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处理技术(新版)

合集下载

废气净化处理技术方案

废气净化处理技术方案

废气净化处理技术方案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各级环保部门对污染排放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

如何取得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

而在现阶段解决污染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降到最低,其排放总量及排放浓度达到(或优于)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

该实验室做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苯类物质及粉尘的废气,废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等,该种废气不仅有异味,而且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为三苯,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二、设计依据与原则(一)、设计依据1、厂方出具的废气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委托书;2、厂方提供的该厂项目立项书;3、环境影响报告表;4、厂方提供的有关该型号的技术参数;5、《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6、环境工程设计手册《环境废气控制卷》。

7、废气源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8、相关的废气治理设计规范;9、以往同类工程资料与经验;(二)、设计原则1、采用先进可靠的废气治理工艺与方法;2、精确计算和精心设计,既保证处理效果又保证机房通风良好;3、布局合理、美观,工程经济、实用。

三、治理要求(一)设计处理能力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数据,该公司生产车间废气排放量235m3/min。

经换算,我公司设计废气净化系统处理能为14100m3/H。

(二)经净化后气体排放浓度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4/27—2001)中“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的二级排放浓度,排放浓度达到:苯:0mg/m3<12mg/m3甲苯:35mg/m3<40mg/m3二甲苯:60mg/m3<70mg/m3(三)经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中粉尘最高容许排放浓度(第一时间段)标准:颗粒物:110mg/m3<120mg/m3四、有害溶剂污染物基本性质一般情况下,混炼押出工艺过程中的有机废气多为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均为无色液体,有芳香味,具有不溶于水、易挥发、易燃等特点。

5 有害气体的净化

5 有害气体的净化

5.1.4 吸附法
利用多孔性固体材料来吸附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方法,称 为吸附法。吸附法最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被吸附的物 质称为吸附质,吸附材料称为吸附剂。吸附法是借助于固 体吸附剂和有害气体及蒸气分子间具有分子引力、静电力 及化学键力而进行吸附的。
5.1 有害气体的净化
靠分子引力和静电力进行吸附的称为物理吸附。靠化学键力 而进行吸附的称为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时,被吸附气体的性 质不发生变化,而化学吸附时被吸附气体的化学性质发生变 化。必须注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有时很难区分,有时既 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吸附剂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吸附 能力就会下降,必须把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质除掉,以 恢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这个过程叫再生。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其中应用最广 泛、效果最好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活性炭可吸附的有机物种 类较多,吸附容量较大,并在水蒸气存在下也可对混合气体 中的有机组成成分进行选择吸附。通常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 附效率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
5.1 有害气体的净化
直接燃烧也称为直接火焰燃烧,即是把废气中可燃的有害 组成成分当作燃料直接烧掉。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净化可燃有 害组成成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用于净化有害组成成分燃烧 时热值较高的废气。 热力燃烧是利用辅助燃料来加热有害气体,帮助其燃烧的方 法。 催化燃烧法在通风工程中应用主要是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 实现对有机物完全氧化。 燃烧法广泛应用于有机溶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等。 这些物质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考虑有害气体和蒸气在燃烧时放出 热量的利用。
5.10 有害气体的净化
5.10.5 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
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要求降落到地面的有害气体浓度不 超过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 度”。影响有害气体在大气中扩散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排气 立管高度、烟气抬升高度、大气温度分布、大气风速、烟气 温度、周围建筑物高度及布置等。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式,大多数是半经验性 计算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过 程假设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只作纵向扩散,在第二阶段 再作横向扩散,如图5.27所示。烟气离开排气立管后,在浮 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先上升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向下风侧 扩散漂移。

2024年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3篇)

2024年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3篇)

2024年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____字)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和储存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物质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2024年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是指具有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具有危害性,并且存在易燃易爆性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其泄漏和事故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对这些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有技术目前,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检测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技术:1. 传统分析方法传统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它们都是基于物质的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但是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耗时较长。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它可以通过感知物质的特性来实现快速检测。

目前,电化学、光学和生物传感器是主要的检测技术。

这些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和便携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样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新兴技术为了提高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研究人员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新兴的技术:1. 微纳米技术微纳米技术是利用微纳米材料的性质来构建传感器和探测设备。

通过利用微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如高比表面积、高敏感性等,可以实现对有害有毒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此外,微纳米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同时检测。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检测。

通过建立复杂的模型和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准确检测。

3. 激光技术激光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的检测技术。

通过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和激光剥蚀质谱等方法,可以实现对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快速检测。

最新VOCs常见废气处理工艺方案

最新VOCs常见废气处理工艺方案

1.生物除臭工艺BCE系列生物除臭设备适用行业海德利尔HB系列生物除臭设备适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垃圾处理厂(站)、石油石化、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喷涂、印刷、纺织印染、皮革加工等生产行业的恶臭控制。

生物净化工艺能够有效的降解以上各行业相关系统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烷、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污染物质,这些恶臭成分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的产物。

后段过滤床根据废气源条件可选配,以强化处理。

(如活性炭吸附除臭、植物液除臭等)。

生物净化工艺介绍各臭气源点的臭气经集气系统负压收集后,通过离心风机的抽送,被直接导入洗涤—生物滤床除臭设备。

前段洗涤床具有有效除尘、调节臭气的湿温度、消减峰值浓度冲击、去除部分水溶性物质等功能。

在后段的多级生物过滤床内,通过气液、液固传质由多种微生物将致臭物质降解。

含硫系列臭气被氧化分解成S、SO32—、SO42—。

硫黄氧化菌的作用是清除硫化氢、甲硫醇、甲基化硫等硫黄化合物。

含氮系列臭气被氧化分解成NH4+、NO2—、NO3—,消化菌等氮化菌的作用是清除恶臭成分中的氮。

当恶臭气体为H2S时,专性的自养型硫氧化菌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将H2S氧化成硫酸根;当恶臭气体为有机硫如甲硫醇时,则首先需要异氧型微生物将有机硫转化成H2S,然后H2S再由自养型微生物氧化成硫酸根。

H2S+O2+自养硫化细菌+CO2→合成细胞物质+SO42—+H2OCH3SH→CH4+H2S→CO2+H2O+SO42—当恶臭气体为NH3时,氨先与水反应生成氨水,然后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硝化作用转为硝酸,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硝化:NH3+O2→HNO2+H2OHNO2+O2→HNO3+H2O反硝化:HNO3→HNO2→HNO→N2O→N2后段过滤床根据废气源条件可选配,以强化处理。

(如活性炭吸附除臭、植物液除臭等)BCE系列生物净化装置性能特点微生物活性强生物填料寿命长表面积大生物膜易生长、耐腐蚀、耐生物降解、保湿性能好、孔隙率高、压损小及良好的布气布水等特性,使用寿命可达8-10年。

毒物净化措施方法

毒物净化措施方法

毒物净化措施方法简介毒物净化措施方法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清除和处理毒物,以降低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在处理毒物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净化效果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毒物净化措施方法,并提供几个案例说明。

1.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毒物净化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将毒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氧化氧化是一种常用的毒物净化方法,可以借助氧化剂将毒物氧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例如,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可以加入过氧化氢,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还原还原是将毒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的一种方法。

还原剂通常是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例如,亚硫酸钠、亚硝酸钠等。

例如,亚硝酸钠可以用于还原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氮气。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将酸性或碱性毒物转化为中性物质的一种方法。

酸碱中和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相应的酸或碱来中和毒物。

例如,碱性的氨气可以通过添加酸来中和。

酸碱中和反应后,生成的盐类通常是无害物质。

2.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对毒物进行分离、除去或转化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吸附、蒸馏、沉淀等。

吸附吸附是通过吸附剂吸附毒物,使其从溶液或气体中除去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硅胶等。

例如,在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时,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器吸附有害物质。

蒸馏蒸馏是通过加热液体,使其产生蒸汽,然后冷凝成液体,从而将毒物与溶剂分离的一种方法。

蒸馏通常用于处理液体中的有机溶剂或毒性物质。

例如,通过蒸馏可以从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中分离出有机溶剂。

沉淀沉淀是通过与毒物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将毒物分离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硫酸钡、氢氧化钙等。

例如,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时,可以通过与硫酸钡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沉淀,从而将重金属离子沉淀下来。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对毒物进行降解或分解的一种方法。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三篇)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三篇)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种毒性化合物,涉及到物质的分离、适当的定量分析和化合物鉴定。

它可用于检测各种毒性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溶剂、农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2. 高效液相色谱(HPLC):该技术使用高压泵将液相移动通过固定相柱,通过UV/可见光或荧光检测器检测待检样品中的有害物质。

它可用于检测各种毒性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等。

3. 电化学检测技术: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分析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反应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常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4. 光谱学技术: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可用于分析和鉴别毒性物质,通过物质的吸收、散射等特征来检测有害物质。

5.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工程学的原理,通过生物材料或生物分子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

比如,利用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易燃易爆物质的检测技术:1. 热释放GC-MS(pyrolysis GC-MS):通过加热样品,使之分解释放出揮发性有机化合物,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易燃易爆物质。

2. 现场可燃气体检测仪:该仪器通过检测气体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并可进行定量分析。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消防领域。

3. 热像仪(thermal imaging camera):通过测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够实时监测物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并及时采取措施。

4. 气体检测管:通过一种或多种化学试剂与待检测气体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来判定气体浓度,可用于检测易燃易爆气体。

氧气的检测技术:1. 气体敏感电阻(GSR)传感器:利用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氧气浓度。

当氧气存在时,材料表面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2. 电化学氧气传感器:利用氧气与电化学电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量氧气浓度。

危废房废气处理方法

危废房废气处理方法

危废房废气处理方法危险废物产生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废气。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这些危险废气。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废气处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对废气进行处理。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吸附、吸收、净化和冷却等。

1.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2. 吸收法:吸收法是将废气通过液体中,利用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物质吸收。

常用的吸收剂有碱液、酸液等。

3. 净化法:净化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从而净化废气。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过滤、沉淀、脱硫、脱硝等。

4. 冷却法:冷却法是将废气通过冷却器冷却,使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凝结成固体,从而净化废气。

二、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或分解,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气相催化等。

1. 氧化法: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氧化成无害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氢氧化钠等。

2. 还原法: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还原成无害物质。

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

3. 中和法:中和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中和成无害物质。

常用的中和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

4. 气相催化法:气相催化法是利用催化剂催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

常用的催化剂有铂、钯等。

三、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净化废气。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膜法和生物吸附等。

1.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利用微生物在滤料上生长和繁殖,通过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净化废气。

2.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在膜上生长和繁殖,通过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净化废气。

环境工程领域空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

环境工程领域空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

环境工程领域空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空气污染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在环境工程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环境工程领域空气污染治理中具有潜力的新技术。

一、大气净化技术大气净化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技术。

其中,常见的新技术包括静电除尘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和光催化氧化技术。

静电除尘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原理,将带电粒子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和操作成本较低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厂废气处理等领域。

活性炭吸附技术则是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质的吸附特性,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降解,可有效去除甲醛、苯等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氧化技术则是利用光催化剂吸附污染物,通过光照作用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进行降解,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和汽车尾气治理等领域。

二、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的技术。

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滤床、生物膜反应器等系统中。

生物滤床是通过将废气通过含有微生物的过滤介质中,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技术。

通过优化生物滤床的结构和微生物的选择,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硫化物、氨等有害物质。

生物膜反应器是以微生物膜为附着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废气处理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降解效率、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和生活垃圾焚烧等领域。

三、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在空气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传感器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空气质量、污染源排放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空气污染的精准监测与预警,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公众参与监测的途径,促进社会共治,实现环境治理的智能化与民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处理技术(新版)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591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处理技术(新版)摘要:恶臭气体处理问题是当前工业废气处理的难点、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恶臭气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国外恶臭气体污染现状以及重点介绍了几种处理恶臭气体的技术方法,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恶臭气体;污染状况;化学氧化法;生物除臭法;引言恶臭污染,是指大气、水体、废弃物等物质中含有的具有引起人们厌恶或不愉快气味的挥发性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而被感知的一种感知(嗅觉)污染。

恶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来源主要有生活源和工业源。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工行业的崛起,工业排放的恶臭气体亦越来越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恶臭气体的治理[1]。

1.恶臭气体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1.1恶臭的危害1988年夏季,日本川崎市连续发生一种特殊的大气污染:污染源近处许多人被熏得当场晕过去,数百人出现类似中毒反应。

后查明,这是由一家化工厂排放的一种含硫醇类废油产生的恶臭物质污染所致。

1990年3月,中国湖南省邵阳市政工程公司两名工人在清疏下水道时,被沟内积蓄的恶臭当场熏倒。

据不完全统计,恶臭公害诉讼事件仅此于噪声,居第二位。

恶臭给人带来的危害分两类概况:(1)给人以不适的感觉,使心情不愉快,继而对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状态等都会带来危害;(2)对人体呼吸器官、皮肤、粘膜、眼睛等造成刺激或伤害[1]。

1.2恶臭产生的原因恶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将恶臭物质带入空气;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物质由于跑、冒、滴、漏,直接进入空气或流散在地表及水体中,逐渐挥发进入空气;人体排泄物和生活废物在处理过程中可使恶臭物质进入空气,通常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恶臭物质比较集中,影响较大[2] 。

2.我国恶臭污染状况中国由于传统的耕作、积肥和施肥方式,农村和市郊的恶臭污染严重,特别是春、夏季污染尤为突出。

今年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兴起,特别是小皮革、小电镀、小造纸等厂加剧了农村的恶臭污染。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仍处于被动接受、末端处理的简单处置方式中,垃圾围城现象屡有报道,垃圾恶臭也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恶臭事件。

中国工业污水处理率低,甚至很多企业的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流入江河,这是我国水体污染严重最为主要的原因。

而大多工业废水都夹杂着含臭味的气体或化合物质,加上不同的工业废水聚合在一起,相互反应,发出臭味。

3.恶臭气体处理技术对臭味的处理方法有化学反应法、活性炭物理吸附法、生物脱臭法、土壤脱臭法、直接焚烧法、催化剂氧化法、酸碱洗净法、臭气氧化法等。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较好的除臭法[3-4]。

3.1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采用强氧化剂,如臭氧、高锰酸盐、次氯酸盐、氯气、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来氧化恶臭物质,将其转变成无臭或弱臭物质的方法。

氧化过程通常是在液相中进行,也有在气相中进行的,如臭氧氧化过程。

臭氧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排气扇、臭氧扩散器、臭氧接触室输送管网、臭氧生成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用来分解恶臭物质的臭氧剂的量,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臭氧处理法在污水处理厂的恶臭去除方面应用比较成功。

然而当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很高时,臭氧不能完全氧化这些污染物。

另外,未使用的残余臭氧本身又造成了二次污染。

臭氧氧化的缺点为能耗高和处理不当时的臭氧污染[1,5]。

3.2土壤脱臭[4](1)原理及特点土壤脱臭机理主要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生物分解两类。

水溶性恶臭气体(如胺类、硫化氢、低级脂肪酸等),可被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去除,而非溶性臭气则被土壤表面物理吸附,继而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

土壤除臭法的特点为:①维护管理费用低,除臭效果与活性炭相当;②占地多,每立方米气体处理占地为2.5~3.3平方米;③不适用于多暴雨、多雪地区,对于高温、高湿和含水尘等气体须进行预处理;(2)设计参数设计土壤脱臭时,选择的土壤指标以腐植土为好,亚粘土等红土需掺入鸡粪、垃圾和污泥肥料进行改良后使用,矿质土和粘土则不宜采用。

土壤水分以40%~70%为宜。

过于干燥的土壤需装设水喷淋器。

种植草坪的土壤表面需保持倾斜,作为防暴雨的措施。

经国内外数家土壤脱臭床实践,臭气通过土壤速度为2~17mm/s,设计时一般选5mm/s,有效土壤厚度为50cm,臭气与土壤接触时间为100s。

3.3活性炭吸附法[1]主要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产生恶臭的VOC吸入活性炭微孔。

其中乙醛、吲哚等可通过物理吸附去除,硫化氢、硫醇等在活性炭表面通过氧化反应而进一步吸附去除。

此法脱臭效率高,但运行费用高,需定期维护,常用于低浓度臭气和脱臭的后处理。

适用对象:硫化氢和硫醇(氨和铵)。

3.4燃烧法有直接燃烧法和触媒燃烧法。

根据臭气的特点,当温度达到648℃,接触时间0.3s以上时,臭气直接燃烧,达到脱臭目的。

焚烧法适用于臭气浓度高,气量适中的污水厂,但由于运行成本太高,在实际工程中还较少用。

3.5生物除臭法[6](1)生物脱臭原理生物脱臭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载体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作用脱臭。

臭气物质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氧化分解,从而完成除臭过程。

为了使微生物保持高活性,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比如:适宜的湿度、pH值、氧气含量、温度和营养成分等。

在实际生产设计时,要求载体填料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因此,需经常喷淋原水或初沉池出水,以提供水分的营养。

(2)填料选择生物脱臭塔的最主要部分是填料。

一种好的载体填料必须满足:容许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丰富,为微生物栖息生长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营养成分合理(N、P、K和微量元素),有好的吸水性,自身无异味,吸附性好,结构均匀,空隙率大,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耐老化,运行、养护简单。

常用的填料有:塑料、半软性塑料、干树皮、干草、纤维性泥炭或其混合物。

脱臭塔填料的堆放高度取决于所要求的停留时间和表面负荷。

实际工程上,填料高度一般为1.0~1.2m。

如果选择的填料合适,工艺又能做到布气均匀、排除气流短路,则最低可达0.5m。

3.6小结处理方法定义适用范围特点化学氧化法利用氧化剂氧化恶臭物质的方法适用于中、低浓度恶臭气体的处理处理效率高,但需要氧化剂,处理费用高土壤脱臭通过土壤的物理吸附和生物分解实现除臭适用用于低浓度的、毒性不大的恶臭气体处理效率高,维护低,但可能生出二次污染活性炭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去除恶臭气体中恶臭物质适用于低浓度的、高净化要求的恶臭气体可处理多组分的恶臭气体,处理效率高燃烧法通过强氧化反应降解可燃性恶臭物质的方法适用于高浓度、小气量的可燃性恶臭物质的处理分解效率高,但设备易腐蚀,消耗燃料,成本高,处理中可能生成二次污染生物除臭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恶臭物质而使气体脱臭的方法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恶臭物质的去除去除效率高,处理装置简单,处理成本低廉,运行维护容易,可避免二次污染几种脱臭方法各有其特点,表中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就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恶臭处理研究发展现状而言,综合经济因素,采用组合法会更加经济有效。

建议污结合具体环境特点,采取诸如:土壤脱臭-生物除臭,燃烧法-活性炭吸附、化学除臭-活性炭吸附等组合技术,节约成本,提高除臭效率。

4.国外恶臭气体污染状况国外恶臭污染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到70年代初对恶臭的分析测试以及嗅觉标准均已建立起来,日本仔1971年6月1日,颁布了《恶臭防止法》。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提出了恶臭污染问题,对恶臭规定值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

美国恶臭污染最严重的是化学处理工厂和肉类加工厂的腐败的臭气、化工厂和塑料厂的臭气,其次是填埋、投弃的垃圾和污染散发的臭味。

为了防止恶臭,美国对牛皮纸浆工厂的所有污染源,以及回收炉、蒸煮器等场所排放的TRS(总还原硫),都规定了总量排放标准。

旧金山、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等十多个地区,都规定了排水中的TRS浓度值在17.5~70μL/L。

加拿大是仅次于美国的纸浆生产国,肉类加工、农产品生产业很发达,恶臭情况大致同美国相似。

加拿大主要通过控制TRS来控制环境臭气,研究控制纸浆厂回收炉和石灰窑等排放的TRS浓度值,同时,采用燃烧法、活性吸附炭吸附法等来处理恶臭,这些方法能有效的去除SO2、H2S、CH3SH等恶臭物质。

瑞典是森林之国,造纸业非常发达,所以恶臭也主要来源于造纸厂。

瑞典对恶臭的处理不完全依赖于法律手段,而是各排污单位都自觉安装最有效的治理设施。

政府大力推行最新的除臭方法,只规定了一部分恶臭物质的排放标准。

在造纸技术方面多采用非串级蒸发形式的多功能罐来提高黑液浓度,极大地减少了臭气发生量。

韩国产生恶臭的工业种类很多,但基本是还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只有部分制罐厂、印刷厂、涂料厂的有机溶剂的臭味,采用了燃烧法除臭。

汉城、釜山等大城市的粪便、污水处理厂,由于经费问题虽然设计了一整套除臭装置但没能运行,使得周围数公公里内都能闻到臭味。

5.结论与展望由于恶臭物质成分复杂,且嗅觉阀值较低,如今它已经成为困扰大众最直接的物质之一。

虽然对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非常的多,但由于成本高或效率低以及二次污染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受到局限,加之我国对恶臭的监制管理不管完善,很多企业都出现偷排或只经过简单处理就排放的现象,最终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体恶臭现象非常普遍。

在我国,除臭技术的发展非常快,不同除臭方法各有其特点。

利用H2O2和高能离子脱臭会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在除臭技术上,应聚合不同方法的优点,加以改进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更实用的新工艺[7]。

参考文献:[1]马生柏,汪斌.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5):46-49.[2]蒋立荣,王伯铎,熊宇,徐杰峰.污水处理厂几种除臭技术的综合比较[J].地下水,2010,32(1):105-107.[3]赵丽君,范淑萍,梁力.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及工程化[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6):46-48.[4]张玲凤,周新民.污水处理厂几种除臭技术的效果比较[J].污染防治技术,2004,17(2):43-45.[5]盛金聪.除臭技术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环保技术-能源与环境,2007,6:85-86.[6]胡和平,罗刚,刘军等.生物技术在恶臭气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6,20(5):1-4.[7]尚小清,陈晓东.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浅析[J].应用化工,2010,39(2):273-275.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