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适用)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种子的传播

种子的传播【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激发探究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理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种子的传播的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一)学生齐读教师准备的阅读材料《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揭题并板书:种子的传播。
二、共同探究。
活动1:谁把它们种上房顶的?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成熟后,通过不同的方式脱离母体,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就能萌发生长。
通常情况下,种子必须传播到相对较远的地方,在远离母体的空间里,生存下来的机会才更大。
黄鹌菜是一种常见野草。
在房顶、墙角、草丛等地方常可以见到开着小黄花的黄鹌菜。
收集黄鹌菜的果实,用放大镜观察黄鹌菜果实的特点,猜测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带到房顶的,并列举猜测的依据。
学生观察并思考做记录,在班上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反馈得出:黄鹌菜的果实很小很轻,还长着很多绒毛,很容易被风吹散飘到远处和高处。
思考:找出身边有哪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借助风力传播的,这些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各有什么特点?明确:蒲公英等。
活动2: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有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借助风力传播到远处,有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则利用别的方式进行传播。
观察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猜测它们的传播方式。
分析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填入表中。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有的借助果实破裂的力量弹射到周边,有的借助风、水或动物以及人类传播到远处。
活动3: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
仔细观察木棉种子的结构,了解其借助风力传播的特点。
用一个小物品代替种子,设计并制作一个借助风传播的植物种子模型。
举例:木棉种子。
材料:鱼饲料,棉花。
模型结构:把棉花拉伸至蓬松状态,然后将鱼饲料塞入棉花中。
测试方法:用扇子扇动模型。
思考:在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明确:考虑风力大小等因素。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程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程一、课程介绍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探究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物质和能量等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单元- 描述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探究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物质变化- 了解物质的特性和性质。
- 探究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 实践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方法。
3. 能量与运动- 研究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转化规律。
- 探究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践简单的机械运动和能量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4.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性的练和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成绩。
2.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估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材选用本教学课程以《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为主要教材,辅以教师自编教学辅助资料和其他优秀科普读物。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科学知识。
八、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约需1-2周进行教学。
根据教材难度和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九、教学辅助手段1. 教学课件:编制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件,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研究。
粤教粤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离喷口近的盆栽长得比较旺盛, 而离喷口比较远的盆栽长得比较 矮小。
3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产生 呢?
新知讲解 活动一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水分是动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植物的生 长也离不 开水吗? 水分是否 也是植物 的基本需 求之一?
新知讲解 活动一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想一想,怎样设计 一个探究实验来证 明水是植物的基本 需求之一?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课堂练习
简答题。
1、 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分就够了吗? 答:不是,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其他物质。 2、土壤浸出液里含有什么物质? 答:土壤浸出液里含有无机盐等物质。
拓展提高
水分 肥料
根吸收其他物质
• 土壤中的养分有的来自于动植物
根尖
的动二 根系的分布与水有关吗 探究实验: 种子萌发实验研究根系的分布与水的关系。 实验器材: 碟子、棉花、黄豆、水等。
实验步骤:
1、在碟子中间放一团湿棉花。 2、取几粒大豆或番茄等植物 种子,将其均匀放在湿棉花四 周。 3、每天定时补水,保持棉花 团湿润。 4、几天后,观察种子萌发过 程中根的生长和分布情况。
新知讲解 活动一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探究实验: 水分是否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实验器材: 两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洒水壶等。
实验步骤:
1、将两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摆放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其中一组幼苗在实验中不浇水,另一组幼 苗每天都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3、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测量两组植物的 生长状态。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流水的力量

流水的力量【教学目标】1.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在探究水的力量的过程中体现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知道水流能够产生力量,知道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理解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水槽+小水轮、水杯、小水桶。
验证实验:水流力量与水位高低有关实验:铁架台固定矿泉水瓶,另一个瓶子倒水。
(瓶盖小孔不变)水流力量与水量大小有关实验:铁架台固定矿泉水瓶,另一个瓶子倒水。
(2个瓶盖:小孔一个大,一个小)水流力量与水的流速有关实验:一个矿泉水瓶(小孔不变),用手捏,不用手捏。
【教学重难点】能够独立对实验的结构进行原理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这节科学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看大屏幕。
2.看完视频,你想说什么?3.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流的力量。
4.生活中,你感受过水流产生的力量吗?不管是奔腾的河水,还是涓涓的溪流,都会夹带着泥沙甚至砾石向前移动,这就是流水的搬运作用。
川流不息的河水除了夹带淤泥、沙石等沉积物移动外,还会对地表产生什么影响?在流水的冲刷下,河岸会被侵蚀吗?河道里的泥土和沙石会被流水搬运到哪些区域呢?利用身边的材料模拟河道,探究流水会对河岸和河道造成怎样的影响。
用长条塑料板,泥土、沙子和细石的混合物模拟一条上窄下宽的河道。
将河道较窄的一端垫高,从河道最上端缓缓注入清水,观察现象。
(二)活动2:流水对地形的影响。
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
流水的这些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景观。
观察流水影响地形的示意图,观察弯曲河道两侧的水流速度。
思考不同的水流速度对河岸的地形有什么影响。
当河道中的水流速度变慢,水流挟带的泥沙会逐渐沉积下来,在一些地方形成三角洲。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班级:五年级总人数:184 (男生人数:102 女生人数:82 )通过对科学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第(9 )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本册教材由“植物身体的奥秘”、“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奇妙的电好磁”、“各种各样的能量”和“变化着的地表”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
将课程中一些领域的知识素材、科学方法、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景中。
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
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
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主进行表达交流。
二、学习目标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优质排版 直接打印】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册)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编版)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2)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5)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8)第4课《花里的“育婴房”》 (11)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6)第6课《酸奶的秘密》 (22)第7课《发面的学问》 (29)第8课《电路的研究》 (33)第9课《有趣的磁现象》 (37)第10课《指南针》 (43)第11课《神奇的电磁铁》 (47)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 (56)第13课《能量的转换》 (62)第14课《大地的变迁》 (71)第15课《大地的震动》 (75)第16课《火山的喷发》 (81)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86)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1教学目标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2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板书课题)。
2【讲授】二、新课(一)观察植物的根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
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1)直根系2)须根系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
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适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4《水分在茎里的运输》教学设计髓贮藏营养(3)讨论:草本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6、茎的作用(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讨为植物茎的作用。
7、茎的形态你见过的植物的茎都是什么样子,展示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根吸收的水分和叶制造的养分,都是靠导管运输的。
()2.植物的茎切断有水珠出现。
()3.导管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输导组织。
()4.植物的茎只具有输导作用。
()5.导管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四、拓展提高:有机物的运输1、导入:植物在绿叶的光合作用下制造的有机物——淀粉,在植物体内是怎么运输的呢?我们做环割树皮实验,过段时间,注意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
2、观察与思考现象原因说明问题运输方向3、总结:茎的输导功能(展示示意图)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实验观察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交流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检测课堂掌握情况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筛管的作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茎中有导管。
在探究中,了解导管的运输过程与作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
总结课堂教学板书水分在茎里的运输导管水(矿物质)植物各处茎板书设计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5《叶会蒸腾水分吗》教学设计得出结论植物蒸腾快慢与生长环境(温度、阳光、水分)有关4、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为什么向阳的地方塑料袋内壁水珠多?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2、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3、晴天阳光充足比阴天更适合栽培植物。
()4、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
()5、植物靠叶片蒸腾水分。
()五、拓展提高: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吸收的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中?2、又通过什么形式返回地面?3、水是怎么循环的?教师总结:六、作业布置小小的树叶,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点缀着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小小的树叶。
请搜集家乡的树叶,夹到书页里,办一次树叶展。
学生回答:温暖、有阳光,水容易变为水蒸气从植物体内散失出去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答:蒸腾学生回答:降雨学生回答交流学生课后完成继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检查课堂学习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叶子会产生蒸腾作用,了解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同时知道植物蒸腾快慢的因素。
在科学探究中,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总结植物蒸腾的主要部位,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总结植物蒸腾快慢有哪些因素有关,培养了我们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课堂所学板书叶会蒸腾水分叶会蒸腾水分吗蒸腾作用意义板书设计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植物需要阳光》教学设计(3)这些叶子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影响叶子互不遮挡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归纳:叶柄长短、叶片排列角度和着生方向(5)叶子的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6)让学生填写观察表共同现象形成原因排列意义三、课堂练习:选出正确的一项1.每节茎上长有一片叶,这种叶序称为()A.对生B.轮生C.簇生D.互生2.叶子的()现象,是为了满足植物对阳光的需求。
A.镶嵌排列B.互不遮挡C.叶镶嵌D.都对3.大白菜的叶子属于()A.对生B.互生C.簇生D.轮生4.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A.叶B.茎C.根D.花四、拓展提高:美丽的叶子(展示图片)五、作业布置业余时间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更多植物叶子的资料,制作叶子知识卡片,比比看谁的卡片做得好。
学生回答:互不遮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满足植物对光照需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欣赏学生课后完成检测课堂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情感巩固或拓展课堂所学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尝试控制光照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观察和模拟各种植物叶的排列形式,体会叶片接收阳光的秘密。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学习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关接收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总结课堂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7《植物能够利用阳光》教学设计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课“小浮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浮板”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沉与浮”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
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强弱,并进一步比较和认识不同漂浮能力材料的承重能力。
“小浮板”以浮板作为观察导入对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展开探究。
活动1“哪种材料的漂浮能力强”,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及其他材料浮出水面的高度来了解不同材料漂浮能力的强弱;活动2“谁能载得多”,通过在不同漂浮材料的表面上放置重物,比较哪种材料的承重能力强,进一步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与其载重能力间的关系;最后通过选浮板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其大小不同载重能力也不同。
二、学情分析物体的沉与浮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早在一年级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接触了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
木板和泡沫塑料板都能浮在水面上,但是生活中却没有用木材来做浮板的。
很多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不用木板来做浮板呢,木板和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会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都能判断常见材料的沉浮状态,但是对于材料的漂浮能力强弱却较难判断。
三、教学目标1.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2.能用实验比较不同的材料的漂浮能力。
3.在开展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记录等能力。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
2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载重能力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准备:泡沫塑料块、木块、石蜡块、珍珠棉、水槽、重物、不同大小的浮板、《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一起去游泳。
妍妍用了一块泡沫塑料做的小浮板来辅助自身游泳,琪琪好奇为什么浮板不用木头这种材料来制作。
问题:木板也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不用来做浮板呢?交流:泡沫塑料板和木板的漂浮能力相同吗?任务:木板和泡沫塑料板都能浮在水面上,但是生活中却没有用木材来做浮板的。
很多学生可能都会有像主题人物一样的疑惑,为什么不用木板来做浮板呢,木板和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会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1.活动1:哪种材料的漂浮能力强问题:泡沫塑料和木材都是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怎样判断它们的漂浮能力?讨论:小组讨论判断物体漂浮能力强弱的方法。
讲解:①分别取一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②轻轻地放入水中;③观察并尝试判断它们的漂浮能力。
活动:学生开展比较泡沫塑料板和木板的漂浮能力的实验探究活动。
交流:泡沫塑料块浮出水面的高度比木块的高。
小结:在相同的条件下,泡沫塑料比木材的漂浮能力强。
任务:继续选取几种材料,如石蜡、珍珠棉等,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并判断哪些材料的漂浮能力强。
活动:学生开展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的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交流: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强,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弱。
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一样的。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活动2:谁能载得多问题: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它们在水中的承重能力有差异吗?任务:选取一些大小和形状相同而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物体,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承重能力。
操作:①在不同物体的同一高度做标记;②将物体放入水中;③在物体表面放上重物,直至标记与水面平齐;④记录承载重物的情况;⑤比较不同物体的承重能力。
交流:注意在同一高度做标记;观察要点是直至标记与水面平齐;小心别掉落重物到水中等。
活动:学生开展比较不同漂浮材料的承重能力的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分享:泡沫塑料块比木块承载的重物更多;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不同;一般漂浮能力较强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较强。
讨论:材料具有的漂浮能力是相对稳定的。
同一种材组成不同大小的物体,它们的承重能力会一样吗?3.实践:选浮板讲解:有些人游泳时会带一块浮板,以保证自身安全。
浮板有大小不同的尺寸。
某浮板的参考数值:31cm×23cm×8cm的大号浮板,一般建议重量45kg以上的人群使用;而22cm×18cm×8cm的小号浮板,一般建议重量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