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北江下游防洪系统研究

圩水 位超 过 2 . m 时 , 江 天 然 滞 洪 区 的所 有 堤 围全 08 潜
部恢 复天 然滞 洪作 用 。
分重要 。该 区域 是一个洪 、 、 涝 台风 等 自然灾 害频 发 的地 区, 保证珠 江下游及其 三角洲 地 区的水 安全 十分重 要 , 新 形势下 对防洪减灾 也提 出更 新 的思考 和更高 的要求 。 本 文采用 水 动力 学数 学模 型 计算 和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相结 合 的技术 手段 , 立 了北 江 下 游 防 洪 系 统 , 以利 建 可 用人 机交 互对 话方 式 , 根据 相关 预案 和 规划方 案 输入 各 种 防洪 调度 方案 , 括 计 算 洪 水 水 位 、 量 、 包 流 流速 、 流 分
1 2 大塘 围 、 . 大旺 围 、 东 围 、 西 围滞洪 区 清 清 大塘 围 、 旺 围 、 东 围 、 西 围滞洪 区分 布在北 江 大 清 清
下游 , 据 《 江 ( 东 省境 内) 御 特大洪 水方案》 根 珠 广 防
(9 76 , 18 . ) 当北江 流域 发 生 大 洪水 时 , 围 的运用 方 案 四 和运用 效果 见 表 1 。 1 3 芦 苞 、 南 两涌 两 闸 . 西
量等数 据 , 评价 典 型断 面 水 位 变 化 、 续 时 间 及 其造 成 持 的淹没 面积 和经 济损 失等 方 面 的影 响 , 为北 江 下游 的 防 洪调 度提供 技术 支持 川 。
前 言
北 江 的一部 分洪 水 通过 澄江 河 口倒 流人滞 洪 区 , 进入 源 潭河 ( 又称 大燕 河 ) 洪 河 道 , 石 角 附 近 复归 北 江 干 分 在 流 。在 天然 滞洪 条件 下 , 洪 区 内堤 围均 自然 溃决 , 滞 设
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建设与应用

第 4 期2023 年 8 月NO.4Aug.2023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0 引言根据水利部《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及《水利部关于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1-4],要求各流域机构率先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水文局、设计公司、技术中心,充分整合委内资源,贯彻落实《“十四五”数字孪生建设总体方案》及《数字孪生西江(干流大藤峡以下至思贤滘河段)建设先行先试实施方案》[5],开展先行先试建设工作。
对照《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水利业务“四预”功能基本技术要求》[6-7]等相关要求,结合珠江委已初步建立的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总体框架,攻克重点技术,开发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8](以下简称“四预”平台),并应用于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1 “四预”平台简介“四预”平台作为数字孪生珠江先行先试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按照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要求,以水旱灾害防御预演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在西江流域试点,以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骨干水系为建设范围。
基于珠江委内信息,搭建水旱灾害防御相关数据底板,构建模型和知识平台,研究水利三维可视化仿真、模型管理及服务等技术,开发“四预”平台。
平台按照业务方向分为防汛“四预”和抗旱“四预” 2 个部分,按照功能可分为“四情”态势感知、分级分类智能预警、多维多尺度场景全链条预演、智能预案生成等模块,为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支撑。
平台总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2 “四预”平台功能2.1 平台功能设计思路针对珠江流域防汛、抗旱 2 个业务应用的需求,在防汛方面,“四预”平台汇集流域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以及流域预报、水库群调度、重点河段淹没等模型,实现流域雨水汛情动态监控和专业水利模型统一管理,并按照“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流域—干流—支流—断面”“总量—洪峰—过程—调度”“技术—料物—队伍—组织” 4 个链条[9],结合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4 个环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倾斜摄影建模等技术,模拟分析重要河段大、中、微不同尺度洪水演进与淹没实景,实现调度方案自动生成、人工调优与联动预演,优选最佳调度方案,生成洪水防御预案。
珠江洪水调度方案

珠江洪水调度方案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洪水调度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
为做好珠江洪水调度工作,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综合规划》和《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结合珠江防洪形势和防洪工程状况,制订本方案。
一、防洪工程西江是珠江主流,自上而下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组成,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
西江和北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现已初步建成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南盘江中上游和北江中上游防洪工程体系。
规划建设柳江中下游、桂江中上游和西、北江中下游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目前堤防工程和北江飞来峡水库已基本建成,龙滩水库一期工程已建成,西江大藤峡、柳江洋溪等防洪控制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
(一)主要堤防珠江流域建有江、海堤防15300多公里。
现建成1级江堤198公里,即北江大堤(现状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广州市防洪(潮)堤(现状防洪标准200年一遇);2级江堤1159公里,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现状表包括柳州、南宁、贵港、梧州、惠州、东莞等城市防洪堤,三角洲地区景丰联围、沙坪大堤、江新联围、樵桑联围、中顺大围、佛山大堤、顺德第一联围、容桂大围等堤围,现状防洪标准约50年一遇;其它干支流堤防防洪标准10~20年一遇。
详见附表1。
(二)主要水库珠江流域建有柴石滩、鲁布革、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光照、龙滩、百色、岩滩、西津、红花、长洲、京南、龟石、合面狮、爽岛、乐昌峡、湾头、飞来峡、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等大中型水库,其中龙滩、百色、乐昌峡、湾头、飞来峡、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为防洪重点水库。
详见附表2和附表3。
龙滩水库分两期建设,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对控制西江洪水具有重要作用,可将梧州站流域型、中上游型洪水由100年一遇削减为50年一遇。
百色水库是郁江控制性防洪工程,可将南宁市、贵港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近100年一遇,同时将右江沿岸市县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防洪水闸泄洪调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防洪水闸泄洪调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一、背景介绍过去几年中,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洪灾,提高抗洪能力,防洪水闸泄洪调度管理系统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将就该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研究,力图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项目目标与需求分析防洪水闸泄洪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对洪水闸门的监控和调度管理,以及对泄洪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洪水灾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控功能:系统应能对各洪水水闸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水位、流量、压力等参数的监测,以及闸门的开闭状态监测。
2. 调度管理功能:系统应支持对水闸进行远程控制,根据洪水情况和调度需要,实现对闸门的开闭操作,并能对调度过程进行自动记录和实时反馈。
3. 数据分析功能:系统应具备对泄洪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的能力,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预警功能:系统应具备洪水预警功能,能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分析,及时预警洪水威胁,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三、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包括监测子系统、调度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
(1)监测子系统:负责实时监测各洪水水闸的水位、流量、压力等参数,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端。
(2)调度子系统:根据洪水情况和调度要求,实现对水闸的远程控制,包括开闸、闭闸等操作。
(3)数据分析子系统:对泄洪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和报表生成等功能,为决策提供支持。
(4)预警子系统: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分析,实现洪水的预警功能,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2. 系统实施方案系统的实施分为硬件部署和软件开发两个阶段。
(1)硬件部署:包括安装监测设备,如水位计、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等,并与调度装置进行连接,确保实时数据传输。
(2)软件开发:开发系统的监测子系统、调度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万家寨水利枢纽_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水情遥测预报和调度系统(孙增义)

万家寨水利枢纽_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水情遥测预报和调度系统(孙增义)一、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水情遥测预报和调度系统的规模和通信布网广东省北江流域飞来峡水利枢纽过去建有一套超短波水情遥测和调度系统,该系统由欧洲联盟委员会无偿兴建,共包括41个遥测站、7个中继站、1个中心站和3个远程洪水信息分中心。
系统采用查询/应答方式,中心站的主控机与洪水预报调度计算机为局域网连接。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航运等效益的综合利用的大型工程。
为了在汛期充分利用来水多发电的同时使上下游城市防洪不受影响,飞来峡要根据上下游水量采用变动库水位运行方式,因此加强水情遥测预报和防洪调度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新建系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3个超短波遥测站、11个Inmarat-C卫星遥测站、4个超短波中继站、2个超短波/卫星中继站以及1个主控中心站(广州)和1个分中心站(飞来峡)、1个监控站(韶关)。
原有的超短波系统基本维持不变。
在广州中心站的协调控制下,形成新旧两个相对独立运行的超短波系统和一个由Inmarat-C卫星系统组成的水情遥测系统。
二、水情遥测设备配置和功能要求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水情遥测预报和调度系统(以下简称飞来峡系统或本系统)规模较大,功能要求较全,本文只能就一些主要部分的设计做简单介绍。
本系统采用摩托罗拉公司的RTU,该公司的MOSCADRTU是由微处理器控制的通用设备,优化设计用于对远端设备的监控。
它提供多种拔插式模板,并根据需要配以相应的电源和通信设备。
MOSCADRTU的软件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操作系统软件,包括资源管理、任务调度、函数运算、网络协议等;第二部分是系统配置软件,包括I/O定义、网络结构定义、通信方式定义等;第三部分是应用软件,这部分决定RTU的测控及通信功能。
本系统的Inmarat-C卫星移动终端采用欧洲丹麦创可创公司的TT-3022C卫星平台,Vat小站采用美国体斯公司的VatTES和VatPES5000卫星平台。
水库防洪调度系统

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洪水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应对洪水的威胁,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科学的调度和管理,有效降低洪水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水库防洪调度系统的工作原理、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工作原理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是一个基于水文数据和气象预报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它通过实时监测雨量、水位、流量等数据,并结合气象预报模型,控制水库的泄洪和蓄水操作,以实现最佳的防洪效果。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监测站点的实时水文数据,包括雨量、水位和流量等。
这些数据是系统进行调度决策的基础。
2. 气象预报模块:根据气象数据和数学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进行预测。
这个模块提供了决策者在制定调度方案时所需的重要信息。
3. 调度决策模块:根据实时数据和气象预报,系统会结合一系列的调度策略,如逐时调度、汇流调度等,制定出最佳的防洪调度方案。
4. 控制执行模块:将调度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令,通过控制闸门、泵站等设备,实现水库的泄洪和蓄水操作。
二、重要性水库防洪调度系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通过合理的调度控制,可以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风险,保护人民的安全。
其次,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非洪水期间,系统可以通过调度蓄水,实现水资源的储备和供应。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提高水库的多功能利用效果,如发电、灌溉等。
三、应用案例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成功案例的介绍:1.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系统: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库之一,三峡水库采用了先进的防洪调度系统。
系统根据未来降雨情况和上游来水量预测,实时调整泄洪和蓄水策略,确保下游区域的安全。
该系统成功地防止了多次洪水,并保护了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日本防灾系统:日本是一个地震和台风频发的国家,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在那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北江防洪调度原型设计

广东省三防指 挥 系统 工 程 决策 支持 系统 中 , 洪调 度 子 系 防 统 完成防洪形势 分析 , 出多 种方 案的综 合评 价 和 比较 , 交会 提 提 商讨论 、 策。防洪调度 是防 洪工 作 的核心 , 决 主要是 依据 水 、 、 雨 工情 实时信息 和暴雨 、 洪水预报 , 设计 和优选 出防洪调 度方案 , 运
( 东省水 利 水 电信 息 中心 , 东 库 设 计 洪 水 为入 流 条件 , 据 防 洪 调 度 规 则 和 防 洪 经 验 , 计 出 多个 北 江 防 洪 调 度 方 案 , 非 恒 定 流 方法 计 算 每 个 方 案 依 设 用
保证 防洪 区域安 全 , 努力减少洪 水灾害 。防洪 调度系统功 能主要 包 括防洪形势分 析 、 防洪调度方 案制定 、 防洪调度方 案仿真 、 防洪 调度方案评 价 、 防洪 调度成果 管理 、 防洪调度系统管 理等 :
2 1 防 洪 形 势 分 析 .
用 防 洪 的 各 项 工 程措 施 和 非 工 程 措 施 , 计 划 地 调 节 、 制 洪 水 , 有 控
堤 围工 程设施 。防 洪调度的 目标 是保证北 江大堤的安全 , 依据 防
洪 调 度 规 则 和 防 洪 经 验 , 成 一 个 或 多 个 洪 水 调 度 方 案 。 在 飞 来 生 峡水利 枢纽工程建 成前 , 防洪 调 度 主 要 是 堤 围 工 程 设 施 , 利 部 水 门在 这 方 面 已做 了 大 量 的 分 析 研 究 工 作 , 制 定 了 北 江 在 不 同 也
珠江防洪调度系统建设

调度方案仿真 由水库 调度 、 道洪 水演进 、 河 蓄滞 洪 区运 用等 功能模块组成 ( 图 3 。仿真 计算包括水库调 度模型 、 见 ) 河道洪水演进模 型和蓄滞 洪 区洪 水演进 模型 。水 库调度模 型包括水库优化调 度和 多库联合 调度模 型 。一期 工程 的河
“ 两台一库 ” 的技 术体 系框 架 , 实现 了防洪形势分析 、 调度方案 生成 、 度仿 真计算、 调 方案 管理等功能 , 提供 了与水利
部 和 各 省 的 洪水 预 报 系统 及 调 度 系统 的接 口。
关 键 词 : 江 流 域 ; 洪 调 度 系统 ; 库调 度 ; 珠 防 水 洪水 演进
北江防洪调度系统 、 设珠 江三角 洲 防洪 调度 和韩 江流域 、 建
主要一级支流 的调 度模 型 , 以及枯 水期 的抗旱 、 供水 调度等
模型建设 。
2 2 建设 内容 .
建设 内容包括珠江 防洪调度软件 系统开发 、 防洪调度模
型开发 以及 防洪调度专用数据库 和数据交换接 口建设 。 防洪调度软件系统功能包括 防洪形势分析 、 调度方 案管 理、 调度方 案生成 、 调度 方案仿 真 、 仿真结果 可视化 、 度方 调
拟, 进而进行水库 、 蓄滞洪 区的洪水调度模 拟仿真 , 在防洪调
度预案的基础上 , 以人机 交互 方式生 成实 时调度 方案 , 进行
调度方案仿 真和仿真模拟结果 的可视 化显示 , 结合 灾情分析 等 因素进行多方案 比较 , 实现调 度方案 管理 、 并 调度 成果管 理、 系统管理 、 中央和省调度系统进行 数据交换等 功能 , 与 为
赵旭升男fijj南洛阳人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1实时雨情水情工情等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接入梧州武宣大湟江el柳州贵港京南石角等重要站点的水情预报结果及天生桥一龙滩岩滩飞来峡等水库的预报入库流量根据流域降雨或降雨趋势对流域内无预报区间进行洪水模拟进而进行水库蓄滞洪区的洪水调度模拟仿真在防洪调度预案的基础上以人机交互方式生成实时调度方案进行调度方案仿真和仿真模拟结果的可视化显示结合灾情分析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实现调度方案管理调度成果管理系统管理与中央和省调度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等功能为防汛会商提供决策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研究黄东1,陈芷菁2,陈亮雄1,徐林春1,卢伶俊2,张政1(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2.广东省水文局,广州,510150)摘要:本研究开展了北江下游洪水预报、两涌分洪、滞洪区洪水演进和淹没损失等研究,分析了两涌分洪效果及其影响、滞洪区运用效果、飞来峡枢纽蓄洪削峰效果等,初步构建了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为防洪调度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我省水利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北江;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前言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暨注入三角洲的诸小河等四个水系所组成。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也是广东省境内集水面积最大的河流。
从源头至思贤滘以上干流长468km(广东省境内458km),集雨面积4671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42930km2),河道平均比降为0.26‰。
珠江三角洲集雨面积为26820km2,其中三角洲网河区面积9750km2,注入三角洲其它诸河流域面积17070km2。
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范围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网河区域之一,呈现“三江汇流、网河纵横、洪潮交汇、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其水流形态既受上游径流动力的影响,又受外海潮汐动力的控制,此外,台风季节还受台风暴潮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六大重点确保防洪安全的地区之一,西、北江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严重威胁中、下游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三角洲地区。
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抓住我省水利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服务于我省水利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北江大堤—飞来峡水利枢纽抗洪抢险预案”的可操作性,为北江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实际的防洪决策和调度工作提供较为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实用的技术手段,开展了“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下面六个方面:①预报北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部分特征断面的洪水水位和流量过程;②运用芦苞水闸、西南水闸分洪时,模拟计算分洪对北江大堤各特征断面水位的降低值以及对广州片河网特征断面水位的影响;③破大塘围、大旺围、清西围、清东围的洪水淹没仿真演算,评估围内的淹没损失;④分别破大塘围、大旺围、清西围、清东围和组合破堤时,计算破堤分洪后北江大堤各特征断面水位的降低值以及维持时间;⑤运用飞来峡枢纽下闸蓄洪削峰时,模拟不同削峰流量获得的北江大堤各特征断面水位降低值;⑥运用数据库和GIS技术,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方便显示、查询和使用。
1 技术路线和关键问题在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水文、地形资料以及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和选取了典型的计算水文组合条件,建立了水文学和水动力学数学模型方法,对北江下游洪水预报、两涌分洪效果及其影响、滞洪区洪水演进和对应的淹没损失、滞洪区运用效果以及飞来峡枢纽下闸蓄洪削峰效果防洪调度方案及效果进行了建模计算和分析研究。
整个防洪调度应用系统的技术路线围绕系统的分析决策工作流程:首先根据实时水雨情进行北江下游洪水水位流量预报,得到主要水文测站的水位、流量预报成果;然后根据防洪调度原则及预案,进行飞来峡水利枢纽防洪调度模拟,如果水位继续超过两涌防洪运用条件,则采用芦苞水闸、西南水闸分洪,如水位继续超过滞洪区的防洪运用标准,则依次破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清西围滞洪。
系统的总体结构见图1。
系统由基础数据库、GIS平台、北江下游洪水预报模型、两闸分洪运用模型、滞洪区洪水演进和淹没损失评估模型、飞来峡枢纽下闸蓄洪削峰模型构成。
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形象直观地展示防洪调度的结果,为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图1 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研究中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洪水预报、防洪调度水文学、水动力学计算模型的研制和开发,模型的模块化、结构化设计,不同模型、模块之间通过数据库、GIS平台的整合衔接等问题。
限于篇幅,研究中所建立的各个模型、方法和计算过程从略。
2 主要成果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主界面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北江下游洪水预报通过北江流域洪水预报和飞来峡枢纽调度模型,本项目可以进行北江下游洪水的预报和调度。
比较预报值与实测值,“05.6”洪水飞来峡入库流量的预报,入库洪水的过程误差中90%在10%以内,过程平均误差只有7.6%;石角站的流量的过程误差中95%在10%以内,过程平均误差只有-8.42%。
(2)两涌分洪效果及其影响研究报告详细给出了“94.6”、“97.7”、“98.6”洪水过程以及“94.6”型100年、200年和300年一遇洪水这六种水文组合条件,以及分别考虑:①不运用两涌分洪,②根据实测资料推算的现状分洪能力(芦苞分洪460m3/s,西南分洪500m3/s),③两涌一河整治达标工程完工后芦苞、西南两闸设计分洪能力分别达到1200m3/s和1100m3/s三种计算工况条件下,北江下游以及广州片河网主要水文站点和特征断面的最大流量变化值、断面水位变化值以及累计时间。
以“94.6”型300年一遇洪水为例:考虑两涌一河整治达标工程完工后芦苞、西南两闸的分别按照1200m3/s和1100m3/s的设计能力分洪,可使芦苞水闸外水位下降最大0.5m,累计时间约53小时,芦苞水位下降0.2m的累计时间约59小时,下降0.05m的累计时间约241小时;相应地,中大站水位最大升高约0.2m,累计时间约1小时,中大站水位升高0.05m的累计时间约4小时。
(3)滞洪区洪水演进和淹没损失估算“1987年运用方案”预计启用的滞洪区顺序为:潖江、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清西围;“2007年运用方案”预计启用的滞洪区为:潖江、清西围。
针对上述2个滞洪区运用方案,考虑了6种水文组合及其与4个滞洪区运用顺序的不同组合,本项研究共拟定了30种滞蓄洪区运用的计算方案。
研究报告详细给出这些方案条件下,各蓄洪区内的洪水演进情况以及洪灾损失估算结果。
以“94.6”型300年一遇洪水为例:对于“1987年运用方案”预计启用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的方案6-3时,潖江天然滞洪区最大蓄洪量约1.67亿m3,溃口最大流量约930 m3/s;大塘围最大淹没面积11.51 km2,估算损失0.4亿元;大旺围最大淹没面积71.38 km2,最大蓄洪量约1.36亿m3,溃口最大流量约2607.6 m3/s,估算损失11.6亿元;清东围最大淹没面积80.48 km2,最大蓄洪量约1.14亿m3,溃口最大流量约2749.9 m3/s,估算损失13.2亿元;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合计淹没面积163.37 km2,估算损失共25.2亿元。
“94.6”型3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对“1987年运用方案”中,预计启用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清西围(方案6-4)时,实际只启用了大塘围、清西围。
两个滞洪区合计淹没面积111.41 km2,估算损失共10.7亿元,均相对方案6-3为小。
“94.6”型3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对于“2007年运用方案”(方案7-6),潖江天然滞洪区最大蓄洪量约1.67亿m3,溃口最大流量约927.38 m3/s;清西围最大淹没面积100.41 km2,最大蓄洪量约2.0亿m3,溃口最大流量约2612.6 m3/s,估算损失10.9亿元。
显然,只将清西围规划为滞洪区,在淹没面积和洪灾损失方面,较将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清西围同时规划为滞洪区的方案要小。
(4)滞洪区运用效果针对30种滞蓄洪区的运用方案,研究报告详细给出了北江下游特征断面的流量和水位变化情况,用来评估滞洪区的运用效果。
仍以“94.6”型300年一遇洪水为例:对“1987年运用方案”中,预计启用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清西围的方案6-4时,石角站水位最大降低值约0.81m,水位降低0.05m以上的累计时间约82小时;芦苞闸外水位最大降低值约0.86m,水位降低0.05m以上的累计时间约80小时。
“94.6”型3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对于“2007年运用方案”中(方案7-6),石角站水位最大降低值约0.74m,水位降低0.05m以上的累计时间约54小时;芦苞闸外水位最大降低值约0.82m,水位降低0.05m以上的累计时间约54小时。
可见,“2007年运用方案”和“1987年运用方案”在水位最大降低值方面,运用效果相差不大。
(5)飞来峡枢纽下闸蓄洪削峰效果以“94.6”典型年洪水为例,飞来峡水库的入库站横石站实测洪峰流量为17500m3/s。
10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为19274 m3/s,经飞来峡水库调洪后,洪峰流量削减为16000 m3/s,演进到石角,石角站的洪峰水位比天然情况削减了0.41m;该站20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为20760 m3/s,经飞来峡水库调洪后,洪峰流量削减为16500 m3/s,石角站的洪峰水位比天然情况削减了1.07m;该站30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为21500m3/s,经飞来峡水库调洪后,洪峰流量减少为17600m3/s,石角站的洪峰水位比天然情况削减了1.22m。
(6)系统构建和集成系统运用数据库和GIS技术,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防洪调度应用系统,方便显示、查询和使用。
3 建议①原《珠江(广东省境内)防御特大洪水方案》颁布于1987年,20年来大塘围、大旺围、清东围、清西围的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建议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调整滞蓄洪区规划和运用顺序。
②西、北江下游及珠江三角洲河道水流条件极其复杂,始终处于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过程之中,建议加强对水文地形的观测,在新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反映变化后的实际情况。
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检验、改进、完善和更新模型和资料,逐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防洪调度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我省水利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