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1、神话传说阶段

神秘的原始思维

互渗律集体表象

2、自然哲学阶段

有关社会的思想与有关自然的思想混合在一起。

3、宗教神学阶段

领悟上帝的旨意

是社会认识的主导方式。“天启真理”

4、近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文艺复兴:人性复苏,以理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取代神权。

启蒙运动:以“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将人类引向光明。(Enlightment)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

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以自然科学为榜,以实证方法研究社会。

孔德:“社会学之父”

奥古斯特·孔德

自然人世本无隔,万象群学由孔德。

智识发展三阶段,进步秩序两相合。

实证学坛常罗雀,人道宗教诟病多。

孤独穷困终身事,贤愚成败怎评说?

涂尔干与《自杀论》

埃米尔·涂尔干

问祖应寻涂尔干,边缘群学登教坛。

社会分工开宏论,机械有机团结观。

方法准则成一言,自杀类型分四端。

宗教生活源何处?神仙在世不在

人本主义:关注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1、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辨析

科学(science),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自然科学就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2、自然科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

3、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 /Humanities):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学科范围: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

“人文科学”还是“人文学科”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林毓生

“我认为‘人文学科’绝对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学’”。“人”不是机器,有对自己的特别要求,总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总去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

4、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的三种通行定义:

美国《教育研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探索人类关系的各种科学”。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探讨社会机构及团体行为及个人在团体中行为表现的科学”。

《大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 1994):“主要是以人际关系为探讨对象,内容广泛,很难下简单的定义,而此学科所涵盖的范围也不易分类。”

简言之,社会科学专门探讨以人为主体而衍生出来的所有课题,这其中包括探讨人类社会生活层面的知识领域,探讨人类、文化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研究分析人类行为、人际关系及人类与其他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

基本学科 :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

主要学科 :人类学/历史学 /教育/统计

相关学科:心理学/地理/礼俗/国际关系/公共行政/劳工关系(工业)/财政 /交通 /管理科学

边缘学科:区域计划/心理分析/人口统计 /哲学/军事/语言

社会科学范围在扩大:大众传播、教育心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经济地理学、经济人类学……

社会科学能称为”科学”吗?

研究对象:复杂性、多变性与不可预测性

研究水平:难以获得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定理与模型。

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

1、从研究对象看: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

(1)复杂程度不同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既不是机器,也不是生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因果联系不同

社会因果关系极其复杂

(3)受认识主体的影响程度不同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人:情感、目的、意志

情人眼里出西施

马克思:“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4)社会科学研究主体的参与性

“与自然科学所界定的自然界不同,社会科学的对象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研究对象包括了研究者本人,而且被研究的人还能够与研究者展开各种各样的对话或辩论。在自然科学中,辩论的问题通常无须诉诸于研究对象的观点就能够加以解决。相反,社会科学家所研究

的民族(或其后代),不管其观点是否为学者们所探求,都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而对研究者来说,他们的闯入经常都是不受欢迎的。”

(华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1930年-,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1、研究侧重点不同:

社会科学:社会整体性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发生发展规律。

人文科学:社会关系中

个体性的心理,意识,语言,思维,知识,信仰,行为规范,审美观念等主体意识的发生发展规律。

人文主义(Humanism):归属于思想史范畴,同一大类的还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等,它们表现为社会思潮和思想主张立场。

基于这四个原因,人们有理由问: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

1、肯定性回答(绝大多数)

代表人物:(1)恩格斯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应该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2)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自杀论》(1897年)

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是客观事物,要研究它,就必须把它当做事物来看待……把一切现象都看做事物,是所有科学的出发点。社会现象毫无疑问体现着这种性质。”自杀取决于社会的整合度。

2.否定性回答

代表人物:

(1)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911年,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

社会科学的重点应在于个体化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而非像自然科学那样去追求所谓的普遍规律。

(2)席勒(Ferdinand Canning Scoot Schiller , 英国哲学家,1864年 -1937 年)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情感与理性互动的过程。

“人文主义就是对于下面这个见解的系统一贯和有方法条理的发挥:每一种思想都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做这个行为的是某个思想者,而对于这个行为是可以让他来负责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趋同的迹象

“自然科学一直都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变,它日益地将宇宙看成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于是,宇宙便被设想成是一种能动的实在,而不是一架受处于自然之外的人操纵的自动机器。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也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变,日益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的趋同比以往更加明显,一直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两者都是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重建社会科学委员会”,1993)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统一”.

1.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Eg:希特勒与德国人、姚明与中国人

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2.实证性和理解性的统一

实证性:从孔德到马恩到涂尔干

理解性:狄尔泰“解释学”

“‘理解’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普通的过程;‘理解’作为关于人的最基本的知识(更不用说关于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知识)之源泉乃是重要的;‘理解’是一个唯一性的过程,亦即是说,是一个既不能从一个过程派生出来,又不能为另一个过程所代替的过程;最后,‘理解’是人文科学方法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个基本方面使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区别:人类社会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联系:人类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运动包含全部生命运动、化学与物理运动等较低级的运动形式。

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应该坚持实证与理解相结合。

3、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科学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即只讨论“是什么”、“不是什么”,而不讨论“应该”或“不应该”。

马克斯·韦伯

群学三足有其一,价值中立不可欺。

进步岂止生产力,宗教伦理辨东西。

权威政治可类析,除俗祛魅尚法理。

韦伯若见铁笼摧,大师来生能无泪?

科学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判断,与判断者的价值取向无关。“‘价值’的问题完全是在知识的范围以外。那就是说,当我们断言这个或那个具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个人的感情各不相同但仍然是可靠的事实。”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克隆人:(1)能不能?(2)应不应该?

该不该制造出来?该不该发表?

荷兰科学家培育出史上最强毒,一旦外泄可导致上百万人死亡.

《科学》杂志,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NSABB)社会科学研究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哲学家论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库恩(Thomas Sammual Kuhn , 1922年 -1996年,美国科学史家,哲学家 )《必要的张力》:“不同创造性学科的特点,首先在于不同的共有价值的集合。”

帕特南(Hilary Putnam, 1926- ,美国哲学家) :“每一事实都含有价值,而我们的每一价值又都含有某些事实。”,“一个没有价值的存在也就无所谓事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概言之,社会科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社会活动中人的主体能动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要考虑到人的主体参与性,要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现象和规律.

第二,社会现象表现出个体性、偶然性、随机性,这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困难性。

第三,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宏大复杂的系统,这决定了对社会现象认识的极端复杂性。

第四,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性。

社会科学的作用:

1.认识世界

2.传承文明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咨政育人

4.服务社会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1、方法、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

(1)方法

从词源学看,“方法”来源于μεταδο s[metods] . “沿着” +”道路”?遵循正确道路的行动.

“方法”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方法就是人们从事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方法是一切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方式。

方法的重要性

黑格尔:“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

爱因斯坦的公式

A=X+Y+Z

A:成功

X:艰苦的劳动

Y:正确的方法

Z:少说空话

弗兰西斯·培根: “正如俗语所说的,一个能保持着正确道路的瘸子总会把走错了路的善跑的人赶过去.不但如此,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跑错了路的话,那么愈是活动,愈是跑得快,就会愈加迷失得厉害 .”

关于学问与方法的几种比喻:

1)点石成金之“指”(吕洞宾寻传人的故事)

2)开门之钥匙

3)切物之刀

4)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2)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技术观。

方法论的划分: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3)社会科学方法论

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同层次:

1)哲学方法论:基本立场和出发点

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2)各门具体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定

经济学:“经济人”的假定

社会学:“整体主义”或“个体主义”的假定

政治学:“功利主义”的假定

伦理学:“人性善”或“人性恶”的假定

3)研究方式

研究途径和研究路线。

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实地研究或观察法、访问法、实验法等等。4)具体方法和技术

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进行调查,如何汇集资料,如何分析资料,如何处理数据等等。

2、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

(1)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共性

第一.认识过程的一般程序:

感性—理性

个别—一般

具体—抽象—具体

F=GM1M2/R2

第二.科学理论发现的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比较、分析、概括、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

第三.科学理论发展的方法:

批判与继承

累进性演变与革命性演变

区别:

第一、实验方法的差异

自然科学:实验方法论、概念方法论、逻辑方法论

社会科学:如何用实验方法来提高自己理论的清晰性、预见性?

第二、文化大背景上的差异。

社会科学的背景:经济、社会、政治、心理、教育、军事等等。自然科学的背景:科技、信息、网络、计算机等等。

第三、内驱动力上的差异

“自然科学家一般并不介入他或她正在研究的对象,而社会科学家则身在研究的对象中。”([美]肯内斯(贝莱 )

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具主体性。

3、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如计量经济学﹑混沌经济学﹑概率统计﹑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研究中的深刻变革

为什么说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最后避难所?

以前很多在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后来被证明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唯物的、于是社会历史领域,成了唯心主义的最后避难所。因为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在历史观上仍然存在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不能创立到唯物史观原因:

不能从实践出发研究自然界(现实世界)

不能从实践出发研究人类社会(自然的历史)

不能从实践出发理解人和人的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直观性、形而上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科学结论。对象是一样的,但对对象的认识结果却迥然有别,为什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认识世界时使用了不同于其他哲学家的方法:

1.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4.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5.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7.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恩格斯1886年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曾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旧哲学的研究方法做过比较:

“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成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

形而上学的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认为:

“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尔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

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正确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置于其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加以认识,把客观事物同它存在和发展的过程统一起来加以认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方式的重大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认识和解决时代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如何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人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 | 他们究竟得出了什么结论?所得出的这些结论和他使用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

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认识自然界的贡献和局限,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然界的视角转换和方法论变革,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基本方法,懂得马克思的现实世界理论与旧哲学抽象世界理论之不同。

2.社会历史之谜的破解与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

阐明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在破解社会历史之谜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了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认识社会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和局限,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的根本方法,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论对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超越。

3.人类对自身的探寻与认识人的方法

阐明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对人和人性问题的探讨,了解人性理论的失误和不足,懂得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正确方法,以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解答。

4.思维的秘密与认识思维的方法

阐明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探讨认识问题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了解经验主义和基于经验主义之上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和基于理性之上的建构主义这两类不同的认识方法,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的形成及其对认识本质的阐释,了解马克思主义把握和揭示思维奥妙的学科方法。

5.物质利益难题与认识经济的方法

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探讨社会问题时对“物质利益难题”的忽视,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的经济研究的出发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6.“苦恼的疑问”与认识政治的方法

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认识,了解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和目的论对政治的错误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的基本方法及其对政治的科学认识。

7.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

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研究文化问题时的失误,了解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对待文化的基本态度、观点和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对文化问题的科学解答,懂得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人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等七个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法的不同于前人之处,凸显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4、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5、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7、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

涉及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3)矛盾与过程的关系

(4)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5)认知与评价的关系

(6)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

……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功能定位

“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立场,观点,方法/基本原则,合理途径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2、主体性原则

从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发:真、善、美;把握人在社会认识中的自觉能动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3、整体性原则

自然-社会大系统;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现实的活动着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各种社会要素的有序联系中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组织结构

4、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5、发展性原则

在社会运动变化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因、条件、趋势和规律。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1、反对“取代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般”不能取代“特殊”。

2、反对“取消论”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1)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类似论”

自然科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

(2)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 .“社会独特论” (人文科学方法论(理解方法论) :狄尔泰席勒

(3)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综合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专著:

[德]韦伯:《经济与社会》 [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德]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英]温奇:《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M].张庆熊,张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英]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 [M].田佑中,刘江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M].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2、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3、个体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唯名论(个人先于社会),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应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问题:社会是否能够还原为个体之和?

整体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唯实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应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问题:纯粹决定论,易导致专制,忽视个体能动创造性

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许多积极的成果,特别是在微观层次和操作层面有许多科学合理的因素,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直面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种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和研究来认 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活动。 2.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 3.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的结果 推论总体特征,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代表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取的这一部分代表就称为样本。 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的一个个“点”即调查对象,它是进行调查和抽 样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单位的特征汇集起来以描述由他们组成的较大的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5.层次谬误:是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或调查内容狭窄而导致的错误。层次 谬误是只用一种高层次分析单位作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作结论。 6.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7.样本框:指一次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8.置信度:置信度也称为置信水平,它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 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9.置信区间:指的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抽样的精 确性程度。 10.社会测量:指在社会调查中对社会现象之间性质差异和数量差异的度量。 11.李克特量表:是属评分加总式变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 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 12.信度: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 量的事项的程度。 13.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是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 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4.操作化:所谓操作化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来选择或制定调查目标,从而将抽象概念 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将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假设。 15.编码:就是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者说是将问卷中的答案 转换成数字的全过程,要给不同的问题分配合适的栏码,即指定该问题的编码值在整个数据文件中所处的位置。 1.社会调查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糸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选题的基本原则:必要性、创造性、可行性、适当性。 3.课题类型: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4.抽样类型:(1)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糸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2)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5.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与应用) 1.抽样调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其原则 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要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是实践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过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的主客体, 必须要从社会实践中来提炼研究课题, 并且依据社会实践来检验研究课题的成果。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认识必然要受其实践程度的局限。因此, 实践的原则应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遵循的第一原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循实践的原则。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成果正确与否, 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如何的根本标准。 第二是系统性原则。系统原则是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同时也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 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联系中所获得的整体性的新质态。研究对象的系统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 把社会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具有有机结构的整体系统。坚持整体性原则,还必须做到坚持系统都是有序的, 是一个自组织结构, 具有高度的主动

马克思主义原理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威力,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需要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需要对宇宙、社会和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为此就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诗、融会贯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2、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社会调查:指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特征:①社会调查是一个系统性和程序性的认识活动,具一定的结构和程序。②主要采用自填问卷与结构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③指抽样调查。④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第一手资料。⑤使用定量的研究方式。⑥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即我们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独立完成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和认识任务。作用:①描述状况②解释原因③预测趋势。题材:①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②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③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一般程序:①选题阶段,主要任务是选择调查问题和调查问题的明确化。②准备阶段,即为实现调查目的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阶段。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调查方案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④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⑤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结果。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物力②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③可以比较详尽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④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⑤准确性高。缺点:①使用与定量研究而不适合定性研究②不适用于调查总体模糊的对象③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 3.选题的标准:①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②创造性,指研究问题应该有新的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③可行性,指研究者具备完成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④合适性,指所选问题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课题明确化:指通过对研究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不仅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方法:①缩小内容范围②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4.分析单位:即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层次谬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二是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描述与规范的统一;四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地位与作用。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

社会调查与统计试卷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人口文化 2.理论实际 3.描述型研究预测性研究 4.直接提问假设提问 5.简明通俗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 2.C 3.B 4.B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1.ABCD 2.ABC 3.BCDE 4.CDE 5.BCDE 三、名词简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L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3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所运用的变量值与数学中变量不同的地方是:变量值可以用程度来表示。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2分)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要以随机方式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3分)随机抽样的主要类型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另外还有非随机抽样。(2分) 3.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在所有社会调查方法中是运用的最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方法。对于国家公务人员这是基本功。(3 分)访谈法的类型主要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一般访谈和深度访谈、作为搜集资料主要手段与辅助手段的访谈。(2分) 4.试点调查法:就是为了取得实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经验,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进行一个时期的持续调查,系统地搜集和积累第二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试点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借以指导全面工作的调查方法。(3分)主要类型有平行试点和连续试点、实验室试点和实地试点、单一试点组试点、试点组对照组试点和多试点组试点。(2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操作化?它有什么作用?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研究方法是人们在探究事物发展规律、认识影响现象决定因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手段、途径和方式。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面:哲学方法论、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 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基本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逻辑思维方式: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 基本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是指人们为了解决理论、认识、实践、日常生活的等特定任务所选择和采取的手段、途径、方式的总和。具体研究技术是属于各门学科本身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研究。 定性研究特点: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由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特点是: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它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由此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101 新课号:PHI-0-10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开课学期:春季 周学时: 2 学分:2 先修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一、基本目的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精神实质,学习、借鉴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经验。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突出发掘马克思哲学源头,重新理解马克思,真正看清马克思哲学创新的思想底蕴、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现代意义;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全球化与中国化的时代潮头,为建构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哲学奠基。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规律、历史经验。 第一阶段,即“第一个五十年”,大体是1844—18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为教学内容的第一篇或第一单元,包括四个时期:第一,青年马克思哲学创新铺垫期,——青年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三大理想、三大转变;第二,1843—1848年,早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关键期;第三,1848—1871年,中年马克思哲学创新深化;第四,1872—1883年,晚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升华期、恩格期著作,尤其是晚年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自然辩证法》、后期书信,应结合以马克思为主的哲学创新来理解。 第二阶段,即“第二个五十年”,约1895—19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次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为主要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东西两大潮头,重点突出列宁哲学三部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认识论、《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列宁最后著作中的社会主义观;对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等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新的反思。 第三阶段,即“第三个五十年”,约1945—19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流形态;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曲折的历史教训;世界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走向与新问题。 三、教学方式 四个要点:“问题引入,原著铺路,还原历史,面对当代”。“问题引入”,就是开门见山地提出当代现实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尖锐问题,以及同学们先入为主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迷惑,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和本来面目究意是什么样”的问题,激发大家在课内、课外自己读原著。“还原历史”,我们力图突破原来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的理解,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面对当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代,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出哲学奠基。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

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依赖性。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