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NCCN胃肠间质瘤指南ppt课件

险时才应用。
.
3
高危特征
完全切除
<2厘米病 灶
细针穿刺 取病理
腹部或/和 盆腔增强 CT、MRI
无高危特征
充分评估患者风险、获益 后,可以内镜定期复查
.
4
潜在可切 除病灶, 考虑术前 应用伊马 替尼
病理学 检查
不可切 除病灶
可达到 切缘阴 性,没 有高危 并发症
手术 治疗
术后治 疗
分析病理 结果
33关于关于kitkit及及pdgfrapdgfra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如果无突变建议做如果无突变建议做sdhbsdhb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bb免疫组化如为免疫组化如为sdhbsdhb缺乏型胃肠间质瘤不考虑缺乏型胃肠间质瘤不考虑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治疗关于术前应用伊马替尼关于术前应用伊马替尼术前用伊马替尼可影响对于术后复发的分析术前用伊马替尼可影响对于术后复发的分析只有手术伴高危并发症而伊马替尼可以降低手术风只有手术伴高危并发症而伊马替尼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时才应用
肿瘤大小(厘米) ≤2
>2,≤5 >5,≤10
>10
有丝分裂率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发率:0% 复发率:1.9% 复发率:16% 复发率:3.6% 复发率:55% 复发率:12% 复发率:86%
.
11
小肠原发的间质瘤的复发风险
肿瘤大小(厘米) ≤2
>2,≤5 >5,≤10
>10
有丝分裂率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
3
高危特征
完全切除
<2厘米病 灶
细针穿刺 取病理
腹部或/和 盆腔增强 CT、MRI
无高危特征
充分评估患者风险、获益 后,可以内镜定期复查
.
4
潜在可切 除病灶, 考虑术前 应用伊马 替尼
病理学 检查
不可切 除病灶
可达到 切缘阴 性,没 有高危 并发症
手术 治疗
术后治 疗
分析病理 结果
33关于关于kitkit及及pdgfrapdgfra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如果无突变建议做如果无突变建议做sdhbsdhb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bb免疫组化如为免疫组化如为sdhbsdhb缺乏型胃肠间质瘤不考虑缺乏型胃肠间质瘤不考虑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治疗关于术前应用伊马替尼关于术前应用伊马替尼术前用伊马替尼可影响对于术后复发的分析术前用伊马替尼可影响对于术后复发的分析只有手术伴高危并发症而伊马替尼可以降低手术风只有手术伴高危并发症而伊马替尼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时才应用
肿瘤大小(厘米) ≤2
>2,≤5 >5,≤10
>10
有丝分裂率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发率:0% 复发率:1.9% 复发率:16% 复发率:3.6% 复发率:55% 复发率:12% 复发率:86%
.
11
小肠原发的间质瘤的复发风险
肿瘤大小(厘米) ≤2
>2,≤5 >5,≤10
>10
有丝分裂率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5核分裂50HPFs > 5核分裂50HPFs
胃肠间质瘤ppt课件

23
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 ≤5cm;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 >5cm;恶性:核分裂>5/50HPF,肿瘤大 小不限,或浸润周围器官。
24
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 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2)瘤 组织核分裂数,胃间质瘤≥5/高倍视野,肠间质瘤 ≥4/高倍视野;(3)肿瘤直径,胃间质瘤≥5cm, 肠间质瘤≥4cm;(4)肿瘤坏死;(5)细胞密集 且核异型明显;(6)非整倍体DNA含量高;增 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增殖的一 种标记)表达增高;(7)侵犯血管;(8)围绕 血管呈簇状排列;(9)间质瘤生长于小肠者,恶 性程度明显高于胃及结直肠。
30
许多学者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间叶原性肿瘤 均在恶性GIST中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良性GIST 则很少检测到,平滑肌、平滑肌肉瘤则未发现ckit基因突变。指出c-kit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变的 标志。因此c-kit可能成为临床评价GIST预后的一 个有用的指标。
恶性GIST预后较差,即使完整切除,5年生 存率也仅50%~65%。肿瘤越大,预后越差,直 径大于10cm的GIST会更早复发。无残留性手术 切除及使用伊马替尼是术后获得良好预后的指标
21
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 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 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 性率,81%~100%(敏感性);胃肠道及 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 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 因此组织学分析可诊断GIST,免疫组化可 证实诊断。
目前认为GISTⅠ型以良性多见,Ⅱ型大多为恶 性,Ⅲ、Ⅳ型主要为恶性或潜在恶性[。
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 ≤5cm;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 >5cm;恶性:核分裂>5/50HPF,肿瘤大 小不限,或浸润周围器官。
24
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 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2)瘤 组织核分裂数,胃间质瘤≥5/高倍视野,肠间质瘤 ≥4/高倍视野;(3)肿瘤直径,胃间质瘤≥5cm, 肠间质瘤≥4cm;(4)肿瘤坏死;(5)细胞密集 且核异型明显;(6)非整倍体DNA含量高;增 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增殖的一 种标记)表达增高;(7)侵犯血管;(8)围绕 血管呈簇状排列;(9)间质瘤生长于小肠者,恶 性程度明显高于胃及结直肠。
30
许多学者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间叶原性肿瘤 均在恶性GIST中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良性GIST 则很少检测到,平滑肌、平滑肌肉瘤则未发现ckit基因突变。指出c-kit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变的 标志。因此c-kit可能成为临床评价GIST预后的一 个有用的指标。
恶性GIST预后较差,即使完整切除,5年生 存率也仅50%~65%。肿瘤越大,预后越差,直 径大于10cm的GIST会更早复发。无残留性手术 切除及使用伊马替尼是术后获得良好预后的指标
21
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 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 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 性率,81%~100%(敏感性);胃肠道及 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 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 因此组织学分析可诊断GIST,免疫组化可 证实诊断。
目前认为GISTⅠ型以良性多见,Ⅱ型大多为恶 性,Ⅲ、Ⅳ型主要为恶性或潜在恶性[。
胃肠间质瘤(gist)课件

发病人群在40-80岁,无性别差异,有研究报告 男性多于女性。
食道到肛管均可发生,甚至网膜、系膜、腹膜后
GIST发病部位
<5%
20~30%
60~70%
<5%
小肠 大肠 胃 其它
GIST临床表现
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黏膜溃疡出血,贫血。 50%-70%的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 少见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肠
(3)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 GIST中10%-30%属于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 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
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 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GIST分化及良恶性
核分裂相是分化程度主要的标准: >10/10HPF——低分化, 1-5/10HPF——高分化, 5-10/HPF——中分化
肿瘤血管丰富,活检可导致瘤内出血。
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病理科医师无法通 过细针抽吸活检来确诊 GIST,尤其是当采 样部位坏死时。
鉴别诊断
CD117 CD34 SMA
GIST
+
+
-
胃肠道平滑肌瘤 / -
-
+
肉瘤
胃肠道 神经鞘瘤 -
-
-
胃肠道自主神经瘤 -
-
-
S-100
- - + -
GIST的良恶性
梗阻及阻塞性黄疸 、吞咽困难
病理学特点——大体形态
肿瘤大小不一 形态多样 大多数肿瘤呈膨
胀生长,边界清 楚,质硬易碎; 切面鱼肉状,灰 红色,中心可有 出血、坏死、囊 性变等继发性改 变
病理学特点——组织病理
梭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
CD117
食道到肛管均可发生,甚至网膜、系膜、腹膜后
GIST发病部位
<5%
20~30%
60~70%
<5%
小肠 大肠 胃 其它
GIST临床表现
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黏膜溃疡出血,贫血。 50%-70%的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 少见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肠
(3)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 GIST中10%-30%属于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 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
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 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GIST分化及良恶性
核分裂相是分化程度主要的标准: >10/10HPF——低分化, 1-5/10HPF——高分化, 5-10/HPF——中分化
肿瘤血管丰富,活检可导致瘤内出血。
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病理科医师无法通 过细针抽吸活检来确诊 GIST,尤其是当采 样部位坏死时。
鉴别诊断
CD117 CD34 SMA
GIST
+
+
-
胃肠道平滑肌瘤 / -
-
+
肉瘤
胃肠道 神经鞘瘤 -
-
-
胃肠道自主神经瘤 -
-
-
S-100
- - + -
GIST的良恶性
梗阻及阻塞性黄疸 、吞咽困难
病理学特点——大体形态
肿瘤大小不一 形态多样 大多数肿瘤呈膨
胀生长,边界清 楚,质硬易碎; 切面鱼肉状,灰 红色,中心可有 出血、坏死、囊 性变等继发性改 变
病理学特点——组织病理
梭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
CD117
胃肠道间质瘤教学演示课件

组织学特点
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
梭形细胞为主
瘤细胞以梭形为主,排列成束状或弥漫分布,核分裂象多见。
异质性明显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分子生物学特征
c-kit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中存在c-kit基因突变, 导致酪氨酸激酶受体持续活化,促进 肿瘤细胞增殖。
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 并发症风险。高风险患者需加强监测 和随访。
预防策略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如对于高危患者,可提前 使用止血药物、加强肠道营养支持等 ,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核分裂象
核分裂象的多少可以反映肿瘤的 恶性程度,核分裂象越多,预后
越差。
肿瘤部位
不同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预后也 有所不同,例如胃的间质瘤相对
预后较好。
手术切除是否彻底
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对预后有重 要影响,完全切除肿瘤的患者预
后较好。
03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01
胃肠道间质瘤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消 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医生需详细询问
讨论
以上两个病例展示了胃肠道间质瘤的 不同临床表现和诊断过程。对于疑似 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医生需综合运 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 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同时,鉴别诊断 也很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在治疗 方面,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对于高 危患者或术后复发者,可给予靶向药 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04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一些患者可能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史,这可能 与GIST的发生有关。
例如,慢性炎症可能促进肿瘤的形成。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早期症状
GIST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常在其他检查中 意外发现。
一些患者可能有轻微的不适或消化不良。
何时出现症状?
晚期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 体重减轻等症状。
间质细胞是调节肠道运动和功能的重要细胞。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发病部位
GIST通常发生在胃、小肠、食管和结肠等部位。
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胃和小肠。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病因
GIST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最常见的突变发生 在c-KIT基因上。
这种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随访期间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
谢谢观看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患上GIST,但大多数患者 年龄在50岁以上。
家族史和某些遗传综合征(如诺福克综合征 )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性别差异
GIST在男性和女性中几乎均等,但某些研究 显示男性稍微多于女性。
这些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有关。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相关疾病
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如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 发症。
出现剧烈腹痛或呕吐时应立即就医。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的 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对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是否有转移 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组织活检
例如,慢性炎症可能促进肿瘤的形成。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早期症状
GIST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常在其他检查中 意外发现。
一些患者可能有轻微的不适或消化不良。
何时出现症状?
晚期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 体重减轻等症状。
间质细胞是调节肠道运动和功能的重要细胞。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发病部位
GIST通常发生在胃、小肠、食管和结肠等部位。
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胃和小肠。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病因
GIST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最常见的突变发生 在c-KIT基因上。
这种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随访期间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
谢谢观看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患上GIST,但大多数患者 年龄在50岁以上。
家族史和某些遗传综合征(如诺福克综合征 )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性别差异
GIST在男性和女性中几乎均等,但某些研究 显示男性稍微多于女性。
这些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有关。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相关疾病
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如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 发症。
出现剧烈腹痛或呕吐时应立即就医。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的 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对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是否有转移 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组织活检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PPT课件

恶性危险度
低
< 5 cm 低 无到少有 < 5/50HPF 非浸润性 无
高
> 5 cm 高 较明显
> 5/50HPF 可侵犯临近结构 常有
注:HPF = 高倍镜视野,400 ×(高放大显微镜)
20
各危险度组的总体生存率
Estimated proportion surviving
1.0
Risk Groups
function)变异,它导致了c-kit蛋白结构的改变,反过 来引起了受体的非配体依赖性活化,不可调节的c-kit活 性被认为可产生不可控制的信号传导,从而导致细胞增 生加速和/或凋亡的减少,最终导致含有c-kit突变的细 胞产生了生存优势。
6
GIST中KIT的突变
KIT
PDGFRA
Overall mutation frequency: 87.2%
PET扫描: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医师接受
17
GIST定义:
发生于胃肠道的有c-kit/CD117阳性表达,并 常有CD34表达的间叶性(间质性或结蒂组织) 肿瘤,同时具有特异性的组织学特点。当胃肠肿 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与GIST一致时,ckit/CD117染色阳性可确定诊断。
﹡所有组织学和临床特点都应由一个有经验 的病理学家来评价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Kindblom等提出了卡哈尔细胞的概念 (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s)
1998年,在几乎所有GISTs中都发现了ckit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
2
卡哈尔细胞(ICCs)
胃肠道内的卡哈尔细胞(ICCs)在胃肠道肌 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他们作为肌肉的 起搏系统来控制内脏运动,调节胃肠蠕动。 目前认为ICCs是GISTs起源的细胞类型。更 深入的研究表明ICCs与间质瘤细胞在免疫组 化及显微结构上有许多重要的相似之处,它 们都是CD117(+)及CD34(+)的细胞。由于 这些原因,GIST也偶尔称为胃肠起博细胞肿 瘤(GIPACT)。
《胃肠道间质瘤》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探索 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面临的挑战包括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响应率、克服耐药性问题以及降低治疗副作用等 。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推动胃肠道间质瘤领域的持续发展。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相 对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 趋势。
发病年龄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 上,但也可发生于儿童和 青少年。
性别分布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无 明显性别差异。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
全身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 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
发病机制
01
02
03
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与基 因突变密切相关,特别是 CD117(c-kit)基因突变 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 ,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可能增加胃肠道间质瘤的 风险。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性在胃肠道间质 瘤发病中也有一定影响,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 象。
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乏力等 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重 下降等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异常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 、便秘等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肠梗 阻。
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可 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
和形态,并可进行组织活检。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浸 润深度以及是否有转移。
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胃肠间质瘤诊疗共识ppt课件

(3)孤 立 性纤 维瘤 。 肿瘤 切 面 灰 白 色 , 质 坚 硬 , 瘤 细 胞 棱形 , 核长 , 胞质 嗜双 色性 , 肿 瘤中可 见不同 程度的 胶 原化 区 , 胶 原束 粗细 不一 ;免 疫组 化标 记 , 仅 显示 CD34阳 性 , CD117, SMA和 S-100 阴性 。
GIST的病理危险度
表2 GIST患者的预后
表3 GIST的良恶性
需要注意的是,表 1、表 2 和表 3 中的部分参数并不一致。如 3a 组 被定义为良性,若按表 1 进行危险度评估,则可分别被评估为中等 ( 胃) 和高危( 小肠)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专家委员会建议 对于原发完全切除 GIST 的危险度评估应以表1 为主,表 2 和表 3 作为参考。
KIT(CD117) 是c-kit基因的产物,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 是Ⅲ型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 通常表达于正常 的ICCs、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及某些 CD34阳性的造血干细胞。在GIST中表达率约为85%。
CD117除在CD34阳性GIST中表达外,在一些CD34阴性GIST中 也有表达,而在真正的平滑肌瘤和雪旺瘤的胃肠道及外周 均不表达,因此CD117的表达也可以将GIST同真正的平滑 肌瘤和雪旺瘤分开。
鉴别诊断
(1)平滑 肌瘤 。 细 胞形 态 常 不具 有 多样 化 ,核 长 杆 状 , 两 端 圆钝 , 胞质 丰 富 嗜 伊红 , 瘤细 胞呈 束状 、编织 状 、鱼骨 状排列 ;免疫组 化标 记 , SMA弥漫 强 阳 性 ,CD117, CD34及 S-100 阴 性 。
(2)雪旺 瘤(神经鞘瘤、神经膜纤维瘤) 。 瘤细 胞纤 细 或 肥 胖 , 核 长椭 圆形 或 两 端 尖 , 排 列 成 束 状 型 和 网 状型 , 常 见 黏 液 变 性及 囊 性 变 ;免 疫 组化 标 记 , S100 弥 漫 阳 性 , CD117,CD34 及 SMA阴 性 。
GIST的病理危险度
表2 GIST患者的预后
表3 GIST的良恶性
需要注意的是,表 1、表 2 和表 3 中的部分参数并不一致。如 3a 组 被定义为良性,若按表 1 进行危险度评估,则可分别被评估为中等 ( 胃) 和高危( 小肠)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专家委员会建议 对于原发完全切除 GIST 的危险度评估应以表1 为主,表 2 和表 3 作为参考。
KIT(CD117) 是c-kit基因的产物,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 是Ⅲ型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 通常表达于正常 的ICCs、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及某些 CD34阳性的造血干细胞。在GIST中表达率约为85%。
CD117除在CD34阳性GIST中表达外,在一些CD34阴性GIST中 也有表达,而在真正的平滑肌瘤和雪旺瘤的胃肠道及外周 均不表达,因此CD117的表达也可以将GIST同真正的平滑 肌瘤和雪旺瘤分开。
鉴别诊断
(1)平滑 肌瘤 。 细 胞形 态 常 不具 有 多样 化 ,核 长 杆 状 , 两 端 圆钝 , 胞质 丰 富 嗜 伊红 , 瘤细 胞呈 束状 、编织 状 、鱼骨 状排列 ;免疫组 化标 记 , SMA弥漫 强 阳 性 ,CD117, CD34及 S-100 阴 性 。
(2)雪旺 瘤(神经鞘瘤、神经膜纤维瘤) 。 瘤细 胞纤 细 或 肥 胖 , 核 长椭 圆形 或 两 端 尖 , 排 列 成 束 状 型 和 网 状型 , 常 见 黏 液 变 性及 囊 性 变 ;免 疫 组化 标 记 , S100 弥 漫 阳 性 , CD117,CD34 及 SMA阴 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unction)变异,它导致了c-kit蛋白结构的改变,反过 来引起了受体的非配体依赖性活化,不可调节的c-kit活 性被认为可产生不可控制的信号传导,从而导致细胞增 生加速和/或凋亡的减少,最终导致含有c-kit突变的细 胞产生了生存优势。
6
GIST中KIT的突变
KIT
PDGFRA
Overall mutation frequency: 87.2%
Kindblom等提出了卡哈尔细胞的概念 (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s)
1998年,在几乎所有GISTs中都发现了ckit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
2
卡哈尔细胞(ICCs)
胃肠道内的卡哈尔细胞(ICCs)在胃肠道肌 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他们作为肌肉的 起搏系统来控制内脏运动,调节胃肠蠕动。 目前认为ICCs是GISTs起源的细胞类型。更 深入的研究表明ICCs与间质瘤细胞在免疫组 化及显微结构上有许多重要的相似之处,它 们都是CD117(+)及CD34(+)的细胞。由于 这些原因,GIST也偶尔称为胃肠起博细胞肿 瘤(GIPACT)。
切面颜色从灰白到红棕,与出血程度有 关。
大多为实性,部分囊性或坏死。
12
GIST的形态学类型
梭形细胞(60-70%)
上皮样细胞(30-40% )
13
GIST的免疫组化表现
许多病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要正确诊断GIST就必 须作c-kit(CD117)的免疫组化表达。
GIST绝大多数的细胞中都有c-kit/CD117染色 阳性,通常表现为强的弥漫的细胞浆染色。
0.9
Normal pop.
其它抗原性标记物在诊断上也有意义: CD34: 60-70 %呈阳性,轻度特异性 SMA: 通常不在GISTs中表达 S-100:一般不表达 Ki67: 通常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14
2019/10/29
15
组织中的c-kit染色GISTH&E正常小肠IHC
16
GIST的影像学:
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影像学技术: CT、MRI、钡剂造影、超声内镜等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治疗
Systemic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
1
背景资料
20多年前大多数消化道间质肿瘤都被认 为是平滑肌来源或神经胚层来源的肿瘤
1983年,Mazur和Clark提出了间质瘤概 念(既非平滑肌来源也不是神经胚层来源)
8
原发部位
胃:
60-70 %
小肠: 20-30 %
大肠: 5-15 %
网膜、系膜: >9 %
食道:
>5 %
9
临床表现
腹部可触及的肿块:50-70 %
腹部疼痛不适: 20-50 %
胃肠道出血: 20-30 %
胃肠道梗阻:
10 %
其它非特异性症状(厌食、体重下降、
梗黄等):
较少见
许多GIST是无症状的:20 %
10
转移部位
肝:
54-65 %
腹膜:
20 %
淋巴结: 2-6 %
骨:
6%
肺:
2%
11
GIST的形态学表现
肿瘤在尺寸上有很大变化,直径从12cm至20cm以上。
通常肿瘤有明显界限但没有包膜,肿瘤 可以发生在胃肠壁全层。
PET扫描: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医师接受
17
GIST定义:
发生于胃肠道的有c-kit/CD117阳性表达,并 常有CD34表达的间叶性(间质性或结蒂组织) 肿瘤,同时具有特异性的组织学特点。当胃肠肿 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与GIST一致时,ckit/CD117染色阳性可确定诊断。
﹡所有组织学和临床特点都应由一个有经验 的病理学家来评价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Corless et al. Proc Am Assoc Cancer Res. 2003;44. Abstract R4447.
流行病学
相对少见,不到所有胃肠原发肿瘤的1% (诊断标准的缺乏导致GIST的发生率可能较
低)。 最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 每年新发病例大约为 15/1,000,000 发病年龄: 40-60岁,40岁前少见。 男性女性发生率相似。
Exon 9 (11%) Exon 11 (67.5%) Exon 13 (0.9%)
Exon 17 (0.5%)
Membrane Exon 12 (0.9%)
Exon 14 (0.3%)
Cytoplasm Exon 18 (6.3%)
Heinrich
et
al.
Hum
Pathol.
7
2002;33:484.
3
c-kit:特异的标记物
也叫做细胞表面抗原CD117,是一种细胞膜 受体酪氨酸激酶。
最早在未成熟造血细胞中被发现,现在发现 在胚胎发展过程及成人的一系列细胞中均有 表达。
c-kit活化后通过多种途径将信号传至整个细 胞,进而行使各种功能。
它对胃肠道ICCs的成熟有重要作用。 4
同型二聚体
18
GIST的预后因素和危险性评价(1)
GIST
确定的恶性 (10-30%)
•转移 •侵润 •复发
非确定性恶性潜能 (70-90%)
Miettinen M et al. Hum Pathol. 1999;30:1213-1220.
19
GIST的预后因素和危险性评价(2)
肿瘤大小 细胞构成 坏死 核分裂相 生长类型 c-kit变异
恶性危险度
低
< 5 cm 低 无到少有 < 5/50HPF 非浸润性 无
高
> 5 cm 高 较明显
> 5/50HPF 可侵犯临近结构 常有
注:HPF = 高倍镜视野,400 ×(高放大显微镜)
20
各危险度组的总体生存率
Estimated proportion surviving
1.0
Risk Groups
--配体(SCF)结合部位
juxtamembranous domaine
---激酶区与ATP结合部位
---酪氨酸激酶接触反应区
细胞膜 细胞质
信号传导 5
c-kit活化变异
GIST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异常的c-kit蛋白功能引起的。 绝大多数的恶性GISTs均与体细胞的c-kit基因变异有关。 1998年,提出了c-kit的激活或功能获得性(gain-of-
6
GIST中KIT的突变
KIT
PDGFRA
Overall mutation frequency: 87.2%
Kindblom等提出了卡哈尔细胞的概念 (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s)
1998年,在几乎所有GISTs中都发现了ckit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
2
卡哈尔细胞(ICCs)
胃肠道内的卡哈尔细胞(ICCs)在胃肠道肌 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他们作为肌肉的 起搏系统来控制内脏运动,调节胃肠蠕动。 目前认为ICCs是GISTs起源的细胞类型。更 深入的研究表明ICCs与间质瘤细胞在免疫组 化及显微结构上有许多重要的相似之处,它 们都是CD117(+)及CD34(+)的细胞。由于 这些原因,GIST也偶尔称为胃肠起博细胞肿 瘤(GIPACT)。
切面颜色从灰白到红棕,与出血程度有 关。
大多为实性,部分囊性或坏死。
12
GIST的形态学类型
梭形细胞(60-70%)
上皮样细胞(30-40% )
13
GIST的免疫组化表现
许多病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要正确诊断GIST就必 须作c-kit(CD117)的免疫组化表达。
GIST绝大多数的细胞中都有c-kit/CD117染色 阳性,通常表现为强的弥漫的细胞浆染色。
0.9
Normal pop.
其它抗原性标记物在诊断上也有意义: CD34: 60-70 %呈阳性,轻度特异性 SMA: 通常不在GISTs中表达 S-100:一般不表达 Ki67: 通常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14
2019/10/29
15
组织中的c-kit染色GISTH&E正常小肠IHC
16
GIST的影像学:
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影像学技术: CT、MRI、钡剂造影、超声内镜等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治疗
Systemic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
1
背景资料
20多年前大多数消化道间质肿瘤都被认 为是平滑肌来源或神经胚层来源的肿瘤
1983年,Mazur和Clark提出了间质瘤概 念(既非平滑肌来源也不是神经胚层来源)
8
原发部位
胃:
60-70 %
小肠: 20-30 %
大肠: 5-15 %
网膜、系膜: >9 %
食道:
>5 %
9
临床表现
腹部可触及的肿块:50-70 %
腹部疼痛不适: 20-50 %
胃肠道出血: 20-30 %
胃肠道梗阻:
10 %
其它非特异性症状(厌食、体重下降、
梗黄等):
较少见
许多GIST是无症状的:20 %
10
转移部位
肝:
54-65 %
腹膜:
20 %
淋巴结: 2-6 %
骨:
6%
肺:
2%
11
GIST的形态学表现
肿瘤在尺寸上有很大变化,直径从12cm至20cm以上。
通常肿瘤有明显界限但没有包膜,肿瘤 可以发生在胃肠壁全层。
PET扫描: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医师接受
17
GIST定义:
发生于胃肠道的有c-kit/CD117阳性表达,并 常有CD34表达的间叶性(间质性或结蒂组织) 肿瘤,同时具有特异性的组织学特点。当胃肠肿 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与GIST一致时,ckit/CD117染色阳性可确定诊断。
﹡所有组织学和临床特点都应由一个有经验 的病理学家来评价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Corless et al. Proc Am Assoc Cancer Res. 2003;44. Abstract R4447.
流行病学
相对少见,不到所有胃肠原发肿瘤的1% (诊断标准的缺乏导致GIST的发生率可能较
低)。 最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 每年新发病例大约为 15/1,000,000 发病年龄: 40-60岁,40岁前少见。 男性女性发生率相似。
Exon 9 (11%) Exon 11 (67.5%) Exon 13 (0.9%)
Exon 17 (0.5%)
Membrane Exon 12 (0.9%)
Exon 14 (0.3%)
Cytoplasm Exon 18 (6.3%)
Heinrich
et
al.
Hum
Pathol.
7
2002;33:484.
3
c-kit:特异的标记物
也叫做细胞表面抗原CD117,是一种细胞膜 受体酪氨酸激酶。
最早在未成熟造血细胞中被发现,现在发现 在胚胎发展过程及成人的一系列细胞中均有 表达。
c-kit活化后通过多种途径将信号传至整个细 胞,进而行使各种功能。
它对胃肠道ICCs的成熟有重要作用。 4
同型二聚体
18
GIST的预后因素和危险性评价(1)
GIST
确定的恶性 (10-30%)
•转移 •侵润 •复发
非确定性恶性潜能 (70-90%)
Miettinen M et al. Hum Pathol. 1999;30:1213-1220.
19
GIST的预后因素和危险性评价(2)
肿瘤大小 细胞构成 坏死 核分裂相 生长类型 c-kit变异
恶性危险度
低
< 5 cm 低 无到少有 < 5/50HPF 非浸润性 无
高
> 5 cm 高 较明显
> 5/50HPF 可侵犯临近结构 常有
注:HPF = 高倍镜视野,400 ×(高放大显微镜)
20
各危险度组的总体生存率
Estimated proportion surviving
1.0
Risk Groups
--配体(SCF)结合部位
juxtamembranous domaine
---激酶区与ATP结合部位
---酪氨酸激酶接触反应区
细胞膜 细胞质
信号传导 5
c-kit活化变异
GIST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异常的c-kit蛋白功能引起的。 绝大多数的恶性GISTs均与体细胞的c-kit基因变异有关。 1998年,提出了c-kit的激活或功能获得性(gain-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