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讲解

合集下载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概况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概况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概况标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综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现也称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有生育能力过渡到无生育能力的阶段。

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紊乱,并伴有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的一系列症候群。

正是这种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给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寿命逐渐延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提高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使更年期妇女进入幸福的晚年,已成为目前众多医家研究的热点,由于当前西药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存在着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方面的诸多副作用,使得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这就需要寻求有效而且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法。

而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立足于整体的辨证论治,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现代临床实验研究更年期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涉及多个脏腑,虽在古代医籍中对本病并无专篇记载,但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不寐”、“年老血崩”等病证中。

近代中医学称“经断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认为肾虚是本病的根本,本虚标实是本病的总病机。

近年来学者更是利用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透过基因表达、性腺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由基、脂质代谢、骨代谢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也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的发病机理。

1.1 基因表达王剑[1]通过对造模肾阴虚病变的雌性去卵巢大鼠,提取下丘脑总RNA,以差异表达2倍作为显著性意义标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发现与正常大鼠相比,去卵巢组大鼠下丘脑基因上调1261个,下调126个;与单纯去卵巢组大鼠相比,阴虚大鼠基因上调1081个,下调57个;阴虚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基因上调1688个,下调115。

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以及心绞痛的轻重分级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消心痛(5mg/片),每次2片,3次/日;肠溶阿斯匹林(25mg/片),每次3片,1次/日,温开水送服。

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以巴戟天、当归、知母各10g,仙茅6g,仙灵脾20g,白芍、全栝楼各15g为基础方。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全栝楼改为20g;盗汗明显者,加碧桃干、浮小麦各10g;若阴虚明显,加石斛、生地各10g;气滞明显者,加郁金、降香各10g。

同时配合消心痛及肠溶阿斯匹林(用法同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

若心绞痛不能控制,可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方中,用巴戟天、仙茅、仙灵脾温补肾阳;知母、白芍、当归滋阴和血行血,调和阴阳;佐以全栝楼宽胸化痰宣痹。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及供氧量,避免血栓形成。

补肾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最懂你的人,也许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你的身边;也许会在天涯海角;但他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守护你,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你幸福安康!人与人之间最美是懂得,同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理解;朋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担待;夫妻之间,只有互懂,才能融洽度日;知己之间,只有互懂,才能长久长远;人与人之间,只有互懂,才能结识、结缘!互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不孝和刁难;夫妻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吵和硝烟;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是非和埋怨;官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斗和谗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愧疚和不安。

其实,懂,应该是相互的。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4.10中医中药232女性进入到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不断下降,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量较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减少,而与此同时女性体内垂体的功能与绝经以前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导致促性腺激素与雌性激素之间明显失衡,从而引起女性体内植物神经出现功能性的紊乱,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在生理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月经的消失,其次就是心悸、身体乏力、多汗异常以及失眠等等,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躁不安、脾气暴躁、思绪不定、情绪失稳等等,这些症状给绝经后的女性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性病因至今医学界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公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内分泌失调,其他常见因素还有精神因素、性格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等,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虚劳、脏躁、惊悸、不寐、头痛、月经不调、郁证等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癫证”。

目前中医针对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思路,本文笔者根据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应用最为广泛,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六种治疗方法加以论述。

1 动静主次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从表象症状来看“动”症为主,例如易激惹、情绪不稳、失眠、头痛、烘热汗出、焦虑、心悸等,这些“动”症均是由肾阳衰竭、虚火旺盛以及虚阳浮越等“静”症所致。

因此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时候应该抓住此病的本质,以“治静”入手,调理患者肾阳之气,理“静”以治“动”。

2 心、脾、肝与肾的综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性病因虽然在肾,但是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心、脾、肝多病症,且所发病症与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补足肾气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脏器。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症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表现就是情绪激动、易怒,这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由于真水亏耗而导致肝阳易张、肝火易亢,针对此证可以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由于肾阳亏弱,肾水济不达心,心火焦旺而不得润济,患者容易心悸、失眠、健忘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谈敏华上海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313【摘 要】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的机理较为复杂,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详细论述目前较为成熟的6种治疗思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讲解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讲解

一、基本原则
1.诊断原则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FMP)的必要诊断标准是持续的、在同一患者中
持续不少于1年,生理及心理变化,和与此同时出现的荷尔蒙替代治疗(HT)的不良反应(上涨体温、头痛、恶心、失眠)。

另外,患者的经历,特别是与更年期有关的精神问题,也应被认真考虑。

2.治疗原则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治疗FMP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症状,而HT的
作用则是抑制和控制有害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和
发展的速度。

此外,中药和天然药物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患者体
内的激素水平和调节内分泌系统,以改善相关的症状。

三、药物指导
1.中药治疗
中药的治疗FMP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人体体内的调节机制,减少患
者的病症症状。

例如:
a)仁芩片:调节内分泌水平,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
b)黄芩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口干及烦躁;
c)川芎片:减轻更年期敏感症状,如面部潮红、汗湿、失眠;
d)山药片:调节内分泌,改善患者的心智状况;
e)桑椹片:抑制炎症反应,减弱机体对激素的反应;
f)桑菊苷片: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更年期症状。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调理原则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调理原则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调理原则更年期是每个女性的必经之路,每个女性都无法避免更年期的到来。

中医经典《内经˙素问》中“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阐述的就是女性停经,步入更年期的阶段。

“七七”即女性49岁,这也与现代医学统计数据中,中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9.5岁惊人吻合,可见中医早就对女性生命进程有了深刻、透彻的了解。

中医认为,肾虚导致阴阳失调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基础,因此,中医对更年期的调理,以平补阴阳,调理脏腑为主。

一些补肾的中药及药膳食疗方如枸杞、肉苁蓉、何首乌、淫羊藿、冬虫草、灵芝、山药、核桃、狗肾及首乌、小米、猪肾粥,虫草炖鸡,鹿茸虫草鸡,锁阳子鸡,狗肾炖鸡,龙虾子鸡,牛鞭乌鸡等,也可根据病情常用。

更年期综合症这种疾病如果只是依靠药物治疗的话是很难取得持久疗效的,因此,应适当调节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练,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调理饮食,戒除烟酒,遵守作息时间,节制房事,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减少烦恼。

也可通过寄情山水、丹青等,修身养性,愉悦身心。

更年期保健食疗方1、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配方] 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

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

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 温中,补血,散寒。

2、红杞田七鸡:[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做法] 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

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进入更年期阶段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综合症状。

中医一直以来都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及整体的身心健康。

在对待更年期综合征方面,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学研究方向1.1 五脏失调理论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通过研究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可以判断出哪个脏器功能失调,从而进行相应的调理。

1.2 十二经脉理论中医认为十二经脉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脉的畅通,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1.3 气血阴阳理论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还强调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

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中药调理措施。

二、中医辨证施治研究方向2.1 虚实辨证理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将更年期综合征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

对于虚证,中医药物可以调补气血、滋阴养血;对于实证,中医药物可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2.2 方剂治疗中医通过对经典方剂的研究和总结,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剂。

例如,四物汤、八珍汤等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中常用的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以缓解相关症状。

三、现代药理研究方向3.1 激素水平调节中医药物对于调节更年期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控制,可以达到平衡激素水平的效果。

3.2 抗氧化作用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中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症状。

3.3 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结语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提高疗效,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也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1中医药缓解妇女绝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论述范文

2021中医药缓解妇女绝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论述范文

2021中医药缓解妇女绝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论述范文 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

国外资料显示约84.2%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症状;在国内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天河社区、唐山市10个社区的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8.8%、82.73%。

如何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已成为全球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现代医学仍主张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但其潜在的危险性限制许多患有使用。

而中医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疾病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对中医药防治绝经综合征进行了概述。

1、临床研究1.1中药冀秀萍等报道,痰热内阻型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组予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更年康治疗,10天为1疗程,结果显示3疗程后其更年期综合征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P<0.01)。

刘迎萍等报道,将92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知柏地黄汤加味,对照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2.5 mg ,1次/d,谷维素20 mg口服,3次/d;1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连用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刘海红等将阴虚火旺证绝经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滋阴降火方,对照组予安慰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3个疗程后治疗组主症潮热、出汗发作次数及程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Kupperman症状及阴虚火旺症状积分均下降,但对总体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刘雁峰等将5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滋肾宁心之“宁更丹Ⅱ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坤宝丸”中成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6.7%、42.9%。

1.2针灸张娜等报道,38例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组和39例更年期综合征伴发肥胖组患者,均施以温针灸及耳针疗法,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1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显示更年期组、伴发肥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讲解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讲解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二、临床研究要点(一)试验目旳(二)诊断原则(三)中医证候(四)纳入原则和排除原则(五)试验措施(六)有效性评价(七)安全性评价三、参照文献四、附录五、著者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旳过渡阶段。

此阶段妇女出现月经变化,如月经频发、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则以及闭经等。

同步,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内分泌功能旳变化导致内环境变化,影响到各器官系统功能性变化,进而体现出对应症状,如潮热、出汗、头痛等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心悸、眩晕、失眠、皮肤感觉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症状,抑郁、焦急、多疑、自信心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恐怖感甚至癔症发作样症状等精神、心理症状,等等,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尤其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旳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上提议弃用“更年期”这一术语,并推荐使用绝经前期、绝经、绝经后期、绝通过渡期和围绝经期等与绝经有关旳名词。

不过,由于“更年期”一词形象、生动,已沿用数年,因此,委员会仍赞同保留“更年期”以及“更年期综合征”这两个名词。

目前,“更年期综合征”一词在实践中仍广泛使用。

国内教科书中多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有称为“绝经综合征”者。

由于“围绝经期综合征”范围不能涵盖绝经一年后仍有有关症状旳患者群体,故本指导原则仍采用“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疾病名称。

本病相称于中医妇科学旳“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

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旳症状、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好旳疗效。

本指导原则意在为改善更年期妇女出现旳与绝经有关临床症状而开发旳中药、天然药物旳临床研究提供提议和指导。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措施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旳人工绝经妇女出现类似更年期综合征有关症状,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需要尤其阐明旳是,本指导原则不能替代研究者根据详细药物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旳、体现个性化旳临床试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二、临床研究要点(一)试验目的(二)诊断标准(三)中医证候(四)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五)试验方法(六)有效性评价(七)安全性评价三、参考文献四、附录五、著者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妇女出现月经改变,如月经频发、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则以及闭经等。

同时,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导致内环境变化,影响到各器官系统功能性变化,进而表现出相应症状,如潮热、出汗、头痛等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心悸、眩晕、失眠、皮肤感觉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症状,抑郁、焦虑、多疑、自信心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恐怖感甚至癔症发作样症状等精神、心理症状,等等,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特别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上建议弃用“更年期”这一术语,并推荐使用绝经前期、绝经、绝经后期、绝经过渡期和围绝经期等与绝经有关的名词。

但是,由于“更年期”一词形象、生动,已沿用多年,因此,委员会仍赞同保留“更年期”以及“更年期综合征”这两个名词。

目前,“更年期综合征”一词在实践中仍广泛使用。

国内教科书中多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有称为“绝经综合征”者。

由于“围绝经期综合征”范围不能涵盖绝经一年后仍有相关症状的患者群体,故本指导原则仍采用“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疾病名称。

本病相当于中医妇科学的“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

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改善更年期妇女出现的与绝经相关临床症状而开发的中药、天然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的人工绝经妇女出现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症状,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不能代替研究者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个性化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的特点,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学科进展以及临床实际,并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

二、临床研究要点中药的临床研究,应结合中医药理论以及所研究药物自身的特点,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合理制定给药方案,并选择恰当的疗效评价指标,以期系统体现中药自身独特的疗效作用和特点。

临床试验设计还需结合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

如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

关注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的周期,所暴露的毒性作用以及毒性靶器官等。

临床前研究结果应在临床试验设计时予以体现。

临床试验设计应包含能充分体现药物预期的疗效特点和安全性的内容。

(一)试验目的临床试验设计总体原则应是在一定的安全性范围内对预期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针对有效性的研究应反映药物可能的临床定位、所能解决的具体的临床问题。

临床试验设计应有利于体现药物的药效特点,不宜采用无针对性的、空泛的、程式化的设计。

因此,临床试验方案中,应有明确的试验目的。

该试验目的应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包括理论支持、试验支持和/或临床应用支持,重点明确拟解决的具体的临床问题。

临床试验应紧紧围绕试验目的进行整体设计和考虑。

针对不同的试验目的,可能需要设计多个不同的临床试验。

更年期综合征药物临床试验目的举例:1.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相关中医证候2.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血管舒缩功能症状,如潮热,多伴汗出,有时伴头痛;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症状,如心悸、眩晕、失眠、皮肤感觉异常等;情绪及记忆、认知功能异常,如烦躁、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以上仅为举例说明,不能涵盖新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

研究者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所研究适应症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所研究药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明确的试验目的。

一般情况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组方,除应观察对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群的改善外,还应观察相关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在探索性试验阶段,可能需要进行多个不同试验目的的单个试验,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以及前期研究结果及立题目的,采用灵活可变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探索性研究。

以便为确证性试验的设计提供方法学依据,如给药剂量、观察方案等。

在一个临床研究分期中,设计单个试验或多个试验,需根据不同药物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分期综合考虑,合理确定。

(二)诊断标准临床上,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目前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多作为辅助诊断,如:卵泡刺激素(FSH)基础值测定:FSH>10IU/L提示卵巢功能减退。

但是,在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天然药物的临床试验方案中,要求制定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的标准,明确所采用的具体的诊断指标、检测方法、标准值、检测时点等。

所采用的诊断标准应符合公认、权威的标准,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避免使用模糊的、不确定的语言,以免不同中心、不同研究者之间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试验结果的偏倚。

另外,建议考虑对病情程度进行分级。

所采用病情程度分级标准应提供证明其合理性的充分依据。

(三)中医证候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型:大体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

但在临床实际中,多表现为各种兼夹证,如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等。

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组方,应根据处方功效、治疗原则合理确定中医证候并提供充分依据。

建议充分考虑不同中医证型在患者中的实际分布。

鼓励进行证候探索性研究。

如可在Ⅱ期试验中进行不同证候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用试验的方法探索不同证候与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所研究药物适宜的中医证候。

鉴于目前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和现状,临床试验设计中,证候相关辨证标准、疗效标准应采用较成熟的、规范的、公认的标准;如自行制定标准,应提供能充分证明合理的依据。

另外,应考虑辨证标准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的不同。

本指导原则针对中药以及天然药物,因此,在具体药物的临床研究中,是否限定中医证候,需要结合所研究药物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处方依据非中医理论指导,可不一定限定中医证候。

(四)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建议纳入:(1)年龄≥40岁、≤60岁的妇女,月经紊乱或停经3个月以上,且FSH>10U/L。

(注:仍有月经者应在月经第3天检测FSH。

)(2)人工绝经或卵巢去势的女性应至少6周,且FSH>10U/L。

(3)Kupperman 评分不小于15分者。

(4)如药物组成按照中医理论指导,必须规定适宜的中医证候。

如有必要,研究中可进一步区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时段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应在方案中作出详细规定。

2.洗脱期受试者若使用过同类中药治疗,建议不少于4周的洗脱期。

受试者若使用过单独的雌激素或使用过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建议洗脱期如下:(1)试验前曾经阴道使用过激素类制剂(环、乳膏或凝胶)者,洗脱期不少于1周;(2)试验前曾经皮使用过雌激素或雌/孕激素类制剂者,洗脱期不少于4周;(3)试验前曾经口使用过雌激素和/或孕激素治疗者,洗脱期不少于8周;(4)试验前子宫腔内曾使用过孕激素治疗者,洗脱期不少于8周;(5)试验前曾使用过孕激素埋植和单独的雌激素针剂者,洗脱期不少于3个月;(6)试验前曾使用过雌激素埋植或孕激素注射剂者,洗脱期不得少于6个月。

3.排除标准排除病例中尤其注意应包括下列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嗜铬细胞瘤、神经衰弱、精神病以及其他与主症密切相关的疾病。

(1)所有受试者应在筛选时进行乳腺X线检查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恶性肿瘤证据应排除,重度乳腺增生者应排除。

(2)所有有子宫的受试者应在筛查时作子宫B超检查,发现下列情况者应排除:子宫恶性肿瘤;子宫肌瘤>2cm者;绝经后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0.5cm者;子宫内膜息肉。

试验方案中应明确为排除相关疾病而需进行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时间以及判定标准等。

(五)试验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应紧密围绕试验目的进行设计。

由于试验目的不同,试验设计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如观察周期、对照组设置、疗效指标等。

应注意不同类型假设检验(如优效性假设检验、等效性假设检验、非劣效性假设检验)的区别。

前期的研究结果应为后续研究设计提供支持,如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临床前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确证性试验应以探索性研究为基础等。

1.分组设计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研究,主要评价指标为症状、体征,在疗效判定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为避免主观因素可能导致的试验结果的偏倚,应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

随机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分层因素,并注意对中心效应的控制,方案中应就随机化的隐藏方法予以具体说明。

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均处于盲态,并保证受试者分配的组间和中心间的均衡性。

2.对照选择和比较的类型根据试验目的,合理采用优效性、等效性或非劣效性设计。

一般来讲,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建议尽量采用安慰剂对照,因其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受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可采用阳性药和安慰剂的平行对照,以提高检测的客观性和灵敏度。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应有严格的标准,其对相应指标的效应应已经由设计良好且有充分样本的优效性试验所确定和定量,可以被可信地在良好设计的阳性对照试验中表现出相似效果。

为此,新的试验必须与之前的有效性试验具有同样而且重要的设计特点(主要指标、剂量、疗程、评价标准等)。

在等效性或非劣效性假设检验的设计中,还必须制定检验界值δ,这个检验界值应为临床普遍认可并能被接受的最大差值,并且应小于在阳性对照的优效性试验中所观察到的差异。

等效性试验需指定阳性药的上界和下界,非劣效性试验只需要确定阳性药的下界。

3.疗程可根据试验目的,结合所研究药物的特性以及前期研究结果,充分考虑疗效和安全性要求,合理制定疗程。

建议充分考虑中药的作用规律和特点。

另外,还应考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常需反复用药的情况,在临床试验设计中,从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考虑,予以较充分的暴露时间。

推荐临床研究中给药期不少于8周。

4.随访为了解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远期疗效,应重视随访期设置,并注意说明对访视对象的规定、随访指标、程序和方法等。

随访期推荐1~3个月。

5.对违反方案、中途退出及失访病例的处理设计方案中,应对违反试验方案的各种情况、中途退出及失访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应包括如何减少这些问题出现的频度和在数据分析中出现这些问题时如何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对于中途退出及失访病例,应以其最后一次访视结果结转后进入全分析数据集(FAS)进行疗效分析。

(六)有效性评价有效性评价方法、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应根据研究目的合理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