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数据库查询系统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MSDS查询指南

MSDS查询指南

MSDS查询指南很多企业在贸易、托运或验厂过程中会被要求提供MSDS 。

这时,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会在网上查询MSDS相关法规和编辑制作指南、查询一些MSDS数据库,以期获得最准确的MSDS制作参考。

MSDS查询网专门整理总结了以下内容,以帮助相关企业顺利完成MSDS 编制。

1.如何查询MSDS相关法规信息1.1MSDS相关法律、法规信息的获取从2006年1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给获取MSDS相关法律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该网站有“法律法规”栏目,可按年度检索到所有有效的法律、法规全文,我们可充分用好这一平台进行MSDS查询。

“法律法规”页面左下角有“法规检索”搜索框,例如输入“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全文所搜,找到6篇法规文件。

其中,2005年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说道“第十四条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网站首页最上方有一个“政府网站搜索”搜索框,可检索栏目包括“本网站搜索”、“国务院文件搜索”、“国务院公报搜索”、“法律法规搜索”、“政府网站搜索”、“图片搜索”“文档搜索”。

例如选择“政府网站搜索”,可以输入关键词“MSDS”进行查询在涉及到国外法律法规时,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相应网站,再按网站上的提示或导引进行检索。

1.2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信息的获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开辟了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查询”栏目,我们可以按关键词检索全部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包括5000系列的国家建设标准和GBZ系列的国家卫生标准)。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化学品安全”,检索出“GB15258-200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根据浏览器提示,安装好控件,就可以在线阅读了。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上,其他若干栏目也是十分有用。

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用户操作手册

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用户操作手册

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用户操作手册一、企业用户注册 (2)二、新用户登录系统 (3)三、化学品信息填报 (6)四、用户状态词典 (9)五、登记表 (9)六、填表说明 (10)一、企业用户注册第一步,点击登录页面如图所示的链接。

第二步,填写用户注册信息,注如表单变红说明数据不规范或以存在,是不能保存表单的。

鼠标移到表单上会有异常提示。

二、新用户登录系统第一步,登录页面录入账号密码,登录第二步,进入系统桌面,当前为用户还未经过登记办审核,仅有查看用户信息的模块权限,点击如果所示的图表,进入系统第三步,用户申请模块,用看查看用户申请信息与当前用户审核状态,当前用户为审核通过,注:如果审核不通过,当前页面变为可编辑,编辑完点击修改待审核,上报给登记办重新审核。

用户待审核能操作的模块用户审核通过后能操作的模块三、化学品信息填报第一步,填写的登记信息->企业信息,必填第二步,填写登记信息->化学品信息,必填一条第三步,填写重大危险源信息,如企业无重大危险源,可不填该项。

第四步,填写重点危险工艺信息,如企业无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可不填该项。

第五步,信息提交及审核状态-登记上报及审核意见查看,点击上报按钮,将信息提交到登记办公室审核,审核的不合格意见会出现在下面的审核意见表。

四、用户状态词典五、登记表企业所有信息全部审核通过后,可下载打印登记表向当地登记办公室申请办理下一步手续。

六、填表说明1.企业信息(1)经办人信息:填写企业经办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2)“成立日期”栏,填写申请单位上级单位或工商部门批准成立的日期。

(3)“企业名称”栏,填写工商登记或经工商部门预先核准过的名称全称。

(4)“省市县”栏,填写企业注册地址所在的行政区划省、市、县。

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属于经济规划,不是行政区划的范畴。

(5)“经济类型”栏,按照《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12402)填写。

(6)“经纬度”栏,通过“查看地图”,点击确定企业所在位置,获得经纬度数据。

危险化学品登记系统(网络版企业级)操作说明

危险化学品登记系统(网络版企业级)操作说明

危险化学品登记系统(网络版企业级)操作说明一.登记系统(网络版)简介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以下简称登记系统(网络版)]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了配合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开展、方便登记数据上报和统计分析而专门设计开发的网络数据上报与管理系统,是全国化学品登记企业数据信息上报的平台。

登记系统(网络版)设为企业级、省危险化学品登记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和中心级三个层次,以企业级为最低层,中心级为最高层。

企业级主要设置数据填写和上报功能,办公室和中心级主要是数据审核功能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在登记系统(网络版)中主要实现以下工作流程:1. 首次登陆登记系统(网络版)的单位,首先通过系统向办公室提出用户申请,办公室接到申请,经确认无误后核准申请;2. 已通过申请的单位通过用户名称、用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登陆系统;3. 登记单位输入单位信息和化学品信息,经县、市安监局初审后,提交至登记办公室;4. 登记办公室对登记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填写审核结论,不合格者退回登记单位重新上报,合格后“提交”至化学品登记中心;5. 化学品登记中心对登记办公室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后,填写审核结论,对审核合格者颁发登记号。

6. 出具登记证书。

二.登记系统运行环境(一)、操作系统需要XP/win2000及以上版本。

(二)、系统运行需要IE6.0或以上版本支持。

(三)、IE浏览器的安全设置为级别“低”。

安全级别设置方法:1. 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中的Internet选项(0)。

2. 点击安全项按钮。

3. 把安全级别移动滑块拉到最低,会弹出一个警告窗口,点是即可。

4. 设置完毕点应用确定即可。

三.登记系统的登录(一)、登记系统(网络版)网络地址打开IE浏览器,输入网址:,登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网站。

(二)、登记系统(网络版)登录1 单击“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化学分子式查询(CA)

化学分子式查询(CA)

化学分子式查询(C A)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CA(美化学文摘)网络版数据库使用说明一、数据库简介CA(Chemical Abstracts)由美国化学文摘社(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编辑出版,是涉及学科领域最广、收集文献类型最全、提供检索途径最多、部卷也最为庞大的一部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

CA报道了世界上150多个国家、56种文字出版的9500多种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资料汇编、技术报告、新书及视听资料,摘录了世界范围约98%的化学化工文献,所报道的内容几乎涉及化学家感兴趣的所有领域。

SciFinder Scholar数据库为CA(化学文摘)的网络版数据库,收录内容比CA更广泛,功能更强大。

利用现代机检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化学化工文献的可检性和速检性,更整合了Medline医学数据库、欧洲和美国等50几家专利机构的全文专利资料、以及化学文摘1907年至今的所有内容。

它涵盖的学科包括应用化学、化学工程、普通化学、物理、生物学、生命科学、医学、聚合体学、材料学、地质学、食品科学和农学等诸多领域。

它可以透过网络直接查看“化学文摘”1907年以来的所有期刊文献和专利摘要;以及八千多万的化学物质记录和CAS注册号。

SciFinder Scholar可检索数据库包括:CAplusSM:包含来自 150 多个国家、9000 多种期刊的文献,覆盖1907 年到现在的所有文献以及部分1907 年以前的文献,包括有期刊、专利、会议录、论文、技术报告、书等,涵盖化学、生化、化学工程以及相关学科,还有尚未完全编目收录的最新文献。

(目前>2,430 万条参考书目记录,每天更新3000 条以上)MEDLINE®:包含来自 70 多个国家、3900 多种期刊的生物医学文献,覆盖1951 到现在的所有文献,以及尚未完全编目收录的最新文献。

江苏危险化学品系统使用手册(企业用户2482最新)

江苏危险化学品系统使用手册(企业用户2482最新)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广州中爆安全网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企业用户使用指南 0一、系统概述 01.1 系统简介 01.2 使用说明 0二、系统使用前期准备 02.1建立VPN连接 02.2系统网址及设置浏览器 (2)2.3申请帐号 (3)三、系统登录 (4)3.1安装CA行助手(首次登录时操作) (4)3.2证书绑定(首次登陆时操作) (8)3.3 CA数字证书登录系统 (10)第二部分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备案与变更 (11)一、单位、人员备案及库存初始化 (11)1.1单位备案(仅须做一次单位备案) (12)1.2库存初始化 (14)1.3用户管理 (16)二、单位备案变更、人员备案变更及人员注销 (18)2.1单位备案变更 (18)2.2人员注销 (20)第三部分从业单位的购销业务办理 (21)一、购买环节-有购买证购买(仅剧毒化学品业务) (21)1.1购买许可证申请与进度查询 (21)1.2购买许可证使用 (22)1.2购买查询与代确认销售 (23)1.3购买方购买许可证核销 (23)二、购买环节-无购买证购买 (24)三、销售环节 (25)3.1销向省内-销售确认 (25)3.2销售方购买证打印与核销(仅剧毒化学品业务) (26)3.3销售省外 (27)3.4销售查询 (28)四、购销合同 (28)第四部分台账管理与购销5天备案 (29)1.1实时库存查询 (29)1.2入库登记(增加库存) (30)1.3出库登记(减少库存) (31)1.4出入库查询 (32)第五部分安全监管与解锁处理 (32)1.1安全检查 (32)1.2解锁处理 (35)1.3应急预案 (38)1.4应急专家 (38)1.5危险化学品知识库 (39)第六部分预警监控 (40)1.1 单位资质预警 (40)1.2 人员资质预警 (40)1.3 许可证核销预警 (41)1.4 五天备案预警 (41)第七部分信息互动 (41)1.1通知通告 (41)1.2法律法规 (42)1.3业务咨询 (42)第七部分技术支持 (43)第一部分企业用户使用指南一、系统概述1.1系统简介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91号令)、《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研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解决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上的实时跟踪与流向流量监控问题,既可以强化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又能提高各级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办理行政许可、备案登记等业务提供快捷通道。

化学分子式查询

化学分子式查询

CA(美化学文摘)网络版数据库使用说明一、数据库简介CA(Chemical Abstracts)由美国化学文摘社(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编辑出版,是涉及学科领域最广、收集文献类型最全、提供检索途径最多、部卷也最为庞大的一部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

CA报道了世界上150多个国家、56种文字出版的9500多种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资料汇编、技术报告、新书及视听资料,摘录了世界范围约98%的化学化工文献,所报道的内容几乎涉及化学家感兴趣的所有领域。

SciFinder Scholar数据库为CA(化学文摘)的网络版数据库,收录内容比CA更广泛,功能更强大。

利用现代机检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化学化工文献的可检性和速检性,更整合了Medline医学数据库、欧洲和美国等50几家专利机构的全文专利资料、以及化学文摘1907年至今的所有内容。

它涵盖的学科包括应用化学、化学工程、普通化学、物理、生物学、生命科学、医学、聚合体学、材料学、地质学、食品科学和农学等诸多领域。

它可以透过网络直接查看“化学文摘”1907年以来的所有期刊文献和专利摘要;以及八千多万的化学物质记录和CAS注册号。

SciFinder Scholar可检索数据库包括:CAplusSM:包含来自 150 多个国家、9000 多种期刊的文献,覆盖1907 年到现在的所有文献以及部分1907 年以前的文献,包括有期刊、专利、会议录、论文、技术报告、书等,涵盖化学、生化、化学工程以及相关学科,还有尚未完全编目收录的最新文献。

(目前>2,430 万条参考书目记录,每天更新3000 条以上)MEDLINE®:包含来自 70 多个国家、3900 多种期刊的生物医学文献,覆盖1951 到现在的所有文献,以及尚未完全编目收录的最新文献。

(目前>1300 万参考书目记录,每周更新4 次)REGISTRYSM: 涵盖从 1957 年到现在的特定的化学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生物序列、配位化合物、聚合物、合金、片状无机物。

imds操作规程

imds操作规程

imds操作规程IMDS(International Material Data System,国际物质数据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报告汽车行业中使用材料和化学品的数据库系统。

IMDS的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IMDS系统的正确和一致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南和规则。

以下是IMDS操作规程的一份样本,共计1200字:1. IMDS系统介绍:IMDS是一个为汽车行业设计的全球化物质数据管理系统,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共享、管理和报告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信息。

在IMDS中,每种材料和化学品都被分配了唯一的编号,供应商需要向IMDS系统报告他们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和化学品。

2. IMDS系统的使用权限:2.1 只有经过IMDS培训和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IMDS系统;2.2 每个用户只能拥有一个IMDS帐户,并且不能与他人共享帐户信息;2.3 用户需要保护其IMDS帐户的安全,并不得将帐户信息泄露给他人;2.4 IMDS系统管理员将监控和审核用户的操作,发现违规操作将追究责任。

3. IMDS数据录入要求:3.1 必须提供准确、完整和可验证的数据,包括材料和化学品的成分、用途、物理特性和环境影响等;3.2 所有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必须符合国家和国际法规的限制要求;3.3 材料和化学品数据需要及时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3.4 数据录入过程中需要遵循IMDS系统提供的模板和标准格式。

4. IMDS数据审核和审查:4.1 IMDS系统管理员将定期进行数据审核和审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4.2 被发现存在数据错误或不完整的用户将被要求进行修正;4.3 IMDS系统管理员将向特定用户发送通知,要求提供进一步的材料和化学品证明材料。

5. IMDS系统数据保密:5.1 用户需要对其IMDS帐户信息进行保密,并且不得将信息泄露给不相关的第三方;5.2 用户需要妥善保护其材料和化学品信息的保密性,不得向竞争对手泄露此类信息;5.3 IMDS系统管理员将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IMDS 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SciFinder使用说明

SciFinder使用说明

SciFinder使用说明SciFinder简介SciFinder®由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旗下的美国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出品,是一个研发应用平台,提供全球最大、最权威的化学及相关学科文献、物质和反应信息。

SciFinder涵盖了化学及相关领域如化学、生物、医药、工程、农学、物理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科技信息。

SciFinder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专利、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图书、技术报告、评论和网络资源等。

通过SciFinder,可以:∙访问由CAS全球科学家构建的全球最大并每日更新的化学物质、反应、专利和期刊数据库,帮助您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获取一系列检索和筛选选项,便于检索、筛选、分析和规划,迅速获得您研究所需的最佳结果,从而节省宝贵的研究时间。

无需担心遗漏关键研究信息,SciFinder收录所有已公开披露、高质量且来自可靠信息源的信息。

通过SciFinder可以获得、检索以下数据库信息:CAplus SM(文献数据库)、CAS REGISTRY SM (物质信息数据库)、CASREACT® (化学反应数据库)、MARPAT®(马库什结构专利信息数据库)、CHEMLIST® (管控化学品信息数据库)、CHEMCATS®(化学品商业信息数据库)、MEDLINE®(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

专利工作流程解决方案PatentPak TM已在SciFinder上线,帮助用户在专利全文中快速定位难以查找的化学信息。

SciFinder 注册须知:读者在使用SciFinder之前必须用学校的email邮箱地址注册,注册后系统将自动发送一个链接到您所填写的email邮箱中,激活此链接即可完成注册。

参考“SciFinder注册说明”。

SciFinder注册地址:https:///registration/index.html?corpKey=DD383114X86F35055X3A5FBB9337E3F22799 SciFinder检索网址:URL-1: https:///URL-2: https:///检索指南:SciFinder使用指南,请登陆/index.php?c=list&cs=scifinder-train,就可以看到相关功能的介绍及使用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数据库查询系统使用说明一、本系统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1、《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化学危险品最新实用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3、《化工安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4、《实用毒理学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二、数据字段解释及说明1 标识是指化学危险物品的名称、编号、化学成份及其结构方面的信息。

包括下列项目:(1)中文名化学危险物品的中文名称。

一般收录一个学名和一个俗名,学名在前,俗名在后。

但学名过长,又有全国通用名称的,则将俗名放在前,学名放在后。

命名基本上是依据中国化工学会1980年推荐使用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和《无机化学命名原则》进行的。

(2)英文名化学危险物品的英文名称。

一般收录一个学名,一个俗名,学名在前,俗名在后。

命名基本上是按国际通用的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1950年推荐使用的命名原则进行的。

(3)分子式指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分子的化学成份。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是根据美国化学文摘(CA)的规定编排的,即有碳氢的先把C.H排在前,其余部分按英文字顺排列;有机金属化合物把有机基团写在前,金属离子及络合水写在后;无机物是按习惯的常规形式书写的。

(4)化学结构式指用平面示意图表示的分子结构式。

(5)分子量指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的相对重量。

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

(6)CAS号 CAS是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的缩写。

CAS号是美国化学文摘对化学物质登录的检索服务号。

该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

(7)RTECS号 RTECS是Registry of Toxic Effects of Chemical Substances的缩写。

RTECS号是美国毒物登记信息系统的注册登记号。

该系统是世界最权威的毒物登记数据库,已登录了11万多种化学物品。

(8)UN编号 UN是United Nation的缩写。

UN号是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对危险货物制订的编号。

(9)危险货物编号是国标GB12268—90制订的危险货物编号(简称危规号)。

(10)IMDG规则页码 IMDG是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的缩写。

IMDG 规则页码是国际海事组织编制的《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危险货物信息页码。

2 理化性质指化学危险物品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

包括下列项目:(1)外观与性状是对化学危险物品外观和状态的直观描述。

主要包括常温常压下该物质的颜色、气味、存在的状态,同时还收录了一些难以分项的性质,如潮解性、挥发性等。

(2)主要用途简述物质的主要用途。

大多数物质的用途很广泛,本系统只列举了化工方面的主要用途。

(3)熔点晶体熔解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本系统未做标注的数据都是常温常压的数值,在特殊条件下求取的数值,都标出了相应的技术条件。

(4)沸点在101.3kPa(760mmHg)大气压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称为沸点。

若不是在101.3kPa大气压下得到的数据或者该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升华),或者在溶解(或沸腾)前就发生分解的,则在数据之后用“/”或( )标出技术条件。

(5)相对密度(水=1)在给定的条件下,某一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水)密度的比值。

通常给出的数据均指20℃时该物质的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

对于在其它条件得出的数据,均标出相应的技术条件。

(6)相对密度(空气=1)在给定的条件下,某一物质的蒸气密度与参考物质(空气)密度的比值,本系统所给出的气体相对密度大部分是根据化学式计算出来的。

蒸气的密度数值小于1时,表明该气体比空气轻,能在相对稳定的大气中趋于上升;大于1时,表示重于空气,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距离,若气体可燃,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饱和蒸气压在一定压力下,于真空容器中放入纯净的液体,当液体与蒸气达到平衡时所显示出的压力,称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在给定的温度下,每种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是一个常数,温度数值均在“/”之后标明。

(8)溶解性指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在常用溶剂(以水为主)中的溶解性,分别用混溶、易溶、溶于、微溶、不溶等表示其溶解的程度,没有定量标注。

(9)其它理化性质除了上述一些固定的数据项目之外,还针对某些物质特有的性质设立了非固定的数据项。

如气体类重点收录临界常数,爆炸物品收录撞击感度、爆速、爆温,易燃物收录燃烧热、最小点火能量等,最多填写四个数据。

3 燃烧爆炸危险特性指化学危险物品燃烧爆炸特性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性。

主要包括下列项目:(1)燃烧性定性描述该物质在空气中遇明火、高温和氧化剂等的燃烧行为。

分为易燃、可燃、助燃和不燃四个层次,未有严格的技术判据。

一般来说,易燃是指爆炸极限较低的气体(防火建筑规范分为甲、乙两级的气体),闪点≤61℃的液体和GB6944—86和GB12268—90规定的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可燃是指不属于易燃类的所有可燃的物质;助燃是指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如氧气、氯气、氧化剂等;不燃是指遇明火、高热不燃或难燃的物质。

(2)建规火险分级是指根据建筑防火规范(GBJ16—87)对化学危险物品划分的火灾危险级别,共分五级。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还没有系统地将每种物质进行分级的国家标准,要划定每种物质相应的级别有一定的困难。

有些物质由于数据不系统,很难恰当的定级,有些物质虽已划分,但还值得商榷。

该项数据只作参考,不能作为标准。

(3)闪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被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有开杯和闭杯两种值,系统中的开杯值用(O.C)标注,未作标注的是闭杯值。

闪点是判断可燃性液体蒸气由于外界明火而发生闪燃的依据,是评价可燃液体危险程度的有代表性的参数之一。

如果液体受热到闪点或闪点以上,一经火源的作用就引起闪燃,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火灾。

测定闪点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气温、升温的速度、试样均匀的程度、试样的纯度、大气压力等都可能影响其精确度,所以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别。

本系统取舍闪点的原则是:(1)取权威著作的数据;(2)有闭杯值的取闭杯值;(3)几个来源的数据有差别时,一般来说取较低值;(4)对于闪点低于-50℃的物质(如乙烯、乙炔、硫化氢、磷化氢等),其闪点值取<-50℃。

(4)引燃温度引燃温度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加热一个容器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开始着火时的反应容器器壁的最低温度。

它可以作为评定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在发热物体内发生燃烧的尺度。

从引燃机理可知,引燃温度是一个非物理常数,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可燃物浓度、压力、反应容器、添加剂等。

(5)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性混合气,在混合气中可燃气体有一个最小浓度值,低于这个浓度值对混合气进行点燃不能产生火焰传播;可燃气在混合气中有一最大浓度值,高于这个浓度值对混合气进行点燃时也不能产生火焰传播,最小浓度值称为爆炸下限,最大浓度值称为爆炸上限,下限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作爆炸范围。

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混合气中的体积百分比(v%)表示,粉尘的爆炸极限用g/m3表示。

爆炸极限值是用于可燃气体危险性分类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作为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内允许可燃气浓度值的大小、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通风、供热系统的计算、动火作业时安全浓度的确定等的依据。

(6)危险特性简要概述化学危险物品燃烧爆炸的性能和一些简单的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遇明火、高温、氧化剂等可能产生的危害,遇水、酸、碱和一些活性物质的反应性,以及氧化性、腐蚀性等。

数据的取舍经过两个层次的处理:一是查阅原始文献,确定该物质的基本危险特性和反应活性;二是按危险性类别进行系统化处理。

即在兼顾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同时,按类统一,类别之间各有侧重。

如易燃液体扩散回燃,遇高热、明火容器内压增大,开裂和爆炸的问题,都充分考虑了同类物质之间的平衡统一问题。

(7)燃烧(分解)产物定性说明该物质在燃烧或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最终有害产物。

(8)稳定性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化学危险品的化学性质,是否能稳定存在。

(9)避免接触的条件指在常温常压下,化学危险品比较敏感的外界条件,一般包括受热、光照、接触空气和潮气四个方面。

(10)聚合危害指化学危险物品在外界条件的促使下,能否出现意外的聚合反应,酿成事故。

(11)禁忌物是指与化学危险物品在化学性质上相抵触的物质,与这些物质混合或接触时,可能发生燃烧爆炸或其它化学反应,酿成灾害,所以应禁止混储混运。

(12)灭火方法灭火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受各种特定情况的影响,如火灾规模和类型,可燃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本系统给出了几种重要类型的灭火方法和药剂。

气体灭火:当逸散的气体燃烧时,通常最好的办法是切断气源,而不是直接灭火。

先灭火,而气源未切断,气体继续外漏会形成爆炸性气氛,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其损失要比没有形成爆炸性气氛之前大得多。

所以,当气体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或装置,可能的话,将容器转移到空旷处。

液体和固体灭火:液体和固体化学物质的灭火比较复杂,这要根据物质本身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来确定具体的灭火方法。

低闪点易燃液体的主要灭火剂为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和砂土,用水灭火无效,而且闪点越低越无效;一般易燃固体,水是首推的灭火剂,但对一些遇湿易燃、自燃的活性化学物质,往往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增大火势,是严禁用水的,这类物质只能用干粉和沙土灭火;有些物质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有毒的气体,危及灭火人员的生命,这类物质不宜用水灭火;一些处于融熔状态或高温燃烧的固态物品,用水灭火可能会发生喷溅或爆炸,这种情形是严禁用水的;对于许多不燃的物质,也给出了与之相容的灭火剂,这主要是考虑到当这种物质处于火场或包装失火时,可选用的灭火剂。

灭火剂的种类和型号较多,如泡沫灭火剂就有:化学泡沫、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抗溶性泡沫、高倍数泡沫等数种,所以在使用时,还应参考具体灭火剂的使用说明和适应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查阅有关防火专著,这样方可行之有效。

4 包装与储运综合表述包装和运输方面的信息。

(1)危险性类别是指根据化学物品的主要危险性划分的类别。

该项采用的是GB6944—86和GB12268—90的数据,将化学危险物品分为九类,若干项。

(2)危险货物包装标志是指标示危险货物危险性的图形标志。

一般危险货物只有一种危险性,但是有一些物质除了主危险性之外,还有一种甚至两种次要危险性。

这样,主危险性粘贴相应的主标志,次危险性粘贴相应的副标志。

由于还没有每种物质粘贴相应标志的国标问世,本系统中的标志是依据GB12268—90,GB190和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大桔红书)和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确定的,只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