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2)0928(有解析)

合集下载

1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内能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1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内能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简单1、物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动能和分子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__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高,物体内部______________越激烈,物体的_________就越大.【解答】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故本题答案为: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势能;温度;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内能.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双手互搓发热C.晒太阳取暖D.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分析】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解答】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B、双手互搓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C、晒太阳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故选C.3、下列事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在饮料中放入冰块使饮料喝起来更凉爽B.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互搓双手来使双手变暖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D.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而发光发热【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解答】A、夏天在饮料中放入冰块使饮料喝起来更凉爽,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符合题意;B、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互搓双手来使双手变暖,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内能,故不符合题意;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即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内能,故不符合题意;D、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而发光发热,即阻力对陨石做功,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4、春节时,孩子们总喜欢燃放鞭炮.有一种鞭炮,不需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这是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分析】本题抓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解答】改变物体内能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对鞭炮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做功;增大.5、下列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A.正在熔化的冰B.正在大气层中下落的飞船返回舱C.紧急刹车时汽车的轮胎D.暖气片内循环的热水【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解答】A、正在熔化的冰,虽然温度没变,但是状态变了,固态变为液态,内能增加了.故A不符合题意.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和大气层摩擦生热,使表面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C、紧急刹车时汽车的轮胎和地面摩擦生热,故内能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暖气片内循环的热水,和外界不断发生热传递,不断释放热量,内能减少.故D符合题意.故选D.6、冬天,有些人喜欢把冷的袋装牛奶放进热水中浸泡,等牛奶变暖后再饮用.浸泡后,牛奶从热水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人们还喜欢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特点: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解答】牛奶从热水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增加;做功.7、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有机械能,可能没有内能B.一个物体可能只有内能,没有机械能C.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内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入手,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解答】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总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总是具有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是不能改变的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哪些.【解答】(1)物体温度降低(或升高)时,它的内部分子运动变缓慢(或剧烈),所以内能就减少(或增加).故A错误;(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故BC正确;(3)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D正确;故选:A.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C.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分析】(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都具有内能,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解答】A、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有内能,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正确;C、做功与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由Q=cm△t可知,物体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决定,高温物体不一定比低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B.10、2013年上海科技活动节推出了一处节能环保、可调节室温的江水源热泵技术.如图所示是其夏天工作时的流程,当江水循环到冷凝器时,利用江水与冷凝器存在的温度差,通过________的方式带走室内热量,从而实现降温.【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一是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二是做功,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解答】江水和冷凝器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因此发生的是热传递;故答案为:热传递.11、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解答】A、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是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D.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在火炉上烧水时水温升高,感冒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都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都不符合题意;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选D.13、如图所示,用铁锤连续敲打铁块,铁块变热,内能__________;铁块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A.减小,做功B.增大,做功【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解答】当用铁锤打铁块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铁块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答案为:增大,做功.14、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是因为具有相同的()A.热量B.熔点C.内能D.温度【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解答】如果两个物体间的温度相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选D.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物体内能减少,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分析】①热量是过程量,应该用“吸收”或“放出”来修饰.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③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④物体内能改变了,可能表现在温度的变化,也可能表现在物态的变化.【解答】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不符合题意;B、物体的内能减少,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功,符合题意;C、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跟内能多少无关,不符合题意;D、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不符合题意;故选B.16、用高压锅烧水,拧紧锅盖后水温缓慢上升,在水烧开前,锅内水的()A.体积变小B.内能变大C.密度变大D.比热容变小【分析】①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②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③一定质量的物体,体积增大,密度减小;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状态和种类有关,与温度没有关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状态有关,与温度无关,水的比热容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B.17、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叫做内能B.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C.物体温度为O℃时,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也相同【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以及物态有关,由此可判知各选项的正误.【解答】A、B、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A错误,B正确;C、因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物体温度为O℃时,内能一定不为零.故C 错误;D、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以及物态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B.18、关于物体内能和机械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也一定大B.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小C.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它具有的内能也为零D.物体具有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大小无直接关系【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与其本身的机械能无关.【解答】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位置,运动有关;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具有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物体机械能的大小,对其内能大小没有影响.故选项A、B、C不正确,选项D正确.故选D.19、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足球静止,所以足球的分子动能为零B.因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所以足球的分子势能为零C.如果足球运动起来,足球的内能要增加D.如果足球的温度升高,足球的内能要增加【分析】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质量、状态、材料.注意要把内能与机械能区别开来.【解答】A、说法错误,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动能不为零;B、说法错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势能不为零;C、说法错误,足球运动,动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D、说法正确,因为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选D.20、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标志着该物体的()A.动能增加B.内能增加C.势能增加D.机械能增加【分析】要知道物体内能怎样变化,首先应该知道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解答】因为物体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选B难题1、对于同一个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较大时,温度一定较高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D.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一定更激烈【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状态关.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解答】A、质量相同的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了和温度有关外,还和物质的状态有关.物体的内能较大时,可能是状态相同,温度较高,也可能是温度相同状态不同.故A错误;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或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有关,所以物体的温度不变时,物体的状态不同,内能也不同,故C错误;D、一切物质的分子不都在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手”取暖B.通电后灯丝发热C.用水冷却发动机D.反复弯折铁丝发热【分析】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解答】A、“搓手”取暖属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B、通电后灯丝发热,是电流做功改变了灯丝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用水冷却发动机,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反复弯折铁丝发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砂轮磨工件,工件的温度升高B.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C.电炉丝通电后热的发红D.夏天,马路被晒得烫脚【分析】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解答】A、砂轮与工具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B、双手相互摩擦,手发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C、电炉发热是通过电流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太阳辐射是以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故选D.3、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分析】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消耗的是机械能(或动能),轮胎发热说明转化成了内能;冷水冲洗轮胎可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达到给轮胎降温的目的.【解答】轮胎与地面摩擦发热的过程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或动能)转化成了轮胎的内能造成的;冷水与高温的轮胎接触时,轮胎将热量传递给水,一部分水还会蒸发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做功;升高;热传递.4、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种能量的存在形式.机械能与整个物体________的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有关.物体总是具有________能,但不一定总是具有________能.【分析】通过课本关于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的描述,即可确定答案.【解答】这是课本中对于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能量的描述的原话.从课本內容知:机械能与整个物体机械运动的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关.物体总是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故答案为:机械运动;无规则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内;机械.5、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这表明()A.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大了B.物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了,内能增大了C.物体内部每个分子的内能增大了,所以总内能增大了D.物体内部分子的距离增大了,物体的机械能增大了【分析】(1)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2)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3)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①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②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③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弹性形变越大,发生弹性形变越难,弹性势能越大.在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不考虑弹性势能.【解答】A、分子运动得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又物体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符合题意;B、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温度无关;故B错误;C、温度升高表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了,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并不是每个分子内能增加了,故C错误;D、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与物体的温度以及物体内部分子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故选A.6、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分析】两者都增加了手的内能,但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可以知道两者的不同.【解答】两个手摩擦,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改变了手的内能;用嘴对着手“呵气”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7、90℃水全部变成125℃水蒸气()A.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B.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D.水分子在125℃时比90℃时热运动更激烈【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性质解答: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解答】水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改变,在此变化过程中微粒间的间隔增大了,而微粒本身的体积、质量不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水蒸气也能通过做功途径变为水.故选D.8、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对话如下(由“企鹅语协会”翻译),其中正确的是()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分析】(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温度;(2)内能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3)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A、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温度,只是温度有高有低而已;故A错误;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固态的冰会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故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故C错误;D、冰是可以升华为水蒸气的;故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内能也越大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解答】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B、物体的内能与比热容的大小无关,故B错;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故C错;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1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小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大【分析】(1)首先掌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2)晶体在凝固前处于液态,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凝固完后处于固态;(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内能减小;(4)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解答】(1)t4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A错误;(2)t2时刻物体内能与t3时刻的温度相同,但是从t2时刻到t3时刻,物体要放出热量,因此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大,故B、C错误;(3)t1时刻温度比t2时刻温度高,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故D 正确.故选D.11、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答案思维导图练习题一、单选题1.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时加热120s,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B.乙液体的吸热能力比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强C.甲液体的比热容与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3∶1D.甲、乙两种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乙放出的热量比甲多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将试管内的水加热到一定程度,试管口的木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此实验只通过了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D.此实验只通过了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3.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子、电子、原子,是从大到小排列的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温度为﹣40o C的冰块没有内能D.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从粒子到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刮大风时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电子、原子和质子中尺度最小的粒子是质子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膨胀和演化的6.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缘故D.棉被放在太阳下晒的暖暖的,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7.如图所示,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弯折铁丝B .冷却食物C .陨石坠落D .划擦火柴8.喝过热的开水会对人体不利,有人发明了一种神奇的“55度杯”,这种杯子在内胆与外壳之间填充了一种储热材料,若把200mL 、100∶热水倒入内胆,摇动1min 左右,会让开水变成55∶的温水,方便饮用.这种“神奇”的能力其实只是利用了简单的物理原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杯内热水的内能其实没有减小B .热水内能减小,这个过程是因为手摇动杯子对水做功的结果C .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水的比热容逐渐降低D .将55∶的温水倒掉,立刻向杯内注入200mL 、20∶的冷水,冷水最后一定不会升高到55∶9.下面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热量一定减少D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0.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交流,飞沫传播成为其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下面关于飞沫、新冠病毒、原子核、分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 分子 原子核 飞沫B .飞沫 原子核 新冠病毒C .飞沫 新冠病毒 分子 原子核D .原子核 新冠病毒 飞沫二、填空题11.水的比热容为()34.210J/kg ⨯⋅℃,将4kg 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 ()J/kg ⋅℃;初温为30∶、质量为2kg 的水吸收54.6210J ⨯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5)0928(有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5)0928(有解析)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专题训练 (5)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甲、乙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2)若液体a的质量为a m,液体b的质量为b m,为了完成实验,则需a m______(填“大m;于”“小于”或“等于”)b(3)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可以看出,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其中比J/kg⋅℃。

热容较大的液体是水,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甲乙丙丁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1)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物质甲(选择“质量”或“体积”)。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可以认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物质甲_____相同,然后比较_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描绘出了水和物质甲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如图所示,则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3.为了探究热水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和保温性能完全相同的热水瓶(容积均为2L),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他们在7个热水瓶中装入不同水量但初温相同的热水,经过相同时间,测量各个热水瓶中的水温,并根据所得数据经计算绘出图的图象.(1)该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盛水量、初温和______;(2)由图象可知,本次实验中保温瓶的盛水量为______L时,保温效果最好,从图象我们可以得到的大致结论是______.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20645食用油6020668(1)从表中数据,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油吸收热量_____水吸收热量.(填“大于”“小于”“等于”)(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则应对______加热更长时间.(3)在实验中该同学是根据_____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4)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吸热的能力更强的是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5.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取相同质量的甲液体和乙液体各200g,用下图两组相同的器材进行了实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两种液体加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手会发热B.烧水时水温升高C.饮料中加冰块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不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3.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两种液态的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a、b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更小B.如果a、b质量相等,则a的吸热能力更强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b吸收的热量Q a=Q bD.在加热过程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a、b的内能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运动物体一定比静止物体的内能大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铁丝很难拉断B.水不容易被压缩C.扫地时灰尘飞扬D.花园里闻到花香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增加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内能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一定会发生热传递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9.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力学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中,密度计在酒精中漂浮,若取出放入到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变大B.乙图中,适当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艇的上浮C.丙图中,纸片托水的“覆杯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丁图中,抽成真空的吸盘很难被拉开,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10.关于物体的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D.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二、填空题11.小国和小华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训练题 (2)0928(有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训练题 (2)0928(有解析)

第十三章内能训练题 (2)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2.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则它们吸热之比为1:2,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2:3 B.3:2 C.6:1 D.1:63.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20℃的冰块没有内能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A.气体容易被压缩B.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C.测力计的示数变大D.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5.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C.现象:糖块在热水中熔化得快;推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6.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7.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在太阳曝晒下,水泥路面发烫B.冬天用力搓手时,手会发热C.夏天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D.冬天把手插在口袋里会感到暖和8.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A.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B.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烧开水时用铝壶比用铜壶好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往稻田里灌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9.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了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停止了C.今年我国出现的新冠肺炎之所以传播的这么快,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快造成的D.香水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10.用酱油煮鸡蛋,酱油的色素扩散到了蛋清内,这一现象表明()A.色素分间有间隙B.色素分子间存在引力C.色素分子间存在斥力D.色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11.如图所示,是根据研究物质比热容实验时绘制的图象,实验中两种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若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小B.若吸收的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的多,比热容大C.若加热时间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小D.若吸收的热量相同,b物质末温度低,比热容大1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C.扩散现象与温度无关D.-20℃的冰块内部的分子停止了热运动13.尔愉同学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3)0928(有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3)0928(有解析)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专题训练 (3)一、实验题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请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_____;(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_;(3)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_____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_____c乙.2.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两个方案:a.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3)从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_____3.小明猜想“液体的密度ρ越大,其比热容c也越大”.他查到了一些液体的密度如下表.物质密度ρ/kg • m-3物质密度ρ/kg • m-3水 1.0×103柴油0.8×103煤油0.8×103汽油0.71×103植物油0.9×103酒精0.8×103由于不知道表中各种液体之间比热容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实验方法得到.小明选取的三种液体分别是煤油、植物油和水.(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加热方式选择下列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更科学.A.用三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装煤油、植物油和水的烧杯加热B.用三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浸没在装煤油、植物油和水中加热(3)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液体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4)在三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三种液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兴认为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 (选填“仅小明可行”、“仅小兴可行”、“两人都可行”).(5)在液体沸腾前,小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升高温度-时间实验图线.已知水的比热容比另外两种液体的大,由图可知,图线_____ (选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水.4.小琦在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时,操作如下:(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________相等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2)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10)0928(有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10)0928(有解析)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专题训练 (10)一、实验题1.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数据如图,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测得数据如下表:升高的温度t/℃20304050加热水的时间t/s6090120150加热煤油的时间t/s3*******结论①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

②一定质量的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乘积之比,叫做水的比热容。

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质量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如图甲,将两个铅块的底面削平,然后用力压紧,可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使下端吊着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2)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发现两张纸会靠拢,实验说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__.(3)如图丙,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左侧,原因是__.(4)如图丁,AB和CD为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线.将它们分别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通过比较电流表的示数,可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__有关.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 5 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加热时间/min00.5 1.0 1.5 2.0 2.5 3.0 3.5 4.0温度/℃色拉油20.020.320.721.523.025.027.029.031.0水20.020.220.521.022.032.024.025.026.0(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_;(2)图乙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分析图象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4.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7)0928(有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 专题训练 (7)0928(有解析)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专题训练 (7)一、实验题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____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2.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3.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如图所示,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所示: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_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②请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4.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下表所示,并在图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加热时间/min0.5 1.0 1.5 2.0 2.5水 2.0 4.0 6.08.010.0升高的温度/℃沙子 4.37.915.218.421.5(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相同;(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________)(3)沙子在1.0~1.5 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4)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Δ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和100g水的Q-Δt图像,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Δ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之比与对应水的________之比相等.5.小柳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题专题训练 (2)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2.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比较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1)用质量为50g的烧杯装甲液体,在测量其总质量时天平平衡,右盘砝码与游码如图1所示,则甲液体质量为______g;同样方法测量出质量相同的乙液体.(2)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甲、乙两液体,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2所示,其示数为______℃.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数据:物质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甲液体25350乙液体25375(3)图3是实验过程中,描绘甲、乙液体的温度-时间关系的部分图像,其中A图线代表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比热容:c甲____c乙(选填:“<”“=”或“>”).(4)80℃的甲液体和20℃的实心合金,质量相同.将它们放进密闭的容器中(忽略它们与外界的热传递),最终温度都为70℃. 已知c甲=2×103J/(kg·℃).则:合金的比热容c合金=______ 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別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沙306492124子水3092163220(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温度变化量和_________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

4.为了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其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小梅做了如下的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不同的煤油,用同样的电热器加热,下表是她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出实验结论:烧杯号质量/g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min 130010623001593150103420010(1)比较1号烧杯与2号烧杯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2)比较1号烧杯与3号烧杯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3)加热4号烧杯的时间是________min5.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乙的温度/℃1018263442(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3)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Q乙;(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5)步骤(2)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6.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__ (选填“上”或“下”)方.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3)如图丙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____,离开水面后变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7.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甲04082126加热时间/s乙0184064(1)实验中,可以通过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_____液体冷却效果更好.8.某小组同学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1)实验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_____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

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是为了保证在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_____。

(2)该实验通过比较_____(选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间接反映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加热一段相同的时间,甲液体的温度为32C︒,乙液体的温度为_____C︒(如下图),则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9.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8016742食用油8016770(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的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用电加热器加热时,为了使烧杯中的液体最终能受热均匀,电热管应放在(______)A.液体中部位置 B.液体底部位置 C.只要不露出液面都可以10.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的实验。

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进容器里,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

然后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加热时间/min012345沙子202530354045温度/℃水202122232425(1)为了保证水和干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采取的方法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温度计示数/加热时间)。

(2)为了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上述所给器材之外,还需要_____和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

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不同,物理学中把物质这种属性叫做_____。

(4)由此可知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实验题1.吸收的热量均匀受热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均匀受热。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容器吸收热量,即开始时先要将容器本身升温,然后热量才能传递给液体;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可以提高容器的初温。

(3)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而色拉油的比热容小,所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根据知,色拉油吸收的热量少,即色拉油需要的时间短,而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点睛】重点是研究吸热能力的实验,注意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另外要理解,相同的酒精灯可以保证在相同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另外牢记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2.4 使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38 乙> 0.4×103(1)物体质量为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所以由图1可知,游码标尺分度值为0.2g,则液体和烧杯总质量为180g+2.4g=182.4g,所以甲液体质量为m甲=182.4g-50g=132.4g.(2)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这样可以使被加热的甲、乙两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图2中温度计分度值为0.1℃,所示其示数为38℃.(3)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乙液体温度升高得更高,即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快,则其温度-时间图线应在甲液体上方.所以图3中A图线代表的是乙液体;由Qcm t=∆可知,相同质量的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即温度升高得高)的液体,比热容小.所以c甲>c乙.(4)质量相同的80℃的甲液体和20℃的实心合金放在一起,甲液体对合金放热,温度降低,合金吸热,温度升高.最终它们温度都为70℃,则它们的温度变化量为△t甲=80℃-70℃=10℃、△t合金=70℃-20℃=50℃.甲液体放出热量为Q放=cm甲△t甲=2×103J/(kg·℃)×0.1324kg×10℃=2648J,这些热量全部被合金吸收,即Q吸= Q放= 2648J,又因m合金=m甲=0.1324kg,所以合金的比热容c合金=Qm t∆吸合金合金=0.1324kg C2648J50⨯︒= 0.4×103J/(kg·℃).3.酒精灯加热时间质量大于沙子(1)[1]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2][3]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和沙子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时,即温度变化量和质量相同时,水所需加热的时间比沙子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4]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Q=cm t,又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的比热容,故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4.质量相等时,煤油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4(1)[1]因为1、2号烧杯中煤油的质量都是300g,1号烧杯升高10℃,2号烧杯升高15℃,1、2号烧杯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时间分别是6min和9min,说明吸热越多,温度升高的越多,且成正比;所以可得结论:质量相等时,煤油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2]因为1、3号烧杯中煤油的质量分别是300g和150g,所以是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1号烧杯和3号烧杯升高的温度都是10℃;1、3号烧杯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时间分别是6min和3min,说明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吸热越多,且成正比,所以可得结论: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3)[3]根据1号可知,使300g煤油升高10℃需要6min,根据3号可知,使150g煤油升高10℃需要3min,说明加热器1min可以使50g煤油升高10℃,所以要使200g煤油升高10℃,需要的加热时间为4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