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更年期自汗经方医学的优势
治疗更年期汗症经验一得

治疗更年期汗症经验一得
王晓旭;修丽梅;宋坪;张琪;王振萍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更年期汗症是妇女在更年期前后常见的一种病症,修老师认为其基本病
机为肾精渐亏,阴阳失衡。
根据《黄帝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基本可分为阴虚、阴阳两虚两种证型。
因阴虚者,阴不能内守,阳气运行无度,时而浮越,造成汗出;或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的多汗现象,既责之于阴虚阳气浮越,又责之于阳虚不能固摄,阴津外泄。
临床中,修老师常用自拟的“收敛固涩”方与“秘益精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1082-1084)
【作者】王晓旭;修丽梅;宋坪;张琪;王振萍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特需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特需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明牡生脉饮加减治疗更年期潮热多汗症临床观察 [J], 段苇
2.黄芪颗粒治疗更年期自汗症疗效观察 [J], 李欧静;翁志文
3.补中益气汤治疗汗症一得 [J], 孙涛
4.更年期汗症的治疗经验体会 [J], 孟宪民
5.加味秦艽鳖甲散治疗更年期多汗症临床观察 [J], 王定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自汗1例

周前 因发热 等症 , 在某 中医 院就 诊 , 服用 中西 药 ( 具 体 不 详) 后 汗 出热 退 。现 症 : 全 身出汗量小而微 , 以胸 口为
甚, 伴恶 风 , 抚 之 皮 肤 湿润 而 冷 , 膝 盖怕 冷 。虽是 盛 夏 ,
性 征发 育 者 , 约占 5 ; 月 经 来 潮 后 继之 又 停 经 3个 周 期 者称 为继 发 性 闭经 , 约占 9 5 ¨ 1 ] 。笔者 在 临 证 中喜
按: 中医 认 为 , 经 常 日间汗 出不 止 , 活 动 之 后 更 甚
为 闭经 。治 则温 肾益气 , 补 血通 经 。处 方 : 当归 1 0 g , 自 芍1 0 g , 川芎 1 0 g , 人参 6 , 桂枝 1 0 g , 牡 丹皮 1 0 g , 生 甘 草1 0 g , 清半夏 1 0 g , 麦冬 1 5 g , 生杜仲 1 5 g , 川 续 断 2 0 g , 生黄 芪 3 0 g , 红花 6 g , 桑椹 l O g , 吴茱 萸 1 5 g 。7 剂, 水煎 服 , 每 日 1剂 。经加 减 治 疗 1月余 , 月 经来 潮 ,
桂枝 1 0 g , 白芍 1 0 g , 大枣 6 枚, 炙 甘草 2 0 g , 生 姜 3片 , 制 附子 1 0 g 。4剂 , 水煎 服 。 2 0 1 4年 8月 5 日二 诊 。患 者 自述 服 第 一 剂 药 后 , 便 感 觉全 身如 暖 流般在 流 动 , 颇为舒服 , 汗 出减 少 , 4剂 药后 患者 多汗 之症 已彻 底痊 愈 。
方药 应 用 中圈民阍 疗珐
CHI NA’ S NATUR0 P ATH Oc t .201 5 . Vol 23 No 10
温 经 汤 加减 治 疗 闭经 验 案一 则 桂 枝 加 附子 汤 治疗 自汗 1 例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黄帝内经》“汗症”治疗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黄帝内经》“汗症”治疗在《内经》中所载汗证颇多,如魄汗、多汗、炅汗、大汗、漉汗、灌汗、寝汗、夺汗、绝汗、漏泄等。
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汗证,有按五脏分类者,有从病因分类者,有依汗出的表现特点分类者。
笔者认为,《内经》之汗证,约可分为以下四类。
1.自汗证在《内经》中称为魄汗、多汗。
《景岳全书·汗证》说:“自汗者,濈濈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
《内经》中的自汗证主要有炅汗、漏汗、灌汗等三种。
炅汗:炅,热也;炅汗,即热甚出汗。
阳热太盛,蒸发汗津,其汗甚多,又称之大汗。
《素问·举痛论》云:“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暑,汗。
”《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甲乙大汗”、“心热病者……丙丁大汗”、“脾热病者……戊己大汗”、“肺热病者……庚辛大汗”、“肾热病者……壬癸大汗”。
《素问·疟论》云:“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
”《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温淫汗出”,凡此皆指热甚出汗。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释曰:“热蒸于表则津泄,故腠理开而汗出。
”观仲景《伤寒论》所述阳明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大渴”“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述暑温证之“汗大出”等,皆属此类。
后世治疗此证,法主清热止汗,一般选用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漏汗:指外受风邪,又兼体内有热,风热相迫致汗漏如泄。
《灵枢·营卫生会》称之为漏泄,谓“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故命曰漏泄。
”又《素问·风论》载有“饮酒中风,则为漏风”证,亦以漏汗为主要表现。
张介宾说:“酒后中风,则汗漏不止,故曰漏风。
”漏汗、漏泄、漏风,皆系风袭于表,腠理开疏,汗漏如泄之证,故其汗出多伴恶风,治法亦须疏风固表止汗,可选玉屏风散之类。
灌汗:谓大汗淋漓,如水灌不止。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肺脉软而散者,当病灌汗。
自汗并不全是阳虚,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也能治自汗!

自汗并不全是阳虚,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也能治自汗!
行医多年,我发现:自汗并不全是阳虚,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也能治自汗!
我们都知道,出汗分为白天出汗和晚上出汗,白天出汗是自汗,晚上出汗是盗汗,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白天出汗就是阳虚,是因为腠理不固所导致,治疗应当益气固表;晚上出汗就是阴虚,是因为虚热内扰,灼伤了阴津所导致,治疗应当滋阴清热。
其实不全是这样。
之前我接诊了一位患者,50岁的房先生,自汗很多年了,反复发作,最近两个月加重了,白天很容易出汗,如果一动就会更加严重,出汗前还会感觉全身有一股灼热感,面部也发热。
除此之外,全身疲倦乏力,一点都不想动,总是口干口渴,心情也不好,无缘无故总是心烦,自己前前后后也吃了很多药,补阳的,补气的,都没有改善。
我查看他的舌苔,舌质红、无苔,脉数。
综合他的情况分析:他这不是阳虚,主要是因为火热内扰,阳加于阴,阳盛阴虚,表虚不固所导致的。
患者自汗多年,体倦乏力,面部发热这是气虚不摄、阴火上冲的表现;另外患者全身有灼烧感,口干口渴,心烦,舌象脉象都是火盛阴虚的表现。
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泻火存阴,如果不泻火,阴津会损伤得更严重。
治疗应当:泻火滋阴,兼以固表。
用:黄芪、黄柏、当归、生地黄、川黄连、麻黄根、白芍、五味子、熟地黄、龙骨、牡蛎、枸杞子、乌梅、丹皮。
全方选用的是当归六黄汤加减,全方补泻并施,阴阳同调,标本兼顾,患者服用两个疗程后,自汗的情况已经消除,目前也没有复发。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更年期是指女性身体逐渐进入停经期的过渡期,通常发生在45岁至55岁之间。
在这一时期,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是女性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问题。
而中医药学在治疗更年期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
一、中药调理中医药学注重通过草药的治疗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常用的几种中药秘方。
1. 黄精糕:黄精、银耳、红枣、蜂蜜等食材制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每日食用一块,可缓解更年期出汗、心慌等症状。
2. 酸枣仁汤:由酸枣仁、杜仲、川芎、熟地等药材煎煮而成。
该汤能够活血祛瘀、养阴润燥,对更年期出血不调、头晕目眩有良好的疗效。
3. 当归煮鸡蛋: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加入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再次煮熟。
此秘方能够补血养血、调理月经不调等更年期症状。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针灸疗法。
1. 鱼腰针:选择在大椎、百会等穴位上使用鱼腰针进行刺激。
该疗法能够缓解更年期潮热、盗汗等症状。
2. 耳穴贴压:针对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可以选择贴压不同的耳穴,如内分泌穴、心脏穴等。
通过刺激耳穴,改善更年期心慌、情绪波动等问题。
3. 经典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经典穴位,有助于舒缓更年期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
三、饮食调养中医学非常注重饮食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以下是更年期症状的饮食调养秘方。
1. 多吃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豆类、黑芝麻、花生等,有助于缓解更年期潮热、心悸等症状。
2. 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生油、杏仁、葵花籽等,可减轻更年期皮肤干燥、维持皮肤弹性。
3.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烟酒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更年期症状。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方法多种多样,上述所提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治疗中,根据个体身体特征和症状表现,中医医生还会进一步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自汗经验

中医治自汗经验
自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在没有运动或热环境的情况下,身体自然而然地出现大量汗水。
这种情况通常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阳气亏损等有关。
中医认为,自汗是身体失去了调节阴阳的平衡状态,需要及时调理。
中医治疗自汗通常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以下是针对自汗的中医经验:
1. 补益脾肾
自汗常常与脾肾虚弱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自汗的首要任务就是补益脾肾。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熟地、山药、枸杞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益脾肾,提高体质,防止自汗。
2. 活血化瘀
自汗也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等。
3. 调和脏腑
自汗也可能是由于脏腑失调引起的,中药可以通过调和脏腑的作用来改善自汗。
常用的中药有茯苓、白术、甘草等。
4.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也是治疗自汗的有效方法。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等。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自汗症状。
总之,中医治疗自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果您有自汗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按照中医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薛钜夫老师临床治疗自汗盗汗效案

薛钜夫老师临床治疗自汗盗汗效案病历记录姓名:彭某性别:女年龄:52 岁患者刚来求诊时,正是三伏天气,但患者身穿毛衣,外披大衣,内衣尚垫着毛巾,面容憔悴,言语悲愁,患者自述,一年来,汗出严重,每日需更衣多次,衣内需放毛巾,无法出门,汗后冰冷,基本失去了正常生活与社交的能力。
第1诊(2021-06-03)主诉:汗出严重一年余现病史(现症):汗出严重,自汗盗汗,每日需更衣多次,衣内需放毛巾,无法出门,汗后冰冷。
吃饭急时,通身汗出。
一昼夜之积汗,如海绵积水。
动则汗剧,夜里汗出尤显。
小便量少。
口干,眼干,西医诊断干眼症。
怕冷10余年。
受凉则喷嚏。
矢气多。
两下肢脾经有凹陷性水肿。
48岁停经。
求治于中西,皆无疗效。
既往史(个人)/家族史/过敏史:母亲糖尿病。
舌象:舌边红苔白脉象:细弦辨证立法:阳不化气,水液不运,治以利水化湿、温阳化气。
R:(单位克)五苓散加减汉防己15 茯苓20 黄芪30 炒白术10生地10 白芍10 桂枝10 猪苓10泽泻10 当归10 党参10 陈皮3女贞子10 旱莲草10 制附片10先7 付水煎服日二次第2诊(2021-08-22)偶然感冒,未服上方。
汗出恶风,遇风流涕。
汗后身冷,三伏天气,需穿棉衣。
昼夜汗出,寅卯之时,汗出较少。
尿频量少,其色偏清。
服用激素,汗出减少,月经复至,血色较淡,LMP:8.13。
舌象:舌红苔白脉象:弦滑R:(单位克)玉屏风合防己黄芪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生黄芪30 炒白术10 防风5 桂枝10白芍10 生姜1片大枣3枚制附片10先汉防己10 云茯苓20 生龙牡各15先炙甘草6麦冬10 五味子6 西洋参10 浮小麦307 付水煎服日二次按:施老认为,卫阳不固,可致多汗。
施老曾以玉屏风与牡蛎散合方加减,治疗多汗症者,疗效良好。
注:前两诊,效果不显。
第3诊(2021-08-30)药效不显。
小便未增,依然色黄。
舌象:舌偏红苔白脉象:弦滑R:(单位克)玉屏风合防己黄芪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生黄芪15 炒白术10 防风5 桂枝10白芍10 麦冬10 五味子6 西洋参10汉防己10 茯苓20 炙甘草6 浮小麦30制附片10先生龙牡各15先生姜1片大枣5枚7 付水煎服日二次注:第三诊,药效顿显。
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原理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法,在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等。
在中医药理论中,更年期综合征被归类为“妇科病”,主要与女性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二、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核心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肾益气、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芪、白芍等,它们具有调理内分泌、缓解症状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食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的选择,可以起到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例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菠菜等,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潮热和出汗等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中,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经络和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进行按摩。
三、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原理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体内的阴阳失衡所致。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缓解症状。
2. 调理气血运行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中医药可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3. 调理脏腑功能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调理女性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使其恢复正常,从而缓解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更年期自汗经方医学的优势
*导读:姚某,女,48岁,2014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自9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烘热汗出,自汗甚,出汗时心慌,自觉心跳到嗓子眼,手心滚……
姚某,女,48岁,2014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自9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烘热汗出,自汗甚,出汗时心慌,自觉心跳到嗓子眼,手心滚烫、面热、耳朵烫,出汗时身上特难受,汗后后脑勺麻,一直麻到肩膀,约三五分钟作一次,日作无数次,汗出不恶风,口渴喜饮,无口苦,伴乏力、但欲寐,有时气短,无身痛,纳稍少,眠差,后半夜难眠,尿频,夜尿2~5次,大便正常,日一行,无咽痛,无鼻塞,无盗汗,舌暗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
六经辨证:患者烘热汗出、手心热、面热、耳热,口干喜饮,无恶风恶寒,为里热,病在阳明,大便正常,未到里实;心慌、气短为水饮内停、冲逆于上,尿频、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为水饮内停,结合水气上冲之象,为太阳太阴合病;无口苦、咽干痛、目眩等症,排除半表半里;故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患者总体属于阳明里热、水饮内停、冲逆于上,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清热降冲,加茯苓、白术(胡希恕先生经验:以苍术代)合为苓桂术甘汤,以温中健胃化水饮。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可看作桂枝甘草汤加生龙骨、生牡蛎而成。
桂枝甘草汤见于《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方以桂枝降逆,针对上冲之水气,用于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强壮清热,能够安神、敛汗,治在阳明。
患者饮象较重,加苓术降逆化饮,因茯苓化饮之中兼有安神,止悸作用,故重用15克。
故辨方证为桂甘龙牡加苓术汤证。
处方: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各15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9月22日):心慌已,多汗稍减,手热、耳热减,夜尿减为1次,乏力减,感觉身上有力,但欲寐减,眠好转,仍汗出较多,身热、夜间几乎不盖被,后半夜仍眠差,月经自8月17日至今未行,舌暗淡胖齿痕,苔白腻,脉细。
药后余症减轻明显,心悸已,但仍汗出身热明显,此时患者诉月经过期未行,考虑其处于为更年期之时,结合失眠,考虑血虚,故以上方加酸枣仁15克,以养血、安神、敛汗。
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4年10月13日):上药7剂后汗出显减,继服7剂巩固,后汗止未再服药。
现汗出正常,耳热已,月经两个月未行,眠差,舌淡稍暗,苔白腻,脉细。
予当归芍药散加柏子仁以养血利水。
按: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烘热汗出常见,导师冯世纶并未专门
应用敛汗之药,而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寥寥几味药,却能迅速起效,此为经方医学的优势所在。
该患一诊辨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六经准确,诸证大减,唯汗减不明显。
二诊更进一步考虑到大汗伤津液,津血不足,故加酸枣仁后速效,此更进一步说明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六经为辨证总纲,为辨证大方向,六经准确,方向才不会错;方证是进一步细化,方证正确,方能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