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大学留学生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1870年(同治九年),曾国藩、李鸿章向朝廷请奏派遣聪明幼童赴美留学的亊得以获准。
1872年8月,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等三十人赴美。
以后按年递派二十三人,至1875年一共派出了一百二十人。
这些留学生到1875年全部撤回国内,除病故及中途返国外,共近一百人分配到电报、船政、机器局、北洋水师等处工作,其中佼佼者如詹天佑等。
少数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如唐绍仪等。
有十四人成为海军将领,半数在中法、中日甲午战争之中捐躯。
继派幼童赴美后,福建船政局派学生赴法、英学习造船、海军。
学成回国的有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人。
1872年至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少年,分四批赴美留学(每批30人,四批120人,其中有84人来自广东),留学计划长达15年。
他们在历史上习惯被称作“留美幼童”。
到1880年,共有超过五十名留美幼童考入美国名校,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人进入哈佛大学,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等等。
甚至,还有一位名叫潘铭钟的孩子,以15岁的年纪,考入瑞萨莱尔学院,被称为天才少年。
1965年,随着最后一位留美幼童邝荣光先生离世了,终年103岁。
至此,“留美幼童”如惊鸿一瞥般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
一般指19世纪60——90年代。
1872年,在曾国藩等人的支持下,容闳招录了30名幼童赴美留学,是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
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这批学
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
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
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
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
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
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祗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
人顺利完成学业。
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
学业的。
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
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的例子50字

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的例子50字
詹天佑,我国第一批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修筑铁路,细心勘察、大胆尝试,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最终成功修筑了京张铁路。
钱学森,海内外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他引领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
陈景润,白天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晚上在家自学数学,最终证明了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让世界震惊,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袁隆平,顶着烈日,脚踩泥浆,亲自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不足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匡衡,勤奋好学,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来读书。
到有很多书的大户人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只要看他们的书。
于是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沈涛,一位刺绣能手,一边教学生,一边创作,还亲自去日本考察,刺绣作品获得世界最优等品,最终把中国的刺绣艺发扬光大名扬海外。
梅兰芳,我国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首,他从小刻苦学戏,勤学苦练,技艺精湛,把京剧带到国外,并使之发扬传承为国家争气。
陈章良,曾留学美国,从事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把技术运用到企业发展上,他的技术产业化为中国做出极大的贡献。
荣闳

太平,洋务与维新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esternization and Reform movement
太平,洋务与维新
太平天国
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归国的容闳最初并未产生革命的思想,而是在传教士的陪同
下访查太平天国。之所以有此想法,一是被洪秀全封为干王的洪仁轩思想开放,能看 到进步潮流,与荣宏本人也是故交,认为他有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另外,
”。1854年11月,容闳谢绝了许多美国友人的挽留,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为
选派留学生出国而扎实工作。
容闳及清末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容闳回国在香港登陆后。如何去选派留学生出国是 他面临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他甚至连国语都忘得差不多 了,于是他先往广州学习中文,后往香港谋生,盼有朝一 日能遇到清廷的显宦(huan),说服他们往美国派留学生。 容闳所招的清末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共三十名,1872摄于香港 辛苦奔波了一年多,一无所获。于是又来到了上海,先在 海关做事,后当翻译、译书,转而经商,开茶叶公司。经 过七八年的闯荡,容闳已经颇有名气,深得洋务官僚的赏 识。1863年曾国藩致函容闳,“亟(ji)思一见”。于是, 容闳被收留在曾国藩的门下,帮曾办洋务事业。1870年, 曾国藩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容闳当翻译,有了和曾单 独接触的机会,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留学教育计划。 曾国藩非常赞同,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 批准。前后经过近20年的努力,容闳的理想总算变成了 现实。
容闳
——他的出现,是中国全球化的最初体现,意味着古老的 中华文明将遇到一种新的文明的挑战、碰撞,并渐渐与之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古老中国,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就是“现代 化”,容闳是中国现代化当之无愧的爱国者和重要推动者。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qj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D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C.“扶清灭洋”D.“求富”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 )。
A.《劝学篇》B.《醒世恒言》C.《盛世危言》D.《天演论》5.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6.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7.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8.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清代的是( D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康乾盛世9.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B.进行传教活动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10.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变革始于( B )。
A.《南京条约》签订B.总理衙门设立C.海关总税务司设立D.外务部的建立11.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A )。
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12.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B )A.黄兴B.黎元洪C.孙中山D.章太炎1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B)A.工业B.金融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1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B.进攻受挫后采取消极防御方针C.“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D.丧失了与福建十九路军的合作良机15.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ik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A)。
A.戊戌维新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革命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C)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5.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
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6.《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D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7.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B.北京C.天京D.金陵8.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9.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0.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D)。
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邓小平C.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D.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11.遵义会议于(A)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A.1935年1月15日B.1934年8月7日C.1933年10月26日D.1927年8月1日12.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A.上海B.南京C.广州D.天津13.“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温和,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回望晚清留美幼童

2001年,是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生容闳由耶鲁毕业的147周年纪念,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批官费120名留美幼童返华120周年纪念。
回顾历史,展望将来,中国幼童留美史实,深具时代意义,这两个“120”值得深思。
晚清由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平均年龄抵美时为12岁半),肩负为中国寻求富国强兵的使命,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政府官费派赴美国留学,乃空前创举。
诚如曾国藩、李鸿章所说:“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原计划本以20年为期,后因清廷保守主义抬头,在1881年(光绪七年),全体留美幼童奉召辍学归国。
当时幼童中得于耶鲁大学毕业者,仅詹天佑及欧阳庚二人,其余仍在大学和中学。
然而在归国的120名幼童中,有成功向美国交涉返还庚子赔款1500万美元的驻美公使梁诚;有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唐绍仪;有修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有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蔡绍基;有复旦大学创办人前面提及的唐绍仪;也有在甲午海战中撞日舰“吉野”而为国捐躯的“致远”舰副舰长陈金揆;还有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再经纽约州议会特准无美国公民籍,可在纽约州执业律师的张庚仁等。
当年120名幼童是未完成学业,被迫返华。
但他们返华后都洁身自好,力争上游。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这批留美幼童们为中国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海军及高等教育都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不负所学,为国奉献。
1872年中国幼童赴美留学,是比1878年中国首任驻美公使抵达华盛顿还早6年。
留美9年,他们是在美国新英格兰著名中学“耶鲁”、“哥伦比亚”及“麻省理工”名校的第一代中国留学生。
他们不仅学业成绩优异,在美国社会中,他们分住在新英格兰地区54个美国接待家庭(康州34家、麻州20家),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远流长。
中国幼童留美,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极具重要性的一页,弥足珍贵。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杭州申友留学留学是有历史的,也是有故事的。
今天,是一位伟人诞生的日子,他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批留学生,也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他曾主张修建京张铁路,独创“竖井施工法”和“人”字线路,只用4年便使铁路成功通车。
他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他是谁了,是的,他就是詹天佑!他身上的光环很多,但杭州申友留学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标签。
同批留学的人当中,也有其背后的故事待挖掘。
今天,就请和杭州申友留学一起,探寻下这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学生,看看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其实是官派留学的。
在1872-1875年间,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倡导,清政府扶持派出赴美国留学生。
当时,这些留学生分四次总计一百二十名,出国时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而也被称作为“中国留美幼童”。
这些留美幼童中,有不少后来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为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詹天佑就是其中的典型,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人物。
唐绍仪,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
他是清政府官派的第三批留学生,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担任过驻朝鲜总领事,后来还就任过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还是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的校长。
是不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光环呢?在那个年代,官派出国的孩子家庭条件一般不好,国外有种种的未知,加上当时的国人对于外面世界的认知是很有限的,所以这批幼童是带着风险和忐忑踏出国门的。
他们后来的成就,让我们知道,祸兮福之所倚,这一趟出国留学,为其打开了思维,完全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算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拨人,所以他们后来才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这跟国外的优质教育是分不开的,也难怪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再比如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
他是第二批留学幼童,曾就读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后被清廷召回。
回国后,他担任过上海《南方报》编辑、主笔,又在清政府做过外务部司员、候补主事、主事,参与了“庚款留美”事业,后来又做了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可以说是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了!他们是这拨人当中的典型,还有很多也有伟大光环的留学人,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批大学留学生
在北洋大学的历史上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许多第一,资送我国第一批大学生留学就是其中的一项。
北洋大学堂创建之初,就将资送毕业生留学作为学堂的主要任务之一。
《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中规定:该学堂学生毕业后“准给考单挑选出堂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
”同时,在头等学堂章程中列出“头等学堂年经费------所节省之经费,除另造二等学堂及每次考试花红外,其余积存生息,以备四年后挑选学生出洋川资经费。
”1899年北洋大学堂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原本毕业后即可赴美国留学,可是因为英法等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北洋大学堂被德军强占为兵营,学堂被迫停办,留学一事只能搁浅。
1901年,北洋大学堂创始人盛宣怀通过南洋公学资送北洋大学堂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
这是中国首批大学出国留学生,是中国高等学校留学教育之始。
当时,学堂设“留美学堂监督”一职,由学堂总教习丁家立兼任。
丁家立亲自带领北洋大学堂第一批毕业生赴美留学。
此批留学生共8名,具体情况是:陈锦涛,字兰生,31岁,广东南海人,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博物学(物理学)。
王宠惠,字亮畴,23岁,广东东莞人,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学。
张又巡,又名煜全,字永云,24岁,广东南海人,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学。
王宠佑,字佐臣,25岁,广东东莞人,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矿学。
严一,又名炳芬,字锦榕,26岁,广东南海人,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
胡栋朝,字振廷,26岁,广东番禺人,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工程学(土建)。
陆耀廷,字佩萸,31岁,广东高要人,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工程学(土建)。
吴桂龄,字猛舟,22岁,广东新安人,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机械学。
这批留学生分别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回国后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王宠佑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汉口炼锑公司总工程师,汉冶萍铁厂厂长等职,是我国著名的矿冶专家。
张又巡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学校校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1901年至1907年我国官费留美学生总计约有100余人,其中北洋大学堂就占有半数以上。
他们后来大都成为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如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医学家刘瑞恒,数学家秦汾,银行金融家钱永铭,冶金学家温宗禹、蔡远泽,法学家赵天麟、冯熙运,师范教育家李建勋、齐璧亭等等。
北洋大学堂出国留学生全部为公费派遣,除资送学生留美外,还有留英、法、德、日、比等国。
由于北洋大学堂课程安排、讲授内容、所用教科书,均以美国著名的哈佛、耶鲁等大学为标准,故所培养的学生质量很高,从第一届毕业生起即可免试直接进入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院深造。
北洋大学堂的出国留学教育不仅为中国培养了高层次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