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微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微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使学生知道知道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视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遭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何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逝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介绍]视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视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2、实验进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摸索: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1-1]水的沸腾[实验1-2]胆矾的粉碎[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视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产生了状态和形状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色彩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初中2024年化学微课教案

初中2024年化学微课教案
主题:化学基础知识
目标: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原子结构和
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分
类方法。
2. 讲解(15分钟):通过PPT介绍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讲解原子结构和元
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元素的特性和相互关系。
3. 实践(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元素的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元
素的性质和分类。
4. 拓展(5分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拓展他们对化学元素的理解。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微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并提
醒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鼓励他们多加思考和实践。
教学资源:PPT、实验器材、化学元素资料等。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掌握情况进
行评估。
期望效果: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元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化学
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2024年化学微课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初中化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微课程设计方案1. 课程目标本微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课:化学基础知识介绍-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和符号表示法第二课: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的周期表和周期性- 元素的性质与应用第三课: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第四课:溶液和反应速率-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溶剂和溶质的关系-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五课: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化学方程式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第六课:化学实验与实践- 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中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基本仪器的使用与维护3. 研究资源与评估方法研究资源- 教科书和辅助教材- 视频课程和在线资源-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评估方法- 学生研究笔记和练册-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实验报告和项目作业- 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价4. 教学方法本微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视频讲解与示范:通过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 课堂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完成实验和项目作业。
- 实验实践:学生有机会亲自进行化学实验,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5. 课程评估与调整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我们将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化学初中微课制作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微课制作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微课的内容为“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与操作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化学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其用途,如试管、烧杯、量筒等;
3. 操作演示: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演示,包括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操作要点等;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工具
1. 电脑及投影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课件;
2. 化学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等,用于操作演示和实践练习;
3. 教学视频:展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实验。
五、评价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和讨论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后记
通过本微课的教学,学生应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关于初中化学的微课教案

关于初中化学的微课教案
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理解原子、分子、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原子序数、质量数及电子排布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原子序数、质量数及电子排布。
3.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步骤:
1. 导入:利用实验或图片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猜测原子的组成。
2. 探究:带领学生探讨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引导他们观察并思考。
3. 理论讲解:介绍原子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序数、质量数及电子排布。
4. 实验操作:利用玻璃管、小球等实验器材进行原子结构模型的搭建实验,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情况。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原子结构进行反思和总结。
7. 拓展:邀请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实验,了解更多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如玻璃管、小球等。
2. 教学图片或视频。
3. 相关课本资料。
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度。
2. 练习和小测验成绩。
3. 学生的总结及拓展表现。
初中化学微型课示范课教案

初中化学微型课示范课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并能正确归纳、分类实验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
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
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并能正确归纳、分类实验中的化学药品。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示范实验、板书梳理、问答互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剂瓶、玻璃棒、试管、试管夹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氯化铁、氯化氢等常见化学药品。
3. PPT课件:呈现物质分类方法和化学药品的名称及用途。
4. 小组合作讨论题目:什么是物质?物质可以根据什么特性分类?常见的化学药品有哪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单介绍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物质可以按照什么特性进行分类?请小组合作讨论并列举你们想到的分类方法。
二、探究(15分钟)1.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氢氧化钠、氯化铁、氯化氢等化学药品的特性和用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这些化学药品属于哪种分类。
三、梳理(10分钟)1. 总结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属于哪些分类,板书梳理。
2. 解释物质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
四、拓展(10分钟)1. 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2. 提出问题: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化学药品?它们属于哪种分类?五、总结(5分钟)1.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
2. 点名回答问题: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六、课后作业1. 综合整理今天学习的物质分类方法和常用的化学药品。
2.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标准1. 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
2. 归纳总结能力:是否能清晰地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化学药品。
3. 学习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习表现。
初中化学微型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微型课教案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和区别;
2.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重要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归纳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别;
2. 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相异性质;
2. 应用实验方法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铜片、锌片、铝片、锡片、镁片、钠片、盐酸、纸条等;
2. 实验器具: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金属和非金属,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2. 准备实验: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器具,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依次用盐酸测试不同金属样品,观察其反应情况并记录。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重要性质,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和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6. 总结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化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不同之处,并掌握一些重要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得出结论,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微型课的教案

初中化学微型课的教案
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方式。
二、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组成(10分钟)
1. 展示元素周期表,并解释周期和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三、学习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元素(15分钟)
1. 指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基本元素,如氢、氧、铁等。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等基本信息。
四、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元素周期表的空白格子,巩固所学内容。
2. 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答。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分类方式。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元素及其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一些元素及其符号,深刻理解元素意义及其符号的意义。
了解质子数与元素的关系。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与方法。
3.情感价值:理解物质的统一性,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
二、探究学习
1.默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
2.找资料理解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常见元素的书写和意义。
四、探究讨论法
五、课堂学习
一、引入
某品牌矿泉水标有:硒0.013,锶0.0596,……(单位:mg/ml)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原子、元素还是什么?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
世界是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什么还有元素这个总称?
创设情境投影:表格一
从上表里,你看到了什么怪现象?
请填写在表格二中表格二
交流讨论: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为1,这样的原子叫做氢原子。
2.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不同。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投影表格三
投影表格四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2.元素的分类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对元素分成三类。
3.元素的写法、读法
看看元素周期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5.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问题讨论:现有“氢气,碳,铁,二氧化碳,水,空气,高锰酸钾”七种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谁只含一种元素?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请打开书翻到元素周期表,说说看元素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多少种,在周期表的什么地方?非金属呢?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目前知道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他们组成了三千多万种不同的物质。
六、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都正确的是()
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
2.某药品书上标有“含碘150mg,含镁65mg”,这里的“碘,镁”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3.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Hg Ba Mn
B.Fe He Mg
C.C H O
D. Hg Ba He Mg
4.写出符号的含义:H ( ), ( ),2H
( )
5.写出化学符号:四个氖原子()钙元素( ) 两个硫原子()
X个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