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范本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1.推普周简介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范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2.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开展40多年并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尚未实现,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客观需要。
因此,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推普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什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
4.国家如何开展推普周活动?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指导全国推普周活动。
按照惯例,除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外,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都要确定若干城市为重点活动城市,并在其中选定两个城市,分别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举办城市。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一、知识篇1.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用语言学的定义来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结构的信号体系”。
人们用眼神、手势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那种表达是简单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要借助语言的说明。
人们用灯光、标志牌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那也是要预先用语言设定其意义的。
因此,语言是人类多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2.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3.什么是方言?方言是根据语言的长期演变而来的,根据其性质差异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
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4.什么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经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广泛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大力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既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试形式。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试卷分为4项内容:(1)读单字100个,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2)读词语100个音节,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3)读短文400字,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査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4)命题说话3分钟,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6.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传承字。
语言文字宣传手册

语言文字规范宣传手册目录一、基本规范用语要求二、基本规范用字要求三、基础规范知识四、日常规范文明用语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是: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
一、基本规范用语要求(一)普通话成为党政机关主要工作用语。
(二)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戏曲、曲艺和省广电局特批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除外)以普通话为播出用语。
(三)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四)公共服务行业各行业所属单位以普通话为主要服务用语。
二、基本规范用字要求(一)党政机关1.名称牌用字规范。
2.公文、印章用字规范。
3.标志牌、批示牌、电子屏幕、印刷体标语(牌)、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等用字规范。
(二)新闻媒体1.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厂名、台名、制作单位名称和栏目名称、片名、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用字符合要求。
2.报刊出版物内文用字规范。
3.影视屏幕用字规范。
4.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5.编辑、记者、校对、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三)教育系统1.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用字符合要求。
2.公文、校刊(报)、讲义、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
3.批示牌、电子屏幕、网站(网站主页及自己制作上传的内容,不含链接)等用字规范。
4.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
5.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
(四)公共服务行业1.名称牌、招牌、广告制作业从业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2.名称牌、招牌用字符合要求;其中的汉语拼音、外文部分书写正确。
3.街、巷牌,公共交通站名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用字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4.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三、基础规范知识(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内容资料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内容资料
根据最新的教育要求和规范,书写规范字是语文研究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书写普通话中的规范字,下面是一些资料内容供您参考:
1. 规范字书写要求
- 字形要正确,书写漂亮,结构端正。
- 字间距要均匀,笔画要连贯。
- 笔画要清晰,不可模糊或变形。
- 字的大小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
- 字的位置要居中,不可偏斜或偏离规定位置。
2. 常用规范字范例
- 一(yī):笔画要清晰,横折要平直。
- 二 (èr):上下结构要协调,笔画要流畅。
- 三(sān):上下结构要平衡,笔画要饱满。
- 四 (sì):字形要端正,笔画要舒展。
- 五(wǔ):字的大小要一致,笔画要匀称。
- 六 (liù):上下结构要匀称,笔画要规整。
3. 规范字的书写方法
- 首先,正确理解每个字的结构和笔画。
- 然后,研究书写每个字的正确顺序和方法。
- 最后,在纸上用毛笔或钢笔按照正确方法写出规范字。
请您通过这些资料,提高对书写规范字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练和积累,可以提升书写水平,更好地运用规范字的技巧。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书写时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练,并遵循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相关要求。
祝您书写规范字的学习之路顺利!。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范本模板】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1.推普周简介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范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2.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开展40多年并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尚未实现,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客观需要。
因此,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推普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什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4.国家如何开展推普周活动?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指导全国推普周活动。
按照惯例,除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外,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都要确定若干城市为重点活动城市,并在其中选定两个城市,分别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举办城市。
5.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推广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 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时,遵循一定的笔画顺序,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 • 笔画数目: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数目,如“一”有一横,“十”有十横等。 • 字形结构:汉字的形状要规整,遵循结构原则,如“日”字不能写成“目”字等。
02
词汇——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词汇的分类与构成
词汇的分类
• 实词: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 虚词:表示抽象概念或辅助作用的词,如副词、介词、连词等。 • 成语:固定搭配的词语,通常具有典故或历史背景,如“破釜沉舟”、“杯弓蛇 影”等。
• 修辞格的运用 •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格。 • 修辞格要与其他修辞手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修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修辞的文化内涵
• 修辞手法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月到中秋分 外明”体现了中秋节的文化传统。 • 修辞手法可以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如“春风化雨”传 达了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
汉字的构造与形体
• 汉字的构造 • 象形字:通过描绘实物形状演变而来的汉字,如“日”表示太阳,“山”表示山丘等。 • 指事字:通过符号、图形等表示事物属性的汉字,如“上”表示向上,“下”表示向下等。 • 会意字:通过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表示意义的汉字,如“林”表示树木丛生的地方,“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 上休息等。 • 形声字:通过形旁和声旁组合表示意义的汉字,如“江”表示江河,“河”表示河流等。
现代文学思潮
•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情感,追求理想,如雨果的《悲惨世界》。 • 现代主义:反对传统,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风格
文学作品的主题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

内容简介《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内容简介: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及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我国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先后颁发了各项规定。
其中,有些虽然出版过单行本,但是,由于时间已久,现在难于买到;有的只散见于报章、杂志,很难搜集齐全,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因此,我们把历年来颁布、实施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主要法律决定、法规性文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规定等,整理、汇集成册,供大家查阅。
本手册是根据1993年增订本重新排印的。
为了使材料准确可靠,实用便查,这次重排,我们除增补了国际标准《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更换了新修订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三项国家标准之外,并根据1997年7月4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的精神,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字序作了调整。
编辑推荐《语言文字规范手册》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
2008-04-20 13:05:02来自: 南区熊猫(知行合一)翡冷翠朋友,偶不过只是帮藤原说了两句话,其实是本着对个人自由的支持来说的,没想到您竟然指责偶公然对抗国家相关语言文字规范,可吓了偶一跳。
不过还好,正巧我就是学法律的。
虽不才,但理解国家相关语言文字规范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看,我还用虽不才呢)。
下面我就斗胆从法律角度来和你探讨藤原文章的问题。
争论焦点:1.藤原文章使用的汉语是否规范。
由于藤原写文章时用的是文白交替的方式,这牵涉语法是否规范的问题上。
2.由于牵涉到“下榻”等个别词语的用法,所以牵涉到词汇标准的问题。
我国对语言文字的立法及规范目前有2000年10月31日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全文见/item/flfgk/zxflfg/z004.html),该法共4章28条,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进行了规范。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_随笔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阅读随笔目录一、前言 (2)1.1 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2)1.2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的价值与意义 (4)二、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 (5)2.1 语言的定义与分类 (6)2.2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8)2.3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9)三、《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中的核心内容 (10)3.1 语音规范 (12)3.1.1 音素与音节 (13)3.1.2 声母与韵母 (14)3.1.3 语调与重音 (15)3.2 词汇规范 (16)3.2.1 词义与词性 (18)3.2.2 成语、俗语与惯用语 (19)3.2.3 词汇搭配与用法 (20)3.3 语法规范 (21)3.3.1 词类与句子结构 (23)3.3.2 时态与语态 (24)3.3.3 名词、代词与动词的用法 (24)四、《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的实际应用 (26)4.1 教育领域 (27)4.2 公共传媒 (28)4.3 日常生活 (30)五、《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的局限性与挑战 (31)5.1 规范手册的局限性 (33)5.2 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挑战 (34)六、结语 (35)6.1 语言文字规范的必要性 (36)6.2 社会共同努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发展 (37)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规范和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素养,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文件。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性读物,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和实践方法。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内容涵盖了汉语拼音、汉字笔画、词语用法、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等方面,旨在帮助人们掌握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提高沟通效率。
该手册还关注到了网络用语、外来词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使我们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阅读《语言文字规范手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规知识手册1.推普周简介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围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2.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开展40多年并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尚未实现,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客观需要。
因此,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推普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什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
4.国家如何开展推普周活动?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指导全国推普周活动。
按照惯例,除了在全国围组织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外,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都要确定若干城市为重点活动城市,并在其中选定两个城市,分别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举办城市。
5.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推广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6.联合国于哪一年将汉语列为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工作语言?解放以来,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973年12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已是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正式语言的中文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
也就是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已成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汉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在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7.联合国有哪六种工作语言?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8.什么是规汉字?规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9.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哪七大方言?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七方言:(1)北方方言。
一般叫“北方话”,以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数也最多,占汉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
它包括四个次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
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及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
分布在西北各省汉族居住的地区,包括、、等省以及、、、的一部分地区。
③西南方言。
分布在、、贵洲三省以及大部分地区,还有西北部、西北部的小块地区。
④江淮方言。
分布在、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和及、以东的长江南岸的沿江一带。
(2)吴方言。
一般叫“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以话或话为代表.分布于地区,省长江以南的以东(不在)、长江以北一部分沿江地带,省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8%。
(3)湘方言。
一般叫“话”,以话为代表。
分布在省大部分地区(西北部除外),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
(4)赣方言。
一般叫“话”,以话为代表。
分布于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及省东南部。
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
(5)客家方言。
一般叫“客家话”,以省梅县话为代表。
分布于的东部和北部、西部、南部,此外,的南部,、、、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
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
(6)闽方言。
影响较广的有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两种。
①闽北方言。
一般叫“闽北话”,以话为代表。
分布于省北部和省的小部分地区。
②闽南方言一般叫“闽南话”,以话为代表。
分布于省南部,省东部、一带,岛的一部分,省的大部分。
闽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
(7)粤方言。
一般叫“粤语”,以话为代表。
分布于省中部和西南部、省东南部。
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5%。
10.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是什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1.推广普通话有哪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汉字。
”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汉字。
”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条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汉字。
”《中华人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
”《中华人民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字。
”《中华人民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的语言文字。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2.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由原来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证明,这个工作方针符合现实需要,对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国家在全国围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应用水平。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应当教学普通话。
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在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13.当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思路和要什么?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强化政府行为,要以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等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当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要: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普通话水平达标的教师才能上岗。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普通话能力训练,特别要注重普通话口语能力的提高,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城镇学校的校园语言。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第二,党政机关以普通话为基本公务用语,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自觉说普通话并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