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采光照明标准到底是什么
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

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是指在中小学教室内,为了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和提高学习效果,对教室内的照明要求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良好的照明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制定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就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小学教室的照明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教室内的照明强度应达到300~500勒克斯。
这个范围内的照明强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视觉疲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集中。
而且,照明强度的均匀性也非常重要,要求教室内各个角落的照明强度基本一致,避免出现强弱明显不均匀的情况。
其次,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色温应选择适宜的白光。
一般来说,色温在4000K~5000K之间的白光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这种色温的光线既不会造成刺眼的感觉,又能够保持学生的清醒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还应避免出现闪烁和眩光。
长时间暴露在闪烁或眩光的照明环境下会对学生的视力和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室内的照明设备应选择质量可靠、无闪烁、无眩光的灯具,以保障学生的健康。
另外,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还应考虑节能和环保。
选择节能灯具和照明设备,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开支,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还应考虑到灯具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合理的灯具布局和数量可以保证整个教室的照明均匀,避免出现强弱不均匀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因灯具数量不足而导致的局部光线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视力健康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室内的照明强度、色温、闪烁眩光、节能环保以及灯具的布局和数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在符合标准的照明环境下,学生才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室照度标准

教室照度标准教室照度标准是指教室内部的照明亮度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有良好的视觉环境。
合理的照度标准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因此,了解和遵守教室照度标准对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教室照度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人眼对于光线的感知和需求。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教室的照度标准应当在300-500勒克斯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照度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不会造成过强的刺眼光线。
而且,不同的教室类型和功能也会对照度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实验室、美术室等特殊用途的教室,其照度标准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教室照度标准的实现需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照明设计和布局。
在教室的照明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的结合,合理安排窗户和灯具的位置,以确保教室内部光线的均匀分布和充足亮度。
此外,还应当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照明设备和灯具,采用合适的光源色温和色彩,以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
在教室内部的布局上,应当避免光线的直射和反射,减少光线的反差,避免造成视觉疲劳和眩光问题。
再次,教室照度标准的监测和维护是确保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教室的照度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照明设备故障或者光线不均匀的问题。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视力健康情况,及时反馈和处理学生在教室照明环境下出现的不适症状。
通过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可以保证教室照度标准的长期有效性和稳定性。
最后,教室照度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除了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外,家长和学生也应当关注教室照度标准的落实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照明设备生产商和相关行业协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广科学合理的照明标准和技术,为教室照度标准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总之,教室照度标准是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并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中小学建设采光要求、照明要求

房间名称
照明功率密度(W/m2)
对应照度值(lx)
现行值
目标值
普通教室,史地、书法、音乐、
语言、班教室,阅览室
11
9
300
科学教室,舞蹈教室
11
9
300
有多媒体设施的教室
11
9
300
美术教室
18
15
500
办公室,保健室
11
9
300
中小学建设采光要求、照明要求
室内环境应符以下要求:
一、采光。室内采光必须明亮均匀。应保证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不应低于90厘米。教学及办公用房的Leabharlann 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
二、照明。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应符《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的规定。教室、办公用房应采用配有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标准。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米。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宜设局部照明。
学校教室照明标准

学校教室照明标准学校教室的照明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照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护视力,改善学习环境。
因此,学校教室的照明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和设计。
首先,教室的照明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教室的照明强度应在300-500勒克斯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照明强度可以满足学生在教室内正常学习的需要,既不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也不会造成视力的损害。
同时,照明强度的均匀性也需要得到重视,避免出现强弱不均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室的照明色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自然光的色温在5000-6500K之间,因此教室的照明色温也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这样的色温可以使学生保持清醒的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同时,色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生的视力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
此外,教室的照明还需要考虑灯具的选择和布局。
合适的灯具可以有效地提高照明效果,减少眩光和阴影,保证学生的视觉舒适度。
灯具的布局也需要合理规划,避免出现照明不足或过强的区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最后,教室的照明还需要考虑节能和环保的因素。
选择节能灯具和合理利用自然光资源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教室照明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的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学校教室的照明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规范。
合理的照明强度、色温选择、灯具布局以及节能环保都是设计教室照明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健康水平。
教育部要求的教室照明检测照明卫生标准

教育部要求的教室照明检测照明卫生标准教育部要求的教室照明检测照明卫生标准
一、照明卫生标准
1、合理设置教室整体照度
教室照度要求:
(1)非特殊教室(如绘画室、体育馆等)的照度要求为:横向照度≥300Lux,纵向照度≥300Lux;
(2)特殊教室照度要求参见《中国照明学会相关标准》。
2、合理设置教室照明均衡水平
教室照明均衡水平要求:
(1)地面照明均衡系数≥0.6;
(2)墙体照明均衡系数≥0.5;
(3)墙体面直射照明分布均衡系数≥0.6。
3、合理设置教室照明的对比度
教室照明的对比度要求:地面面积照度与天花面积照度的对比度不小于1.2,地面面积照度与墙体面积照度的对比度不小于1.1。
4、合理设置教室照明影响区域
教室照明影响区域要求:
(1)班级范围内的照度差要求不大于30Lux;
(2)同一教室内,对同一照度检测点照度偏差建议不大于20Lux;
(3)该标准也参考了《中国照明学会相关标准》,但最终解释权
归教育部所有。
学校课室照明灯光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学校课室照明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师生的视觉健康,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课室及辅助教学区域的照明灯光管理。
三、照明标准1. 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2. 教室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
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3. 教室采光系数类光气候区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其他光气候区的采光系数应乘以相应的光气候系数。
4. 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5。
5. 室内各表面应采用高亮度低彩度的装修,房间各表面的反射比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照明设施管理1. 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2. 照明设施损坏后,应及时更换,确保教学活动不受影响。
3. 照明设施安装、更换、维修等作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4. 教室照明灯具应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灯具,降低能耗。
五、照明使用管理1. 教师应按照教学需要合理调节照明,确保学生和教师的视觉舒适。
2.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使用照明设施,避免长时间处于昏暗或过亮的环境中。
3. 禁止在教室内使用非标准照明设施,如激光笔、强光手电筒等。
4. 教室照明设施使用后,应及时关闭,节约能源。
六、监督与检查1. 学校将定期对课室照明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教师应积极参与照明环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 学校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学校将确保课室照明环境达到国家标准,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用眼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为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学生视力,改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使儿音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样教室的采光标准学校教室的趄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乞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趄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
教室采用单侧采光进,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1.2 教室课目标1.3 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1.4 应低于1。
5%、教室玻地面积比不1.5 应低不1.6 于1:6。
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目标1.7 面上的采光系数值不1.8 应低于2%1.9 为防止窗的直接眩光1.10 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
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 1.11 其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1.12 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1.13 室内各表面应须要用高亮度低采度的装修1.14 房间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按表1的规定选取。
1.15 采光测量方法按GB5699—85〈采光测量方法〉执行。
教室的照明标准凡教室均装设人工照明。
教室课申述面上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 X,其照明度均匀度不应低于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教室照明采光源宜采用荧光灯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
灯具距课桌而的最低是持高度不应 .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筐直于黑板面布置.对于阶梯教室,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产生直接眩光.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取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按GB5700—8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执行。
名词解释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的采光系数为该点的照度与同一时间的室外扩散光的照度之比以%表示之。
玻地比:为下班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比直接眩光:在观罕物质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存在的发光体而引起的眩光。
教室采光标准

教室采光是指教室内部的自然光线。
良好的教室采光可以提高教室的视觉舒适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通常,教室采光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1 光照度:光照度是指一个区域内平均光强的大小。
一般来说,教
室的光照度应达到300~500 lux。
2 光线的方向和均匀性:光线的方向和均匀性是指光线的方向和分
布是否均匀。
光线应尽量垂直射入,避免偏折或反射。
3 光线的色温:光线的色温是指光源的色调。
一般来说,教室的光
线色温应在3500~5500 K之间。
4 光线的自然度:光线的自然度是指光线是否自然。
自然光是指来
自太阳的光线,而人造光是指由灯具发出的光线。
一般来说,教室的光线应尽量使用自然光。
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教室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
但是,通常情况下,遵循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提高教室的视觉舒适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室采光照明标准到底是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且低龄化趋势明显。
学生每天有8-10小时是在学校教室中度过的,特别是视力处于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长期处在不符合要求的照明环境下紧张学习,视力必定会受其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照明环境才能保护学生的视力呢?教室采光照明标准到底是什么?
由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国家灯具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电子科技与工程学院、苏州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的《中小学教师照明技术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教室类型(或场所),对影响教室照明的五项核心指标参数做出了明确规定。
1.维持平均照度(lx)
普通教室、科学教室、语言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劳动教室、史地教室、合班教室、图书室、学生活动室、体质测试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展览室、舞蹈教室、实验室等15个教室的维持平均照度应大于等于300lx,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室黑板等4个场所的维持平均照度应大于等于500lx。
如果平均照度低于规定标准,长时间学习极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
2.统一眩光值UGR
光线直射学生眼睛产生炫光,如果统一眩光值过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诱发近视,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照明技术规范》规定,学校所有照明场所的统一眩光值应该小于等于16。
3.显色指数Ra
显色指数过低,会产生颜色失真的现象,它会影响眼睛对于物体色彩的正确判别,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辨色能力,所以学校教室照明标准显色指数值应该大于等于80,其中美术教室应该大于等于90。
4.均匀度U0
据调查显示,我国学校教育照明环境存在照度均匀度低的问题,造成学生看不清,容易视觉疲劳导致近视,所以均匀度也是教室照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中小学教师照明技术规范》中指出,教室照明均匀度的标准值应该大于等于0.7,其中教师黑板大于等于0.8。
5.照明功率密度(W/m2)
照明功率密度高低决定了教室照明的节能性能,规定中指出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和电子阅读室的照明功率密度标准值应小于等于15,普通教室、科学教室、语言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劳动教室、史地教室、合班教室、图书室、学生活动室、体质测试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展览室、舞蹈教室、实验室等的照明功率密度标准值应小于等于9。
据调查显示,我国学校的教室照明大部分无法达到以上的标准要求,不良的教室照明环境直接导致了近视的发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建康,所以改善教室照明是学校降低近视率的直接且有效手段。
2014年立信达全新开创教育照明领域,提出全护眼的理念,光环境健康改造项目从照度、炫光、光频闪、显色指数、色温、蓝光豁免级六大核心参数提升,显著提升了教室的照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下降及降低视力不良的新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