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测进展
(用)丙肝实验室检测

(用)丙肝实验室检测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
该病毒通过血液、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早期感染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丙肝的及早检测对于治疗和控制该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目前丙肝的检测方法较为多样化,其中丙肝实验室检测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是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丙肝实验室检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信息登记:检测前需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2.标本采集:常用标本为血液,主要采用静脉血(肘窝内侧静脉)或掌侧指尖血(表浅穴位)。
3.标本处理:将采集的标本放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血浆即为处理后的标本。
4.试剂盒检测:将处理后的标本加入丙肝检测试剂盒中进行检测,通过反应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5.结果解释:根据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确定患者的感染情况,如是否感染丙肝病毒、感染程度等等。
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常用于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及其亚型,其检测原理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利用酶偶联技术检测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2.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类似于ELISA方法,在检测抗体和病毒抗原中也有应用。
3.核酸检测法(PCR):通过对丙肝病毒RNA/DNA分子的扩增检测,可快速检测出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
PCR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特别适用于早期感染、慢性感染及在治疗后的追踪等。
三、丙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1.丙肝病毒感染阳性:指检测出患者体内存在丙肝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片段等相关物质。
此类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感染情况。
2.丙肝病毒感染阴性:指未检测到患者体内存在丙肝病毒相关物质,说明患者未感染丙肝病毒。
3.可疑阳性:指检测出人体血清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指标,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感染情况。
四、注意事项1.丙肝实验室检测需要专业医技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HCV的潜伏期一般为2-26周,平均为6-7周。
但有些患者可长达6个月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症状。
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一)实验室操作风险1.病毒分离、培养和纯化:在实验室中进行HCV的分离、培养和纯化,是进行HCV研究的必要步骤。
但这些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导致实验人员的HCV感染。
2.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HCV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
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需要使用HCV抗原或HCV基因,这些物质可能会对实验室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风险。
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病毒培养物、污染的培养物、实验器皿等,这些废弃物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风险。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1.实验室人员培训:实验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HCV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知识,以降低感染风险。
2.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需要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紫外线消毒器等设施,以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3.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需要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废弃物处理方法等,以规范实验室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三)实验室应急措施1.实验室人员应急预案:实验室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理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紧急联系方式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2.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三、结论HCV是一种存在较高感染率的病毒,实验室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因此,实验室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一般来说,病毒在离开宿主后会很快死亡,丙型肝炎病毒也不例外,通常在10分钟左右就会死亡。
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
国外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HCV感染对肝癌的危险比值比(OR)达到了11.5,并且与HCV的混合感染表现出协同作用。
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一、引言近年来,丙肝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我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研究,并推动丙肝治疗工作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中心在丙肝治疗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二、丙肝治疗现状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HCV,其中中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高昂的药物费用,丙肝患者往往面临着长期抑郁和身体不适的困扰。
三、我中心在丙肝治疗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了改善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传播风险,我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1. 促进药物研发我中心与多家药企合作,共同研发新型丙肝治疗药物。
通过对HCV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抗病毒活性的新药,并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该药物在抑制HCV复制方面表现出色,预计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推广先进治疗技术我中心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来中心进行培训和指导。
通过学习和掌握先进的丙肝治疗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3.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我中心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开展了丙肝知识普及讲座、健康教育活动等,并通过媒体渠道广泛传播相关信息。
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丙肝的认知水平,促进了社会对丙肝防控工作的支持。
四、丙肝治疗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1. 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我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丙肝治疗药物,并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该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治愈率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先进治疗技术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成功提高了丙肝患者的治愈率。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63页)

重组免疫印迹法 (RIBA)
凯荣、MP、厦大与万泰合作的。
HCV抗原检测试剂
试剂名称 生产厂商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 疫检测法) Murex Ag/Ab combination assay(Abbott) *Monolisa HCV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水平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ALT、 AST水平与HC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炎症分度和病情 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AST水平一般较低,但 也有较高者。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 度和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较少,但在病程较长的慢 性肝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可明显降低,其降 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试剂名称生产厂商最低检测限iuml备注cobasampliscreenhcv20roche罗氏25cobastaqscreenmpxroche罗氏107cobastaqscreenmpx20roche罗氏107与一代相比二代能够直接鉴别出hbvhcv或hiv阳性procleixultrioassaychiron诺华血源筛查hbvhcvhiv一1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一荧光探针法100hbvhcvhiv1bloodscreeningrealtimepcrkit916nucleicacidtestkithbvhcvhivrealtimepcr10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233hcv核酸定性检测血筛试剂尚未在中国上市试剂名称生产厂商最低检测限iuml线性范围iumlcobasampliprepcobastaqmanhcvtestroche罗氏1543e0169e07cobasampliprepcobastaqmanhcvtest20roche罗氏国内未见此资料amplicorhcvmonitor20roche罗氏内未见此资料50e0250e05cobastaqmanhcvhpsroche罗氏1528e0114e09abbottrealtimehcv1212e0110e08versanthcvrna30西门子国内未见此资料615e0277e06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50010e0350e07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pcr定量检测试剂盒50010e0310e07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艾康生物50010e0380e08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试剂盒磁珠法东北制药2510e0210e08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试剂名称生产厂商区分亚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反向点杂交法1b2a3a3b6ahcv基因分型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上海之江生物仅能区分i型versanthcvgenotypeassaylipa20西门子6个型均能区trugenehcvgenotypingassay西门子6个型均能区abbottrealtimehcvgenetyping仅能区分1a和1b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河南数据河南省175岁人群的hcv抗体hcvrna调整流行率分别为064035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 . 4 重组免疫 印迹实 验 ( R I B A) : 是 利 用 基 因 重 组 技 术 和 包 被 技 术 将 HC V 不 同 重 组 抗 原 片段 包 被 于 醋 酸 纤 维 薄 膜 条 带 的不 同 位 置 , 待 测 样 本 中 抗一 HC V 与 之 结 合 后 产 生 色 带 。第 一 代 RI B A试剂含 有 C 1 0 0 — 3 、 5 - 1 . 1两 种 抗 原 ( 包 括
HC V 基 因 编码 的 结 构 蛋 白之 一 , 其中 2 1 ~6 1位 氨 基 酸 区
HC V感染低流 行 区 , 假 阴 性 主 要 出 现 于 一 些 免 疫 缺 陷 人 群, 比如人类 免 疫 缺陷 病 毒 ( HI V) 感染者、 器 官 移 植 后 患 者、 长 期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抗 HC V 阳 性 检 测 不 能 区 分 HC V 是否现行感染 。 1 . 2 胶体 金法 ( P A) : 在 免 疫 渗 滤 技 术 基 础 上 建 立 的 一 种 简 易 快 速 免 疫 学 检 测 技 术 。将 HC V 重 组 抗 原 固定 包 被 在
原 的 比例 , 且采 用基 因重组 技术 、 抗 原纯度 和活性 提高 , 灵 敏性 、 特 异 性 均 有 较 大 提 高 。对 HCV感 染 诊 断 的 特 异 性 和
敏感性均在 9 9 以上 [ 3 ] 。输 血 后 感 染 HC V 到 能 检 测 出 抗
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良好 、 图像 清 晰 等 优 点 , 而 且 不 需 特 殊 仪 器
丙 型肝 炎 是 一 种 由丙 型 肝 炎病 毒 ( HC V) 感 染 引 起 的 主 要经血液传播 的疾病 , 部 分 患 者 可 发 展 为 肝 硬 化 甚 至 肝 细 胞肝癌 , 目前 尚无 有 效 疫 苗 , 亦 无 有 效 治 愈 方 法 。据 世 界 卫 生组织统计 , 全 球 HC V 的感 染 率 约 为 3 , 每 年 新 发 HC V 病例约 3 1 5 万 例 ] , 而 高 度 慢 性 化 是 该 病 的 最 大 特 征 。据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结果解释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结果解释1实验室检查方法1.1化学发光实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高特异性免疫反应相结合利用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
化学免疫发光又以标记方法不同分为两种,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是利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的标记化学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通过起动发光试而发光,强烈直接发光在1 s内完成。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其操作步骤与ELISA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只是反应底物为发光剂。
1.2胶体金快速实验免疫渗透实验:斑点免疫胶体金快速实验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CV抗原点状固定在膜上,加待检样品,阳性结果在膜上抗原部位显色斑点。
反应时间在10 min以内有效试验质控点必需显色。
免疫层析试验,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CV抗原线状固定在膜上,待检样品沿着载体迁移,阳性结果在膜抗原部位显示出有色条带,有效试验质控线必须显色。
1.3抗体补充试验目前常用抗体补充试验为免疫印迹试验,免疫印迹法试剂一般将HCV不同编码区抗原多种成分喷涂在硝酸纤维薄膜条上,并设置了两种不同浓度的IgG对照带的二条hsoD对照带,用于内部对照结果判断。
其诊断HCV感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测出针对HCV不同编码区抗原的抗体,其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抗HCV检测策略及结果报告,先用筛查试剂进行初策实验,结果呈阴性报告阴性,不在进行复检实验,结果呈阳性反应进入复检试验,复检用筛查试剂2进行,结果呈阴性反应报告阴性,呈阳性反应报告抗HCV阳性。
HCV抗原的检测目的及意义:急性丙型肝炎的辅助诊断,尤其有助于HCV 感染窗口期患者,抗HCV检测结果确定患者或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丙型肝炎辅助诊断。
免疫受损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群体如HCV感染者的筛查,或是抗HCV 阳性感染者的病毒血液分析,HCV感染者治疗前后,病毒血液分析。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丙 型 肝 炎 病 毒 是 单 股 正 链 RNA 病 毒 , 属 黄 病
毒 科 丙 型 肝 炎 属 。 H CV 基 因 组 含 有 一 个 开 放 读 码
么
堡堂毽 鲎璺 錾 壁
生箜 鲞箜 塑
: 堕 : ! 』 a n
壁 垒 e o r &P r a c n 1 7 1
丙 型 肝 炎 检 测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尹 秀华
天津市宝坻 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3 0 1 8 0 0
关键词
丙型肝炎是 由丙型肝炎病毒 ( h e p a t i t i s C v i r u s , HC V) 引起 的传染 病 , 主要通 过血 液传播 。我 国平均 感染 率
蛋 白分 布 于 病 毒 表 面 , NS 3蛋 白 是 一 种 多 功 能 蛋 白, 氨基端 具 有 蛋 白酶 活性 , 羧 基 端具 有 螺旋 酶 / 三
2 ELI S A 法检 测 丙肝 抗体
磷 酸 核 苷 酶 活性 ; NS 5 B 蛋 白 是 RNA 依 赖 的 RNA 聚合 酶 , 均 为 HCV 复 制 所 必 需 , 是抗 病 毒 治疗 的重
出L 7 . 8 ] 。 ELI S A在 检 测过 程 中影 响 因素 诸 多 如 类 风
型肝 炎病 毒 ( HCV)的 感 染 率 约 为 3 , 每 年 新 发 HCV 病 例 约 3 1 5万 例 [ 3 ] , 而高 度慢 性化 是 该 病 的最 大特 征[ 4 ] 。 因此 , 控 制 HCV 感 染 的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而早 发现 、 早 诊 断 和 早 治 疗 是 防 控 HC V传染源 、 阻 断传 播i a , 径 最 为 有 效 的 手 段 。 目前 临 床 对 丙 型 肝 炎 的诊 断 仍 是 以 临 床 症 状 结 合  ̄- HCV 抗 体 、 HCV- RNA 等 实 验 室 指 标 为 临 床 诊 断 依 据 。 现 将 HCV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试验类别 HCV抗体 (EIA)
HCV基因型 HCV RNA
监测
确诊
评估治疗 治疗疗程 应答
预测持续 应答
X
X
X
X
X
†随着定量分析(10-50 IU/mL)的敏感性增加,定性分析的重要性下降 EIA =酶联免疫分析
Ghany M, et al. Hepatology 2009; 49: 1335
第七章 实验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抗-HCV+
有 RNA检测结果
RNA 阴性
RNA 阳性
无 RNA检测结果
订正 报告
流病
症状
肝功
史
不上报
备注或 删除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上 报
急性
慢性
未分类
二、诊断丙肝感染者和现患病人的实验室方法
HCV血清学试验
EIA检测抗HCV、 Immunoblot assay
HCV-RNA定性试验 PCR、TMA
我国乙肝和丙肝现状
~9000
万
HBV携带者
~2800 万
慢性乙肝
~ 700万重点人群 急需乙肝治疗
~ 760万 HCV感染者
~ 456 万慢性
丙肝患
~ 250万 重点人群 急需治疗
者
我国的肝癌约80%由乙肝相关导致,约10-15%由丙 肝相关导致。
(四)、 丙肝的治疗现状和前景
• 丙肝能够治愈,但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治疗
NS3
NS4
NS5
各种基因产物作为免疫诊断的特异性:
NS3 > core > NS4 > NS5
丙肝抗体假阴性问题
HCV 窗口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测进展四川省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杜慧摘要1989年Choc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CV病毒基因克隆,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HCV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主要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欧美国家多为HCV-Ⅰ型感染,而亚洲国家以Ⅱ型为主,Ⅲ型次之。
其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人感染HCV后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很差,会再次感染,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
故对HCV进行实验室早检测早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进展实验室检测丙肝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抗-HCV抗体检测、HCV抗原检测、HCV-RNA 检测。
(一) 抗-HCV抗体检测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原理:ELISA检测抗-HCV IgG系利用固定在固相载体(如普通酶标板、聚苯乙烯试管及小球、磁性微粒子等)上的HCV重组表达和/或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捕捉待测样品中的抗-HCV IgG,然后,通过加入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标记的抗-人IgG检测所捕捉到的特异性抗-HCV IgG。
1989 年美国Ch iron公司首先采用重组HCV C100- 3融合蛋白包被,建立了第一代HCV 抗体检测方法。
因其特异性差、灵敏度低很快被第二代抗- HCV 试剂盒替代。
第二代抗- HCV 试剂盒于1990年出现,它以HCV 基因组N S3 区的C33C和N S4 区的融合表达抗原(C200)再加上C 区的核心抗原C22- 3作为固相包被进行检测。
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是第三代HCV 试剂盒,在第二代的基础上, 又加入来自N S5 区的重组表达抗原,由于重组了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多个编码抗原,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缩短了检测的“窗口期”,但是在使用中也要重视以下问题:1.1样本应避免出现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 会干扰以HRP为标记酶的EL IS A法底物显色反应,引起OD 值的升高,从而可导致接近临界值的标本出现假阳性[1]。
1.2 要注意试剂盒的选取:EL IS A检测抗- HCV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反应, 产生的假阳性较多。
有文献报到对五家国产EIA试剂盒进行评价,其抗干扰能力良莠各半,参差不齐,假阳性率从0.37%~12.68 %不等。
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有以下方面:1.2.1 高IgG血症:目前国内外的抗-HCV EIA试剂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检测原理,间接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血清中所含的高浓度的非特异性IgG对聚苯乙烯有较强的吸附力,非特异性IgG可吸附到固相载体上或包被的抗原上造成假阳性;1.2.2 类风湿因子的干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或血浆中的类风湿因子为巨球蛋白IgM,可非特异性地吸附到固相载体上或包被的抗原上造成假阳性;1.2.3 用于试剂制备的HCV抗原不纯:用于生产抗-HCV EIA的HCV抗原主要有HCV核心区、NS3、NS4及NS5区蛋白,均为基因工程产物,如抗原的纯度太低,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对初检抗HCV 阳性的标本,特别是低S/ CO 比值(S/ CO ≤2)的标本,要倍加小心,应使用不同于初检试剂的国产或进口试剂盒进行复检[2]。
目前临床使用的丙肝抗体EL ISA法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可批量检测、快速出结果等优点, 但是试剂需低温保存,测定时又受标本数限制,不能单份即时检测,技术操作亦有一定难度和经验性.对于抗-HCV EIA报告的问题,亚太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处理和治疗共识中规定,抗- HCV检测应用获得批准的第3代或第4代E I A (酶免疫分析法) E I A检测阴性可报告抗- HCV阴性。
但是,应该注意血液透析或HCV - H I V共感染者可能表现为HCV RNA阳性而抗- HCV阴性;单次EI A检测S/Co达到预测真阳性的水平可报告为阳性;单次EI A检测S/Co未达到预测真阳性的水平或接近S/Co值者应考虑HCVRNA定性检测和/或进一步获得样本检测抗- HCV和HCV RNA定性。
2.化学发光法检测原理:反应时样本中存在的抗一HCV抗体结合到HCV 抗原包被的顺磁微粒子,洗涤后加入丫啶酯标记的抗人IgG的结合物反应。
再次洗涤之后,反应体系中加人触发液使丫啶酯发光。
通过光学系统测定得到的化学发光反应,样本中的抗HCV数量与系统光学检测的相对光强度成正比。
该方法重复性好可批量检测,不足的是为进口封闭试剂,价格较昂贵。
3.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胶体金技术是新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HCV的 C ore 和NS3 抗原进行标记和包被,制备检测试剂。
但应注意的是HCV不同来源的诊断抗原、抗原浓度比例和制备工艺都会影响试剂的检测性能[3];另样本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会影响胶体金在硝基纤维膜上的层析过程可引起假阴性,,非特异性的高IgG对固相载体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引起假阳性[4]。
与 E LISA 相比,该方法具有检测方便、快速、适于现场检测、稳定性好等特点。
以上试剂盒包含的HCV 病毒的核心区、NS3、NS4、NS5 片段,由于抗原载体能吸附的抗原的量是有限的,一旦抗原片段的组合不合适(抗原片段的种类与各片段的含量比例)或抗原之间互相干扰而影响抗原位点的充分暴露,即会降低其检出率;再者基因表达或多肽合成的丙肝抗原也同样存在各抗原片段与其它生物或人体的组织成份基因的部分同源性,而当各抗原片段在包被微孔板时相互叠加,极有可能引起这种同源性程度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其特异性。
于是出现了下述抗-HCV分片段抗体检测。
4.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为了对ELISA筛查实验阳性的样品进行确认,Chiron公司推出相应的补充/确认实验,该实验是以待测血清中的HCV抗体和分别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载体上的不同HCV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通过再加入酶(一般为ALP)标记的二抗来确认样品中抗-HCV 的存在和有无;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认可,成为HCV抗体确认的国际标准。
因为HCV的各种抗原分别被单独固化在载体的不同位置上,因此,该项检测又可以区分待测样品对HCV不同抗原的不同反应性。
RIBA 试剂可以分别对HCV 病毒的核心抗体,NS3、NS4、NS5 抗体进行检测, 提高了HCV 抗体检测的特异性, 但由于其操作繁琐, 结果无量化且成本高昂,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5.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是近年伴随基因芯片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是将蛋白质的分析微缩到小型芯片上,利用荧光或酶显色进行检测,并用电脑进行分析。
检测原理:将HCV混合抗原,核心区抗原,NS3,NS4,NS5区抗原分别固定于同一玻片载体上, 将检测血清或血浆用样本稀释液稀释10 倍, 加入蛋白质微阵列反应孔中37 ℃孵育30 min , 洗涤后加入Cy3 荧光标记的兔抗人IgG。
经加样检测操作后的玻片用激光共聚扫描仪扫描成像,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进行比较。
采用此技术一次实验即可同时检测多种不同功能区的HCV抗体,且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与进口RIBA 确证试剂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说明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具有理想的检测准确率[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蛋白质芯片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结果可量化显示等优点, 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生物芯片这一新技术, 具有较强的扩充整合能力,是未来诊断试剂的发展方向。
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昂贵的激光扫描仪。
对于抗HCV- 分片段抗体的检测也有报道使用酶联免疫方法的,分别用HCV-C、H CV-NS3 、HCV-NS4 、HCV-NS5 四种抗原包被酶标板,加入样本后与其结合,再加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鼠抗人IgG二抗酶结合物,底物显色,酶标仪上波长450 nm测定A 值。
用HCV 分片段EIA 试剂测定待测样品和RIBA HCV3. 0 确认的样品作比较分析,二者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率高[6]。
结果都是抗HCV-C、NS3 抗体片段阳性率较高,抗NS4、NS5 抗体较前两者低。
单片段抗原的符合率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抗原表达有关,试剂的使用方法不同也是存在误差的原因。
在不同区HCV 抗体检出率差异较大,可能HCV 感染机体后各区抗原产生抗体早晚有关。
一般认为HCV-NS3 区、HCV-C 区出现较早,HCV-NS5 区出现晚、HCV-C 区抗体持续时间最长。
HCV 感染机体可诱导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因而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可作为机体感染及治疗的指标,这种应答对于结构区及非结构区抗原均可产生。
但各种抗原个性有比较大的差异。
上述方法检测的抗-HCV抗体为IgG型,抗HCV-IgG只是已感染的标志,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
目前有报道利用银强化滴金免疫技术( Silver enhanced D IGFA)[7]、ELISA和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抗HCV-IgM抗体的。
抗HCV-IgM抗体起病后3~40 天可出现。
急性期的丙型肝炎患者抗HCV-IgM 全部阳性,6 个月内转阴者多呈自限性病程,而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情的慢性化[8]。
抗HCV-IgM 检测有确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意义,可区分病人是否为被动输入抗体,并在病原学诊断、反映病情、判断预后等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由于机体在接受抗原刺激到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窗口期。
在窗口期内,我们无法用检测抗体的方法对HCV早期感染进行诊断。
于是出现了检测HCV 核心抗原和HCV-RNA的试剂盒。
(二) HCV抗原检测1.肝组织中HCV病毒抗原以单克隆抗- HCV - NS3直接酶标法对石蜡包埋肝组织中丙肝炎病毒抗原(HCAg -NS3)进行测定,该抗体系应用基因重组表达丙肝抗原(HCV - NS3区- C33 - C)免疫小鼠并通过细胞融合术后获得。
具有简便、快速、稳定、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图象清晰等优点,而且不须特殊仪器设备[8],但做肝赃穿刺对病人有一定损伤,较难推广。
2.血液中HCV核心抗原(HCV-cAg)HCV核心抗原是HCV 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之一,其中21 一61位氨基酸区域,是高度保守免疫活性多肤。
HCV-cAg是在HCV感染者体内最早出现的血清标志物,几乎与HCV-RNA 同时出现[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