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法抗-HCV和HCV-cAg联检对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最近多数丙肝病毒感染者都是无症状性的,发病比较隐蔽,少数引起急性肝炎发作,其症状比其他甲肝、乙肝症状轻,并且感染后容易转为慢性肝炎,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者肝癌[1]。

更主要的是血液透析的患者和免疫缺陷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被血液感染[2],并且这些患者丙肝病毒抗体不易产生,也就不易检测到,这些患者容易漏检。

通过输血,注射,密切接触等途径发生传播。

所以及时有效检测出慢性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和丙肝抗体,对有效阻断丙肝病毒的传播和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

为此,本研究是通过对我院20450例住院患者的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完成的双重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进行传染病丙肝申请检测的204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380例,女性12070例,年龄5~80岁,平均(50±5)岁。

1.2方法与试剂:抗⁃HCV 试剂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公司生产的抗⁃HCV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试剂盒。

①试剂平衡准备。

②将样品和标准品加入包被孔中。

③37℃恒温箱60min,洗版5次。

④加酶标物,恒温箱30min 。

⑤洗版5次,加A ,B 显色剂,15min 读板,记录A 值。

阳性者二次重复检测。

丙肝核心抗原(HCV⁃cAg )试剂采用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HCV⁃cAg ELISA 试剂盒,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阳性者二次复检。

HCV⁃RNA 是外送,借助第三方检验机构金域检验完成检测。

1.3仪器:北京天石的自动酶免仪,洗板机,恒温箱。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0450例住院患者抗⁃HCV 阳性85例,阳性率为0.42%。

抗—HC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抗—HC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抗—HC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鲜玉萍
【期刊名称】《成都医药》
【年(卷),期】2000(026)001
【摘要】1987年Chco等应用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克隆出来,相继建立了各种检测方法,由于HCV在血中浓度仅为10~2~10~3CID/ml,所以对HCV的检测需要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由于抗-HCV的检测对HCV感染的诊断价值很高,在预后和筛选供血员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鉴于此,本文就HCV特异性标志物一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作简要综述。

1 测定抗-HCV 的方法目前,测定抗-HCV抗体的方法不少,应用较广的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放射免疫法(DIA)、酶免疫测定(EIA)等。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鲜玉萍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30.4
【相关文献】
1.HCV-RNA和抗-HCV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李婉琴
2.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钟瑛;刘章平
3.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第二代抗-HCV、第三代抗-HCV及HCV-RNA等三种
HCV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徐建英;唐正运;李贵华
4.抗-HIV、抗-TP、抗-HCV术前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J], 何学贤;贺锦春;邓丽;魏平
5.输血前抗-HCV.抗-HIV.抗-TP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毛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在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之前,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及早发现和诊断丙肝对阻止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丙肝核心抗原(HCVcAg)是丙肝病毒内部核心蛋白的一个组分,它在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到关键作用。

HCVcAg的检测可以直接反映出体内丙肝病毒感染的存在与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HCVcAg检测可以提供更早期的丙肝诊断。

与传统的丙肝抗体检测相比,HCVcAg检测可以在感染后较早的时间内发现病毒感染,并帮助识别患者的感染状态。

将HCVcAg检测与丙肝抗体检测相结合,可以提高丙肝的筛查能力,缩短诊断时间。

HCVcAg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毒负荷。

病毒负荷是指体内病毒的数量,是评估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病毒负荷越高,说明感染严重程度越大以及病情进展风险越高。

HCVcAg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病毒负荷,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HCVcAg检测可以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丙肝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治疗,病毒消除是治疗的关键目标。

HCVcAg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毒消除情况,预测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如果病毒负荷在治疗过程中显著降低,说明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反之,如果病毒负荷持续增加或没有明显下降,可能表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可以提供更早期的丙肝诊断,评估患者的病毒负荷,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HCVcAg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在不断提高,将为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帮助。

联合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HCV-Ab)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HCV-Ab)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5]黄小雪.生化检查对糖尿病临床诊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7,6(3):483-484.[6]郝维敏,夏宏林.糖化血红蛋白在非糖尿病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1(23):3428-3430.[7]钱建平.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2):108-108.[8]余树增.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7(18):122-123.联合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HCV-Ab)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黎秋如1,肖亮2(1.樟树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西樟树3312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06)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HCV-Ab)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采集的血清标本125例,依据HCV-Ab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122例)、阳性组(3例)。

两组标本均开展HCV-RNA与HCV-cAg检测,将HCV-RNA检测结果当作诊断丙型肝炎的标准,评估丙型肝炎早期诊断中应用HCV-cAg与HCV-Ab联合检测的价值。

结果HCV-cAg联合HCV-Ab检测结果的阳性预测值较单纯HCV-cAg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丙型肝炎早期诊断中,采用HCV-cAg联合HCV-Ab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诊断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诱发丙型肝炎的重要致病源,我国此病感染占比达3.3%,其中,超过一半HCV感染者会演变成为慢性肝炎,而且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肝细胞癌、肝硬化、肝纤维化等,预后差[1]。

经临床研究得知,注射、输血及亲密接触等,是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对HCV进行及时、高效的检测,在早期诊断与治疗丙型肝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2]。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检测的意义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检测的意义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检测的意义尚慧锋【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2(021)010【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载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浓度.结果:289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抗-HCV均为阳性,282份标本HCV-RNA均高于检测上限(1000 IU/mL),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6%. 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的增高而升高.HCV-RNA载量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968,P <0.05).而ALT浓度变化与HCV-RNA载量并无相关性(r=0.028,P>0.05).结论:HCV-RNA载量与抗-HCV检测是诊断HCV感染的重要指标,HCV-RNA载量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及肝脏的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HCV感染和评价抗HCV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总页数】3页(P757-759)【作者】尚慧锋【作者单位】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山西太原 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相关文献】1.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抗-HCV及ALT的相关性研究 [J], 谷娅楠;朱鸿;程艳杰;曹华军;王贞2.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抗体、HCV-RNA、ALT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J], 彭泽军3.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钟瑛;刘章平4.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与HCV-R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房桂青;姚海云5.HCV-RNA载量抗-HCV及ALT AST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J], 陈相蕾;何丽萍;王朝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种丙肝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比较

3种丙肝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比较

3种丙肝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比较丙肝(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丙肝感染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准确诊断丙肝感染对于预防和治疗丙型肝炎至关重要。

本文将比较三种常见的丙肝抗体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1.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丙肝抗体检测。

这种方法基于抗体与丙肝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识别是否存在丙肝感染。

ELISA方法的特异性通常较高,可以准确排除没有丙肝感染的个体。

ELISA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导致一些丙肝感染个体被错误地排除。

2. CL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是一种利用化学荧光信号来检测抗体和抗原结合的方法。

相比于ELISA,CLIA在检测丙肝抗体时更为灵敏,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低浓度的抗体。

CLI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与ELISA相比,CLIA的特异性略有降低,可能有少量的假阳性结果。

3. PCR(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直接检测丙肝病毒的核酸。

与抗体检测方法不同,PCR可以直接检测丙肝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

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很高,可以准确检测极低浓度的丙肝病毒,即使是早期感染也可以被检测到。

PCR方法比ELISA和CLIA更昂贵和耗时,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ELISA、CLIA和PCR是三种常用的丙肝抗体检测方法。

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CLI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稍微降低。

PCR具有最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成本较高且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

在选择丙肝抗体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权衡,以获得最准确和可行的结果。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核心抗原)是一种用于诊断丙肝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HCV核心抗原是丙肝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反映病毒的活动性和感染程度。

因此,HCV核心抗原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丙肝的一种重要方法。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具有无症状、慢性化等特点。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易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丙肝诊断方法包括病毒RNA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然而,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高成本、检测时间长、检测灵敏度低、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等。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HCV核心抗原检测来诊断丙肝。

HCV核心抗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HCV核心抗原的存在,从而确定丙肝的诊断结果。

HCV核心抗原检测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研究表明,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以检测到丙肝感染早期,甚至在抗体阳性、RNA阴性的病例中也可以检测到。

其次,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节约检测时间。

同时,与RNA 检测相比,HCV核心抗原检测的成本更低,适用范围更广。

最后,它能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除了诊断丙肝之外,HCV核心抗原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疗效和预后评估。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通过检测HCV核心抗原的水平变化,可以及时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在预测患者疾病预后方面,HCV核心抗原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之,HCV核心抗原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经济的诊断丙肝的新型方法。

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及早发现丙肝感染,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并优化HCV核心抗原检测技术,将其应用于丙肝的诊断和监测中,促进丙肝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抗-HCV-IgG抗体及血清HCV-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抗-HCV-IgG抗体及血清HCV-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抗-HCV-IgG 抗体以及血清HCV-RNA 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312例和同期在院体检健康人群300例,分别采用ELISA 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抗-HCV-IgG 抗体滴度及血清HCV-RNA 载量,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组合血清HCV-RNA 载量和肝功能关系。

结果丙型肝炎组中,抗-HCV-IgG 阳性率高达81.41%,HCV-RNA 阳性率高达90.71%;而健康对照组中抗-HCV-IgG 阳性率仅3.67%,HCV-RNA 阳性检出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丙型肝炎患者单纯抗-HCV-IgG 检测与HCV-RNA 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

HCV-RNA 载量在104~106区间时抗-HCV-IgG 阳性率最高(40.71%)。

227例抗-HCV-IgG 抗体及HCV-RNA 均阳性患者中,HCV-RNA 载量与抗-HCV-IgG 抗体S/CO 值呈正相关(r =0.579,P <0.05)。

抗-HCV-IgG 抗体及HCV-RNA 均阳性与抗-HCV-IgG 抗体阳性或HCV-RNA 阳性两种不同结果患者ALT 、AST 异常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

HCV-RNA 及抗-HCV-IgG 抗体均阳性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呈正相关(r =0.583,P <0.05);而HCV-RNA 阳性、抗-HCV-IgG 抗体阴性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无相关性(r =-0.068,P >0.05);HCV-RNA 阴性、抗-HCV-IgG 抗体阳性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亦无相关性(r =0.102,P >0.05)。

结论单一抗-HCV-IgG 抗体或单一血清HCV-RNA 检测用于丙型肝炎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寻找抗-HCV-IgG 阳性检出率最高的HCV-RNA 载量区间,将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但对于不同结果类型患者,HCV-RNA 载量和ALT 水平相关性并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 射 免 疫学 杂 志 2 1 第 2 0 2年 5卷 第 3期 Jo a imm nlg2 1 2 ( fR do u o y0 2,5 3 i o
..—

27 .— 9 - —
至少一种 以上 的毒 力基 因 。除 了毒力 基 因 el n A外 , 肠球 粪 菌的其他毒力基 因的 阳性 率均是 临床分 离株 高于健 康人分 离株 , 说明这些毒力基因与粪肠球菌 的感染 密切相关 。从携 带的毒力 数 目上 看 ,4株健康人 分离株 最 常见 的是 不携 带 2 任何 毒力基因的菌 株 占 4 .% , 8 5 8 而 9株临床 分离株 中最 常 见的是携带 8种毒力基 因的菌株 占 2 . % ; 9 2 临床分离株 中毒 力数 目> 15的阳性率 明显 高 于健康 人分 离株 , 由此可见 , 粪 肠球 菌由正 常定植 菌到致病 菌的转变 过程 中, 力 因子 的表 毒 达同时增强 , 至于这些毒力因子的表达受什 么信号 因子 的调 控仍 需进一步研究 。 由于肠球 菌对 一些 抗菌药物 固有 耐药 , 且很容易通 过 并 各种 机制 获得对某些抗菌药物 的耐药 基因 , 渐形成 了多重 逐 高水 平耐药 菌株 , 青霉 素类、 对 头孢菌素 类、 氨基糖苷类 、 大 环内酯类 、 喹诺酮类 、 糖肽类抗菌药物有一 种或数种 耐药 , 给 临床 抗感染 治疗 带来许 多困难 J 。本文的数据表 明 , 粪肠球 菌对 F M、 A / V N和 T C的耐药率 维持 在较低水平 , 临床 常 E 对 用的抗 菌药物 CP P T 、 E I 、 、 E G H均有不 同程 度的耐 药 , 与全 国 水平 相近… 。对来源于 临床分离 株 的粪 肠球 菌所携 带 的毒 力基 因数 以及 耐药率之 间的比较发现 , 虽然 菌株 携带 的毒 力 数 目存在很大差异 , 但耐药率之间的差异除 了高浓度链霉 素 外 不存在统计 学意义 , 但高浓度链霉素耐药基 因是否 与粪肠 球菌某种毒力 基因的表 达具有共 同 的调 节机 制 目前 还没 有
M dMi i , 04, 3 1 1 -0 e c o 20 5 ( ): 32 . mh l
[ ] Ban o ̄d rusE, uat .O crec f i lneSS— 4 iecu eMaq e S zr S curneo r e c—S vu .O
c ae e e ln c lEn e o o c a c lss ri s lt d i o d i a, it d g n si c i a t r c c usf e a i tansioa e n L n rn n i
f ] Cei I pr M, etei e .uvyfr i lnedt - 3 r t R, m ei B r e L。 t S re r ec ee u n i 1 a o vu r
m nn og n r oe sa a ssle f m d e n s r s J . i t a n E t o u f l i a d r f r t o c [ ]J asm ec c c e i o t o i e u e
c bo。 0 3, 9( ) 2 7 -94 r i 20 6 5 :952 8 . o l
Hale Waihona Puke [ ] E t J asnMJ 6 a n T ,G so .Mo c l cenn fE trccu i o l ua sre go ne oc sv e r i o m—
ln ed tr n ns a d p tn a o e e c ec a g ewen fo n e c eemia t n oe tl fr gn t x h e b t e o d a d i i n
E t r c c sfe a i tan ∞ e rc e n e p.a g n n o i g an v l n e o u a c ssr i s a o c l n i h di s e e e c d n o e
Bai J . dMirbo, 04, 3 1 ) 16 ・ 7 . rz l[ ] J Me c i 20 5 ( 1 :0 91 3 o l 0 [ ] Nl nT,N sI 5 ie s e F,Ho E trls l H. ne yi A,acl w l dgaig o o n e al erdn l ・ bc r c o E t c cs a a s MG2 3 [ ] p l ni nMi at i i f m ne o u e l 3 3 J .A p vr — e on r o rc fc i L E o
m dc o t [] A p E vo i o i , 0 1 6 ( ) 1 2 - 3 . ei i l e J . pl ni n c b l 2 0 , 7 4 : 81 5 l a sas r M r o 6 6 [ ] 马立艳 , 7 许淑珍 , 马纪平. 肠球菌致 病机制 的研究 进展 [ ] 中 J. 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 ,0 5,5 3 :5 -6 . 20 1 ( )3 63 0 [ ] S akrV,B gd yn A ,H yk 8 hn a ahaa S uc eMM,ta.netndr e e 1 Ifc o—e vd i i
这方 面 的 报道 。
测 [ ] 中国感染与化疗 杂志 ,0 1 1 ( )3 139 J. 2 1 ,1 5 :2 -2 . [ ] B alyD, e ,MakM yk ,e a.Vrl c fE tr— 2 ede Jt T t r Huce t 1 i e eo neo un cciJ . l i l coi oyReiw , 94, ( ): 6 -7 . oc[ ] Ci c rbo g ve s 1 9 7 4 424 8 n a Mi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