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概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1884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及其各种矛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大机器作业的工厂制。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特别是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进入了工业革命阶段。德国在30—4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经济也获得了飞跃性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已经开始起来反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当然,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特别是在二战以后,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使这些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制度至今也还有某种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就是不可消除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由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极端贫困的地位和状况引起的,因此,工人阶级迫切需求一种革命理论,能够正确地阐明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给它指明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方向和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仅提出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可能性。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暴露以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创造了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剖析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状况,科学地阐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此,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时资本主义的产物,而且也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有着严重的缺陷,它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提出了关于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思想,关于劳动一般的抽象,关于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他们在对工资、利润、地租的分析中对剩余价值起源的探索,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经济分析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起了积极作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以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并未做出科学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除去上述理论来源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进入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另人瞩目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与他们的主观条件分不开。首先,马克思、恩格斯都树立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与他们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分不开的。再次,马克思、恩格斯直接从事社会实践也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指

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再次推进了新的阶段。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谓。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的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根据恩格斯这段论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继承人的理论排除在马克思主义之外,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枯竭了。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而现代西方所称谓的“马克思主义”,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等等,由于它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有根本区别。因此,不能把这些“主义”列人马克思主义的范畴。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它的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丧失自己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曲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内涵的界定,就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只有科学地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找到自身解放的道路,实

(完整版)【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A .宿舍编号 B .学号 C .宿舍地址,姓名 D .宿舍编号,学号 6.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A .元组 B .行 C .记录 D .属性 7. 下列关系运算中,( )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 .选择 B .连接 C .广义笛卡尔积 D .投影 8. SQL 语言具有( )的功能。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 A.候选码 B.主码 C. 外码 D. 连接码 10.下列关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术语中,()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与二维表中的 “行”的概念最接近? A.属性 B.关系 C. 域 D. 元组 11.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 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 要查找某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其选课的平均成绩,将使用关系()A.S和SC B.SC和C C.S和C D.S、SC和C 12.在SQL语言的SELECT语句中,用于对结果元组进行排序的是()子句。 A. GROUP BY B.HAVING C.ORDER BY D.WHERE 13.设有关系SC(SNO,CNO,GRADE),主码是(SNO,CNO)。遵照实体完整性规则,下面()选项是正确的。 A.只有SNO不能取空值B.只有CNO不能取空值 C.只有GRADE不能取空值D.SNO与CNO都不能取空值 14.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若X→Y,WY→Z,则XW→Z B.若Y X,则X→Y C.若XY→Z,则X→Z,Y→Z D.若X→YZ,则X→Y,X→Z 15.设有关系R(A,B,C)和S(C,D)。与SQL语句select A,B,D from R,S where R.C=S.C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A.σR.C=S.C(πA,B,D(R×S)) B.πA,B,D(σR,C= S.C(R×S)) C.σR.C=S.C((πA,B(R))×(πD(S))) D.σR,C=S.C(πD((πA,B(R))×S))

康复医学概论教案

康复定义 一、早期:Howard A.Rusk(1949) 康复是医疗护理的第三阶段,是继第一阶段预防和第二阶段内科、外科治疗后应采取的医护措施。 二、WHO(1969) 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三、WHO(80年代)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在拟定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由残疾人本人、家属及他们所在社区的参与。 rehabilitation、康复、复健、复康 ?Rehabilitation的中文译词,在我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三个不同地区其意相近,而用词不同,含义也有差别。 ?唐书中有:“康复”一词 ?Rehabilitation: ①restora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capability to achieve the fullest possible life compatible… ②the development to the fullest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voc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otential consistent with …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1、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 2、各类残疾者 3、各种慢性病患者 4、年老体弱者 ?“疼痛处理”也是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不过疼痛不是训练所能解决的问题。 康复医学概念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 ?1981年WHO医学康复专家委员会认为:“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康复 ?康复是指伤病后的功能恢复,是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康复与康复医学 ?康复的手段有: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康复工程 ?康复医学:采用医学的手段,促进伤病员功能恢复的医学分支。 康复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RM)、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M&R)是同义词。按最近趋势有使用physiatry代替上述专业名称的可能。 ?学习是掌握现代知识与信息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 二、康复医学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试题十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A .宿舍编号 B .学号 C .宿舍地址,姓名 D .宿舍编号,学号 6.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A .元组 B .行 C .记录 D .属性 7. 下列关系运算中,( )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 .选择 B .连接 C .广义笛卡尔积 D .投影 8. SQL 语言具有( )的功能。 A .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生物技术概论是由一门多学科综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就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本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及环境诸方面的作用和成果,认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认识生物技术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熟悉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3.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4.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法规。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生物技术总论 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特征;生物技术的发展史;生物技术各项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特征(六高特征),生物技术各项技术的概念,生物技术在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章难点:生物技术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明确生物技术的特点和特征,识记生物技术所包含的五大工程概念,了解生物技术包含的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使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思考题: 1.概念识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 2.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3.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技术具有的“六高”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5.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6.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二)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主要工具酶的作用机理和用途,基因载体的特点和用途,目的基因的来源及获得途径,PCR反应的原理和技术,受体细胞及其重组DNA导入技术,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方法,基因工程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本章重点: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主要工具酶的催化机理和用途,常用载体的特点和用途,目的基因克隆的途径和方法,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1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A 、数据的统一控制 B 、数据共享性和统一控制 C 、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和冗余度小 D 、数据共享性和数据独立性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C 2、DB 、DBMS 和DB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 、DBS 与D B 和DBMS 无关 B 、DBMS 包括DBS 和DB C 、DB 包括DBMS 和DBS D 、DBS 包括DB 和DBMS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D 3、设有关系R 和S ,关系代数 S)(R R -- 表示的是_________。 A 、R ∩S B 、R ―S C 、R ÷S D 、R ∪S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A 4、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 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__________。 A 、行 B 、属性 C 、记录 D 、元组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B 5、以下是信息世界的模型,且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 次的是_________。 A 、数据模型 B 、概念模型 C 、关系模型 D 、E-R 图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C 6、构成E —R 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 A 、实体、属性值、关系; B 、实体、属性、联系; C 、实体、实体集、联系; D 、实体、实体集、属性;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B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_________。

A 、并、差、选择、投影、连接 B 、并、交、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C 、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 积 D 、并、除、投影、笛卡尔积、选择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C 8、在下列关于规范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任何一个关系模式一定有键。 B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 C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 D 、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2NF 。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D 9、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C,D)。与SQL 语句“SELECT A,B,D FROM R,S WHERE R.C=S.C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_________。 A 、S))(R (σπS.C R.C D B,A,?= B 、S))(R (πσD B,A,S. C R.C ?= C 、(S))π(R)(πσ D B A,S.C R.C ?= D 、S)(R))(π(πσB A,D S.C R.C ?= (难度系数A )正确答案:A 10、SQL 的视图是从_________中导出的。 A 、基本表 B 、视图 C 、数据库 D 、基本表或视图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D 11、用如下的SQL 语句创建一个Teacher 表 CREATE TABLE Teacher ( TNO Char(6)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SAL INT, SDETP char(12) check (SDEPT IN(‘IS ’,’MA ’,’CS ’))) 可以插入到Teacher 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_。 A 、(‘T0203’,‘刘刚’,NULL ,NULL ,‘IS ’) B 、( NULL , ‘王芳’,‘女’,‘1200’,‘CS ’) C 、(‘T0111’,NULL ,‘男’,23,‘MA ’) D 、(‘T0101’,‘李华’,男,2100,‘EN ’) (难度系数A )正确答案:A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 上编 第1章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 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数据 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康复医学概论及答案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临床专科考试卷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康复医学概论 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 残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正常范围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发挥正常作用的人。 2.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3. 联合反应当偏瘫患者健侧肢体做随意抗阻收缩时,会引起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且其各关节多为整体运动形式。联合反应是指脊髓水平控制下的不随意运动,是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的运动模式,有对侧性、同侧性、对称性、相反性的运动形式。 4. 共同运动是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 5. 运动链是指几个部位通过关节连接而组成的复合链。远端游离为开放链;远端闭合为闭合链,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或两手相握。 6. 肌力:肌肉运动时能最大收缩的力量。 7. 幻肢痛指患者在失去了肢体后,能够感觉到失去肢体的强烈疼痛。 8. 浅反射为刺激皮肤、角膜和黏膜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应。 9. 深反射是肌肉受到突然牵张后所产生的迅速收缩反应,是刺激肌腱和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又称腱反射。 10.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1. 病理反射是中枢神经受损后出现的异常反射。 12. 可塑性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环境适应或应变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变动,表现为对特殊环境的适应、生理活动的训练与调制,乃至组织损伤后的代偿、修复和重建。 已经形成的思想和行为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或主观地加以改变,这些现象都反应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二:简答 1.骨与关节损伤后引起功能障碍的原因 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粘连 关节不稳定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发育障碍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 阶段(A )。A .数据库系统 2. 3. 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F A o A.具体的机器和 DBMS B .E-R 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o A .(1)数据可以共享 (或数据结构化) (2) 数据独立性 数据冗余大, 易移植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B .(1)数据可以共享 (或数据结构化) (2) 数据独立性 数据冗余小, 易扩充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C .(1)数据可以共享 (或数据结构化) (2) 数据互换性 数据冗余小, 易扩充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D .(1)数据非结构化 (2) 数据独立性 数据冗余小, 易扩充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B 答案:B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 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_C 。 A .数据 B .数据模 间的联系 D .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________________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 B — 与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C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4. 信息 DBMS 的相互独立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 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__________ 。A .数据库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模型 D .软件工具 答案:B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 ― A __________________ 。 A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 ① A .数据独立性 B . ② A .数据独立性 B .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 .DBS 包括 DB 和 DBMS 10. 逻辑独立性 C .管理规范性 物理独立性 C .逻辑独立性 答案: 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答案:A ①B 和 ②B 。 11. A 12. A 13. 14. 15. A 16 A 17. A 18. A D .数据的共享 D .管理规范性 (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答案:A B . DDMS 包括 DB 和 DBS C . DB 包括 DBS 和 DBMS D . DBS 就是 DB,也就是 DBMS D 。 答案:①B 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 .数据冗余 答案:D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 D A .数学软件B .应用软件 C .计算机辅助设计 D .系统软件 答案:D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的主要功能是 B ________ 。A.修改数据库 B .定义数据库 C .应用数据库D.保护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_A _______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答案:A 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 。 ?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 B ?数据共享性 C ?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 .数据定义功能 B .数据管理功能 C .数据操纵功能 D .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B __________ 。 ?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B .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C ?一种编译程序 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答案: D C 答案:C ?数据独立性 答案: D ?一种操作系统 答案: 19.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20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 B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21.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 22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 _ D .模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D A .文件 B .数据库 C .字段 D .记录 答案: 答案: D A .记录长度 B .文件的大小 C .联系的复杂程度 D .数据之间的联系 23. 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__C _____________ 。 A 24. 25. A 答案:D .大型、中型和小型 B .西文、中文和兼容 C .层次、网状和关系 D 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 C A . 1 : 1关系 B . 1 : m 关系 C 数据库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E.F . Codd 从1970年起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 .层次数据模型 B .网状数据模型 C .关系数据模型 D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m : n 关系 D . C 。 答案:C :1和1 : m 关系 答案:C 二、填空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 DBMS 是指 它是位于用户 1. 2. 3. 4. 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答案:①人工管理 答案:①组织 ②共享 答案:①数据库管理系统 ②用户 ③操作系统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 等4个方面。 ②文件系统 ②数据库系统 5. 6. 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和 ③ 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 答案:①数据定义功能 ②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 _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答案:①逻辑数据独立性 ②物理数据独立性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变,而由DBMS 处理这种改变,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_。 答案:物理独立性

【民俗学概论C1.2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④社会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⑤民族学与民俗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44 讲课学时:125 实验学时:19 学分:8 适用对象: 针推专业(康复医学方向)学生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烈性传染病得以控制和消灭,人类平均期望寿命值延长、人口老化,慢性病和老年病比例大大增加,加之交道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件增多,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相应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而要求功能也能得到保存和恢复,渴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功能障碍的基本评定方法和处置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通过康复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医学模式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拓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着重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工作内容(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常用评定方法和康复技术。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讲康复医学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服务对象,认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认识它区别于临床医学的独有特性。2.掌握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熟悉 1.熟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2.熟悉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区别。了解1.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康复的定义 二、康复医学的定义 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四、康复医学的组成 五、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六、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第二讲康复学发展简史、机构设置 教学要求: 熟悉1.熟悉康复医疗机构特点。了解1.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发展前景。

第1章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士、师、中级 ) 精选模拟习题 ( 一 )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 B 、 C 、 D 、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 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6.康复医学不是以 A B C D E 7.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订通过了 A . B . C . D . E .《社区康复(CBR )—残疾人参与、残疾人受益》 【答案】 C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 1980 年从残损、残疾、残障三个水平制定了“国际残疾分类”方 案,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旧的残疾分类已经不能全面科学地阐明功能、 残疾、健康的关系,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订通过了 8.康复医学主要的服务对象不是 下列哪项 A B C 恢复早期的患者、亚健康人群。各种疾病患者是临床医学的服务对象。 精选模拟习题 (二 )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 B 、 C 、 D 、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 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7.关于康复医学的说法下列哪项正确 A .以人体疾病为中心 B .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C .以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 D .以疾病为核心,强调去除病因、挽救生命 E .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人体疾病为中心 .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 .人体运动障碍为中心 .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合理训练 答案】 A 国际残疾分类”方案 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 健康分类 (ICF ) ” 联合意见书” “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 ) ”。 .各种疾病患者 .老年人 .残疾者 .慢性病患者 .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答 案】 A 解析】 康复医学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残疾者、老 年人、 慢性病患者、 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

民俗学概论—论述民俗事项

民俗事项 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厦漳泉”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在此我就谈谈我的家乡--泉州的一些民俗风情及泉州的婚礼习俗。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泉州地区的一些民俗风情: 1.、拍胸舞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动作以蹲步为主,手依次击掌、胸、胁、腿,主要动作组合有"七击"、"八拍雄姿"、"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阉鸡行"等。凡节日庆典、踩街游行都少不了这一舞蹈参加。 2.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十篇”。 3.高甲戏: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它主要流传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台湾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华侨居地。 4.惠安女:这是流行于泉州市惠安崇武的古老传统的服饰。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只霹眼、鼻、嘴,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色宽腿裤,腰束锻链,手带银镯,手提竹编小篮子,这是传统的惠东女打扮。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以往伴随这装扮的,是束缚惠东女子的框框架架。随着现代生活的步步深入,这些无形的束缚正悄悄地遁去,但这身打扮却益发显示出风情万种,显示出现代与古老和谐共存的独特风韵。 介绍了几个民俗风情,我们就开始介绍泉州的婚礼习俗吧!谈到闽南地区之泉州的婚礼习俗也是很有意思的,泉州婚庆步骤: 一、初识阶段——相亲:闽南婚庆步骤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