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任性不能无原则的妥协_家庭教育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例子:你的任性伤害了谁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例子:你的任性伤害了谁编者按:孩子的任性是因为家庭教育不恰当造成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身边的例子吧!“国庆长假,我过得不开心!”微友菠萝蜜和我说。
我连忙回问:“怎么啦?”“我家那丫头气死我了!”菠萝蜜说完连放两个抓狂的表情。
“到底什么事?”“国庆长假8天,前面几天我和孩子爸爸看到处人头涌涌的,便留在家里,直到6号才带着孩子们去省内游。
”“你这安排很明智啊!后面这几天外出人少,应该比较好玩了,小丫头怎么会气到你?”“人是少,也好玩,就是我们家丫头太任性了!!”“哦,怎么个任性法?”“本来嘛,因为大家都想去海边玩,通过几番比对,我和孩子爸爸决定去粤西的某个小岛上踩沙踏浪吃海鲜,我连攻略都作好了,结果出发前丫头突然变了卦,说要去爬山玩漂流。
大家一商量,觉得爬山漂流也不错,反正我们也没体验过,于是,便临时决定去粤东一座还算有名气又有漂流玩的山。
”“既然大家都觉得不错,又怎么会气到你呢?难道还有什么妖蛾子?”“你先听我说。
问题出在第二天,本来说好的去爬山看瀑布,谁知走了十多分钟,那丫头便不肯走了,说太累了,走不动了,要去漂流。
没办法,我们又只好掉头回酒店开车去玩漂流的地方。
开了几十分钟到了地方发现人好多,我本来不想玩了,但看小孩那么兴奋,只好排着长队买到门票,然后又排长队等车拉我们上到更高的山上去,结果等了两趟车,刚好轮到我们了,小丫头突然说不去漂流了。
问她原因,竟然说是怕打湿衣服,我说你怕打湿衣服那就去车上换上泳衣,大不了我们再等多一趟车而已。
可是,小丫头犟着牛头硬是不肯,孩子他爸只好无可奈何的带着她又去把票给退了。
”“嗯,嗯,这小丫头是有点任性了,说不玩就不玩了。
”“可不是。
这么一折腾,几个小时就不见了呢!还害得原本欢天喜地的弟弟伤心得直抹眼泪。
”“哦,小的非常想玩。
那可以只带小的去玩啊。
”“把她一个人放停车场,能放心的啊?万一走丢了咋办?”“那也可以让你或孩子爸爸单独带弟弟去玩一下啊!”“唉,是的,我那时也是被气糊涂了,确实应该让孩子爸爸单独带弟弟去玩一下的。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1. 引言1.1 任性行为的定义任性行为是指孩子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的固执、任性、不服从等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孩子对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始终坚持不变,不听从他人的建议或指导,表现出一种不愿妥协、不愿改变的态度。
任性行为通常是孩子在面临挫折或情绪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应对方式,也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造成的。
孩子的任性行为不仅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困扰,也对孩子本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任性行为使孩子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偏执、不合群等问题。
及时识别和有效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2 任性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任性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任性行为会给孩子自身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难以融入集体,影响人际关系。
任性行为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造成困扰,因为任性孩子往往难以专注于学习,易受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业成绩。
任性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易怒、焦虑、自卑等,甚至导致孩子产生自闭、孤独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任性行为还会给孩子带来长远的影响,比如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及时引导和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任性性格的形成因素任性性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遗传因素在任性性格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个体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些孩子可能天生就具有较为任性的性格,这与其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中是否存在严格的纪律、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等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放任或过于严厉,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任性的行为。
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同伴之间的互动、学校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可能会形成任性的性格。
如何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

如何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幼儿的任性行为是他们在认知以及情感发展中的一种表现,当他们遇到挫折、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时,可能会表现出种种的任性行为。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正确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建议:1.理解与倾听:首先,要尽力去理解幼儿的需求和感受。
幼儿可能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通过行为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父母和教育者要倾听和观察幼儿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信任基础。
2.建立规矩与边界:幼儿需要有清晰的规矩与边界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制定适当的规则,确保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同时,在设定规则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当幼儿的任性行为超出规定的边界时,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制止和引导。
3.鼓励表达情感:幼儿常常因为他们自己无法处理复杂的情绪而表现出任性。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幼儿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学会用言语和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例如,幼儿可以学会用“我希望”、“我需要”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通过任性行为来表达。
4.提供替代方法与选择:当幼儿表现出任性行为时,父母和教育者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替代方法与选择。
例如,当幼儿不愿意合作时,可以提供一些可选择的活动或者任务,让他们能够自主决策。
这样一来,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有权作出选择,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出现。
5.引导问题解决与冲突解决能力:幼儿任性行为的背后可能是一些挫折感或冲突。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能力。
例如,可以教给他们合作与沟通的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够降低任性行为的发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给予适当的关注与赞赏:幼儿有时候通过任性行为来获取关注。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关注与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渐渐减少任性行为的出现。
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陈永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他指出,幼儿随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有利。
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
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看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他便开始要求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
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
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
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
可母亲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要立即要那玩具不可,而更多的是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其实孩子仅没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想弄清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
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
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条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
如果母亲弄清孩子的这种心理,在表扬杰克为弄清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后,再摆出今晚不可能得到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这样做可能会使孩子的情绪好得多。
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
但是,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
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
否则,孩子的任性就越来越严重。
这种任性,实行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孩子任性怎么办有的家长常常抱怨说"我的孩子脾气大"、"我的孩子特别任性"。
其实孩子的任性与家长很有关系。
1~2岁的婴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独立和自理的能力,因而有了自己的要求。
2岁以前小儿虽自我表达能力差,但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达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气,用跺脚、打滚、哭闹等方式表示抗议。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家长感悟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家长感悟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家长感悟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庞大的工作,要成功地教育孩子,有必要遵循一些原则。
以下是我的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1、以爱心来管教。
父母要以和谐的氛围包容孩子,帮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同时尊重孩子的权利和感受。
2、以诚实的态度来教育青少年。
父母要尊重和信任青少年的选择,而不是用恐吓和威胁去管理孩子,要让孩子明白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让孩子理解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在压力和抗争中学习自立,尊重并尊重他人。
4、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帮助孩子发现并开发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5、重视孩子的健康发展。
给孩子一个有益的健康环境,帮助他们认识身体的重要性,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所发展。
6、让孩子参与和组织活动。
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管理和组织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丰富他们的社会综合能力。
7、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明白自然界的规则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8、重视孩子的技能发展。
在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包括技能和生活技能,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9、重视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发展。
帮助孩子构建健全的道德观念,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行事,尊重其他人的权利和感受10、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共存和共事,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他们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了解并遵循这些原则,家长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案例-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矫治

案例: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矫治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
邢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的孩子。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邢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个案邢,男,3岁半,小班幼儿。
姥姥、姥爷带大,该幼儿任性、暴躁、易发脾气、习惯指挥他人、语言过激、爱哭等。
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他才肯让爸妈走。
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大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
与小朋友在一起,他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情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仿佛很冤就是个哭。
在班里,常常情绪暴发,有时说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过激的话。
不过,邢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一、家长性格脾气的遗传和影响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脾气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吵架,说话声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语。
在很大程度上对邢有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影响全家视邢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邢百依百顺,让其为所欲为,不愿听到别人说邢的不字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隔辈溺。
父母有时脾气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从家长,便强制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如何对孩子做到不管不惯

如何对孩子做到不管不惯1、孩子任性妄为,不惯原则和底线问题,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
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不听话耍赖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孩子3岁后,就知道试探父母的底线。
有太多的孩子尝到了通过“哭闹”争取到甜头,于是频频用出绝招“要挟”父母。
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坚持哭闹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2、孩子没有规矩,不惯·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
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不要以孩子年龄小为由,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
"孩子闯了祸,你包庇纵容;孩子犯了错,你不以为然孩子有了坏习惯,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在父母次又一次纵容下,被宠坏了。
等孩子长大之后,会发现,再也管不了孩子。
尽早让孩子明白;规则就是界限,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
3、孩子不做家务,不惯.不要责怪孩子变成了'巨婴”父母的过度包办,让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
做家务,是孩子成为精英的第一步。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是让孩子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不用依赖父母。
孩子了岁后:父母就要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穿鞋、吃饭,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如果你总是觉得孩子小,许多事情长大以后自然会好,那么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4、孩子没有教养,不惯。
一个缺乏教养的孩子,即使家庭再富有,也很难在社。
会上立足。
孩子的行为,藏着父母的教养。
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常常是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有的孩子从小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敬意。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飞得远不远。
有教养的孩子,未来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5、孩子习惯不好,不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习惯不好,一定不能惯。
小时候会多少知识、了解多少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终身陪伴的好习惯。
教师帮助孩子克服任性和固执教育心得

教师帮助孩子克服任性和固执教育心得
首先,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
对于幼儿的任性行为,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幼儿正确、合理的要求就予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对他们讲清理由,拒绝要求。
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哪些行为是可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可行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师们应该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的原则,否则不仅对孩子的'要求无法达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他觉得自己有“靠山”相助,变得更加任性。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幼儿开始任性发脾气时,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我们可以利用其他的新鲜事物吸引他,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我们告诉他刚才的做法是很不好,我们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孩子的任性不能无原则的妥协_家庭教育现在天气太热几乎周末很少出去玩了,也只有趁着晚上的时候带小温馨出去走走看看。
一来最主要的我是怕晒黑晒伤,二来这样的天气还是待在家里比较舒服。
小温馨下午会定时睡觉,出去玩的话会影响她的休息。
所以在这炎热的夏天也只有大晚上的带她出去玩了。
有时小温馨会吵着闹着要出去玩,偶尔我看天气不算太热,会早点带她出门玩会。
可是每次玩着玩着她就不肯回家了。
小温馨一天天的成长,自身要求也会越来越多。
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家我很少玩手机,因为每次拿出手机还没怎么看,小温馨灵敏得很,一发现我掏出手机就跑过来要。
有时,我会说:“手机没电了,妈妈要充电去。
”可她偏不听,哪怕你要充电也得给她玩会才行。
现在的她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可能她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如果不顺从也只有以哭闹来反抗。
馨爸有时会舍不得孩子哭闹,选择“暂时”满足小温馨的要求,下不为例。
可事实又怎样?孩子在一次次的“妥协”中放任自己,变得无法无天。
稍微有点不满足,就开始撒泼起来。
我很不希望小温馨依赖上手机,孩子迷恋手机多半来自家长。
我和馨爸也沟通过,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玩游戏。
甚至有时馨姥爷过来为了哄孩子,会主动拿出手机给她玩。
后来,为了让她忘掉手机我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我给她买了个玩具,就是之前去商场逛时她也爱不释手的积木。
希望能让它来代替手机,转移小温馨的注意力。
有时,小温馨看到手机会哭闹着要玩,我不得不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心软,也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轻易满足,事事顺从。
对于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再苦再闹也要拒绝。
有一次带她去逛商场,刚进门就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积木。
她颇有兴趣,示意我给她脱掉鞋子也加入他们一起玩。
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商城里有许多好玩的项目都是免费的。
这里的积木比较大,小温馨堆起来比较困难,她有了我的帮助后堆起来更顺利些。
而后,来了一个小男孩把小温馨好不容易堆起来的积木给推到了。
小温馨一脸茫然的看着我,似
乎再问:“妈妈,怎么办?”我笑了笑,说:“没关系,宝贝,咱们重新再来。
”说着,我准备和小温馨配合一次。
可这时,小男孩大声的说道:“这是我的,不给你们玩。
”小温馨一听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我问小男孩:”你刚刚把妹妹堆起来的积木给推到了,那么现在怎么又不给妹妹玩了呢?你能不能和妹妹一起玩呢?”小男孩一听依然不乐意,坐在一旁的爸爸终于站起了身跑过来说:“你怎么可以欺负妹妹呢?快出来,咱们要回家了。
”说完,又继续低头沉迷于手机中。
小男孩不高兴,坐在地上耍赖不肯走。
突然,男孩的妈妈跑过了来说:“来,妈妈带你去小汽车,你一直想要的那种。
”小男孩抵制住了诱惑,偏偏就不肯走,就是要待在这里,哪都不肯去。
小孩的心思有时很难猜,你越是要怎么样他就偏不怎么样,非得要和你唱反调。
我试着拿别的玩具转移小温馨的注意力,以免她到时候又哭又闹。
小男孩见我们不玩积木了又跑到隔壁的小孩中间去捣乱了。
先是抢了别人手里的玩具,后是霸占着地方不给别人玩。
而他的爸爸就坐在旁边玩着手机,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无动于衷。
最后听到别人的孩子哭了闹了,他们才跑过来帮忙着道歉。
而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别人的反感。
孩子之间发生小问题时父母可以不需要过多干预,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别人做父母的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辨别是非,而不是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偶尔,我会放手让小温馨融入小伙伴的世界里,但我会静静得待在一边观察孩子的各种行为。
孩子小,他不能明辨是非。
需要父母去引导和教育,如果一味得任由而之,又算是哪门子得合格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如果父母总是放任不管只会导致孩子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总有一天也不再把你当一回事。
现在的社会如此残酷,对于一个自私和霸道的人,谁又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
父母千万不能总是向孩子妥协,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切不可置之不理由孩子任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