
-
-
+
-
丙肝 核酸 HCV-RNA
+ + -
简要意义
没有感染丙肝病毒或早于14天感染, 低于试剂最低检测灵敏度
已感染过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后 病毒已清除
丙肝病毒感染早期,丙肝抗体检测窗 口期,有传染性
② 每次检测的间隔时间不宜 太短,一般间隔2周以上
③ PCR检测结果与其它检测 项目不同,一般量值变化 在一个数量级内均视为没 有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缩短“窗口期”,有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HBV感染后至血液中出现可检出的HBsAg或HBV特异抗体需要一定时间。
HBV DNA先于 HBsAg出现于外周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Anti-HCV)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14 20元 酶免
每天上午10:00前样本当天可出报告,10:00后样本第二天下午 出报告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DNA检测
HBeAg
HCV RNA检测
HBV DNA 分子检测 HBV DNA 定量检测
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
HBV DNA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HBV DNA有两种方法: 一步法:灵敏度HBV:100 IU/ml
磁珠法(内标定量): 灵敏度HBV:10 IU/ml
高精度肝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意义
• 大大提高HBV感染监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缩短HBV血清学诊断“窗口期”
• 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依 据
定性-乙肝“两对半”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
+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大三阳
+
-
-
+
+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小三阳
+
-
-
-
+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
-
+
-
+
+ 乙肝恢复期,必要时查HBV DNA
-
+
-
-
+ 既往感染过,不需再注射疫苗
-
-
-
-
+
既往感染过,需再接种疫苗
-
+
-
-
-
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
相关检验项目详情
检验科(84005)
检测
适用标本 项目编号 价格 方法
乙肝五项(定性)测定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97 25元 酶免
乙肝五项(定量)测定 血浆/血清/全血 S250403003 95元 化学发光
核心抗原测定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66 50元 酶免
① 可以为是否进行抗病毒 药物治疗以及选择不同 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② 结合免疫学指标、肝功 能指标可以更全面、科 学、准确地掌握病情, 进而指导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对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监测
测定次数
① 监测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不能凭两三次结果来判断 ,必须进行多次测定
2012 EASL 指南
2012 : 为 了 避 免 乙 肝 复 发 , HBV DNA需控制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 到 的 水 平 ( < 10~15IU/ml ) 。 HBV DNA的监测是检测治疗失败的关键。
2011:超敏感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 测丙肝病毒感染诊断的最理想的方法, 其检测灵敏度下限为<50IU/ml。
分子生物实验室肝炎病毒检测样本要求及检测时间
科室代码84010
项目
样本要求
保存运输条件
检测时间
HBV DNA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HBV DNA高精度检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测
每周一、周四10:30 前样本,15:00出报 告
每周四11:00前样本 ,当日16:30出报告
血循环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测方法比其它方法具 有更高的灵敏度
病毒S区变异可导致 HBsAg无法检出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可以准确判断传染性强弱
血清(浆)中HBV DNA浓度越高,传染性越强
≥109copies/ml,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有强传染性 ≥105~106copies/ml,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染 性较小 < 105 copies/ml,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几乎没有什 么传染危险性 但只要血液中有几个病毒即可发生输血后感染
• 为血液筛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DNA检测
HBeAg
HCV RNA检测
高精度丙肝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意义
1.大大提高HCV感染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疾 病的也 有重要意义
3.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HCV RNA是疗效评价 的指标之一,同时可为用药和预后提供参 考
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 意义
分子生物实验室 刘海花
2014.2.26
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率为57.6%,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9.8% 我国有73%慢性肝病患者,78%肝硬化及71%肝癌患者与HBV感染有 关 我国每年有28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占全世界的1/3
HBV 血清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