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化学实验大全共114页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以下是一份高中化学实验目录的示例: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 确定酸、碱的浓度
- 酸、碱的中和反应
2. 金属活动性实验
- 排列金属活动性的实验
-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
3. 氧气制备实验
- 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的实验
- 高锰酸钾分解制备氧气的实验
4. 集气法制备气体实验
- 羟基磷酸分解制备氢气的实验
-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
5. 气体的溶解度实验
- 观察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的溶解度实验
6.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实验
- 碳、硫、磷等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
7.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实验
- 测试不同物质的电解性实验
8. 精馏实验
- 分离混合物中的液体成分实验
9. 燃烧实验
- 不同物质的燃烧实验
10. 过滤实验
- 过滤混合物实验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目录,实际的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可能会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建议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验设备条件,选择适合的实验项目。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1. 实验名称:溶液的稀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稀释溶液来探究浓度的变化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实验原理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使溶液的浓度减少的过程。
溶液稀释的数学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C1V1 = C2V2 (其中C 表示浓度,V表示体积)材料和设备•目标溶液 20mL•稀释溶剂•称量瓶•称量器具•烧杯实验步骤1.准备20mL的目标溶液。
2.使用称量器具将一定体积的目标溶液放入称量瓶中。
3.加入适量的稀释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少。
4.使用烧杯等容器接收溶液。
5.记录所加入的溶剂体积。
6.计算最终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稀释溶液的浓度与所加入溶剂的体积是成反比的关系。
浓溶液的稀释可以使溶液的颜色淡化,同时也可以降低溶质的反应活性。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的飞溅。
•操作时要准确称量,避免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不可将实验物品带离实验室。
2. 实验名称:酸碱滴定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酸碱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特点,以及滴定溶液的浓度计算。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逐滴加入被测溶液中,直到溶液发生颜色变化或指示剂变色为止。
滴定过程中,当反应达到等当点时,被测溶液中的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根据滴定剂的浓度计算得出。
材料和设备•碱滴定剂•酸溶液(被测溶液)•指示剂•滴定管•烧杯•手套实验步骤1.将酸溶液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指示剂,使溶液的颜色变化。
3.将烧杯放在白色背景下以便更好地观察颜色变化。
4.使用滴定管逐滴加入碱滴定剂,同时搅拌溶液。
5.当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立即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剂的用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酸碱滴定实验可以确定被测溶液中的酸碱度,最终根据滴定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被测溶液中反应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被测溶液发生定量反应,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滴定时要缓慢滴加滴定液,避免过量使用。
初中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六、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 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 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2、SO42-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 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 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 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 命题角度: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 度的计算
十、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 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 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 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 ,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 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 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 2Fe+Al2O3
十八、乙酸乙酯的制备
注意事项: 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 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 和液体剧烈沸腾; 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 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或试管中的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 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 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 染。 命题角度: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 “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
中学化学课本初高中实验整合

中学化学课本初高中实验整合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顾铁军●知识图解●重点实验一、无机物定性实验1.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实验1:如图1-1所示,球形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干燥剂。
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
当肥皂泡吹得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实验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说明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3:取一个一端开口 ,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充满氢气。
移开氢气发生装置,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发生爆炸,听到“砰”的声音。
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遇火燃烧。
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遇火发生了爆炸。
实验4: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 ,管口微向下倾斜。
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 加热。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中和热的测定 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酸碱中和滴定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图1-12.碳族元素实验1:把石墨电极或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现象与解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
实验2:参考图1-2所示装置,制一个净水器,并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混有红墨水的水变为无色,说明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高中化学共73个实验

高中化学共73 个实验
从实验学化学部分共 3 个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碘的萃取和分液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部分共 2 个
离子反应的条件丁达尔现象
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共16 个
钠与氧气的反应NaOH 与氯化铝的反应氯化铝与 NaOH 的反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
稳定性
钠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铝的生成和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
反应溶性
铁的氢氧化物铝和盐酸、氢氧化钠的反铁盐和亚铁盐铝热反应
应
盐酸与 NaAlO2的反应焰色反应NaAlO2 与盐酸的反应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共13 个
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蔗糖碳化现象氯水的漂白作用氯离子的检验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二氧化硫的性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硝酸与铜的反应氨气的制取一海带中提取碘氨气的制取二喷泉实验氨气的制取三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共 6 个
钾与水的反应钾与氧气的反钠与氯气的反应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应
卤素单质间的镁、铝与水的
置换反应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共 5 个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中和热的测定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盐酸与铝反应原电池
反应
有机化学部分共28 个
乙烯的加成反应乙酸的酸性乙醇的催化氧化淀粉的特征反应乙烯的氧化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蔗糖的水解
甲烷的氧化反应苯的硝化反应甲烷的稳定性苯的物理性质乙醇的燃烧苯的化学性质
乙醇与钠的反应苯的燃烧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苯的加成反应甲烷的实验室制备苯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苯酚与溴水的反应
甲烷的结构苯酚与氯化铁溶液的反
应
甲烷的取代反应乙醇与重铬酸钾的反应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苯酚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应。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一、《必修一》1、粗盐提纯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
试剂的添加顺序应按照规定顺序添加。
实验操作包括:加水搅拌、过滤、再结晶等步骤。
2、溶液中SO42-检验方法这个实验介绍了检验溶液中SO42-的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检验溶液中Ag+的方法。
3、蒸馏这个实验介绍了蒸馏的仪器和注意事项,如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等。
4、萃取分液这个实验介绍了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查漏和观察溶液颜色。
同时还介绍了溴水、溴的CCl4溶液、液溴、溴蒸气、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碘蒸气和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等知识点。
5、电解水这个实验介绍了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等知识点。
同时还解释了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的原因。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个实验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将FeCl3加入NaOH溶液中,搅拌并加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2) 丁达尔效应:将NaCl加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Ag+离子被Cl-离子取代,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3) 浊液和胶体过滤后:浊液可以通过滤纸过滤,而胶体则需要使用特殊的过滤器,例如著名的___-赫维法。
补充:利用半透膜实验可以区分浊液、溶液和胶体。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悬浮物通过。
因此,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浊液和胶体则不能。
4) 电泳:带正电的胶粒会向阴极移动,而带负电的胶粒则会向阳极移动。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分离胶体中的不同成分。
8、离子反应1) Na2SO4 + KCl → 无明显反应。
2) Na2SO4 + BaCl2 → 生成白色沉淀,表明SO42-离子与Ba2+离子反应生成BaSO4.3) NaOH + HCl → 生成水和氯化钠。
4) CuSO4 + NaOH → 生成蓝色沉淀,表明Cu2+离子与OH-离子反应生成Cu(OH)2.5) NaOH(酚酞)+ HCl → 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表明OH-离子被H+离子取代。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汇总一、《必修一》1、粗盐提纯P5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按顺序写出所选试剂添加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涉及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SO42—检验方法P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Ag+检验方法P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馏P7-8所涉及的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4、萃取分液P9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查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颜色:溴水_______ 溴的CCl4溶液_______ 液溴_______ 溴蒸气_______碘水_______ 碘的CCl4溶液_______ 碘_______ 碘蒸气_______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解水P13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的原因:(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16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P26(1)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达尔效应:(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浊液和胶体过滤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浊液、溶液、胶体利用半透膜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泳(P28科学视野)补充:带正电的胶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负电的胶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子反应P31-33(现象)(1)Na2SO4+KCl_____________ (2)NaSO4+BaCl2_____________(3)NaOH+HCl_____________ (4)CuSO4+NaOH_____________(5)NaOH(酚酞)+HCl_____________ (6)Na2CO3+HCl_____________9、钠单质的性质P47、P49(1)如何取一小块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的切割、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铝单质的性质P48铝熔化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铁单质与水反应P50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棉花、肥皂液、氢气的检验1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P55注意:放热反应,滴加酚酞(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P56(1)外观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于水温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加酚酞溶液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热分解实验(大管套小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酸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焰色反应P57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氢氧化铝的性质P58(1)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2)Al(OH)3加稀盐酸和NaOH溶液16、铁的氢氧化物P60(1)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2)Fe(OH)2的制备沉淀在空气中放置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设计实验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Fe3+的检验P61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Fe2+的检验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Fe2+和Fe3+的相互转化P61FeCl3溶液中加Fe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FeCl2酸性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P62现象,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硅酸的制备P76Na2SiO3(1:2或1:3稀释)+酚酞+稀盐酸,至红色变浅接近消失。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碳酸钠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试管
5. 坩埚和黏合剂
6. 火钳
7. 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2.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
3. 将酚酞指示剂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并轻轻摇匀。
4. 将盐酸溶液中加入的盐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直到出现颜色变化。
5. 记录所需盐酸溶液的滴数,并计算反应中生成的盐和水的化学计量比。
实验原理:
碳酸钠为碱性物质,盐酸为酸性物质,当二者反应时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酚酞指示剂为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下呈现无色,在碱性环境下呈现粉红色。
因此,在实验中,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溶液呈现粉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反应的进行。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需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火源的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3. 实验结束后需将化学废液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反应中产生的产物的比例,或者尝试将其他酸碱对组合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酸碱对之间的中和反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