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2024年《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文章的作者触龙及其生平。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赵太后的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介绍触龙,讲解其生平事迹。
4.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触龙能够说服赵太后?教案章节:二、课文朗读与翻译【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
2. 课文翻译。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说”、“触龙”等。
3. 逐句翻译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案章节:三、文言知识讲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如词类活用、倒装句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如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等。
教案章节:四、课堂讨论与拓展【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主题的讨论。
2. 课文的拓展阅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如“触龙说赵太后的智慧”。
2. 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教案章节:五、课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后作业的布置。
【教学步骤】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2. 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字迹工整、答案准确等。
教案章节:六、课文分析与解读【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触龙与赵太后的背景介绍1.1 触龙的背景触龙是谁?触龙的职位与影响力触龙的政治主张与思想1.2 赵太后的背景赵太后是谁?赵太后的权势与地位赵太后的政治手腕与影响第二章: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与情境2.1 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背景发生在哪个时期?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触龙说赵太后的目的与意义2.2 触龙说赵太后的情境触龙说赵太后的场合参与的人物与角色触龙说赵太后的动机与期待第三章: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内容与观点3.1 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内容触龙对赵太后的评价与看法触龙对赵太后政治手腕的评论触龙对赵太后治理国家的建议3.2 触龙说赵太后的观点触龙的观点是什么?触龙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触龙观点的影响与意义第四章: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评价与影响4.1 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评价历代对触龙说赵太后的评价学者对触龙说赵太后的研究观点触龙说赵太后在历史中的地位4.2 触龙说赵太后的影响对赵太后的影响对后世政治的影响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第五章:触龙说赵太后的现实意义与应用5.1 触龙说赵太后的现实意义对当代政治的启示对国家治理的借鉴意义对个人修养的启示5.2 触龙说赵太后的应用如何运用触龙说赵太后的经验与教训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第六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6.1 触龙说赵太后的文学价值文本的语言特色叙事手法与结构布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6.2 触龙说赵太后的艺术特色人物塑造的方法与技巧情感表达与心理描写戏剧冲突与张力呈现第七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7.1 触龙说赵太后的思想内涵触龙说赵太后所反映的政治思想触龙说赵太后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触龙说赵太后所表达的民意期待7.2 触龙说赵太后的文化意义触龙说赵太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触龙说赵太后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文化中的解读第八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教育价值与启示8.1 触龙说赵太后的教育价值触龙说赵太后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触龙说赵太后对于公民教育的启示触龙说赵太后对于文学教育的贡献8.2 触龙说赵太后的启示对于个人品质教育的启示对于国家治理教育的启示对于社会和谐教育的启示第九章:触龙说赵太后的传播与接受9.1 触龙说赵太后的传播触龙说赵太后在不期的传播情况传播媒介与方式的变化当代对触龙说赵太后的传播与推广9.2 触龙说赵太后的接受不同群体对触龙说赵太后的接受程度接受者的态度与评价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社会的接受挑战第十章:触龙说赵太后的当代演绎与创新10.1 触龙说赵太后的当代演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中的演绎文学作品中的重新诠释学术研究中的新视角10.2 触龙说赵太后的创新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实践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开发第十一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比较研究11.1 触龙说赵太后与其他历史事件的比较与期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区别触龙说赵太后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性与其他政治人物或事件的关联性11.2 触龙说赵太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在外国文化中的接受与诠释跨文化视角下的触龙说赵太后比较文化视野下的触龙说赵太后第十二章:触龙说赵太后的传承与演变12.1 触龙说赵太后的传承触龙说赵太后在历史上的传承过程传承中的不变与变化传承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2.2 触龙说赵太后的演变触龙说赵太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社会变迁中的触龙说赵太后演变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十三章:触龙说赵太后的现实启示与借鉴13.1 触龙说赵太后的现实启示对于国家治理的现实启示对于政治伦理的现实启示对于个人修养的现实启示13.2 触龙说赵太后的借鉴对于现代政治的借鉴意义对于社会管理的借鉴意义对于文化传承的借鉴意义第十四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4.1 触龙说赵太后的挑战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传承与创新的矛盾与冲突传统与现代的衔接问题14.2 触龙说赵太后的未来发展触龙说赵太后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触龙说赵太后对未来的启示与影响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触龙说赵太后的总结触龙说赵太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触龙说赵太后的影响与价值对触龙说赵太后的评价与反思15.2 触龙说赵太后的展望对触龙说赵太后的未来期待对触龙说赵太后研究的展望对触龙说赵太后传承与发展的期待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情境、内容、观点、历史评价与影响、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教育价值与启示、传播与接受、当代演绎与创新、比较研究、传承与演变、现实启示与借鉴、挑战与未来发展以及总结与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触龙说赵太后》。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触龙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品质。
(2)理解赵太后的内心情感和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决定。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历史,珍惜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课文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揭示。
3. 触龙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精神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教案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文本解析:(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解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触龙和赵太后的情感态度。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传统文化。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触龙说赵太后》一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文本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1)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及作者;(2)分析文中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中心思想;(3)解读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句子。
2. 字词学习:(1)列出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及其含义;(2)举例说明字词在文中的具体运用;(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字词含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本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3)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文本;2. 完成练习题,巩固字词和文本理解;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观点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历史情境。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中的不同人物,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
1.2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1.3 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赵太后的地位。
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对话内容。
文章主题探讨:文章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
2.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对话和情节。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文章的基本情节。
2)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章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的主题。
3.2 教学手段:课本:提供《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理解能力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思考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探讨文章主题时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本:《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
5.2 多媒体: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视频资料等。
5.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理解。
5.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查阅和了解。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深入理解角色的心理和动机。
触龙说赵太后的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的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故事为蓝本,通过分析故事中触龙与赵太后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触龙运用智慧劝说赵太后的过程。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背景及历史意义;(2)分析触龙劝说赵太后的策略与技巧;(3)理解并实践如何运用智慧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2.1 故事背景本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当时赵国内忧外患,赵太后为了保护自己和儿子赵王的利益,不愿意将赵国交给能力出众的贤臣。
触龙作为一名智慧的使者,visited赵太后,试图说服她放弃自私的想法,为国家利益着想。
2.2 人物介绍(1)触龙: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智者,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善于辞令的特点;(2)赵太后:赵国的统治者,对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过于自私,不愿意将国家交给贤臣。
第三章:触龙的劝说策略3.1 了解对方需求触龙在劝说赵太后的过程中,了解她的需求和担忧,从而找到切入点。
他明白赵太后的担忧是担心自己和儿子的利益受损,从赵太后的角度出发,劝说她要为国家利益着想。
3.2 借助权威触龙在劝说过程中,借助了权威的力量。
他引用了古代圣贤的话语,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加了说服力。
3.3 以退为进触龙在劝说赵太后的过程中,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他先表示自己理解赵太后的担忧,并表示自己并不想强迫她做出决定。
这样一来,赵太后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触龙的观点。
第四章:触龙的劝说技巧4.1 语言表达触龙在劝说过程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说明问题,使赵太后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
4.2 情感诉求触龙在劝说过程中,善于运用情感诉求。
他关心赵太后的国家和人民,使赵太后感受到他的诚意和关心,从而更容易接受他的建议。
4.3 逻辑推理触龙在劝说过程中,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使赵太后认识到自私的行为对国家的危害,从而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介绍1.1 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1.2 了解赵太后的身份和地位1.3 了解触龙的身份和地位1.4 了解触龙说赵太后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触龙的游说技巧2.1 分析触龙的语言表达方式2.2 分析触龙的逻辑推理方式2.3 分析触龙的说服技巧2.4 讨论触龙的游说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内容3.1 概述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观点3.2 分析触龙的观点与赵太后的立场的关系3.3 分析触龙的观点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联系3.4 讨论触龙的观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第四章: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影响4.1 了解触龙说赵太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影响4.2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对后世的影响4.3 讨论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意义4.4 思考触龙说赵太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五章:综合讨论与总结5.1 回顾本章内容,总结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观点和技巧5.2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应用5.3 思考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5.4 提出对触龙说赵太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建议第六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分析6.1 详细解读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内容6.2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6.3 探讨文本中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智慧6.4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文本的启示作用第七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教育意义7.1 阐述触龙说赵太后对个人品德教育的启示7.2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对领导力的培养和教育的作用7.3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对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指导意义7.4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触龙说赵太后的教育价值第八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文化传承8.1 了解触龙说赵太后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8.2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8.3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贡献8.4 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触龙说赵太后所蕴含的智慧第九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比较研究9.1 与其他战国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触龙说赵太后的独特之处9.2 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游说文本进行比较,探讨触龙说赵太后的普世价值9.3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9.4 结合比较研究成果,总结触龙说赵太后的核心价值和意义第十章:触龙说赵太后的现实意义与应用10.1 联系国家政治和社会治理,探讨触龙说赵太后的现实意义10.2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在企业管理和商业谈判中的应用10.3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在教育、家庭和人际关系中的指导作用10.4 提出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建议第十一章:触龙说赵太后的跨文化解读11.1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在中外文化中的相似与差异11.2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与接受程度11.3 探讨跨文化视角下触龙说赵太后的价值和意义11.4 思考如何将触龙说赵太后的智慧应用于跨文化交流第十二章:触龙说赵太后的现代演绎12.1 了解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12.2 分析现代演绎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新解读和新价值12.3 探讨现代演绎对触龙说赵太后原意的传承与创新12.4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说明现代演绎的启示作用第十三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批判性思考13.1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13.2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13.3 批判性地思考触龙说赵太后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应用13.4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第十四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教学设计14.1 设计触龙说赵太后的课堂教学活动14.2 制定触龙说赵太后教学目标和学生评估标准14.3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在教学中的难点和解决策略14.4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触龙说赵太后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五章:触龙说赵太后的研究展望15.1 总结触龙说赵太后研究的现状和成果15.2 指出触龙说赵太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5.3 提出未来触龙说赵太后研究的方向和课题15.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触龙说赵太后研究,提出研究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知识和历史context。
触龙说赵太后的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的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掌握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解读。
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触龙说赵太后的相关图像和资料。
第二章:触龙说赵太后的历史背景2.1 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解释战国时期的乱世背景和各国争霸的情况。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
2.2 触龙说赵太后的作者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作者,包括其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创作意图。
第三章: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解读3.1 文本结构和内容分析分析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结构和篇章特点。
解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隐含意义。
3.2 主要人物和角色分析分析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和动机。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第四章:触龙说赵太后的主题和思想4.1 主题探讨探讨触龙说赵太后的主题思想和核心观念。
分析文本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批判。
4.2 思想影响和社会意义分析触龙说赵太后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探讨触龙说赵太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传承。
第五章:批判性思考和分析5.1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触龙说赵太后。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2 文本分析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解读。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如编写故事梗概或角色分析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触龙说赵太后的兴趣。
向学生简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作者和文本内容。
6.2 文本阅读与讨论分组让学生阅读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并讨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6.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1、了解《战国策》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3、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学习难点】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入《战国策》再导入本文。
二、作品及有关背景
1、作品:《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等,是西汉末年刘向据历史资料整理编订而成,全书共33 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背景:《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赵威后执政。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
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
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三、检查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强qiǎng 盛shèng 揖xū挟xié曾céng 踵zhǒng 恃辇shìniǎn
郄xì媪ǎo 没mò死膏腴yú沟壑hè约车百乘shèng
2、找出通假字
(1)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
(2)少益耆食“耆”通“嗜”,喜欢(3)必勿使反“反”通“返”,回来四、自读课文,翻译全文,并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段)1、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②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③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
面!”
(第二段)2、从文中找出触龙对太后关心的句子。
①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故愿望见太后。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3、听了触龙一番嘘寒问暖的话语后,赵太后的表情有何变化?太后之色少解。
(第三段)
4、从课文中找出触龙爱怜舒祺的句子。
①“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②“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
5、关于男人和女人谁更爱幼子的问题,触龙和赵太后是如何争论的?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甚于妇人。
”
太后:“妇人异甚。
”
(第四段)6、触龙是怎样看待太后对子女的爱的?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7、触龙哪些话最终打动了太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五、学生熟读全文基础上,分析讲解触龙的劝谏艺术。
填空,理清触龙劝谏步骤,了解劝谏效果和说话艺术:
触龙太后(神态或语言)效果方法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僵持不下
一问饮食住行色少解嘘寒问暖,打破僵局缓冲法二求舒祺之事笑曰爱子之情,引起共鸣
三论王位承袭曰:“然”旁敲侧击,心悦诚服诱导法四议长安君质于齐曰:“诺……”单刀直入,怒气全无直入法
六、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1、学生挑出本文中刻画人物精彩的细节描写部分加以品味。
范例: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该句说明太后对触龙的来意早有戒心。
太后旁白:这个老触龙,他竟充耳不闻。
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妇我放在眼里呀!好,你来吧,老妇等着,小心你的脸!
②入而徐趋。
“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
且看他怎样说吧。
③太后之色稍解。
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做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
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
给盛怒的太后一丝清凉的慰藉。
太后独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关心我的身体。
④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
太后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一卫士之职,放松了警惕;二是触龙一大老爷们竟也懂疼爱幼子,简直与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了知音。
这一笑是宽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2、人物形象分析:
填空,太后形象分析
动作神态语言性格
盛气而揖之老妇必唾其面盛气凌人溺爱幼子自私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持其踵为之泣必勿使反慈爱善良
然诺深明大义
太后是一个气盛偏执、溺爱幼子,但也深明大义的女统治者形象
七、拓展:
1.试比较并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
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
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2.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对象不同,游说方法不同,然而游说结果相同,何故?
①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②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③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八、归纳积累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日食饮得无衰乎(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二)名词作动词1、赵王之子孙侯者(侯:称侯,名词用作动词)
2、其继有在乎(继:继承人,后嗣者。
名词用作动词)(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形容词用作使动)(四)形容词作名词念悲其远也(远:远嫁,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非弗思也
二、宾语前置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三、状语后置赵氏求救[于齐]百不及今令有功[于国]甚[于妇人]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贤[于长安君]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四、固定结构日食饮得无衰乎?
古代汉语的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得无”可译为“该不是”、“恐怕是”
古今异义(古/今)
1、太后明谓左右(侍从,近臣/方位名词)
2、老臣贱息舒祺(儿子/叹息,休息)
3、窃爱怜之(爱/可怜,怜悯)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男子的通称/ 妇女的配偶)
5、至于赵之为赵古:(到,上推到/多作副词,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见课本课后练习练习二
九、作业布置:完成《学海导航》本课练习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