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
2024年浙江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浙江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与“战士军前半死生”形成鲜明对比景象的是______A.归来头白还戍边B.醉卧沙场君莫笑C.两鬓苍苍十指黑D.美人帐下犹歌舞2、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为《乡愁》的作者是______。
A.顾城B.海子C.食指D.余光中3、《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______A.刘向B.郭茂倩C.司马迁D.班固4、散文《故乡的野菜》体现出周作人的创作风格是______。
A.奔放飘逸B.清新婉丽C.平淡自然D.愤世嫉俗5、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的是______。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6、下列诗歌属于边塞诗的是______A.《将进酒》B.《春怨》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登高》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A.《湘夫人》B.《湘君》C.《离骚》D.《橘颂》8、“昔我往矣,______。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诗经·采薇》的末节,抒写当年出征与今朝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精彩的句子。
A.在水之湄B.杨柳依依C.白雪皑皑D.春光明媚9、诸子百家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______学派。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0、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
A.论点、论据、结论B.立论、驳论、正论C.论点、论据、论证D.引论、结论、论据11、下列人物形象不属于鲁迅小说中的是______A.孔乙己B.祥林嫂C.祥子D.华老栓12、余光中先生在散文《听听那冷雨》中所表达的情感是______A.胸怀天下B.故园情深C.礼赞爱情D.关爱生命1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确立了后世正史典范的著作是______。
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尚书》14、以下与“孝”有关的言论中,非孔子所说的是______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B.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浙江省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A.苏轼B.王安石C.韩愈D.柳宗元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左传》B.《论语》C.《史记》D.《战国策》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A.《答李翊书》B.《谏逐客书》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一丈书》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A.诗B.词C.曲D.赋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A.远远眺望B.举首凝望C.低头凝思D.抬头仰望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A.首联与尾联B.颈联与颔联C.颈联与尾联D.颔联与尾联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无乃而是过与?B.且尔言过矣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是:(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A.红巾翠袖B.鲈鱼堪脍C.树犹如此D.求田问舍13.阅读下列句子,不是唐人作品的一组是:(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傅聪,1934年出生,著名钢琴家。
早年留学波兰,在国际艺术舞台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
著名学者和文学翻译家傅雷之子。
①采访之前听很多人谈到过您脾气很倔,不轻易接受采访。
见面后,您给我的感觉却很随和平易。
不是我不喜欢讲话,而是太喜欢讲话。
我工作很多,很吝啬时间,但一问我问题,我感兴趣就忍不住回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②昨天我看到了一个细节:您在演出前还仔细地看了一遍乐谱。
昨天我弹的第一个作品是最近才学的,所以有点儿紧张。
不过,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
我经常在上台以前看看谱,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尝试去实现。
③刚才听到您说紧张,如果这个词是说小孩应考,倒好理解,但用在您身上……紧张是来自我对作曲家的责任感。
对我来说,作曲家的每一个愿望都在他的曲子里表达出来,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圣经》一样,或者可以说音乐就是他的宗教。
④不过很多人对您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音乐,而是被傅雷先生耳提面命。
很多人了解您,都是通过《傅雷家书》。
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
因为一翻家书,我就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
可是《家书》里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
⑤那么,父亲真正启发您的是什么呢? 《家书》中,我喜欢爸爸讲艺术讲人生。
譬如,“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最后做钢琴家”。
比如他讲“孤独”的那段,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一个世界! ⑥《家书》也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质朴感情:傅雷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却不断提醒您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
这里不完全仅是关心,还讲在美学上能入能出,达到感情和理智的平衡。
不能做音乐的奴隶。
⑦您父亲说过,与其做个不上不下的艺术家,不如做个好的木匠。
您那时非常勤奋地练琴,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呢? 我从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家,不过是爱音乐而已。
[专升本类试卷]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5.doc
![[专升本类试卷]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5.doc](https://img.taocdn.com/s3/m/9a293b0e67ec102de2bd89b5.png)
[专升本类试卷]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5一、阅读理解0 马缨花季羡林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北京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
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u>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u>院子不小,三面有走廊。
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阴匝地,清凉蔽体。
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
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个院子里,就仿佛进入了古墓。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
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白天在学校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意志和生命力里,还可以吸取力量和快乐。
但是,一到晚上回家,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
寂寞像毒蛇似的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了。
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
香气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花开有香气是常有的事,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这样的地方,有这样的花和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
然而使我深深怀念的却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侯银匠汪曾祺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
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
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
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
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
“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
三天一催,五天一催。
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
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
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
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
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
轿子一动,银铃碎响。
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
”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
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
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
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
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
陆家人多,众口难调。
学研教育--浙江普通全日制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学研教育--浙江普通全日制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二、阅读分析(一):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请回答: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引子,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引出全篇的话题。
)(二):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请回答:1、这里通过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宝钗的形象?(语言描写、情态描写。
)2、宝钗的话中包含着哪两层意思?(一是劝宝玉改弦更辙,从离经叛道的道路上折转回来,二是半遮半掩地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爱情。
)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宝钗是一个怎样的贵族少女?(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处世圆通得体。
)(三):阅读《日出》中的一段台词:(愤然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
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
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
(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
请回答:1、说这段台词的是谁?在对谁讲这番话?(李石清的台词,他在对黄省三说。
)2、说这段台词的人为他指出了哪几种出路?(乞讨、拉洋车、偷盗、自杀。
)3、从这里可以看出说这段台词的人是个怎样的人物?(自私、残忍、冷酷。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旨在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选拔优秀的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语言知识1、掌握常见汉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2、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3、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4、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并能在语言表达中正确运用。
(二)文学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
3、熟悉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文化背景。
(三)阅读分析1、能够理解并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
2、能够读懂现代文,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四)写作1、掌握常见的应用文体,如通知、启事、求职信、演讲稿等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2、能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通顺。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二)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 150 分。
2、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
(三)试题内容比例1、语言知识约占 20%。
2、文学知识约占 20%。
3、阅读分析约占 30%。
4、写作约占 30%。
四、备考建议(一)基础知识积累1、注重日常的字词积累,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增加词汇量。
2、系统复习语法知识,加强病句修改的练习。
3、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二)文学知识梳理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记忆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
[专升本类试卷]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6.doc
![[专升本类试卷]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6.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6b0889fab069dc5022017d.png)
[专升本类试卷]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6一、阅读理解1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
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
2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遗传”下一个定义。
3 ①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③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和谐社会”下一个定义。
4 这里所讲的“社会福利”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
社会福利是指采取一定的社会措施,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医疗保健、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等,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使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
5 歌唱艺术,不管是唱历史还是唱现实,也不管是唱人物还是唱事件,其归宿都是要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并以此为媒介来完成和受众的审美交流。
歌唱不是唱歌,它是一门深广的综合艺术,天文地理、历史现实、文学哲学无所不包,没有文化内涵的歌唱,只能是唱歌而已。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歌唱艺术”下一个定义。
6 ①自主招生即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它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②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
④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扩大到80所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示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她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示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节选自《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示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示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她打我是真打。
看着她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补充:1.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3.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示深刻看法。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她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节选自《乡土情结》)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她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示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因此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表示方式类1)明确五种表示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示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叙述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都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抒情、议论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蕴藉。
表示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仿佛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可能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能够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