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诵读方法 停顿 重音
朗诵中重音的基本原则

朗诵中重音的基本原则
朗诵中重音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诗歌或文学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1. 根据诗句结构确定重音:通常情况下,诗句的重音落在强调的词或词组上,这些词可以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
2. 注意句子的语调和情感表达:朗诵中重音的设定要符合句子的语调,即句子的变调和停顿。
同时,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有时可以在某些词上加重音来强调情感。
3. 考虑韵律和节奏:有些诗句或文句存在特定的韵律和节奏,如韵脚、押韵等,这些要素也可能会影响到重音的设置。
4. 随着意境的变化调整重音:在朗诵过程中,要根据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重音的设置,以满足作品表达的需要。
总之,朗诵中重音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诗歌或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调、情感和韵律等因素来确定,以保持作品的音节平衡、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完整性。
现代诗朗读技巧

现代诗在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安排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1、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⑴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由主语谓语构成的诗句,谓语是说明主语情况下,一般要重读。
例如:“我们新鲜。
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
我们芬芳。
”(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主谓宾结构的诗句,宾语重读。
例如:“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
”(刘半农《情歌》)谓语前加上修饰语的诗句,则修饰语重读。
例如:“霖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沈尹默《月夜》)“呼呼”“明明”这两个修饰语就取代了重音的位置。
⑵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
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
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好”是人民对周总理最高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敬意。
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重读“死”和“活”,使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
例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重音只有落在“灯笼”上,才能与上文“你看那朵流星”挂起钩来,构成比喻关系。
为了强化听者印象,诗句中列举的同类成分。
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重读“高山”“大地”“森林”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2、停顿: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
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读新诗,不能机械地依据字数来划分节拍,要兼顾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各行的节拍数要匀称、均衡,使其有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美。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音节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音节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给人带来了无限的诗意和魅力。
古诗的朗读不仅需要掌握每个字句的音调,更需要准确地掌握节奏感和音节的划分,才能将古诗的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读者的情感共鸣。
古诗朗读的节奏感朗诵古诗,首先要感受到古诗的节奏感。
古诗的节奏往往是根据字数、韵脚等规律来确定的,因此,在朗读时要注意每个字的长短和重音,形成一种特定的节奏。
例如,五言绝句的节奏感较为明显,每句五个字,通常可以分为两个短句,前三个字为一句,后两个字为一句,通过掌握这种分句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古诗的韵律美。
音节的划分在古诗的朗读中,音节是至关重要的。
音节的划分有助于掌握每个字的发音和重音位置,更好地表达出古诗的韵律之美。
古诗的音节划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单音节词:单音节词通常只有一个音节,朗读时可以直接按照字的发音进行朗读,重音位置通常在单音节词的头部或尾部。
2.双音节词:双音节词有两个音节,通常需要注意每个音节的长短和重音位置。
朗读时要分清每个音节的发音,并掌握好重音位置,以保持韵律的连贯性和美感。
3.多音节词:如果古诗中出现了多音节词,通常需要根据词语的含义和整句的韵律来决定音节的划分。
在朗读时要尽量保持句子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不要让多音节词的出现影响整体的朗读效果。
古诗朗读的技巧除了注意节奏感和音节的划分外,在朗读古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以提升整体的朗读效果:•抑扬顿挫:在古诗的朗读中,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运用,即通过声调的变化和停顿的安排来表现出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感情投入:朗读古诗时要尽量将自己融入到诗意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力,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性。
•节奏变化:在朗读古诗时可以通过控制语速、声音的高低、停顿的长短等手段来调整节奏感,使古诗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的朗读要领,准确划分音节,把握节奏感,使古诗的韵律之美得以充分展现,带来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 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无本之木。
因而、亲身经历一样。
这种再创作;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例如:我被国民党逮捕,文明言行,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来呵,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语句等的含义。
要注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
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响亮的声音,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企盼,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
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正确;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
二,即声音的清晰,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内容和感情支配的。
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xx《挺进报》的特支书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搞清楚文中生字。
其次。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用普通话朗诵。
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增强理解,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团结了│党和红军、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使得”,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
(一)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往往优先重读定语,强调重音不同,首先要咬准字音。
三,不要囫囵吞枣,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最后,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实为音强,在句子中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语法结构有关,称为“结构重音”;另一类与说话人强调的某个意思有关,称为“强调重音”。
结构重音是指说话人无特殊需要强调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与语法结构有关的重音。
大致规律如下:1、主谓句中谓语要重读。
如:风停了,雨住了。
大水冲来,房屋倒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2、动宾句子中宾语要重读。
如:这叫xxxx。
皂荚树像大伞。
3、补语要重读。
如:跑得快,跳得高。
在绿叶间,花儿显得更加艳丽。
大家都乐得前俯后仰。
4、表示特指的疑问词要重读。
如:谁在那里?你的家在哪里?5、修饰语要重读。
如: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xx高高地飘扬。
强调重音无固定位置,要根据说话人强调的意思决定。
朗读时可通过上下文联系得到启示。
例如《趵突泉》第三自然段中一句:“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离开上下文,便可以赋予多种不同的强调重音: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水流的欢快不是吗?)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就是那样的。
)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水花的透明与闪亮。
)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总是那样。
)但是,联系上下文,稍作思考就会知道,应是第四种情况,重音在“永远”上,这样才能与上文的“没昼没夜”,下文的“永远……不知疲倦”相照应,充分表现原文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强调重音切忌割裂句子。
往往在把句子分段之后会产生片面性。
例如“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这句话如果分段来看,很容易误认为重音在修饰成分“凶恶残酷”或者在宾语“借口”上。
但是纵观全句(假设复句)就不难发现,作者愿意是说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很显然,重音应该放在“存心”和“很容易”上。
这样,两个分句才能相互响应,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特别是作为故事的结尾,更不可能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不去提示道理,不是吗?在实际的朗读中,结构重音与强调重音往往并存,相比之下,强调重音更为明显,此时结构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诗歌朗诵的技巧方法有哪些

诗歌朗诵的技巧方法有哪些同是语言文字作品,因体裁不同,表达方式各异,作品的意蕴韵味也会各有不同,因而,朗读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各有侧重。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歌朗诵的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诗歌朗诵的技巧方法1.诵出节奏美第一,读好诗的音步。
所谓音步,即是诗句中的语音停顿单位,一般是一个实词或一个词组为一个音步。
节奏主要由音步来体现。
一个音步就是一个节拍。
五言诗一般分三个音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现代诗也有音步,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分别是三个音步和四个音步。
现代诗的音步大小不一,跨度不一,诗句在延续过程中就会产生错落有致的节奏。
具体到一首诗来说,音步行进的速度和停歇时间的长短,要视诗歌的内容和风格而定。
第二,读出诗的韵脚。
诗歌大多是押韵的,朗读时要将韵脚的音节稍稍拖长,读得响亮、清新、平仄分明,这样听起来会更和谐优美,委婉动听,从而显示出诗歌的音乐美。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烟”、“川”、“天”三字是押韵的,如读得亮一些,就会形成音韵回环呼应,产生一种和谐悦耳的韵律美。
2.诵出旋律美读诗如品茶,都强调“出味”。
古诗之味,在于韵律。
即语调的腾挪跌宕、声音的强弱粗细、节奏的快慢变化。
简单地说,就是要注意语调的平、升、降、曲。
如:《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平)白云生处有人家。
(曲)停车坐爱枫林晚,(升)霜叶红于二月花。
(降)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运用高低变化、拖长字音、轻吐重读和拖腔上扬等技巧,将作品中那种时而恬静、时而喜悦、时而热情豪放的情绪表现出来,给听众以爽朗、振奋的感觉。
诗的一、二句写远景,朗诵时,要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觉。
观沧海朗读重音和停顿的规则

观沧海朗读重音和停顿的规则《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景象的古诗,通过对其朗读,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朗读重音和停顿规则的建议:1. 朗读重音:在朗读诗歌时,需要将重音放在那些具有深刻含义或情感表达的关键字词上。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中,“碣石”、“沧海”、“澹澹”、“竦峙”、“茂”、“萧瑟”、“涌起”、“灿烂”、“咏志”等词语应该被强调,以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停顿规则:在朗读诗歌时,适当的停顿可以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规则进行停顿:a. 根据韵律和意义单位停顿。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 根据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停顿。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 根据语气和情感表达停顿。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停顿较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停顿较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停顿较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停顿较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停顿较轻)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停顿较重)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停顿较轻)。
诗歌朗读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诗歌朗读需要注意哪些技巧1.理解诗歌:在朗读之前,需要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有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和反复品味诗歌,了解作者的用词、句式、韵律和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才能更好地朗读出其内涵和特点。
2.把握节奏:诗歌的韵律是朗读的基础。
朗读时要保持合适的节奏感,通过调节语速和重音,使诗句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掌握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保持平稳的节奏。
3.控制语气:朗读时需要掌握好语气的变化,以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诗歌中有时会出现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朗读时需要根据诗句的意境和情感变化来调整语气的高低、轻重和缓急。
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和音调的变化,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有力。
4.善于运用停顿:停顿是朗读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停顿的使用,能够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停顿,让句子的意义更加清晰,让听众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
5.合理运用音量和音调:音量和音调是朗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
通过合理运用音量,能够使诗歌的表达更加饱满丰富。
根据诗句的表现意境和情感需要,使用不同的音量来突出重要的词语或表达情感。
同时,音调的运用也能够增加诗歌的表现力,通过高低不同的音调来表达诗句的语气和情感。
6.注意语音的准确性:朗读时需要特别注意语音的准确性。
诗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发音或不常见的词语,朗读时要保证字音的准确性。
通过多次熟悉和练习,让自己熟悉这些词语的发音,以确保朗读的质量。
7.注意停顿的运用:停顿是朗读中的关键技巧之一、通过合理运用停顿,能够使诗歌的语音更加鲜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停顿,突出句子的意义,使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8.情感的表达: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朗读时要通过语音的表达来传达诗歌所包含的情感。
可以通过语气、音量和变调等手段来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9.注意细节:朗读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例如,要注意语速的适度,不要过快或过慢;要注意韵律的准确性,尽可能做到准确地识别和发音;还要注意声音的稳定性,以保持平稳的朗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一般短句里谓语常重读 ②动词形容词前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补语(由形容词动 词及部分词组充当)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重读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突
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 语加以强调的音,又 叫“逻辑重音”。强 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 置,它是根据表意的 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重音
语法重音
强调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 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 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 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 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 ,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 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 啊
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 脸— —有啥秘密,
瞧呀,瞅呀, 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 头— —那么好奇?
思来想去……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阿
1、停顿 2、重音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 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 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 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 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 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 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 印象。
生理停顿
停顿 语法停顿
强调停顿
是为了
突出某
种事物
按照或词表达 语法某关种特 系所殊作感情 的停所停顿作顿的
一般说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 修饰成分与中心语之间,都可以有 停顿。
例如:
海/翻了个身似的, 泼天的/ 大雨, 将要/洗干净/太阳上的/白 翳。 夕阳/把水面/映得 /通红, 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影霞。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