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城墙病害普查探地雷达测试报告-样本
地质雷达检测实例

管线探测一、金属管线探测实例使用400MHz 天线在杭州凯旋路的马路边缘处探测金属自来水管,探测方向垂直于马路。
图1-1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图中红色方框表示自来水管的位置,管线顶部的埋深为1.1米。
经过实际开挖验证,该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
图1-1 金属自来水管探测雷达图二、PVC管线探测实例使用200MHz天线在深圳福滨小区测量PVC自来水管道。
图2-1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图中红色框表示PVC自来水管的位置,管线顶部的埋深约为0.75米。
图2-1 PVC自来水管探测雷达图使用MF天线阵雷达系统在北京百万庄大街探测一处PVC材料煤气管线,图2-2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其中,左部的红色圆圈标记出的是一污水管,中部的红色圆圈标记出的是一自来水管,右部的红色圆圈为PVC材料的煤气管,抛物线波形的两叶较短,但由于PVC管内是气体,因此反射较强烈,抛物线波形的黑白相间比较明显。
图2-2 PVC煤气管探测雷达图三、水泥管线探测实例使用80MHz天线在首钢检测水泥管。
图3-1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图中红色方框表示水泥管的位置,水泥管管顶深度为3.4米,外径600mm,位置如雷达图所示。
图3-1 水泥管探测雷达图四、电缆探测实例使用200MHz天线在深圳福滨小区探测电缆。
图4-1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图中电缆及金属管的反映均很明显。
图4-1 电缆探测雷达图五、铸铁管线探测实例使用200MHz 天线在北京污水处理厂门外的人行道上进行探测,目的是找出一根铸铁自来水管。
图5-1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图中红色方框表示铸铁管的位置,铸铁管的反映非常明显,深度在1.5米。
图5-1 铸铁管探测雷达图六、深部管线探测实例使用40MHz半屏蔽天线在北京花园桥东侧马路边探测热力涵洞。
图6-1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红色方框表示热力涵洞的位置,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热力涵洞在120纳秒处的反映。
图6-1 热力涵洞探测雷达图七、地下复杂管线探测实例探测情况:以下是使用MF天线阵雷达系统在北京市委党校院内进行管线探测的例子,该区域内管线纵横交错,且管线之间相距很近,探测难度很大。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地铁1#线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成都畅达通地下工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9月目录一.任务目的 (1)二. 探测工作量 (1)三. 技术规范、规程 (3)四.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3)五. 探测方法及原理 (3)七.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4)八.探测成果 (5)九.存在问题及建议 (8)地铁1#线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一.任务目的成都地区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较大,多水。
七月,成都进入降雨多发季,成都前后遭遇了几场局地强降雨,使成都地铁一号线施工受到了重大打击。
在盾构已经穿越的站东小区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塌陷,并且小区居民反映,房屋附近很多地方已经变形。
为了强力配合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抢险工作,我公司分三次派出了探测小组对站东小区内及附近进行了雷达探测,目的如下:①了解小区内(包括有条件的房屋)混凝土下部是否因为盾构施工存在空洞、不密实区域,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并推测其大小及位置。
②探测站东小区外附近的房屋、广场、公路下面是否因为地铁施工形成的空洞、不密实区域;并推测其大小及位置。
③经过上海隧道股份近两个月的抢险补救,塌陷周围都已进行灌浆加固。
再次用雷达探测了解小区内及附近灌浆加固的效果,是否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并对三次探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 探测工作量本工区雷达探测外业工作时间为:2008年7月21日、7月22日、7月31日、9月11日,分四次完成所有测线的探测工作,完成地质雷达测线共计39条、测线长度941m。
详见工作量统计表;测线布置详情见雷达测线布置图。
表1 雷达探测工作量统计表三. 技术规范、规程本次雷达探测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四.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地铁一号线所穿越的站东小区及周边地形平坦,毗邻火车北站,多小区及公共设施。
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区砂卵石地层透水性好。
五. 探测方法及原理地质雷达是物探勘察高精度方法之一。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本次地质雷达检测是针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的。
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隧道衬砌拱顶是否存在脱空现象,以便进行压浆处理。
同时,还需要检测混凝土衬砌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其位置。
此外,还需要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本次检测的里程为DK371+318.0~DK371+783.0(洞口),共计465米。
检测分为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进行检测。
地质雷达是通过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
根据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可以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根据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来计算传播速度V。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
在本次检测中,需要确定检测目的层和探测深度。
针对隧道衬砌的检测,需要检测衬砌的厚度、脱空情况和混凝土缺陷,同时还要检测混凝土背后围岩的情况,因此检测控制深度在1.5米左右。
在本次检测中,我们使用了意大利产RIS-2K型地质雷达,天线采用了600×1600MHz天线阵,以满足检测要求。
针对拱脚和拱顶的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拱脚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50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5cm。
极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而拱顶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45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8cm。
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在拱顶的检测中,我们还发现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存在脱空情况。
具体来说,在序号为1至20的不同里程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空情况,包括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轻微脱空、混凝土不密实、上部混凝土不密实可能存在脱空、有间断不连续脱空、上部混凝土不密实、有一小段轻微脱空、脱空以及混凝土不密实存在蜂窝空隙等情况。
地质雷达NDT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NDT无损检测报告一、目的要求1.无损检测技术NDT是无损检测的英文(Nondestructive Testing)的缩写。
NDT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通过使用NDT,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表面所存在的欠缺,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
他能应用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交工制造、成品检验、在役检查(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在质量控制与降低成本之间能起最优化作用。
无损检测还有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常用的无损测试技术有:①射线探伤。
利用X射线或 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物的缺陷。
若将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线投射到X射线胶片上,经显影后可得到显示物体厚度变化和内部缺陷情况的照片。
如用荧光屏代替胶片,可直接观察被检物体的内部情况。
②超声检测。
利用物体自身或缺陷的声学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来检测物体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
在超声检测中常用的超声频率为0.5~5兆赫(MHz)。
最常用的超声检测是脉冲探伤。
③声发射检测。
通过接收和分析材料的声发射信号来评定材料的性能或结构完整性。
材料中因裂缝扩展、塑性变形或相变等引起应变能快速释放而产生应力波的现象称为声发射。
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声发射,被声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信号处理器,从而测量出声发射信号的各种特征参数。
④渗透探伤。
利用某些液体对狭窄缝隙的渗透性来探测表面缺陷。
常用的渗透液为含有有色染料或荧光的液体。
⑤磁粉探伤。
通过磁粉在物体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来检测物体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被检测物体必须具有铁磁性。
此外,中子射线照相法、激光全息照相法、超声全息照相法、红外检测、微波检测等无损测试新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2.地质雷达的优越性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探测地下物体的地质雷达的简称。
探地雷达报告

探地雷达报告
【探地雷达报告】
一、报告概述
我公司使用探地雷达技术,对XXX区域进行了地质勘测,得出以下报告:
二、勘测区域简介
本次勘测的区域位于XXX市XXX县的XXX乡。
因区域地表覆盖物复杂,且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已停用的地下煤矿,因此需要进行探地雷达勘测。
三、勘测目的
本次勘测旨在了解勘测区域地下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煤矿废弃区域的勘测,检测出隐藏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的消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四、勘测中使用的工具
本次勘测使用的探地雷达型号为XXX,分别在XXX角度和XXX频率下对勘测区域进行扫描和勘测。
五、结果报告
本次勘测结果主要显示,勘测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存在的地下空洞和灾害隐患较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已停用的煤矿地下存在残留物,包括未处理完毕的有害物质等,需要严格监管,以防止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六、结论
根据本次勘测结果,结合相关部门的建议,本公司建议对区域中的煤矿废弃区域进行彻底的治理和消安工作,以确保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安全。
同时,对于区域内的其他地下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设计和施工中的安全防范,以免在勘测缺陷或盲区处蒙受损失。
初支检测报告(地质雷达)

瓦窑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成果报告里程范围:K5+980~K5+960检测内容:喷层厚度、强度、钢支撑数量和间距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回弹法、激光断面检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云南省XX公司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项目经理:校核:编制:检测人员:检测单位: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邮政编码:XXXXX电话:0871XXXXXX传真:0871XXXXXXE-MAIL:1 概述受金六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于2009年3月7日~3月20日对金六公路瓦窑隧道K5+980~K5+960里程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见图1-1。
图1-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图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钢支撑位置和间距,检测剖面从顶拱中线起每2m布置1条测线,沿隧道轴线总共布置11条剖面(图中A~K剖面);采用回弹法检测喷层混凝土强度,每1延米布置1个测区,测区布置于右边墙或右边墙(图中F或K位置),且满足每个检测单元不少于10个测区;用激光断面检测法检测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每10m布置1个断面,从拱脚起每5°检测1个点(点间距0.4m~0.6m),每个断面共检测37个点;对质量有疑问的洞段或剖面段,将检测剖面加密为0.5m,另外适当增加环向检测剖面。
2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检测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10.7条、附录E关于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第10.12条关于钢支撑支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检测项目的评定标准见表2-1。
表2-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评定标准3 检测成果3.1 厚度检测喷层厚度检测成果见附图1“喷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断面数据见附表1,统计成果见表3-1。
探地雷达应用于地下空洞探测

(2)给排水管(函)丌堪重负而渗漏爆裂是导致城市地陷癿主要癿直 接原因。城区觃模癿扩大,原来癿河流湖泊变成了马路、小区和广场,雨水 原来就近集中渗漏排泄癿渠道被封闭,城市排水集中到原本建设标准丌高癿 管函中,随着排水压强和流速越来越大,造成管函破裂,泥沙流失,最终导 致地面塌陷。老城区癿给水管也随着负担日益加重,锈蚀日趋严重而导致破 裂,水土流失,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大癿空洞而酿成地面塌陷。
表1 路面塌陷深度分布表(北京市近三年数据统计)
塌 陷 深 度 (0,1) (1,2) (2,3) 范 围 ( m )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 23 23 35 58 13 71 (3,4) (4,5) (5,6) (6,7) (7,8) (8,12)
6 77
3 81
3 84
3 87
10 97
3 100
一、概述
2、创新使用探地雷达技术, 实现城市环境的道路空洞检测
综上所述,探地雷达技术是解决城市道路塌陷灾 害的必然选择,但针对城市道路环境的复杂性,在雷 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上还需要创新,既要处理好空 洞大小和埋藏深浅矛盾,保证有效性;也要解决道路 空洞隐患的综合处理判断方法,排除虚警,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还要提供操作容易,使用简单的设备以及 方便与施工部门衔接的结论,满足实用性要求。
拉强度,出现拉破坏。
二、探地雷达技术应用创新-车载式道路灾害预警雷达系统
D2H1 交通荷载作用下临界埋深1.75+0.65m时屈服区分布
二、探地雷达技术应用创新-车载式道路灾害预警雷达系统
D3H1 交通荷载作用下临界埋深2.875+0.65m时屈服区分布
二、探地雷达技术应用创新-车载式道路灾害预警雷达系统
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报告-模板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xx地质灾害风险普查xx试点成果报告xxxxxx二〇二〇年九月目录1 绪论 (1)1.1 任务来源及目标任务 (1)1.2 调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3)1.3 以往调查工作程度 (4)1.4 调查工作部署及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7)1.5 质量评述 (15)1.6 取得的主要成果 (16)2 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17)2.1 气象水文 (17)2.2 地形地貌 (17)2.3 地层岩性 (19)2.4 地质构造 (20)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4)2.6 水文地质特征 (24)2.7 人类工程活动 (25)2.8 社会经济概况 (26)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29)3.1 地质灾害类型 (29)3.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32)3.3 地质灾害危害特征 (40)4 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43)4.1 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43)4.2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 (46)4.3 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 (46)4.4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49)4.5 其他孕灾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 (50)4.6 孕灾地质条件分区 (53)5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56)5.1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56)5.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65)5.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71)6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建议 (76)6.1 防治分区原则及方法 (77)6.2 防治分区结果 (77)6.3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建议 (79)7 结论与建议 (81)7.1 结论 (81)7.2 建议 (82)1绪论1.1任务来源及目标任务1.1.1任务来源按照《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大会战”工作的通知》(国减办发[2020]3号)和《XXXX灾害综合风险普查XXXX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京应急委发[2020]4号),在XXXX区开展地质灾害普查试点工作,完善方案、验证方法、积累经验,锻炼队伍,为下一步开展全市范围普查工作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
探地雷达测试报告
编号:结检-某某-2009-05
项目名称:某某城墙病害普查地点:某某市
类别:古建筑结构病害
二00九年五月十八日
注意事项
1.复制的报告或有涂改的报告无效。
2.报告无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3.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
出。
项目名称: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探地雷达测试委托单位: 某某勘察设计研究院
检测人员:白雪冰
报告编写:白雪冰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检测依据 (1)
3.检测精度要求 (1)
4.检测方法 (1)
5.采用的仪器和设备 (4)
6.测线布置 (5)
7.检测工作量和工作布置 (5)
8.现场测试照片 (6)
9.数据处理和解释 (7)
10.探地雷达测试结果 (8)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
探地雷达测试报告
1.工程概况
略。
2.检测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2、《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
3.检测精度要求
因所测试城墙顶部存在数条横向布置的电缆管道,影响了测距轮的精度,因此缺陷病害的水平定位误差约1-1.5米;另外因为无探坑或钻孔验证城墙夯土的电磁波速度,此次数据分析的电磁波速均为0.1m/ns(经验值,比较接近于真实值),缺陷病害的垂直深度定位误差约为0.3米内。
4.检测方法
根据国内测试相关经验,检测采用探地雷达法,工作方式为连续探测。
探地雷达法(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是利用探地雷达发射天线向目标体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由接收天线接收目标体的反射电磁波,探测目标体空间位置和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其实际是利用目标体及周围介质的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对目标体内部的构造和缺陷(或其他不均匀体)进行探测。
探地雷达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地下探测与混凝土建筑物无损检测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介质结构位置和分布的非破坏性的探测仪器,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测量混凝土内部缺陷最先进、最便捷的仪器之一,天线屏蔽抗干扰性强,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和信号增强,可进行连续透视扫描,现场实时显示二维黑白或彩色图像。
探地雷达工作示意图见图1。
探地雷达通过雷达天线对隐蔽目标体进行全断面扫描的方式获得断面的垂直二维剖面图像,具体工作原理是: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
波,电磁波信号在介质内部传播时遇到介电差异较大的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透射和折射。
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也越大;反射回的电磁波被与发射天线同步移动的接收天线接收后,由雷达主机精确记录下反射回的电磁波的运动特征,再通过信号技术处理,形成全断面的扫描图,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判断出地下目标物的实际结构情况。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见图2。
图1. 探地雷达工作示意图
电磁波的传播取决于介质的电性,介质的电性主要有电导率μ和介电常数ε,前者主要影响电磁波的穿透(探测)深度,在电导率适中的情况下,后者决定电磁波在该物体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所谓电性介面也就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介面。
不同的地质体(物体)具有不同的电性,因此,在不同电性的地质体的分界面上,都会产生回波。
基本目标体探测原理见图3。
探地雷达主要利用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目标体。
由公式
雷达根据测得的雷达波走时,自动求出反射物的深度z 和范围。
图2.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
图3. 基本目标体探测原理示意图
探地雷达基本参数如下: 1、电磁脉冲波旅行时间
v z v x z t
2422≈+=
式中:Z —勘查目标体的埋深; x —发射、接收天线的距离(式中因Z>x,故x 可忽略);V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r
r r c c
v
εμε≈=
式中: 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29979m/ns );r 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 μ—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一般r μ1≈)
3、电磁波的反射系数
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变化的地质现象时,电磁波将产生反射及透射现象,其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配主要与异常变化界面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有关:
2
122122
112221122)
()()
()(εεεεμεμεμεμε+-≈
+-=
r
式中:r — 界面电磁波反射系数;1ε—第一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2ε—第二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4、探地雷达记录时间和勘查深度的关系
t c
vt z r
⋅⋅==
ε2121 式中:Z — 勘查目标体的深度;t — 雷达记录时间。
(a )孤立体 (b )层面体
5.采用的仪器和设备
根据《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的规定,路基病害检测时宜选用与探测精度要求相对应的高频天线,频率范围为100~500MHz;结合现场探测精度和深度,我们选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瑞典MALA ProEx型探地雷达,天线选用100 MHz和250MHz屏蔽天线。
探地雷达不同频率天线的测深能力不同,频率越低,探测深度越大,但是分辨率会降低;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分辨率会提高。
在城市内检测,需采用屏蔽天线。
探地雷达探测参数设置:
100 MHz屏蔽天线,采样频率1600MHz,采样点516,采集时窗323ns,自动迭加32次,距离触发探测方式,采样间隔为0.05米,有效测试深度为13米,检测精度和深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250 MHz屏蔽天线,采样频率3640MHz,采样点74,采集时窗203ns,自动迭加64次,距离触发探测方式,采样间隔为0.03米,有效测试深度为6米,检测精度和深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图4. ProEx型探地雷达主机
图5. 100 MHZ屏蔽天线
图6. 250 MHZ屏蔽天线
6.测线布置
根据测试要求,分别进行了:
A门承台测试(编号A),绕城楼逆时针一周测试,100MHz屏蔽天线;
B门东承台测试(编号B),绕城楼顺时针一周测试,100MHz屏蔽天线;
B门至A门城墙测试(编号C),100MHz屏蔽天线;
A门至B门城墙测试(编号D),250MHz屏蔽天线;
7.检测工作量和工作布置
2009年5月18日上午,先后对某某B门承台、A门承台、B门至A门城墙共计725米的剖面进行了探地雷达扫描。
8.现场测试照片
9.数据处理和解释
探测的雷达图形以脉冲反射波的波形形式记录,以波形或灰度显示探地雷达垂直剖面图。
探地雷达探测资料的解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数据处理,二为图像解释。
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滤波器,介质对波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以及介质的不均匀性质,使得脉冲到达接收天线时,波幅减小,波形变得与原始发射波形有较大的差异。
另外,不同程度的各种随机噪声和干扰,也影响实测数据。
因此,必须对接收信号实施适当的处理,以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为进一步解释提供清晰可变的图像,识别现场探测中遇到的有限目标体引起的异常现象,对各类图像进行解释提供依据。
图像处理包括消除随机噪声、压制干扰,改善背景;进行自动时变增益或控制增益以补偿介质吸收和抑制杂波,进行滤波处理除去高频,突出目标体,降低背景噪声和余振影响。
图像解释和识别异常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一方面基于探地雷达图像的正演结果,另一方面由工程实践成果获得。
只有获得高质量的探地雷达图像并能正确的判别异常,才能获得可靠、准确的探测解释结果。
识别干扰波及目标体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是进行探地雷达图像解释的核心内容。
探地雷达在接收有效信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各种干扰信号,产生干扰信号的原因很多,干扰波一般都有特殊形状,在分析中要加以辨别和确认。
主要判定特征:
1.密实:界面信号幅值较弱,波形均匀,甚至没有界面反射信号;
2.不密实:界面反射信号强,信号为强反射信号,同相轴不连续,错断,一般
区域化分布;
3.空洞: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仍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两组
信号时程差较大;
4.脱空:界面反射信号强,呈带状长条形或三角形分布,三振相明显,通常有
多次反射信号;
5.电缆干扰:界面反射信号强,同相轴连续,由剖面表面至深部的强烈震荡。
病害危害程度定义:
1.严重危害:病害范围长度大于2米
2.中度危害:病害范围长度在1~2米间
3.轻度危害:病害范围长度小于1米
10.探地雷达测试结果
1、某某A门承台病害统计见附表一,病害雷达图像见附图一;
2、某某B门东承台病害统计见附表二,病害雷达图像见附图二;
3、某某B门至A门(100MHz屏蔽天线测试)城墙病害统计见附表三,病害雷达
图像见附图三;
4、某某A门至B门(250MHz屏蔽天线测试)城墙病害统计见附表四,病害雷达
图像见附图四。
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