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诗的世界
诗歌鉴赏走进古诗词的世界

诗歌鉴赏走进古诗词的世界诗歌鉴赏: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充满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我们能够品味到古人的情感、体味到文字的美感。
本文将从咏物、抒怀、描写自然三个方面展开,带领读者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一、咏物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歌颂、咏叹的情景。
比如,文学家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写道:“银井乍近无污点,密柳蚕成有底声。
”这里,杜甫以秋夜将晓的时刻为背景,以银井、密柳为描绘对象,将秋夜的宁静和寂静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种咏物的手法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壮观。
二、抒怀古人常常用诗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心情的喜怒哀乐。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气势描绘了大自然的辽阔,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壮怀激烈的豪情,给人以开阔胸襟的启迪。
三、描写自然古诗词中广泛描绘了大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变幻多姿。
比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千树万树梨花开,随风潜入夜,满地是莺声。
飞过宫墙,独自传宵到金井。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遣愁怀古,启闭古今。
都云作者病来微,只是当时惹恼人。
”诗中以梨花、莺声等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借以表达了自己激发的思乡之情。
这样的描写方式能够使人对自然的奇妙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诗词欣赏,我们饱览了古诗词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古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古人智慧、情感,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抒发。
古诗词的艺术造诣不仅在表达上富有韵律和美感,更在于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它们以简练的语言、深入的思考,直触人心。
每一篇古诗词都是一个艺术的瑰宝,都能够带给读者无穷的思索空间。
畅游古诗词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魅力

畅游古诗词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魅力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有擅长描写田园风光的范成大,有性情豪迈的李白,有坚强不屈的女诗人李清照,还有亡国之君的李煜……他们都写下了让后人深受影响的诗篇。
当我爬上巍峨的高山时,我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时,我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不想学习,荒废时间打游戏时,我想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的生活中,古诗词无处不在,让我在诗词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快乐!前几天,老师让我搜集苏轼的资料,出一份手抄报。
我通过课外书和因特网知道了很多苏轼的资料,同时,也通过妈妈的故事,知道了苏轼的趣事,也让我越来越喜欢古诗词了。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特别长,而他的妹妹苏小妹额头特别大,一日俩人互相调侃,苏小妹出句嘲笑他:“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
”苏东坡毫不示弱地反击:“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可见俩人都十分有才华,风趣幽默,在善良的调侃中增进了兄妹间的感情!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领域中一朵绚烂的奇葩。
不但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
走进古诗词范文

一、【走进古诗作文】走进古诗中国自古便是一个地大物博,源远流长的国家,在文化领域上也很有造诣。
其中古诗便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是名家先辈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一蹴而就写出流芳百世的绝世佳作,令后人顶礼瞻仰,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大观。
明媚的阳光遍布了整片蔚蓝的天空,空中吹了徐徐春风荡漾吹拂着我的脸颊,我轻轻地呷了一口绿茶,摊开桌面上的细细品味,漫步于古诗范,含英嚼华,开始了接受美的洗礼的又一次新旅程。
我一跃进门槛,便看见了一片葱郁的草坪,但两旁种植的牡丹,水仙,月季,蓝玫瑰等花中仙子却都奄奄一息,摇摇欲坠,我甚是诧异。
只见前方向我走来了一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弱女子,哭哭啼啼吟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人亡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听后,也是独创然而涕下,将诗写得如此哀伤,情诗合一,诗中有情,如娇弱的綄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我一边抹着泪,一边前行。
不一会儿,便走入了阳光高照,林木参天的古寺,经过曲折的幽静,葱郁的花木来到后禅院,只见元开进士常建诵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有景,是一种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美妙境界,是我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境地,心无杂念,浮躁顿消,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我怀着一颗挚诚的心又登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一声嘹亮的声音划破了浮云重重的山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中有志,让我生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的壮志。
下山后,我又去了最热闹的集市,虽然没有深山里的寂静,但却也有另一番醉情之意,在集市上,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气概,是永远拥有一颗正义之心的坚韧;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也争先恐后,又在逆境中发出对挫折的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宽阔无私的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时时激励着后人等等经典名句都在集市上一一展现自己的才能与本领。
在古诗词的世界漫步作文

在古诗词的世界漫步作文在古诗词的世界漫步作文1每每沉浸在空灵的诗行里,就开始了寻山问水的旅行。
在泛舟赏月的刹那,细听最古朴最真切的声音。
清澈的夜色里,风中低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些或深或浅的心迹交织成晓风残月,勾勒出地老天荒;有声音沾着雾气,吟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绝荡尽时光尘埃。
轻轻柔柔的声音念着这些文字,或欢愉或哀伤或怀念或悲苦,不忍唐突了它的风雅美丽。
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便道尽时代的几多盛奢,一个自由在诗中的风流才子,在历史中走过。
李白,你对月独酌,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光如华,清亮不似人间物,悠悠流转人世俗尘,独独应了你的'景;夜半饮酒愁更愁,却又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尘世烟云,你潇洒走过。
你说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你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你的几许闲愁,江水难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你留下愁思缕缕,情伤切切,暮雨入画,将离愁绘入这纸深秋。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女儿家心事也曾让两眉羞,女儿家的娇羞与灵动也曾淋漓尽致的展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世事坎坷,物是人非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你也曾道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语,怎一女子,享尽这穿越百年的孤独?在柳堤河畔,或伫倚危楼,且吟一首小诗,且听一曲清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低吟浅唱,沉醉在唐风宋雨中……在古诗词的世界漫步作文2四季是不断更替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都想展现自己的魅力。
春姑娘静悄悄地走进我们身边,无声无息。
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大自然的眼睛:“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姑娘怕我们不知道她的到来,于是便开始提醒我们:“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徜徉在古诗的世界里作文800字

翻开手中诗册,一种心悸的感觉悄然涌上心头,洗涤我的思绪。
——书籍正文前或文章标题后的注释华灯初上,茶香四溢,我又捧起了《古诗三百首》,开始了另一次诗海之旅,不知不觉中,我仿佛置身于夕阳西下、巴山夜雨、商女的歌曲声中。
夕阳·家·诗你骑着一匹骨瘦如柴的马,在一条古老的驿道上漫步。
夕阳已挂在了山顶,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上,一群黄昏归来的乌鸦聒噪着。
一种悲伤的情绪会直接涌上你的心头。
不远处,一座小桥独立在水中央。
潺潺的流水直入你的心中,泪泉已经爆满,倾泻而下。
几个家庭的炊烟唤起了你的想法:我何时才能回到我的家乡?何时才能见到我的妻儿?他们还在日日盼望着我回家呀。
秋风萧瑟,红日已经落在了山腰,但是你想念的家乡和爱人却离你很远。
你凝眉怅望,挥笔写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就是马致远。
你在诗中写了多少悲伤、孤寂之情。
此刻,我沉浸在你的哀婉中。
山·雨·诗你独自坐在桌前,拆开远方亲友的来信,眼睛落在了“思君念君,静待归期。
”几个字上,眼泪在眼眶中徘徊,何时才是归期?你仰天长叹,对你唯一的回答就是刺耳的雨声。
往外看时,大雨倾泻而下,窗户被拍打得左右乱颤,巴山断断续续的夜雨填满了池塘,一如你心中高涨的愁绪。
看着看着,你产生了痴想:我什么时候可以在晚上用蜡烛跟你说话?我一定会告诉你,在那个凄的巴山夜雨中,我是怎样的思念你!你拿出信封,挥笔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泪水打湿了厚厚的纸张。
你便是流芳百世的李商隐。
此刻我抹泪于你的思念,在这孤独和悲伤的篇章里擦去眼泪。
歌曲·国·诗月亮迷蒙,寒江之上弥漫着烟雾,清澈的月光洒在白色的沙滩上。
你坐在一条小船上,一脸愁苦。
只因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无限感伤。
你来到秦淮河边,看见这里十分繁华,卖唱的歌曲女仿佛不知何为亡国之恨,依然在对岸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我走进了古诗作文

我走进了古诗作文《我走进了古诗》古诗,宛如一座神秘而美丽的花园,我怀着好奇与敬仰,轻轻推开那扇虚掩的门,走进了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在古诗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千娇百媚。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鲜活的黄鹂、翠绿的柳丝、洁白的鹭鸟,仿佛就在眼前,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我置身于夏日的荷塘边,满眼的碧绿与娇艳的荷花相互映衬,美得令人心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把我带入了秋的怀抱,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绚烂,让我领略到了秋天独特的韵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又使我感受到了冬日的寂静与清冷,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大地,是那样的纯净和安宁。
古诗中,也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一轮明月勾起了游子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体会到了真挚的友情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仁人志士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让人心生感伤。
走进古诗,我还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哲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启示我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心灵的澄澈。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走进古诗,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愿在这诗意的世界里,继续探寻,不断领悟,让古诗的智慧和美好永远照亮我的心灵。
走进古诗中的科学作文

走进古诗中的科学作文
古诗,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以前咱们读古诗,可能更多的是感受它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但您知道吗?古诗里还藏着不少科学知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科学世界,来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
就说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这老爷子写得真妙啊!春风一吹,柳树就长出了细细的叶子。
可这和科学有啥关系?您想想,春天到了,气温升高,万物复苏,这春风就像是大自然的闹钟,把柳树从沉睡中唤醒。
而且啊,春风带来的温暖和湿润,让柳树能够顺利地生长发芽。
这不就是气候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嘛!
还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同样是四月天,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刚刚开放。
这是为啥呢?原来啊,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物的生长周期就和山下不一样。
这可让咱们明白了温度对植物花期的影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里面提到了霜。
霜可不是从天而降的小雪花,而是因为地面附近的温度降到 0 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形成的。
所以一般在寒冷的夜晚,才容易看到霜。
诗人张继在这样的环境中,忧愁得睡不着觉,也给咱们留下了一幅充满科学元素的画面。
古诗中的科学,就像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小秘密,等着咱们去发现。
读古诗,既能感受文学的魅力,又能学到科学知识,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啊!怎么样,下次读古诗的时候,您是不是也会多留个心眼,找找里面的科学道理呢?。
奇妙的古诗词世界

奇妙的古诗词世界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它不仅是文学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现和传达情感的媒介。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远。
让我们一起探索奇妙的古诗词世界。
古诗词源远流长,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早在古代,人们就用诗词来表达对生活、自然、情感和哲理的思考,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古代诗人们以巧妙的笔法,婉约而含蓄地表达了自我情感,抒发了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索。
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诗人们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登高》,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诗人展示了广阔无边的大自然景色,引人入胜,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人情世故的真实与复杂。
诗人们以生动的描写、含蓄的比喻,表达了对爱情、友谊、家国等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慨。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李商隐的《无题》,通过简短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诗人道出了爱情的短暂与纠结,引发读者的共鸣。
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哲理与深沉。
诗人们以简练而精湛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诗人以深沉的语言描绘了人生多变的轨迹与意义,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古诗词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涉及到个体的情感表达,还有社会的风云变幻、人伦之道等方方面面。
每一首优秀的古诗词都是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迅猛发展的科技时代,但古诗词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古诗词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欣赏和研究,更好地体会和传承其中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古诗的世界
邱隘实验小学徐小红
我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熔铸了无以记数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从《诗经》到《楚辞》;从李白的浪漫诗篇到王维的田园闲作;从李绅的《锄禾》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从杜甫《春望》到陆游的《示儿》……它们不仅语言精练,严于用韵,格律严格,文字魅力无限,而且意蕴含蓄,意境深远,饱含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等,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怪不得古有孔子对他的儿子和学生们是大力提倡学诗;今有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也曾说:“中国古代的诗教,今天的学校教育之中还用得着。
”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也可以明显看出,现行教材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
但由于小学古诗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纪小,学识浅,和成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更何况虽古诗比古文易为儿童接受,但它毕竟是古代人用古代语言写的,里面还蕴含着的古代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古代诗人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更不同于今天的小学生。
如何让今天的儿童真正地走进古诗的世界,使之通过学习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离其声,从而扣动心弦,引起共鸣,让古诗真正地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于古诗的教学,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吟诵开启兴趣之门,步入古诗世界
曾在某报刊上看到有关诗歌的起源一说: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
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
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吟诵便成为小学阶段开启儿童乐于学习古诗,引发学习古文的兴趣的一把金钥匙,也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1、吟诵可以将安排在课堂教学始初: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师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就曾以上(shang)声读长,去声读短的富有个性的吟诵,带动了孩子们学诗的兴趣。
当然,古诗的朗诵也有规律可循,格律诗的节奏,有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
音调节奏表现在平仄上(如窦老师一例),意义节奏指的是语言的节奏(语法结构)。
两者有一致,也有不一致。
音调节奏较简单,一般五言为“二-二-一”三顿,七言为“二-二-二一”四顿。
例七言的《游园不值》,朗诵可以这样:“应怜/ 屐齿/ 印苍/ 苔,小扣/ 柴扉/ 久不/ 开。
春色/ 满园/ 关不/ 住,一枝/ 红杏/ 出墙/ 来。
”教师教学时大部分应以此为据!
2、吟诵也可以安排在学生了解诗的内容之后。
从诗的内容出发,确定朗诵的基调,这样有的放矢,学生读起来就更加的声情并茂,有滋有味。
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古诗的体会,更能伸展其学习的内涵。
激发学好古诗的兴趣。
例,了解了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对“苍苔”的怜爱和“一枝红杏”的喜爱后,学生就可以将诗的前句用比较低沉的语调来读,而
后句则可高昂些,读出诗人见一枝红杏出墙后的喜悦和激动。
入情入景,学生通过朗诵亦可沉醉诗中呀。
3、吟诵更可安排在教学古诗之后,开一个吟诵诗歌会:或表演;或比赛;相信古诗定会在小学生中大范围内盛行!这样,古今的距离越来越短,吟诵可为儿童走进古诗的世界开启了大门。
二、以画代诗解诗意,融入古诗的世界
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提炼含蓄,既有极强的跳跃性,又有“言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如何开辟蹊径,取得古诗之精华,让生融入古诗的世界,笔者认为,不妨尝试以画译诗意,尽在不言中!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而且通过观察画面,不但能够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而且诗文中很多不可言传的字意亦可迎韧而解。
1、如窦桂梅老师在教《游园不值》一文时,就很好地利用课文插图,解决了“柴扉”与“小扣”的问题;另如低段一语文教师,在教《锄禾》一文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进行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边看边谈。
这样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儿童观图能力,发展了思维,进行了词句教学和思想教育。
学生自然而然地补出了锄禾的主语“农民伯伯”,了解了“日当午”的意思,看出了“汗滴禾下土”的情况,明白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认为到“盘中餐”的“粒粒皆辛苦”。
2、观画除观课文插图等图片资料外,还可以指观察实际的景物。
课本中入选的古诗,描写四季景色的有很多,此类诗文大都与季节时令扣得较紧。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亦可带孩子去观察相类似的景物,而后再上课。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学韩愈的《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就可引导儿童去实地观察一番,相信此后定能感受其写得真切;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对红枫的观察,学生定能从生活实景的画面中领悟诗人这个“红于”的含意。
3、现行教育已经步入多媒体的时代,教师更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媒介,为小学阶段儿童对诗意的理解,启开一幅更为宽广的美丽画卷,幻灯片、FLASH……丰富的网络图画资料为儿童能理解古意,融入古文,提供便捷。
之后,更是无妨让学生们来据诗画图,让文字变成美画,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古诗的世界。
三、以文带情,深入古诗意境美的世界。
何谓诗的意境?粗浅地说,“意”就是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所谓使儿童领会古诗的意境,就是要使儿童感知诗人所描绘的鲜明的形象,通过想象,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
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