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循迹系统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循迹系统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循迹系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循迹系统

学 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学科门类 工学

专 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6日

线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循迹系统

摘要

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它体现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技术的交叉和综合。本文介绍了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循迹系统的设计过程及主要的控制算法。智能车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在稳定性的基础上使其获得较快的速度。而智能车系统的方向控制及速度控制的配合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智能车软件设计是用Freescale 公司的Codewarrior软件作为软件开发和仿真下载的平台。通过激光传感器进行赛道信息的采集,利用小车携带的单片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小车与中心引导线的误差数据,通过PID控制算法,得到小车舵机的偏转角度和电机转速控制参数,用来控制小车完成对中心线的跟踪。智能车硬件系统以MC9S12XS128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采用15只激光管和5只接收管作为信号采集传感器。电机驱动采取H桥驱动电路,并用欧姆龙500线编码器进行了速度采集。

关键词:激光传感器;MC9S12XS128单片机;PID;智能车;飞思卡尔

The Intelligent Car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Laser Sensor

ABSTRACT

Smart cars are the future trends in vehicle development, It embodies the automatic contro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nsing technology,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ical disciplines theory and integrated cros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laser detect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s and main control algorithms of the systems. Intelligent vehicle control system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in the stability on the basis of which has better rapidity. While the steering system and spe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coordination control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Design of 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 is to use Freescale's Codewarrior software as the download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Track information by laser sensor acquisition, use the car carrying the MCU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get the error data trolley and the center guide lines, through the PID control algorithm, get car steering deflection angle and motor speed control parameters, is used to control the small car to the track center line.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 with MC9S12XS128 MCU as the main controller, uses 15 laser tubes and 5 receiving tube as the signal acquisition sensor. Motor driven by H bridge driver circuit, and OMRON 500 line encoder uses for speed acquisition.

Keywords: laser sensor;MC9S12XS128 microcontroller;PID;Intelligent car system

目录

1引言 (1)

1.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智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

1.3智能车设计的主要内容 (1)

2智能车总体结构设计 (3)

2.1智能车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 (3)

2.2智能车主控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3)

2.3智能车传感器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5)

2.4智能车电源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8)

2.5智能车执行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8)

3智能车硬件电路设计 (11)

3.1智能车最小系统模块 (11)

3.2智能车电源管理模块 (12)

3.3智能车电机驱动模块 (13)

3.4智能车激光传感器模块 (14)

4智能车的机械设计 (17)

4.1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17)

4.2转向舵机的安装 (17)

4.3对前轮的调整 (17)

4.4重量和重心的调整 (19)

4.5 差速的调整 (19)

5智能车系统软件设计 (20)

5.1智能车系统软件结构流程图 (20)

5.2智能车信号采集及滤波 (21)

5.3速度与角度的配合控制算法 (26)

5.3.1经典PID控制算法介绍 (26)

5.3.2基于角度控制的分段P控制算法 (27)

5.3.3基于速度控制的分段PID控制算法 (28)

5.4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 (28)

5.5智能车停车保护控制 (29)

6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3)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急剧增长,从而使得汽车使用率大大提高。家庭汽车数量剧增,对道路安全和驾驶安全的要求更高。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交通压力日益显著。因此自动驾驶智能车的研究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本课题的选取正是源于这种现状。本课题将以MC9S12XS128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以激光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系统,设计自动寻线智能车系统,使智能车系统能在黑线引导的轨迹道路上实现路径的识别与自动行驶。智能小车自动行驶的研究将有助于真正智能车辆的研究。智能车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一旦成熟,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非常重大的。它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这种交通压力,而且会极大地降低交通事故事件。从而解决了驾驶员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等人为因素所照成的交通事故。更重更要的智能驾驶汽车可以运用于那些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之中。例如在充满瓦斯的煤矿井下工作。智能车还应用于太空的远程服务和探测,美国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实质上都是装备先进的智能车辆。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车的实际意义和取得的价值都非常重大。

1.2 智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1]

我国在无人驾驶汽车研究方面比国外稍晚一些。国防科技大学率先开始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1989年我国首辆智能小车诞生于国防科技大学。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实现了无人驾驶的实车试验,智能车驾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科技部则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的研究。预计在2020年之前进入智能交通发展的成熟期人、车、路之间可以形成稳定和谐的智能型整体。

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智能车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公司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智能车辆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系统,深入,大规模研究阶段。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车辆研究朝着智能移动机器平台发展并成功应用到其他科学领域。

1.3 智能车设计的主要内容[2]

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含四个部分:传感器模块、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执行模块。其中传感器模块利用激光传感器采集道路信息,利用光电编码器测小车的速度。主控模块由MC9S12XS128单片机完成对采集的信息处理并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电源模块为整个智能车提供电源。执行模块由电机和舵机完成。

智能车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由激光管制作成的激光传感器来采集路面的信息,并采用舵机摇头方案,从而保证激光传感器始终围绕黑线转动,控制系统不出现丢线情况。然后将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数字信号送给MC9S12XS128单片机,单片机经过数据处理判断出当前智能车的位置,然后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向转向系统发出指令,使舵机转动一个合适的角度。同时,单片机通过给定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给电机一个合适的速度,保证智能车稳定快速的行驶。

2 智能车总体结构设计

2.1 智能车系统的基本机构组成

智能车系统构成如图2-1所示。主要由电路部分、软件部分、机械部分、辅助部分构成。

图2-1 智能车系统构成图

2.2 智能车主控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作为整个智能车的“大脑”,主控模块包括信息处理和控制模块,其核心是MCU,即MC9S12XS128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将激光传感器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分析激光

管的状态,来判断智能车当前的位置,然后根据智能车的位置结合角度速度控制算法,最终给舵机和电机合适的PWM信号,从而驱动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完成对智能车的控制。

所使用的MC9S12XS128是飞思卡尔公司推出的S12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片内资源丰富,接口模块包括SPI、SCI、IIC、A/D、PWM等,在汽车电子应用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其中片内资源有8K RAM、128K Flash;脉宽调制及PWM模块可以设置为4路8位或者2路16位输出。可配置8位,10位或12位模数转换器(ADC)转换时间3us。该芯片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中高档电机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所使用的为80pin封装。封装引脚图如图2-2所示。

MC9S12XS128单片机主要特性如下[3]:

● 64KB、128KB 和256KB 闪存选项,均带有错误代码纠错功能(ECC)。

●带有ECC 的、4KB 至8KB DataFlash,用于实现数据或程序存储。

●可配置8- 、10- 或12- 位模数转换器(ADC),可以实现3μs的转换时间。

●支持控制区域网(CAN)、本地互联网(LIN)和串行外设接口(SPI)协议。

●带有16位计数器的、8通道定时器。

●出色的EMC/运行和停止电流性能。

图2-2 MC9S12XS128单片机引脚图

2.3 智能车传感器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在该模块中包括位置信息采集和速度信息采集两个子模块,分别采集小车当前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并将采集信息传给MCU。

(1)激光传感器

智能车位置信息采集部分是由激光发射管和激光接收管组成,光电传感器检测路面信息的原理是由发射管发射一定波长的光线,经地面反射到接收管。如图2-3,由于在黑色和白色上反射系数不同,在黑色上大部分光线被吸收,而白色上可以反射回大部分光线,所以接收到的反射光强是不一样,进而导致接收管的特性曲线发生变化程度不同,而从外部观测可以近似认为接收管两端输出电阻不同,进而经分压后的电压就不一样,接收管信号输出端输出0,1数字信号,如图2-4,这样就可以将黑色引导线和白色路径区分开。

图2-3 激光传感器在不同路面反射情况

图2-4 激光传感器收发原理

激光型路径识别传感器有较大的前瞻,但是其本身也存在着缺点。首先是环境光干扰,在不同光照下会造成接受管的误判;其次是管间干扰,即接受管视野内有对应于其它接受管的发射管光斑。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接受波长峰值在可见光谱内的光敏三极管和探测距离较远造成的。

针对第一种干扰,而是使用了用固定频率方波信号来驱动激光管发光,使用一个特定频率的调制管产生大约100KHZ频率的方波驱动激光发射调制光;而接受管使用只接收特

定频率光波的接受管,这样就可以避免自然光的干扰。

针对第二种干扰,管间干扰是由于激光管的排布过于密集,选择一般的激光管就存在当激光管照射到赛道上时激光光斑较大,会影响到两边的激光接受管接收效果,为此采用了分时点亮相邻组别的激光管的策略。激光传感器使用15个激光发射管和5个激光接收管组成,间邻最近的3个发射管对应一个接收管。依次将5组反射管的状态读回,最后将5组发射管的状态拼接成一帧完整的赛道信息。具体发射采集信息过程如下:我们将15个激光依次标号为1~15号,然后1、6、11号三个发射管为一组2、7、12号为一组,依次类推,共分为5组来发射,每间隔0.5ms点亮一组激光管,依次点亮1至 5组激光管,同时读取接收管的信号,所以智能车系统采样周期为2.5ms/次。这样在读取5组接收管信号后,就可以确定出15个激光发射管发出的光在赛道上的状态。进而判断出智能车的当前位置。将上排15个激光管分为-14,-12,-10,-8,-6,-4,-2,0,2,4,6,8,10,12,14,一共15个坐标。通过判断哪些激光管照在黑线上就能计算出传感器当前的偏移坐标值,这个坐标值就是车子实际的偏移量。经过单片机运算,给舵机相应的转角,来控制智能车的加速,减速等动作。

其中接收管工作原理如下:假设1个接收管覆盖3个(或其他数量,以下以3为例)发射的面积,通过接收管上加的透镜来接收反射光线,接收管探头放在透镜焦点上。这样可以保证接收管有较大的接收面积。在程序上,通过控制激光发射管的使能端,通过定时中断来实现激光管的分时工作。在同一时刻只选通一组发射管工作,其余四组发射管关闭。这时,没有接收到发射光的接收管(接收管输出低电平)所对应的发射管前方即为黑线。智能车系统的道路信号采集部分由激光传感器组成,激光传感器的实物图如图2-5所示。

图2-5 激光传感器实物图

(2)测速传感器

智能车测速传感器主要用来进行智能车速度反馈,速度反馈主要采用欧姆龙500线光电脉冲编码器完成速度的检测,光电脉冲编码器是一种数字式角度传感器, 它能将角位移量转换为与之对应的电脉冲进行输出,主要用于机械转角位置和旋转速度的检测与控制,本智能车系统采用500线光电脉冲编码器,即光电编码器每转动一周即可产生500个脉冲,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光电编码器安装如图2-6所示。

图2-6 光电编码器安装图

在以编码器构成的测速系统中,常用的测速方法有三种[4],即“M法”、“T法”和“M/T 法”,本车采用“M法”测速。“M 法”测速就是通过测量一段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的编码器脉冲数来计算转速,这种测速方法适用于中高速场合,根据实际测试情况“M”测速法满足本车的测速要求。M 法”测速原理如下图2-7所示。使用XS128的输入扑捉功能和定时器功能,设在固定时间T 内测得的编码器脉冲数为M,则电机转速为:N=M/PT,编码器每转脉冲数为P,本车的P值为500。

已知电机传动比为18:76(小齿轮的齿数为18个、大齿轮的齿数为76个),测得后轮转动一周对应的行驶距离为0.17m,编码器每转脉冲数为P,则速度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Speed=(M*0.17*18)/(76*P*T)

光电脉冲编码器测速的优点在于测速精度高,无需测速电路,使用简单方便。缺点是功耗大,增加车身重量,价格较贵。

2.4 智能车电源模块的组成及原理

电源模块为系统其他各个模块提供所需的电源。设计中,除了需要考虑电压范围和电流容量等基本参数之外,还要在电源转化效率、降低噪声、防止干扰和电路简单等方面进行优化。可靠的电源方案是整个硬件电路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全部硬件电路的电源由7.2V 2000mAh Ni-cd蓄电池提供。由于电路中的不同电路模块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容量各不相同,因此电源模块应包含多个稳压电路,将充电电池电压转换成各个模块所需要的电压。其中包括电机驱动、舵机驱动、核心板等供电部分。

2.5 智能车执行模块的组成及原理[5]

智能车执行模块包括伺服舵机及执行电机两大部分,直接表现为转向控制和速度控制。激光传感器将采集到的赛道黑线信息传入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通过PWM信号分别对舵机和电机进行控制,完成智能车转向、前进、制动的功能。执行模块是智能小车的速度和转向控制的执行者。该模块需要主控模块的算法程序提供控制信号,通过电机和舵机来实现速度闭环控制和转向闭环控制。

舵机的机构如图2-8所示:主要由控制电路,变速齿轮组,可调电位器,小型直流电机组成。

本智能车系统采用的舵机的基本资料:

型号:S3010

尺寸:40.0*20*38.1(mm) (L*W*H)

重量:41(g)

动作速度:6.0V时0.16+0.02〔Sec/60度〕

输出扭矩:6.0V时6.5+1.3〔Kg.cm〕

动作角度: 60+10度

使用电压:4.0V~6.0V

图2-8 舵机机械结构

舵机工作原理:控制信号→控制电路板→电极转动→齿轮组减速→舵盘转动→位置反馈电位计→控制电路板反馈;

采用三线连接法:

红线:电源线(6V),黑线:地线,白线:信号线(PWM信号)

图2-9 舵机插头

舵机的控制方法:

当XS128单片机信号是1ms正脉冲时, 舵机转向到-60度位置

当XS128单片机信号是1.5ms正脉冲时, 舵机转向到度0度位置

当XS128单片机信号是2ms正脉冲时, 舵机转向到+60度位置

图2-10 舵机控制信号原理图

对于智能车控制系统而言,由于受到机械结构因素的限制,所以当智能车前轮转角达到最大时舵机只能转动大约+40度。对应的正脉冲为1.18ms~1.82ms。这样舵机响应速度慢。为了增强智能车系统转向的灵活性,所以对智能车进行一系列的机械结构调整,使智能车前轮转达到到最大时,舵机对应正脉冲约为1.32ms~1.68ms,也就是舵机只需要转动+22度左右,就可以使前轮转角转到最大位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舵机转向的时间,加快舵机的响应速度,从而达到了提高智能车转向系统灵活性的目标。

智能车系统的电机采用RS-380小型直流电机,工作在7.2V电压下,空载电流为0.5A,转速为16200 r/min。在工作电流为3.3A时,转速达到14060 r/min,工作效率最大。由于单片机输出的脉冲无法直接驱动电机,所以需要驱动电路。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控制H

桥电路的导通与关闭,直接驱动电机,实现了电机的调速。电机驱动电路我们选用两半桥驱动芯片BTS7960构建的全桥驱动电路,BTS7960是集成的大电流半桥驱动,其内部包含了一片NMOS、一片PMOS和一片半桥门集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最终实现车轮转速的调速。电机实物图如图2-11所示。

图2-11 RS-380电机实物图

3 智能车硬件电路设计

3.1 智能车最小系统模块

以MC9S12XS128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BDM 接口电路。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a: 时钟电路给单片机提供一个外接石英晶振,本系统采用16MHZ石英晶振。

b: 电源电路主要是给单片机提供+5V 电源,保证单片机的正常工作。

c: 复位电路在电压达到正常值时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

d: BDM 接口让用户可以通过BDM 头向单片机下载和调试程序。

在制作MCU最小系统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稳定性,特别要在单片机总线频率达到最大值时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在性能稳定的基础上,尽量使最小系统版有较小的尺寸,以减轻电路板的重量。因此经过设计,PCB板最终定型尺寸大小为35mm*35mm。XS128单片机最小系统版原理图如图3-1所示[6][7]:

图3-1 最小系统版原理图

3.2 智能车电源管理模块

整个智能车系统都是由7.2V 、2A/h 的可充电镍镉电池提供。由于电路中的不同电路

模块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各个模块的供电的稳定性,因此采用了各个模块单独稳压供电的策略,将充电电池电压通过不同的稳压芯片转换成各个模块所需要的电压。智能车系统电源管理模块机构图如下图3-2所示。主要包括如下不同的电压:

+5V 电压1:由稳压电源芯片TPS7350 给单片机单独供电。

+5V 电压2:由低压差LM2940稳压芯片为激光和光电编码器供电。

+5V 电压3:由低压差LM2940稳压芯片为摇头舵机供电。

+6.6V 电压:由LM1084可调稳压芯片提供,主要是为方向舵机提供工作电压。

+7.2V 电压:直接取自电池两端电压,主要为后轮电机驱动模块等提供电源。

由于最小系统中单片机所需的电压要求较严格,电机频繁的加减速和舵机的连续转向

所需的瞬间电流较大,很容易造成系统匮压匮流现象,从而引起系统供电不稳引起单片机的复位,导致智能车系统复位,为此在设计时采用了低压差TPS7350稳压电源芯片,这款芯片具有压差小,功耗低,稳压精度高等优点。此外,驱动机构造成的电流不稳定也容易引起激光传感器的供电不稳,会影响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因此,也需要给激光传感器单独供电。由于智能车上电瞬间对激光管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容易烧毁激光管,为此特地设计了慢启动电压电路,在智能车系统上电的瞬间可以保证加在激光管两端的电压时缓慢上升的。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3-3所示。

图3-2 电源管理模块结构图

TPS7350(5V ) LM2940(5V) LM2940(5V) LM1084(6.6V)

激光模块

MCU

模 块 方 向 舵 机 摇 头 舵

机 电 机 驱 动 模 块 测速模块 7.2V 镍镉电池

图3-3 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原理图

3.3 智能车电机驱动模块

常用的小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有两种方式:一、采用集成电机驱动芯片;二、采用 N沟道 MOSFET 和专用栅极驱动芯片设计。经过试验,本智能车系统采用了两片BTN7960联立构成全桥。BTN7960管脚分配见表3-1。由BTN7960组成的H桥电路体积小,发热量小,内部自带过流保护,而且PWM上限频率高达25KHZ。经过试验,在电机正转、反转、连续反转刹车和阻转都不会使得驱动电路发热严重,而且电机的加减速响应速度快,驱动性能优越。驱动电流能达到43A,而内阻只有7MΩ左右。电机驱动电路如图3-4所示[8]:

图3-4 驱动电路原理图

3.4智能车激光传感器模块[9]

激光传感器是智能车控制系统的“眼睛”,是整个系统采集赛道信息的核心部件。在

设计激光传感器过程中,通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传感器由15个发射管和5个接收管组成。三个发射管对应一个接收管。智能车系统在寻线传感器采集方面共用到了15个激光管,每一个激光管都对应一个角度偏移系数,根据不同激光管对应的角度偏移系数以及其对应的角度权值,并结合单片机的运算来判断当前智能车的位置,从而使控制器给出合理的角度和速度信号。激光传感器发射电路端,集成的调制芯片上电后,输出100kHz的方波,接入NPN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处于频率为100kHz的通断状态,这样,激光头以100kHz的频率发射激光信号。接收电路端,接收管接收黑线信息时输出低电平。激光管具有检测距离长,方向性好,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越靠近中心的激光管对应的角度权值越小,越远离中心的激光管对应的角度权值越大。这样的控制能更灵敏地检测到黑色路径的较小变化,及时改变模型车的弯道状态,加快智能车转弯时的角度响应速度。两侧的传感器只有在曲率较大处才能检测到黑线信息,此时路径变化较大,由于车速较快,即使两侧传感器的间距相对较大,也不会影响到路径检测和智能车角度的及时调整。激光传感器发射电路原理图如下图3-5所示。

图3-5 激光传感器发射电路原理图

其工作原理为:J3是一个调制管,当按照图3-5电路连接以后,1脚会输出一个调制频率为100KHZ占空比大约为30%的方波,然后通过NPN型三极管8050放大驱动激光发射管LED。通过下面的三极管8550选择哪一组激光发射管工作,当J3_1为低电平时候,三极管8050截止,调制管和激光管不工作,当为高电平时,三极管8050导通,调制电路工作,激光开始发送调制光。R16,R17等是激光管的限流电阻,这个电阻的实际阻值需要根据不同的激光发射管经试验来确定,如果阻值过大会造成激光发射管发射的能量不足导致智能车前瞻距离很近,如果阻值过小会造成流过激光的电流过大,烧毁激光发射管。每个激光管的最大发射电流不能超过60MA。激光调制发射有两个目的,第一、增加激光的发射能量,因为调

智能传感器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智能传感器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自动化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最大进展就是智能传感器的发展与广泛使用。但究竟什么是“智能”传感器?下面,来自6个传感器厂家的专家对这一术语进行了定义。 据H oneywell工业测量与控制部产品经理Tom Gri ffiths的定义:“一个良好的…智能传感器?是由微处理器驱动的传感器与仪表套装,并且具有通信与板载诊断等功能,为监控系统和/或操作员提供相关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维护成本。” 图1:智能传感器,像这种带有A S接口通信的感应式位置传感器,可减少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内部诊断功能使传感器能提供故障的预指示。 图2:根据IEEE1451,传感器被分为两部分:带传感元件、适当的信号调理电路以及A/D转换器的智能传感器接口模块(STIM),和传感器电子数据表(TED S)

——一块标明传感器类型、组成与型号、校准参数及比例系数等内容的存储器芯片。STIM与具有联网能力的应用处理器(N CAP)相连,而NCA P为通信网络提供接口。 无故障通信:“智能传感器的优势,”GE Fanu c自动化公司控制器产品经理Bill Black说,“是能从过程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以减少宕机时间及提高质量。”M TS 传感器公司Tem posoni cs(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产品经理DavidE deal对此补充说:“分布式智能的基本前提是,在适当位置和时间拥有有关系统、子系统或组件的状态的全部知识,以进行…最优的?过程控制决策。” Cognex公司Che cker机器视觉部产品营销经理J ohnKeating继续补充说,“对于一种真正的…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它应该不需要使用者懂得机器视觉。” 智能传感器必须具备通信功能。“最起码,除了满足最基本应用的反馈信号,…智能?传感器必须能传输其它信息。”E deal表示。这可以是叠加在标准4-20mA 过程输出、总线系统或无线安排上的HART(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信号。该领域正在增长的因素是IEEE1451——一系列旨在为不同厂家生产的传感器提供即插即用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 诊断与程序 智能传感器可对其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自监控,包括“摄像头的污浊,超容忍限或不能开关等,”GE Fanu c自动化公司的Bl ack说。Pe pperl+Fu ch s公司智能系统经理Hel geHorni s补充说,“(除此之外),还有线圈监控功能,目标超出范围或太近。”它也可以对工况的变化进行补偿。“…智能?传感器,”Omr on电子有限公司战略创意总监DanArmentr out表示,“必须首先能监视自身及周围的环境,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变化进行自动补偿或对相关人员发出警告。”

智能传感器

汽车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由多个传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使用智能传感器就可将信息分散处理,从而降低成本。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 汽车智能传感器 现代汽车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以达到“人-汽车-环境”的完美协调。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一般汽车装配有几十到近百个传感器,而高级豪华汽车更是有大约几百个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电子化的程度,增加了汽车驾驶的安全系数。 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是整个汽车传感器的核心,种类很多,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和转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供ECU对发动机工作状况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和进行故障检测。 底盘控制用传感器是指用于变速器控制系统、悬架控制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底盘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尽管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但工作原理与发动机中相应的传感器是相同的。而且,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和CAN

智能传感器的在线自诊断1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能传感器在线自诊断、自修复 胡学海、古天祥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智能传感器在线诊断、在线修复的原理、方案,及软、硬件实现方法,对利用生物结构来提高电子系统可靠性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的成果适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智能传感器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智能传感器、在线自诊断、自修复、神经网络模型、触突、阈值 The Intelligent Sensor’s check and repair on line Which based on Nervous Model Hu Xue Hai 、Gu Tian Xia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 it is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Intelligent Sensor’s check and repair on line which based on nervous model and it’s structur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 The way to improve reliability by natural structure is tried . The way suits for the Intelligent Sensor . Key words:intelligent sensor, check and repair on line , nervous model , conjunction , limit value 中图分类号:TP212.6 1引言 进入信息时代后,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各国蓬勃的展开。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传感器技术也同样面临着这个挑战。内置MCU系统,可自动对输出进行线性化、标度变换、数字滤波、数字补偿,即提高测量精度,又能补偿受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因素影响的智能传感器成为了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和研究的主流和前沿。 但由于内部结构更加复杂,特别是系统全部基于内置MCU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传感器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可靠性,就必须对传感器内置的MCU系统进行在线监控,这也就成为了智能传感器研究的重要课题。 2基本原理 智能传感器使用内置的MCU系统作为系统控制核心。由于MCU系统较易受电磁干扰而发生系统程序“跑飞”,或内存单元数据突然改变现象,这种故障是随机发生的,且和运行环境有关,难于检测、排除。传统方法采用电压比较器对电源监控,采用“看门狗”对程序监控,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测试故障覆盖率低、难以检测变周期运行系统、测试时间太长,并可能因此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故障处理智能度差,无法进行过程重入,从而无法实现在线故障排除。我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MCU系统的智能在线监控和在线故障排除,从而极大的提高智能传感器的可靠性和运行平稳性。 2.1 神经网络模型

智能传感器概述

智能传感器概述 ——以智能温度传感器为例 摘要: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本文以智能温度传感器为例,来说明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用途与发展前景。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 智能温度传感器集成网络 正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1.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产品分类 1.1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集成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而制成的,因此亦称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它是将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功能的专用IC。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仅测量温度)、测温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它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集成传感器,典型产品有AD590、AD592、TMP17、LM135等。 1.2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 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主要包括温控开关、可编程温度控制器,典型产品有LM56、AD22105和MAX6509。某些增强型集成温度控制器(例如TC652/653)中还包含了A/D转换器以及固化好的程序,这与智能温度传感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自成系统,工作时并不受微处理器的控制,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1.3智能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都包含温度传感器、A/D

2018智能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8智能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物联网已成为信息科技发展趋势,各种智能设备将作为传感器的载体,实现人、机、云端无缝的交互,让智能设备与人工智能(AI)结合从而拥有“智慧”,使得人体感知能力得到拓展和延伸。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的企业超过1700家,产业门类基本齐全,传感器产品达到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无论是在健康医疗、城市规划,还是城市交通方面,传感器正在发挥着核心作用。 此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意见函,中国工程院组织遴选的MEMS传感器产业化等16个项目,拟作为《中国制造2025》2017年重大标志性项目。随着更多的设备通过传感器焕发了第二春,而且提升了效率,那么下一代的工程师、创新者和艺术家的使命是,发掘由数据构成的世界所给予的几乎无限的机会。 1.智能传感器简介 1.1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智能传感器概念最早由美国宇航局在研发宇宙飞船过程中提出来,并于1979年形成产品。IEEE协会将能提供受控量或待感知量大小且能典型简化其应用于网络环境的集成的传感器称为智能传感器。《现代新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一书中认为智能传感器是带微处理机的,兼有信息检测、信息记忆以及逻辑思维与判断功能的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正在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定义,人们普遍认为智能传感器是具有对外界环境等信息进行自动收集、数据处理以及自诊断与自适应能力的传感器。 1.2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1)自补偿与自诊断功能:通过微处理器中的诊断算法能够检验传感器的输出,并能够直接呈现诊断信息,使传感器具有自诊断的功能。 (2)信息存储与记忆功能:利用自带空间对历史数据和各种必需的参数等的数据存储,极大地提升了控制器的性能。 (3)自学习与自适应功能:通过内嵌的具有高级编程功能的微处理器可以实现自学习功能,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智能传感器还能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重构结构和参数,具有自适应的功能。 (4)数字输出功能:智能传感器内部集成了模数转换电路,能够直接输出数字信号,缓解了控制器的信号处理压力。

基于单片机_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概要

- - /2011.09/ 基于单片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智能 控制系统的设计 西安工程大学电信学院刘晓春 【摘要】在温度检测系统中,感应温度部分的元件是一般是金属热电阻、热电偶或者PN结,但这些测温元件所要配的测量电路较为复杂。感应出来的信号是模拟量,需要经采样保持电路后再进行A/D转换。才能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这样的电路硬件复杂、精度不高、易受外界干扰。本文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它是一种可编程的温度传感器,内部集成了A/D转换电路,可与单片机直接连接,使单片机外围电路简单,比传统的温度测量精度高,应用场合广。 【关键词】单片机(89C51;自动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信号 引言 水温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器皿中水的温度。系统需要利用测温传感器检测出水的实时温度,是控制模块做出正确的反应, 控制水的温度,对于测温传感器本文选择DS18B20单总线可编程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温度的采集和转换,大大简化了电路的复杂度。控制器部分本文采用51系列的 89C51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单片机算术运算功能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 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并且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等有点,使其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1.系统的总体结构

系统总体结构分为:DS18B20模块, 显示模块,继电器模块,键盘输入模块, DS18B20可以被编程,所以箭头是双向的,89C51首先写入命令给DS18B20,然后 DS18B20开始转换数据,转换后通过89C51来处理数据。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就显示到 数码管上,模块如图1所示。 本系统的执行方法是循环查询执行的,键盘扫描也是用循环查询的办法,由于本系统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没有用到中断方式来处理,系统模块如图2所示。 2.温度处理模块 2.1 温度传感器DS18B20 DS18B20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简单, 如图5,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采用串行通信已完成其对温度信息的采集与转换。 DSl8B20的外观及引脚如图4,有3个引脚。VDD接电源,电压范围为 3.0v~5.5V, 它的供电方式有2种,一个是通过数据线供电,一个是加外电源。GND为接地线。 DQ为数据线,通过小电阻与单片机连接, 进行数据通讯。数据可输入亦可输出。 2.2 温度转换算法及分析 因为DS18B20的温度存储单元中的代码不是实际的摄氏温度值,所以读出的数据要进行转换处理,因为精度是0.0625, 所以我们只需要将其转换成十进制再乘 0.0625便可得到温度值。由于它可以测负温度,所以再进行换算时首先要判断是正温度还是负温度,存储单元的高五位的值决定了温度的正负,若全为1则是负温度反之则为正温度。低4位存放的是温度的小数部分,本设计采用精度为0.1℃,所以处理时将低四位乘0.0625后进行小数舍入保

光传感器ISL29004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光传感器ISL29004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字:声音控制计数器地震烈度计运动控制器速度传感器变换器 针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照度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SL29004的多路照度检测方案。介绍一种采用该方案的智能照明控制设备,该设备以单片机P87LPC768为控制核心,采用具有I2C 总线接口的ISL29004进行照度检测,使用准双向I2C总线缓冲器P82896对I2C总线进行驱动扩展,在简化系统设计的同时实现了多路照度检测以及自动照明控制。 ISL290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照明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营造舒适的照明环境、节约电能、提高光源寿命等。为了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照明控制系统采取光传感器,根据当前环境的照度自动控制照明设备,从而使照度控制在舒适的范围内。 在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中,往往采用普通光传感器结合A/D转换器(ADC)的方案。一方面由于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信号既包含可见光成分又有红外光成分,在设计中要考虑滤除红外光对光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且由于采用了分离的器件,因此导致设计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对照度的检测范围比较局限,不利于实现多路照度检测从而对同一场所内多个照明设备实施分区域控制。在此提出了基于ISL29004的多路照度检测方案,以简化系统设计,并采用单片机P87LPC768作为智能照明控制设备的控制核心,以实现对多个照明设备进行分区域控制,在节能的同时营造更舒适的照明环境。 l I2C器件ISL29004 1.1 I2C总线概述 I2C总线是PhiIips公司推出的芯片间串行传输总线,以二线传输,其总线上所有的节点,如主器件(单片机、微处理器)、外围器件、接口模块等都连接到同名端的SDA和SCL 上,实现了完善的半双工同步数据传送,可以方便地构成多机系统和外围器件扩展系统。I2C 总线采用器件地址的硬件设置方法,通过软件寻址完全避免了器件的片选线寻址方法,从而

什么是人体感应智能照明控制器.

什么是人体感应智能照明控制器 1引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能源利用日益紧张的状况下,节能减排自然成了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各种智能节能产品层出不穷。本设计正是为了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灯具作为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用品,节能自然是基本要求。因为难免会出现人离开了,但是忘记关灯情况,本设计所设计的智能光控人体感应灯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光控人体感应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安装在家里,楼道里,或者作为路灯使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目的都是为了节能。它是一个利用单片机控制的小型设备,同时拥有光控模块和人体感应模块。在白天或者是光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有光控模块,所以该设备会始终保持关闭。当夜幕降临或者光照强度低到预设的程度时,人体感应模块检测到有人靠近,就会立即启动照明电路。当照明电路启动,又检测到人已经离开,则会经过预设好的短暂延迟之后自动关闭照明电路。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调节光控模块,可以满足各种光照条件下的照明需求。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光控技术和人体感应技术的完善,使得本设计变得可以实现。目前,经过设计与制作调试,本设备已经能够正常完成所有预设的功能。能够切实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功能。 2 人体感应灯整体方案设计 这款设计主要是使用单片机和一些不同功能的模块共同组成的具有光控效果和人体感应能力的节能灯。白天,因为有足够的光线强度进行照射,灯的自控开关会一直处于敞开状态,灯会是关闭的;晚上的时候,光线较弱,灯的自控系统会通过红外线感应人体信号,灯就会自动点亮。在人要离开的时候,可以通过按键的设置来设置灯在自动熄灭时的延迟时间,这样,在人们离开以后,灯会根据感应信号的消失,在特定的时间时会自动熄灭,以此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该设计改变了原有的设计思路,从而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并且使用简单、灵敏、广泛使用性强。 详细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

智能传感器论文

浅析智能传感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要求获得的信息不断增多,因此对传感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不断提高传感器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还谋求多种信号的同时检测和处理,这就推动了传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不断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功能、实现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结构、功能、实现途径、应用前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is neede d, while people place higher standards on sensors. At present, we not only improve th e reli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nsors, but also research in the concurrent detection and pr ocessing of various signals, which in turn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 e 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sensor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f unction, accomplishing mea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sensors. Keywords: intelligent sensor, structure, function, accomplishing means, application prospects 1. 引言 智能传感器概念最早由美国宇航局在研发宇宙飞船过程中提出来,并于1979年形成产品。宇宙飞船上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不断向地面或飞船上的处理器发送温度、位置、速度和姿态等数据信息,即便使用一台大型计算机也很难同时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何况飞船又限制计算机体积和重量,因此希望传感器本身具有信息处理功能,于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结合,就出现了智能传感器。[1]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对被测对象的某一信息具有感受、检出的功能;能学习、推理判断处理信号;并具有通信及管理功能的一类新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有自动校零、标定、补偿、采集数据等能力。其能力决定了智能化传感器还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较高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好的适应性,相比于传统传感器还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2] 对智能传感器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早期人们简单地认为智能传感器就是将传统的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随着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较多学者认为智能传感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