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课程简介
逻辑学十五讲 逻辑学导论

逻辑学十五讲逻辑学导论
《逻辑学十五讲》和《逻辑学导论》都是逻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和著作,它们提供了对逻辑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全面介绍。
《逻辑学十五讲》是一本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物,通过十五个讲座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推理方法和论证技巧。
书中采用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原理。
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也适合对逻辑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
《逻辑学导论》则是一本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逻辑学教材,它涵盖了逻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等。
书中不仅对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这本书适合大学逻辑学课程的教学使用,也可供对逻辑学有较高兴趣的读者自学。
无论你选择哪本书,都可以帮助你建立扎实的逻辑学基础,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有效推理的能力。
这些书籍不仅在学术研究和哲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也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学习逻辑学,你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估论证,识别逻辑谬误,提高思维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逻辑学导论期末总结

逻辑学导论期末总结一、引言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的规律的科学。
它以分析思维和推理的形式为基础,探讨真理和推理的本质。
逻辑学导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逻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机会,为我们今后深入学习逻辑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回顾1.逻辑学的起源与发展逻辑学起源于古希腊,主要是由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奠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逻辑学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经历了形式逻辑和现代逻辑两个阶段的发展。
现代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模态逻辑等。
2.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最基本的分支。
它研究包括命题、联结词和复合命题等概念,以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真值表和推导规则等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3.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对命题逻辑的扩展和推广。
它引入了谓词和量词等概念,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和性质。
谓词逻辑也提供了一种更强大的推理能力,并在数学和哲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模态逻辑模态逻辑是研究命题和命题之间的模态关系的逻辑学分支。
模态关系包括必然性、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等,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现实世界和推理推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模态逻辑也被应用于形式化的道德、认识论和宇宙观等领域。
5.逻辑学的应用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还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法律、科学研究等领域,逻辑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和证明,提高思维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收获通过学习逻辑学导论课程,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逻辑学学习的核心是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透过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严密的推理和证明,避免了在思考问题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这为我在解决问题时提供了更清晰和准确的思维路径。
2.加深了对真理与推理的理解逻辑学课程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真理和推理的本质。
通过探索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模态逻辑等不同层次的推理方式,我了解到不同逻辑系统具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逻辑学导论

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 关于“逻辑”一词1(2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 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 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 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 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 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 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 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 什么是词项1(2 词项的逻辑特征1(3 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 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 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 实词项与虚词项2(4 正词项与负词项1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 相容关系3(2 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 概括与限制4(2 划分4(3 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 什么是命题1(2 命题的逻辑特征1(3 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 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 直言命题的分类2(3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 2(4 A、E、I 、O之间对当关系2(5 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 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 对当关系推理3(3 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 什么是三段论4(2 三段论的规则4(3 三段论的格4(4 三段论的式4(5 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2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 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 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 负命题2(2 联言命题2(3 选言命题2(4 条件命题2(5 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 命题公式3(2 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 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 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 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 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 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 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 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 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 2(4 条件证明规则2(5 间接证明规则2(6 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 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3(2 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 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 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 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 量化命题公式1(4 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 A、E、I、O命题的形式化2(2 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 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 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S) 3(2 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G) 3(3 全称概括规则(UG) 3(4 存在例示规则(ES) 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 4(1 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 4(2 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 模态词与模态命题 1(2 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范命题2(1 规范命题概述2(2 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 2(3 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范推理3(1 规范对当关系推理43(2 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 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 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 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 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 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 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 排中律的作用3(4 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逻辑学导论 柯匹

逻辑学导论柯匹
我不清楚您想要什么样的回答,但以下是一些逻辑学导论的基本内容:
逻辑学导论是指对逻辑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思考的学科。
它探讨如何从给定的前提中进行推理,以得出一种合乎逻辑的结论。
逻辑学通过形式化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和分析演绎推理的过程,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程序和自动化证明系统。
逻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命题逻辑:研究命题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
2. 谓词逻辑:研究含有谓词的命题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
3. 证明论:研究证明的形式化方法和技术。
4. 模型论:研究如何通过模型来检验逻辑结论的正确性。
5.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研究计算机程序如何利用逻辑来实现自动化推理和证明。
逻辑学导论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逻辑学导论》课程笔记

《逻辑学导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走进逻辑学1.1 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的有效性和论证的结构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从一组前提(premise)推导出结论(conclusion),并对此过程进行评估。
逻辑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识别和分析有效的论证,以及避免无效的推理。
逻辑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法律等。
1.2 逻辑与法律:普罗泰戈拉悖论普罗泰戈拉悖论是关于逻辑在法律中的一个经典问题。
普罗泰戈拉与他的学生约定,若学生赢得第一次诉讼,则需支付普罗泰戈拉的学费;若学生输掉诉讼,则因为输掉诉讼而无需支付学费。
学生赢得了诉讼,那么他是否应该支付学费呢?这个悖论涉及到逻辑、语言和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对法律论证和逻辑推理的深入思考。
1.3 逻辑学的功能和研究范围逻辑学的功能主要包括:评估论证的有效性,推导新的结论,以及解决悖论和争议。
逻辑学通过提供一套严格的规则和标准,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论证是否合理和有效。
逻辑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归纳逻辑等多个领域。
形式逻辑关注于论证的形式结构和推理规则,而非形式逻辑则考虑论证的内容和语境。
归纳逻辑则涉及从个别事实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过程。
1.4 认识“非西方逻辑”非西方逻辑指的是西方传统逻辑之外的逻辑体系,如中国古代的名辩逻辑、印度的因明学等。
了解非西方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逻辑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传统可能发展出不同的逻辑体系,这些体系在推理和论证的方法上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学习非西方逻辑,我们可以拓宽对逻辑学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推理方式。
第二章论证2.1 论证的关键概念论证:论证是通过推理从一组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论证通常包括前提、结论和推理。
前提:前提是支持结论的陈述,是论证的基础。
一个有效的论证必须建立在正确和可信的前提之上。
结论:结论是论证的最终目标,是需要证明的陈述。
大学逻辑导论教案

课程名称:逻辑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基本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基本概念。
2.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区别。
3.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方法。
2. 将逻辑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逻辑?逻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作用?2.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逻辑学?二、讲授新课1.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解释逻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传统逻辑- 介绍传统逻辑的历史和发展。
- 阐述传统逻辑的基本特点和局限性。
3. 现代逻辑- 介绍现代逻辑的历史和发展。
- 阐述现代逻辑的基本特点和优势。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逻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有哪些区别?二、讲授新课1.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介绍逻辑思维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
- 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方法- 介绍形式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形式化方法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逻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逻辑学导论(讲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关于“逻辑”一词1�2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什么是词项1�2词项的逻辑特征1�3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相容关系3�2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概括与限制4�2划分4�3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什么是命题1�2命题的逻辑特征1�3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直言命题的分类2�3直言命题的周延性2�4A、E、I、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对当关系推理3�3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什么是三段论4�2三段论的规则4�3三段论的格4�4三段论的式4�5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负命题2�2联言命题2�3选言命题2�4条件命题2�5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命题公式3�2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2�4条件证明规则2�5间接证明规则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量化命题公式1�4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A、E、I、O命题的形式化2�2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 S�3�2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 G�3�3全称概括规则�U G�3�4存在例示规则�E 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4�1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4�2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范命题2�1规范命题概述2�2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2�3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范推理3�1规范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排中律的作用3�4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逻辑学导论

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论___________________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基础性的学科。
逻辑学导论旨在介绍逻辑学的历史、定义、实践和应用,以及各种逻辑学理论。
一、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是一门研究理性推理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推理。
它包括形式逻辑、语言逻辑、演绎逻辑和求证逻辑。
它既是一门哲学,也是一门数学。
逻辑学家在以各种方式分析和说明思想过程中,开发出了大量的技术和理论,为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二、历史逻辑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时期,其形式逻辑理论早在古代就有了明显的发展。
此后,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思想的流行,古典逻辑开始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16世纪的波兰数学家斯特劳斯的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以后,随着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形式逻辑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三、定义逻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推理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逻辑、语言逻辑、演绎逻辑和求证逻辑。
形式逻辑主要是对数理逻辑进行分析,并把它们用于证明思想过程中真实性的正确性。
语言逻辑则专注于分析语句的内在逻辑性;演绎逻辑则是一门对可能性进行推理的学科;而求证逻辑则是一门用于证明真实性的技术。
四、实践一般来说,要使用逻辑学进行推理,需要以下步骤:1)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明确所要证明的目标;2)然后,要找出所有相关的已知信息;3)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使用形式逻辑或者语言逻辑来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4)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信息来得出最后的结论。
五、应用逻辑学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在法律界,律师们使用逻辑来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在教师界,老师们使用逻辑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在新闻界,新闻工作者使用逻辑来分析新闻事件中出现的信息。
此外,随着数学逻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也开始使用机器来进行逻辑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课单位哲学系课程编号02330030
中文名称逻辑导论周学时 3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ogic 学分 3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陈波出生年月1957.8 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
此课程试图教给学生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逻辑学发展到目前为止的大致的整体形象,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
具体内容包括:逻辑学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正确的(有效的)推理、论证与错误的(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推理由命题组成,因此对命题的不同分析就导致对推理和论证的不同分析,并最终导致不同的逻辑理论。
有三种不同的命题分析方法,于是也有三种基本的逻辑类型:命题逻辑、词项逻辑和谓词逻辑。
其中,命题逻辑研究由联结词决定的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以及复合命题之间的推理关系;词项逻辑研究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谓词逻辑研究量化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
这三种最基本的逻辑类型是此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重点。
除此之外,本课程还要讲授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交四次期中作业,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教材:
陈波,《逻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
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
周礼全主编,《逻辑》,人民出版社,1994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宋文坚主编,《逻辑学》,人民出版社,1998
宋文坚主编,《新逻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诸葛殷同等著,《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
人大哲学系,《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汉密尔顿,《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王宪均,《数理逻辑引论》,北大出版社,1982
宋文淦,《符号逻辑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张尚水,《数理逻辑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陈慕泽,《数理逻辑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任课教师简历:
陈波,1957年生,哲学博士。
1984年底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1992年调北京大学
哲学系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哲学学院主办的杂志《哲学文献》(法国巴黎)中国编委(从2000年始),教育部逻辑学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和认知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97—1998年应邀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作访问研究;2001年,应邀到台
湾东吴大学哲学系讲学;2002-2003年,由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研
究理事会共同资助,作为CSCC Fellow(研究员)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作访问研究。
专业领域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其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0),《蒯因》(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4),《冯•赖特》(台湾三民书局东大
图书公司,1998),《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三联书店“哈佛—燕京学术丛书”,1998),《爱默生》(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9),《逻辑哲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逻辑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逻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3)等。
译著有:《哲学百年、新近哲学家》(主要译者,商务印书馆,1996),《知识之树》(译著,三联书店,2002),《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合译,人民出版社,2001)等。
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发表5篇、英文版2篇。
其著作和论文先后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0;二等奖,1992),“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一等奖,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教育部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02)、“金岳霖
学术奖”三等奖(逻辑学类,1990;现代西方哲学类,1996)等多项奖励。
在教学方面,陈波先后讲授过逻辑学导论、逻辑哲学、西方逻辑史、蒯因哲学研究、哲学逻辑专题等多门课程,获得过“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奖”(1994)、“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1995)、“北京大学安泰(项目)奖教金”(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