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_现代文阅读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旳,把所选项前旳字母填在题后旳括号内。
第1题茅盾《香市》一文采用旳重要写作手法是【】A. 夹叙夹议B. 情景交融C. 寓情于景D. 今昔对比【对旳答案】D【答案解析】《香市》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旳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旳冷落情景,重要采用了今昔对比旳写作手法。
第2题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旳苦恼是【】A. 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B. 小马没有食物C. 儿子忽然病故D. 无处诉说丧子之痛【对旳答案】D【答案解析】《苦恼》旳中心线索是紧紧围绕着老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他人倾吐一下内心旳愁苦这个愿望展开旳,因此D项对旳。
第3题小说旳情节一般包括【】A.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 开端、发展、高潮、尾声C. 序幕、开端、发展、尾声D. 序幕、发展、高潮、结局【对旳答案】A【答案解析】第4题《五代史伶官传序》、《张中丞传后叙》、《马伶传》旳作者依次是【】A. 欧阳修、侯方域、韩愈B. 欧阳修、韩愈、侯方域C. 韩愈、欧阳修、侯方域D. 侯方域、韩愈、欧阳修【对旳答案】B【答案解析】第5题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旳是【】A.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B.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C. 《庄子·秋水》D. 《礼记·大同》【对旳答案】C【答案解析】《秋水》以河伯和海若对话旳形式,讨论了严厉而玄妙旳哲学问题,河伯和海若都是虚构旳人物,因此《秋水》是一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旳作品。
第6题梁启超《论毅力》一文所体现旳中心是【】A.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 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C. 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对旳答案】A【答案解析】第7题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旳句子是【】A. 东风无力百花残。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驽马(nú) 纶巾(guān) 桴鼓(fú)B. 蹩脚(bié) 愀然(qiǎo) 跬步(kuǐ)C. 嗟乎(jiē) 骐骥(jì) 锲而不舍(qì)D. 藩篱(fán) 驽钝(nú) 生非异也(fēi)2、下列关于古文中的成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B. 赤壁之战:形容勇猛善战。
C. 挥毫泼墨:形容书法或绘画技艺高超。
D. 前赴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畏牺牲。
3、下列作品中,属于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是哪一项?A. 《静夜思》B. 《登高》C. 《山居秋暝》D. 《赋得古原草送别》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A. 句尾的“矣”“焉”“耳”等语气词B. 句首的“夫”“盖”“若夫”等发语词C. 介词短语作主语或宾语D. 动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山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每个人的手中,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C. 小明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这让他倍感困惑。
D. 在这次比赛中,选手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他们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增加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他的小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D.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023年专升本考试真题卷(大学语文)

2023年江西省统招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一、选择题(5个,2分/个,共10分)1.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A.青蒿(hāo)璀璨(càn)羟基(qiǎng)撒手人寰(yuán)B.目眩(xuàn)车辙(chè)栅栏(zhà)孜孜不倦(zī)C.疟疾(nüè)湮灭(yān)福祉(zhǐ)自鸣得意(míng)D.肘腋(zhǒu)杜撰(zhuàn)褶皱(zhě)衍生物(qiǎn)2.下列标点有误的()A.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
B.“我本来不想去,可非叫我去看他—有什么看头”。
C.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啊!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3.以下“之”是“去,到”意思的选项是()A.缀耕之垄上B.子犯请击之C.寡人之过也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4.“元曲四大家”是()A.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王实甫B.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C.郑光祖孔尚任洪昇马致远D.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高明5.下列不属于桐城派的是()A.归有光B.刘大櫆C.方苞D.姚鼐二、判断题(10个,2分/个,共20分)1.可怕的饥饿,它冰冷的牙齿无时无刻地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没有语病。
()2.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和比喻。
()3.《杜陵叟》是杜甫的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安史之乱,有吏抓人。
()4.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5.“山药蛋派”也被称为“赵树理派”。
其作品主要特点是;大众化,民族化。
()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茶馆》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7.苏轼《游褒禅山记》名为游记,其实更多的想从游褒禅山这件事上生发思考,要争取理想实现,就必须意志坚定,尽力而为,成败在所不计。
专升本大学语文-66_真题-无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66(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经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图别体断代史2. 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 )A.东风无力百花残B.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吟应觉月光寒D.青鸟殷勤为探看3. 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今昔对比B.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D.先抑后扬4.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庄子》B.《论语》C.《孟子》D.《韩非子》5. 不属于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B.《伤逝》C.《薄奠》D.《迟桂花》6. 《日出》的背景是( )A.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村B.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城市C.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城市D.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乡村7. 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B.《种树郭橐驼传》C.《马伶传》D.《李将军列传》8. 《宝玉挨打》中与宝玉被打没有关联的人物是( )A.贾环B.蒋玉函C.金钏儿D.焙茗9. 剧作素有“花间美人”之誉的作家是(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10. 朱自清发表的第一部散文集是( )A.《背影》B.《踪迹》C.《你我》D.《欧游杂记》11.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A.写人文章B.叙事文章C.议论文章D.抒情文章12. 南宋时,其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的词人是( )A.柳永B.陆游C.苏轼D.辛弃疾13. 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柳宗元B.欧阳修C.曾巩D.韩愈14. 下列属于屠格涅夫作品的是( )A.《苦恼》B.《门槛》C.《风波》D.《米龙老爹》15. 杜甫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 )A.诗仙B.诗圣C.诗史D.诗家天子16. 属于书信驳论体的文章是( )A.《陈情表》B.《答司马谏议书》C.《秋水》D.《寡人之于国也》17. 《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18. 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是( )A.陶渊明《饮酒》(其五)B.李白《行路难》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19. 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B.《米龙老爹》C.《麦琪的礼物》D.《苦恼》20. 先秦诸子中,最具有雄辩家气势的作家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题 (1)

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问:(1)孔子这段议论时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2)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表达了孔子什么观点?周任的话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3)“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的双重寓意是什么?从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答:(1)针对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
(2)孔子认为,作为家臣,冉有、季路理应尽职尽责,否则,就应该主动引退。
这是理论论据。
(3)一是表明季氏的胡作非为,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二是批评冉有季路的失职。
从中可以引申出“开柙出虎”。
(4)引用、呼告、比喻、反诘。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问:(1)《季氏将伐须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2)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1)驳论。
(2)立论。
(3)驳中立,驳立结合。
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问:(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作者是怎样在大比喻中套用小比喻的?(3)这段话采用了这样的论证方法?答:(1)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与邻国国君在治国方法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2)作者以“战”比喻治国;以“弃甲曳兵而走”喻治国失败;以“或、百步而后止”喻邻国之君;以“五十步而后止”喻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喻梁惠王笑邻国之君。
(3)类比法。
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浙江省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选择题( 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20 分)1. 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A. 苏轼B. 王安石C. 韩愈D. 柳宗元2. 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 《左传》B. 《论语》C. 《史记》D. 《战国策》3. 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A. 《答李翊书》B. 《谏逐客书》C. 《答司马谏议书》D. 《报刘一丈书》4.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A. 诗B.词C. 曲D.赋5. 《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6. 《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B. 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C. 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D. 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7. “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A. 远远眺望B. 举首凝望C. 低头凝思D. 抬头仰望8. 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A. 首联与尾联B. 颈联与颔联C.颈联与尾联D. 颔联与尾联9. 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 无乃而是过与?B. 且尔言过矣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 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 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苏轼11. 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 小石 小木之在大山14.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 ( )A.康有为B. 梁启超C. 鲁迅D. 胡适1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鲁迅的《灯下漫笔》 、巴金的《家》 、沈从文的《边城》都是小说B. 曹禺的《雷雨》 、《日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C. 徐志摩、闻一多、艾青都是当代诗人D. 《死水》、《日出》、《寒夜》都是话剧16.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这句话是出自: ( )A. 《风波》B. 《断魂枪》C.《苦恼》D. 《茶馆》 17. 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是 ( ) 早期作品的主要特色。
福建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课程详解

福建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课程详解大学语文是福建普通专升本考试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福建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课程进行详解,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大学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考察考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能力。
在准备阅读古文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 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古文是十分重要的。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阅资料、参加学习班等方式来加深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
2. 培养语感和修炼笔法:古文阅读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语感和修炼过的笔法。
考生可以通过多读古文,模仿古文的写作方式和用词表达,提高自己的语感和笔法。
3. 注重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古文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是理解古文的重点。
考生需要对于古文中的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准确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是《大学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考察考生对于现代文学和现代社会的理解能力。
在准备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阅读常见文体:现代文阅读中,有小说、散文、评论等不同的文体。
考生需要阅读并熟悉这些不同的文体,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写作要点:现代文写作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考生需要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组织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3. 参加讨论和写作班:参加讨论和写作班可以提升考生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
在讨论和写作班中,考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三、修辞与鉴赏修辞与鉴赏是《大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考察考生对于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修辞手法: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例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分辨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2. 文学作品鉴赏: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专升本大学语文-20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专升本大学语文-20(总分15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炉中煤》的主旨是( )•A.对黑暗现实的批判•B.反映人道主义精神•C.追求个性解放•D.思念祖母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A.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B.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C.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3.“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排比•C.反复•D.比喻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4.文章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B.苏轼•C.杜甫•D.屈原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6.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借代•C.拟人•D.象征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7.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 •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8.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A.屈原•B.曹操•C.李白•D.杜甫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9.在历史散文中,哪一部作品文学价值最高( )•A.《战国策》•B.《左传》•C.《国语》•D.《吕氏春秋》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10.《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A.套数•B.散曲•C.南曲•D.小令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11.1921年出版了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诗集是( ) •A.《尝试集》•B.《繁星》•C.《女神》•D.《红烛》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12.《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 •A.颛臾•B.宋国•C.鲁国•D.齐国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13.下列史籍属纪传体通史的是( )•A.《左传》•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14.我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历史文物研究家的是( ) •A.茅盾•B.鲁迅•C.沈从文•D.巴金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15.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与他并称的是( )•A.王晶龄•B.王维•C.高适•D.元稹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16.《门槛》中“一座大楼”象征( )•A.革命事业•B.革命征途上的险阻•C.参加革命的条件•D.献身革命的精神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17.《氓》选自《诗经》中的( ) •A.风•B.小雅•C.大雅•D.颂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18.莫泊桑是( )•A.自然主义作家•B.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C.法国19世纪小说家•D.法国20世纪杰出的诗人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19.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谏逐客书》•B.《寡人之于国也》•C.《季氏将伐颛臾》•D.《秋水》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20.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小雅》•B.《大雅》•C.《国风》•D.《周颂》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的上片,回答下列小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考点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 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 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 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1.这段话揭示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仍然是人吃
人的社会。 2.本段议论中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排比和比喻。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 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 使命!
1.这里的“厨房”、“筵宴”、“人肉的筵宴”各指的是什么?
二、学习要点
1.掌握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透视民众的病态心理(奴性心理),进而触及产生这种病
态人生的社会背景──“极易变成奴隶”的时代。引出对中国 历史的反省与批判——中国的历史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 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 第三样时代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2.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比喻:将中国文明比作人肉的筵宴,把中国比作安排人肉 筵宴的厨房。 排比: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 杀,降他的也要杀……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 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 反语:“古人的良法美意”、“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等。
1.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快乐由精神决定。 2.总结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彩精妙。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了一步。发 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 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 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 从此痛苦失掉他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 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 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 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在前面说, 人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 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出“乱离人,不及太 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 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 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 等于牛马了。
1.这段话揭示了当时人们怎样的落后心态? 揭示了当时人们容易满足的“奴化”落后心态。 2.作者认为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主要社会原因是“暴力”——长期的专制
“厨房”喻指中国;
“筵宴”喻指中国固有文明;
“人肉的筵宴”喻指中国固有文明的“吃人”实质。
2.这里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鲁迅认为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吃人”的、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 的时代。
3.鲁迅认为当时中国青年的使命是什么?
中国青年的使命:“扫荡这些食人者”——打倒封建专制主义 者和帝国主义者;“掀掉这筵席”——彻底否定“吃人”的封建礼 教;“毁坏这厨房”——改造旧中国,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 过的新中国。
1.这一片段论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这一片段主要论述了发现“快乐精神来决定”可以使“痛苦
失掉了他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它可以改写人生,改 变以往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既然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那 么精神的炼金术就可以使人们找到战胜痛苦的法宝,因此“人 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2.这一片段中排比句的运用对中心问题的论说有何作用? 文中的排比句是警言妙句,是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细致观察和对 一些超脱者的赞美。排比句的运用进一步论证了文中的中心论 点。
大学语文
1.*《灯下漫笔》(重点课文)鲁迅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 一篇文艺性论文。
一、课文主旨 作者深入剖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指出封建
暴君的残酷统治是造成中 国社会落后、国民愚昧麻木 的根本原因。 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百姓,他在对其悲剧命运 寄 予深切同情的一刻,也尖锐讽刺批判了国民的奴性人 格和奴才传统。
三、《重点段落分析》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 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 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 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 给阔人享用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 的筵宴的厨房。
望; 快乐的属性——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由快乐的属性引申——人生可以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
保持乐观,超越痛苦。
三、重点段落分析
穆尔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如 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 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 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 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 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一、课文主旨 快乐是短暂的,但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希
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 理。
2.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3.掌握本文阐述“快乐”的角度: 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快”乐,无法永远; 快乐在人生中的地位——快乐是人生永远的诱惑和希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 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2.*《论快乐》(重点课文)钱钟书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着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
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