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的技巧与方法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则是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诗意表达、情感抒发、节奏把握等等。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诗词诵读的方法1.注重诗词的意境古诗词往往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

在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背后意境,帮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等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地诵读出诗词的内涵。

2.重视音韵节奏古诗词的音韵节奏是其独特之处,也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韵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模仿和吸收古诗词的音韵特点,学会正确地吟诵出古诗词的音律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3.培养情感表达古诗词的诵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机械复述,更需要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加以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情感疏导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领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之能够融入到诵读中去,从而诵读出更有情感的诗词。

4.结合表演古诗词诵读也可以结合表演形式,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

可以进行小组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诗词的表达中去。

1. 运用故事讲解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后故事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诵读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开展朗诵比赛开展古诗词的朗诵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表现。

在比赛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词的诵读中去。

4.结合音乐表演可以将部分古诗词结合音乐表演,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加强古诗词的表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简单易行的古诗词朗诵技巧

简单易行的古诗词朗诵技巧

简单易行的古诗词朗诵技巧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行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需把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凹凸、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简洁易行的古诗词朗诵技巧,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欢迎阅读与借鉴,感爱好的伴侣可以了解一下。

简洁易行的古诗词朗诵技巧汉语是声调语言,根据声调在中国古汉语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严格的平仄规律使得格律诗有一种自身固有的韵律美,这个特点使格律诗更易于朗诵出美感,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对诗词中平仄韵律美有深切的理解和感受。

古词也具有这种平仄规律,这使两者在朗诵形式上有一些共通之处。

一、奠定基调基调,从文本的角度看,是指有声语言创作的基本格调、整体情调。

诗词内容本身有自己的基调,是朗诵者创作的依据,但通过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作品便有了朗诵者给予的其次基调——朗诵基调。

朗诵基调和诗词自身基调一般来说基本保持全都,当然,因受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受的影响,不同朗诵者对同一文学作品必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朗诵基调和文本基调的偏差。

但这种偏差与艺术效果的好坏无关,对其评价则见仁见智。

这里,我们主要从作品本身动身,与文本内容相全都的朗诵基调。

如何奠定基调,主要从诗词背景和内容特点两部分来把握。

诗词背景了解背景,主要是了解的人生经受和创作背景。

艺术家的个人经受与艺术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创作客体来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肯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着肯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受密不行分。

一个作品的诞生,必定是艺术家世界观、价值推断、情感、经受等的综合体现,了解其背景,可以加深朗诵者对作品的理解。

以陆游的作品《钗头凤》为例。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

据史料记载,陆游年轻时娶了唐婉为妻,两人恩爱万分。

然而陆游的母亲对唐婉颇有看法,最终二人分开。

诗朗诵技巧

诗朗诵技巧

诗朗诵技巧篇一:诗歌朗诵朗诵技巧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一、停连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

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

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

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

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席慕容《初相遇》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二、重音——重音的读法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春》《天上的街市》——轻快型《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1,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形之于声及于听众是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提出并遵循的创作之路。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的诵读,不仅可以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诵读古诗词,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提前预习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知识和注释,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并对生涩的生字生词进行解释。

此外,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还可以演示或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或者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二、模仿诵读模仿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模仿诵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引导学生模仿自己的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不同风格、语音的名家诵读,以丰富学生的语音语调。

三、分析诵读分析诵读是通过对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诵读。

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形式、体裁、词汇、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诵读。

例如,对于抒情诗歌,可以通过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诵读出情感的细腻和真挚。

四、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诵读方法。

在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例如主人公、配角、旁白等,并要求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诵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情境和角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感。

五、配合动作动作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

在古诗词诵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配合动作。

例如,对于刻画宏伟壮丽的山水,可以通过手势等方式配合诵读,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总之,古诗词诵读教学既要注重表达技巧的训练,又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的魅力。

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嘿,咱来说说古诗词诵读的那些事儿哈!你知道不,诵读古诗词就
像是开启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比如说,当你读到“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你不就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那个寂静的夜晚,和李白一起看
着那洒在地上的月光嘛!
诵读古诗词,首先得有感情呀!你可不能干巴巴地读,那多没意思。

得把自己当成诗人,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就好比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就得有种豪迈的气概,感觉自己站在江边,看
着那汹涌的江水奔腾而去。

还有啊,节奏也很重要呢!你不能读得乱七八糟的,得有韵律感。

就像唱歌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读起来就得轻快一些,把那春天的生机勃勃给表现出来。

诵读的时候,声音也得注意哦!别跟蚊子叫似的,得响亮、清晰。

想象一下,你在舞台上表演,那不得让大家都听得清楚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就得读出那种气势来。

咱再说说技巧方面。

可以试着加上一些动作呀,让诵读更生动。

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候,就可以做出放风筝的动作,那多有趣呀!
哎呀,诵读古诗词真的太有意思啦!你想想,通过诵读,你能感受
到古人的喜怒哀乐,能领略到不同时代的风景。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
棒的事情吗?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让古诗词在我们的诵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呀!我的观点就是,古诗词诵读是一种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活动,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古诗文诵读教学要取得迷人的魅力,诵读的技巧与方法也要讲究。

1、诵读技巧的把握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

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②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

如把握《诗经卫风氓》那女子的痴情、专一、勤劳、善良,被弃后的坚强、果断,把握《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忠贞、专一、善良、倔强,焦仲卿的专一、善良而懦弱,可凭借富有个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示力量更突出。

如若能体会《项脊轩志》中母亲那慈爱的关切:“儿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怜爱、赞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妻子传达小妹之语的天真中含好奇与顽皮:“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并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口气准确地表现出来,更能突出那言犹在、而母亲、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种刻骨的悲痛,更让人潸然而泪下。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古诗文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快速背诵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快速背诵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快速背诵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1.理解诗意:
-在背诵前,首先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有所了解,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和主题内容。

通过理解每一句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有助于记忆。

2.分段记忆:
-不要试图一次性记住整首诗,可以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或者按诗句进行分段,逐段理解和背诵,然后逐步串联起来。

3.韵脚与节奏感:
-利用古诗的韵律特点进行记忆,古诗通常有其固定的平仄规律和韵脚,掌握并朗诵出这种韵律美,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4.关键词提示法:
-每句诗词中挑选出关键词或意象,形成一个线索,帮助记忆整句诗词。

5.联想记忆:
-尝试将诗词的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经历相结合,构建生动的画面,通过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

6.反复诵读:
-通过大声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通过声音的刺激加深记忆。

多次重复后,自然而然就能记住诗词。

7.默写检验:
-背诵后尝试默写,这是检验记忆效果的好方法,同时默写过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

8.制作诗词卡片:
-可以把诗词写在卡片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复习,利用碎片时间强化记忆。

9.歌曲改编法:
-对于一些特别难记的诗词,可以试着将其改编成歌曲唱出来,音乐旋律能有效帮助记忆。

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方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方法,供大家参照。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同学多读,可指导同学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心得,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是指导同学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马上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指导同学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同学学习,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同学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马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可指导同学边读边思索,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让同学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同学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诵读技巧的把握
(一)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关键 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静 夜思》朗读时语速可平缓些,语调可略微低沉些,要 读出思乡的情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 帝城》,要以豪迈的语气去诵读,体会到河山的壮丽, 诗人的喜悦之情;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要以喜悦的自由的语气指导。
1、五绝和五律可分为两个音节,如“造化/钟 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还有可分 为三个音节的,其中有“二、一、二”式。如“晨 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另外一种 是“二、二、一”式。如“绿树/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过故人庄》),这里的“一”主 要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补充说明。
2、七绝和七律主要可分为“二、二、三” 式、“四、三”式和“二、二、一、二”式,如 “惜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无题》),他们的区别在于意 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

古诗词诵读的技巧与方法
古诗词是最适合诵读的作品,因为它们押韵,又 讲究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在古时候它 们都是可以唱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说的就是柳永的词,到处都有人唱。
2020/7/9
一、特定意境的营造
营造与所诵读古诗词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 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对作 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特定意境的营造往往具有 暗示性、提示性,它是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静夜思》意境的营造:先以小提琴奏出《思乡曲》 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逐步提高音量渐入高潮,最后 慢慢减小音量结尾,以达到意犹未尽的意境效果。
(二)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诗词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 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 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 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 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三)把握古诗词的诵读节奏。
古诗词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 按表音 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