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节日礼物教案 北师大版
《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教学设计——《节日礼物》古家小学高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56、57内容。
教材分析:《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小狗贝贝由低到高从不同的位置看桌面上的节日礼物,以及小明由远到近观察树林看守人小屋周围景物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教材知识比较抽象,内容呈现的比较单一,但靠书中图文很难把知识理解透彻。
特别是由远到近观察物体时,我觉得书上的“说一说”离学生生活比较远,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于是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景物着手,教学中融入更多学生身边熟悉的元素,以这些元素为载体,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逐步渗透新知,深入练习。
在轻松有趣的情境教学中将教学重点化解,自然的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二年级下册三个方向观察物体、三年级上册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经历了近四年的课改实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由于二、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观察物体,所以学生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学习中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让他们根据亲身生活经验,实际感受从高低、远近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有不同结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理念:1.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2.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和大小变化。
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4.1 节日礼物

《节日礼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蹲着、跪着、站在地面上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明由远到近观察看守人小屋周围景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2)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3)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3)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节日礼物 北师大版(2014秋)

节日礼物
教学目标目的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材特点
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的变化,让学生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选择
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3课时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一、准备铺垫
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看。
(3)站起来看。
(4)走到桌子前看。
学生按照要求看一看,想一想。
检查签字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节日礼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下数学教材48,49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从低到高、从远到近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3、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从低到高、从远到近观察物体,体会看到的范围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谁来为大家背一背?生:背。
师:背得不错,让我们再领略一下庐山的俊美风光吧!(大屏朗诵)师:第二句诗画上了横线,看到了吗?我们齐读这句诗。
板书:远近高低师: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生:回答。
师:同是庐山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站得地方不同。
师: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和范围是不同的。
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景物的范围也不同,那么,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不同是怎样变化的呢?这就是这节课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从低到高观察1、体验活动讲桌上放一个小凳子,师准备一些小礼物放在凳子上,让学生按要求观察。
①蹲在地上观察②坐在凳子上观察③站起来观察思考并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2、课件出示书中“节日礼物”情境图:师:要过节了,奇奇家的桌子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节日礼物。
师: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课件出示看礼物的顺序)找一位同学做下解说(课件出示四幅图)师:那贝贝都看到了什么呢?下面有四幅图,请你自己把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标出1,2,3,4来。
标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排列顺序的,为什么这样排列.先独立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小组讨论,每幅图下面标上序号是怎么填写的。
并和组内成员说说为什么?师巡视,倾听。
(2)汇报,说为什么这样填?(3)比较、归纳:师:贝贝的观察顺序是从哪到哪?板书:低——>高师:贝贝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思考贝贝四次看到的情况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生1:观察的位置不同,从低到高观察。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节日礼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下数学教材48, 49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从低到高、从远到近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3、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从低到高、从远到近观察物体,体会看到的范围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坐井观天》的故事。
(课件播放《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师:青蛙和小鸟都看到了什么?从它们的对话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生:因为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
小鸟看到的天空是无穷大的师:为什么它们看到天空的范围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一个在井里,在低处,一个在天空,在高处。
师:今天,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不同位置刚才物体二、探究新知(一)从低到高观察1、组织学生观察: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个游戏?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老师讲台的物品。
先蹲在地上观察,再半站着观察,最后站起来观察。
其他同学请你们想象他处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
师:天我们来学习“节日礼物”这个内容,来深入研究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情况。
(板书课题:节日礼物)2、课件出示书中“节日礼物”情境图:师:要过节了,奇奇家的桌子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节日礼物。
师: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课件出示看礼物的顺序)生: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是这样的:①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哎,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贝贝这样想;④最后,他终于爬上了桌子……那贝贝都看到了什么呢?下面有四幅图,(课件出示四幅图)师:那贝贝都看到了什么呢?下面有四幅图,请你自己把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标出1,2,3,4来。
标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排列顺序的。
先独立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年级数学《节日礼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节日礼品》教课方案及教课反省教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P56、P57“节日礼品”。
教课目的1、经过由低到高来察看物体,领会不同的地点看到的范围不相同。
2、经过由远到近看光景,领会看到的范围愈来愈小。
3、培育学生察看、思虑以及与伙伴沟通的优秀习惯。
教课要点经过由低到高来察看物体,领会不同的地点看到的范围不相同。
教课难点经过由远到近看光景,领会看到的范围愈来愈小。
教具准备一个玩具熊、一个太空瓶、一个铅笔盒、课件。
(一)利用经验,解决问题(教师在讲台上摆一个玩具熊、一个太空瓶、一个铅笔盒。
)师:桌面上摆了什么呀?下边我们就进行一个观察活动。
同学们先想像一下,假如我们先蹲下、再坐着、站起来,最后站在凳子上察看这些物领会有什么变化?师:是否是这样呢?我们只有经过亲身去察看才能体验到。
请同学们依据方才的步骤察看,注意头禁止动哟。
同桌合做达成。
师:大家谈谈看到的画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师:你在生活中有近似的经历吗?(二)创建情境,激发兴趣师:方才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平常很注意察看。
今天是调皮的诞辰, 我们去调皮家看看. (音乐响起“诞辰快乐”之歌。
)师:今日是调皮的诞辰,我们一同唱歌来为他庆祝,好吗?(好!)此刻,调皮家的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诞辰礼品,灵巧狗好奇的想看个终究。
(板书课题:节日礼品)(三)亲身经历,自主探究1、显现图片:(1)发问:灵巧狗很焦急,它很想看到礼品,请大家猜想一下以不同的方式看礼品,分别看到礼品的哪个部分?( 2)师:大家一同来猜想灵巧狗蹲着看,看到了礼品的什么部位?(3)师:大家一同来猜想灵巧狗抬起前腿看,看到了礼品的什么部位?( 4)师:大家一同来猜想灵巧狗站在凳子上看, 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5)师:最后,灵巧狗终于爬上了桌子上看, 大家一同来猜想灵巧狗站在桌子上看, 看到了礼品的什么部位?2、师:你能依据灵巧狗四次看礼品的次序,把序号填在()里吗?3、指导学生把序号填在()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节日礼物word教案之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节日礼物教学目标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愈来愈小。
教学重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距离观察物体形状的转变。
教学步骤一、活动11.师:出示一个实物(卡通娃娃或杯子之类的物体)。
2.师:请同窗们闭着眼睛,想像从低到高观察那个实物,你能看到那个实物的形状是如何转变的。
3.师:与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什么?接着呢?再看到什么?4.全班交流:谁来讲一说所观察的那个实物的形状是如何转变的?5.师:到底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下面咱们就来切身体验一下,请同窗们依照我的要求可能的来观察,并把你所看到的图像在草稿本上画下来,咱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锐利。
①先请同窗们蹲着观察。
②再坐在椅子上观察。
③请同窗们站立起来观察。
④最后请同窗们站在椅子上观察桌面上的实物。
6.师:把你记录的结果与四人小组的同窗交流一下,说一说有什么转变。
7.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所观察的那个实物?它的形状是如何转变的?8.想一想,通过那个观察活动你有什么发觉?二、活动21.请同窗们掀开讲义,全班把题目读一遍。
2.谁来讲一说小狗贝贝是如何观察那个礼物的?3.“节日礼物”是什么形状?4.请你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四个画面下的()里标出①②③④5.全班交流汇报,并说一说理由。
(你是如何想的)6.师:当咱们站在铁轨的中间,问两头观察时,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和体会?谁来讲一说。
7.师:相信同窗们在生活中也有过一样的经历,与同窗们交流一下。
8.谁来讲一说在生活中,你由远到近或由低到高观察某一物体,有什么体会?9.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师总结。
三、活动31.说一说。
先独立审题,填写,再说一说为何小明越走近屋子,看到的树会越少。
2.试一试。
①师先引导学生画一画,以A点为极点,到屋子双侧各画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看到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节日礼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节日礼物》说课稿新课开始,我用课件播放学生感爱好的《坐井观天》故事,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看位置不同,观看的范畴也不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专门好的铺垫。
在由低到高观看物体时,由于内容专门抽象,假如让学生去想象,有一定难度。
我巧妙的使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做成形象逼确实动画,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形象的直观体会,丰富了表象,并专门快判定观看位置低观看的范畴小,观看位置高观看的范畴大。
在由远及近观看物体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现课本中A、B两个观看点,让学生体验观看的范畴:位置远----观看范畴大,位置近----观看范畴小后,我大胆的创设了一个C点,让学生再次感知观看点离小屋越近,观看的范畴就越小,如此成效就会专门理想。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在解决试一试时,题目要求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畴那个问题时,我先用课件演示小明站在A点所能看到的范畴,如此演示科学规范。
为学生画出B点小明的观看视线起到了专门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畴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节日礼物教案北师大版
生:记得。
师:谁来为大家背一背?生:背。
师:背得不错,让我们再领略一下庐山的俊美风光吧!(大屏朗诵)师:第二句诗画上了横线,看到了吗?我们齐读这句诗。
板书:远近高低师: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生:回答。
师:同是庐山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站得地方不同。
师: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和范围是不同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小狗贝贝看礼物的画面)桌子上的这些东西是奇奇收到的节日礼物。
板书课题:节日礼物师:下面,我们就相对桌面来说,也就是说我们就看桌面上的礼物,看看贝贝站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看到什么?(大屏幕出示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可能会看到什么?生:看到礼物盒的上面一小部分。
师:贝贝很着急想看到这些礼物。
(大屏幕出示贝贝抬起了前腿看。
)可能会看到什么?生:看到礼物盒上半部分。
师;接着看(大屏幕出示贝贝站到了凳子上看。
)可能会看到什么?生:看到礼物盒和一部分水果。
师:最后来看。
(大屏幕出示贝贝爬到了桌子上看。
)这回可能会看到什么?生:看到了桌面上所有的礼物。
师:谁能说说刚才小狗贝贝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节日礼物的?生: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
师:请看这就是贝贝由低到高四次看到礼物
的画面。
(大屏幕出示四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在书中画面下面的括号里用
1、2、3、4的序号标出来。
开始。
生:(讨论并标出序号)师:谁来说说贝贝由低到高看礼物的顺序分别是哪幅画面?(生边说教师一边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序号)生:回答。
师:好的,再仔细看这四幅图,你会发现什么?生:回答师:由于观察点高低位置的移动,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由低到高来观察桌面上的礼物时,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板书:范围)老师刚才说的这句话,谁再来说一遍?生:(重复老师的话。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物品随便摆在桌子上,由于座位比较狭窄,我们就坐着和站着观察。
先让我们坐着看,再站起来看。
谁来说一说这两次看到的范围有什么不同?生:(坐着只能看到正面,而站着即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上面。
)师:老师这儿有一盆花,我把它放在讲台上,我找一位同学上来,你蹲着和站着来观察。
面向同学说说你两次看到的范围有什么不同?生:(先观察,再说说自己所看到的范围)师:你们相信他说的吗?我刚才只拿上来一盆花啊?生:老师,我要上去看一看。
先观察,在把观察的结果向同学说一说。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验证,同学们也知道了这位同学观察的结果是正确的,好的请回。
像这样来观察物体,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同学们想想看,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或同一处景物如何呢?生:举例说。
师:老师也拍摄了一些图片。
下面请看大屏幕,(出示大
屏幕:学生做操的场面)这是同学们做操的场面,老师分别站在地面上、二楼、四楼拍摄的,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吗?生:答。
师:再来看看这两幅图,这是老师在低处和高处拍摄的我们学校旗杆的图片,你能判断出来吗?
生:答。
师:在生活中除了像这样由低到高来观察景物外,从其它位置也能看到不同的景物,小明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请看,(大屏幕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说说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景物的?生: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看着这幅图仔细想想:当小明站在A点处往前方看到的景物和站在B 点处往前方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生:站在A点处看到的房子小,树多;站在B点处看到的房子大,树少。
师:这两幅画面就是小明分别站在A和B点看到的,你能说说哪幅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看到的吗?(大屏幕出示)生:答。
师:看着图我们可以知道,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怎么样?生:少。
(大屏幕出示)师:那么从这两幅图中你又会发现什么呢?生1:远处看到的树多,近处看到的树少。
生2:远处看的模糊,近处看的清楚。
师:距离景物远看到的范围大,但很模糊;距离景物近看到的范围小,但很清楚。
也就是说,由远到近来观察树的范围时,会越来越小。
师:当小明站在AB两点观察树的范围时,他的视线与房子会形成一个角,这个角外部的范围就是小明站在AB两点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先画出小明站在A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
首先,以A
为端点向房子的左侧画一条射线,再向房子的右侧画一条射线,看这部分和这部分就是小明站在A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同学们看清楚了吗?生:回答!师:下面在书上画出小明站在AB两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
生:在书上画。
师:谁能到台前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小明站在B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生:在投影仪上演示并说。
师:看老师接着画出小明站在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
这两部分就是小明站在B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同学们看到没有?这两部分,也就是交叉部分,老师加上了阴影,你知道这部分小明站在哪一点可以看到,站在哪一点看不到吗?生:站在A点能看到,站在B点是看不到的。
师:老师这儿又拍了几幅照片,同学们看,老师分别站在什么位置来拍摄我们学校教学楼的?生:看图回答。
师:看!这个地方我们都熟悉吧?对,这就是我们的会议室,来说说这几幅图片的观察位置。
生:看图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这幅图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生:回答。
师:把大屏幕上的图片距离拉远,问:这样你能看出来吗?生:回答。
师:再一次把图片的距离拉远,问:这回看出来了吧?生:回答。
师:对,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庄河,我们的家乡美不美?生:回答。
师:老师相信将来经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的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庐山的这四幅画面,能说说他们分别在远近高低哪个位置看到的吗?生:回答。
师:这四幅画面正验证了“远近高低各不同”(板书:不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来说一说。
生:回答。
最后老师想送
同学们一句话“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
细细去品味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