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学研与县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思考
开 花式 的分 散 布 局 已 经 不适 合 工业 发 展
县域经 济 中的新型 工业 化
模 式
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是 引 领 我 国经 济 社 会 跨 越 式
发 展 的主 导 力量 .县 域 经 济的 强盛 需 要 工 业化 作 支 撑 ,不 同 的县 域 在 工业 化 中 的 地 位 和分 工不 同 。 我 们 知道 ,工业 发

改革 力度 ;要 发 挥 市场 配置 资 源 的 基 础 性 作 用 ,使 商 业 性 勘 探 事业 尽 早 走 上 企 业 化 市 场 化 的 道 路 , 公 益性 勘 探 事 业 也 要 完 善 管 理 机 制 ,形 成 千事 创业 的 良好 氛 围 ,增 强 地 质 工 作 队伍 的 活 力 , 多 出
成果 、 出好 成 果 ,探 明 更 多的 矿 产 资 源 储备。
是 做 好 河 南 矿 产 资 源 中 长 期
2 0 — 0 0 6 2 0年勘 探规划 和全省 稀缺矿 产 l 资 源 勘探 开 发 管理 制 度 ;二 是 改 变矿 产 品 的 定价 机 制 , 要 尽快 建立 合理 的矿 产 品 价 格 形 成 机 制 ,推 行 矿 产资 源 公 开 、 有 偿 转让 制 度 ;三是 改 革现 行 的矿 产 资 源税 收机 制 , 尽快 建 立 以储 量 为 基数 并 和 回采 率 挂 钩 的 矿 产 资 源 税 费 新 机 制 , 逐步 形 成 权 利 金 、 特 别 收益 金 与资 源 税 搭 配 的完 整 的矿 产 税 收 体 系 。 从 矿 产 资 源规 划 、价 格形 成 机 制 、完 善税 收 体 系 和加 强监 督 管 理 等 多方 面 共 同努 力 ,把 提高 全省 矿 产 资源 保 障 能 力 工 作 纳 入 规

县域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

县域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

县域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充分发挥本县资源,走特色化经济发展道路是县域发展的必经之路。

研究选择安徽省无为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问卷调查等来探究县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

最后结合无为县的特色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要立足特色产业、打造大型龙头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回归分析;特色经济;无为县一、引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位置,它在既带有部分城市经济的同时,又联结着农村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很多省份的县域经济占到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继中共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县域经济”的号召后,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再一次提出全力打造“特富美安”的新县域,巩固县域经济稳定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攻克脱贫攻坚这一难题。

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应该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成为人们一直以来的热议话题,许多专家投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中。

在这之中,不少学者都提出县域经济应当走特色经济的发展道路。

县域经济走特色经济的发展方针有利于在经济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型农村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所谓特色经济,指的是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县已有的经济、自然等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出本县优势,打造出的具有特征鲜明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集中县域资源,走向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会更容易获得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

让工人从事局部劳动能大大提高工人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高交易效率及节约了区域交易费用,带来更多的规模收益,提升本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

通过研究中国目前县域经济强劲的县,不难发现这些经济强县在发展过程都有相似之处,就是发展特色行业,并且把特色行业作为本县的经济支撑。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市 和 江 苏 省 创 新 型 城 市 奠 定 了坚 实 万 元 人 才发 展 基 金 ,建 立 了博 士 后 服
通过 多年 的实 践和 探 索,如 皋
的基 础 ,有 力地 推 动 了 区域 经 济 自主 务 中心、 留学 回国 人 员工作 站 ,构 建 的 产 学 研 合 作 已形 成 了政 产 学 研 合
圆 十 技座 c , 一 r 围科 紫1 “ 、
产 学 研 合 作
I u t ‘n e i ee rhn t t C l brt n n s yU i rt R sac st e oa oai d r v sy i i l u o
皋得 到有效集 聚。 通 过连续 1 3年 成 功 举 办大 规 模 经 济 技 术 洽 谈 会 ,产 学 研 合 作 北 京 行 、 上海 行、 南 京 行 和 “ 进 来 、 走 请

为 了充 分 发 挥 政 府 在 产 学 研 合 费等 ,并将产 学研 合 作工作 作为每 研 合 作 北 京 行 、上 海 行 、 南 京 行 的
作工作 中的主导作用,如 皋市委市政 年 对各 镇 ( ) 行 考 核 的 重 点 指 标 , 品 牌 效 应 ,使 全 国 的 创 新 资 源 在 如 区 进
产 学 研 合 作
n ut ・n esyR s a h nt t C lb r i ds ̄ U i rt—e e r ste oa o t n v i c I i l ao u
2 0 年1 月1 09 1 日, 由中国产学研 合作 促进会和 江苏省科技厅 、如 皋市委市政府共 同举 办的 全 国首届县域 经济产学研合作 高峰论坛在如皋举行 。
出去” 点对点、零距离 ”对接等小 、“
型 多样专业化产 学研活 动,目前如皋

论产学研政联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四川双流县为案例分析

论产学研政联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四川双流县为案例分析
委 的 年 度计 划 实 施 。 从 20 0 2年 起 ,双 流 县 建 立 了 “ 流 县 科 技 成 果孵 化 资 双
制度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 。产学研政结合创新 问题 , 已经 现 成为理论界与实业界关注 的焦点 问题之一 , 并有不少学者从 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 了研究 。 产学研政的有效结合能显著地提高 区域 的创新能力 , 而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 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
对 区域经 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或如何有效 实施产学研政 结合 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 支撑 省级 区域经济 的经 济平 台; 是 省级 区域经济
( 以下 简 称 省 域 经 济 ) ,是 县 级 区 域 经 济 ( 以下 简 称 县 域 经

济 )地级区域经济( 、 以下简称地域经济 ) 的经济总成 。 随着知识经 济时代 的到来 , 创新能力 已经成为一个 国家 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 中国 ,产 、 、 、 ” 即“ “ 学 研 政 ( 产学研 政” 为“ , 生产 企业 、 高等 院校 、 科研 院所 、 府” 简称 ) 政 之 是从

要 : 新 能 力现 已成 为一 个 国 家、 区及企 业 的 核 心 竞争 能 力 , 创 地 已成 为推 动 经 济 发展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如 何
提升各级行政辖 区创新能力现 已成为各级领导者必须着重思考及解决的首要 问题之一 。近年来, 四川省双流县积极
推 动 产 学研 政 结 合 , 级 区域 创 新 能 力得 到 较 大提 高 , 县 区域 经济 获得 了快 速 地 发展 。主 要 分析 、 结及 升 华 双 流县 在 总 实施 产 学研 政 结 合 过 程 中所取 得 的经 验 , 以期 对 各 级 领 导 者 在提 升各 级 辖 区( 如 县 级 区域 ) 新 能 力 , 而 更 大推 例 创 进 动 辖 区经 济发 展 的 开拓 工作 有 所 启 示 。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环节在县城;推进“三化”协调,坚实根基在县城;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县城;实现“中原梦”,光荣使命在县城。

县域经济是宏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也是农村、城镇经济的连接,是河南省全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呈现两极化等问题,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地域特征。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人口达10,906万人,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

河南省共有18地市,105个县(市),一半以上地处中原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山区数量最少。

地理和自然条件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原地区面积较广,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交通上,四通八达,兼具陆运和空运;文化上,九州之心、文明之源,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结构。

通过河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不平衡、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31,920.8亿元,同比增长6.84%。

其中,第一产业37,11.76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15,408.84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12,500.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颐48.73颐39.5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

相比2017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收入状况。

河南省105个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3万耀3万元之间,38%的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河南省县(市)平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的收入差距为1.39万元,同比增长8.1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之一,其发展质量和效益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知识产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望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将通过对知识产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知识产权如何助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知识产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研活动或其他创造性活动中所创造、发现的智力成果的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发明权等多个方面,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障。

在县域经济中,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

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励创新者进行更多的科研投入,提高其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进而推动科技成果向商品化方向转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是吸引人才和资金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会更愿意在一个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环境下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

知识产权保护也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有潜力的科技项目中,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保护与转化将对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知识产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对县域经济的发挥。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在一些县域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不足,导致知识产权违法行为频发,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隐患。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

在一些县域地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不够,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打击,进而给企业和个人创新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缺乏产业支撑:许多县域经济过于依赖传统农业,缺乏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撑,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县域地区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供水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

3.人才流失:优秀人才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县域经济人才紧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

4.金融资源匮乏:县域经济融资难,金融机构覆盖不足,企业融资成本高,限制了经济发展。

二、对策建议1.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引导资金和人才向新兴产业集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

3.人才引进和培养: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县域经济工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养。

4.完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吸引金融机构进驻县域,提供贷款、担保、股权投资等多样化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调研结果与建议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发现存在产业支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和金融融资难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完善金融服务等对策。

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具体对策探讨1. 培育新兴产业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鼓励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资金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投资新兴产业。

其次,加强科技研发,增加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强产学研用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加强产学研合作助推县域经济持续腾飞

加强产学研合作助推县域经济持续腾飞

加强产学研合作助推县域经济持续腾飞
陈惠娟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 如皋,拥有1600年历史,1477平方公里土地,下辖20个镇(区),145万人口,东近黄海,南临长江,与张家港隔江相望,隶属于沪苏通金三角区域;是上海1.5小时经济圈内技工贸物流发达的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是江苏省大沿江开发的重点县(市);是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江苏省文明城市;是长三角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县(市);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是江苏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
【总页数】1页(P60)
【作者】陈惠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充分发挥园区平台优势助推县域经济腾飞崛起 [J], 王猛
2.以旅游业为“助推器”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永修农旅融合思考 [J], 蔡安青;
3.以旅游业为"助推器"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永修农旅融合思考 [J], 蔡安青
4.创新助推舒城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J], 石思德
5.壮大农机产业助推县域经济腾飞——记京山县农机局局长钟华松 [J], 黄小明;张德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产学研与县域经济发展
摘要:产学研,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推进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迅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产学研农产品加工业桃源县
1 命题提出的背景
1.1 宏观背景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党的十六大发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1.2 案例背景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

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

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

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精湛的加工条件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

常德地处湖南湘西北,所辖9个区县(市)均处于北纬28°24`至30°8`之间,是全球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

武陵山脉和新安江上游是我国绿茶生产“金三角”产区,常德地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洞庭湖湿地,所产茶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尤其是本地良种桃源大叶茶、石门有机茶、澧县太青有机茶发芽早、长势旺,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更是茶中精品目前常德地区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石门、桃源和澧县太青山,2010年常德市茶园栽培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7.68万亩,良种茶园面积10.12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

我们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为例。

桃源县是有40个乡镇,近100
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有33个乡镇产茶。

特别是地处湘西雪峰山尾的洞庭湖过渡地带的茶庵铺、太平铺、小洋溪、澄溪、水溪等五条溪流贯穿首尾,环境优良。

茶园面积8.5万亩目前有雁群、湘北、古洞春、武陵、紫艺、腾琼、乌云界等17家规模茶叶加工企业。

拥有加工场地面积4.2万平方米,茶叶加工规模25万担。

其中古洞春、紫艺省级龙头企业2家;腾琼市级龙头企业1家;通过QS认证企业13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广实施有机茶标准论证企业有古洞春、腾琼、紫艺3家;精制黑茶厂1家;精制红茶厂1家。

2 产学研对县域经济的理论意义
产学研,即产学研合作教育。

它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进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迅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
新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

多年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 产学研对县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意义
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充分认识和体会到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了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和计划;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精心选择高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然后组建合作组织,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技术创新促企业和高校发展。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品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为例。

桃源大叶茶系桃源大叶经过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制品的统称,按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分为:桃源大叶芽茶、桃源大叶毛尖、桃源大叶绿茶。

1969年,桃源茶业工作者卢万俊在该县太平铺乡陆家冲村发现一棵野生大叶茶树。

经权威部门多次检测,桃源大叶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达31.69%,氨基酸含量8.56%以上,远高于其他茶品种,是极为难得的优良野生茶叶品种。

大叶茶采摘期比一般茶叶长5个月,鲜叶产量比
其他品种的茶叶高3倍,经选育、繁殖和试验示范,于1989年通过湖南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桃源大叶”。

以桃源大叶茶为原料制作的各种茶叶,茶质翠绿鲜浓,饮后口齿留香,清香持久。

特别是以芽头制作而成的“野茶王”,其外形壮实挺秀,银毫披露,色泽嫩绿,嫩香悠长,汤色绿艳明亮,泡制后三起三落,如雨后春笋迎宾之状,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桃花源”、“灵芽”、“古洞春”牌桃源大叶茶多次在各种博览会和湖南省名优茶评比中获奖,“古洞春”、“灵芽”牌大叶茶分别于2003年、2004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2005年10月,桃源大叶茶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依托这一独特资源,桃源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良种繁育、茶园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奖励;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将茶叶产业打造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

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6.3万亩,种植品种10多个,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茶叶规模精制加工厂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拥有知名茶叶品牌10多个,年加工本县及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地的茶叶18万担。

4 启示与思考
县域茶叶加工业是产学研合作投入的主体。

在县域茶叶加工业技术创新经费中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保障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来源。

对于县域茶叶加工业来说,产学研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资金,如果项目开发不成功,需要承担高风险的压力,所以县域茶叶加工业对每一个项目都很慎重。

县域茶叶加工业是产学研合作实施的主体。

产学研合作要符合县域茶叶加工业市场、技术发展的要求。

在合作过程中县域茶叶加工业要起到牵头组织作用,提出研究方向,以县域茶叶加工业的需要作为课题出发的原则。

县域茶叶加工业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必要的办公条件、方便的试验条件等,并对出现的问题快速解决。

参考文献
[1] 本社编.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9.
[2] 朱恪孝,姚聪莉.西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
[3] 姚威,陈劲.产学研合作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
[4] 罗焰,黎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2009,8.
[5] /col/7.htm[EB/OL].湖南省桃源县政府网站
[6] /njxx/t20100715_360899.htm[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
[7] /news/Show.asp?id=94[EB/OL].湖南县域经济网.
[8]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523[EB/OL]桃源大叶茶产业开发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