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合集下载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4篇)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4篇)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4篇)敬畏大自然作文。

我们的生命源于自然,世界万物也都源于自然,爱护它吧!所以,我们就付出行动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都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那么哪些是敬畏自然题材的同学作文呢?我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欢迎您参考,盼望对您有所助益!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篇一】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而在人类诞生之前,自然便悄然消失。

人类企图制服自然的种种行为,最终只会被自然弄得不堪一击。

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本去与自然相对抗。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敬畏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用一种虚心的态度,去向大自然学习,才能使人类连续繁衍、进展下去。

人类今日所利用的自然资源来获得的经济增长,是在为我们的子子孙孙挖下了一个又一个难以填满的陷阱!我们要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我们获得的利益只是临时的,而失去的资源却是永久的。

假如人类再不停止无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终有一天,人类会受到自然的惩处!那么大自然的力气究竟有多大呢?或者说在自然面前人类有多渺小呢?人类所引以为豪的种种创造,如杂交水稻,航天飞船什么的,在自然面前只不过是一件极其简洁的玩具。

大自然能制造像“一线天”等险象环生的美景,亦能让花朵绽放自己的芳香;大自然能关心人类浇灌庄稼,大自然也能让人类瞬间消逝。

想请教人类能如此潇洒地掌握、转变这一切吗?人类的才智与大自然的才智相比,只能用“相形见绌”来形容。

人类必需要学会敬畏自然!事实胜于雄辩,一系列的大事都证明白一点:谁都不是宇宙的主宰者,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他生命的存在,当年在美国进行的“生物圈Ⅱ号”试验证明白:人类离不开自然。

人类并不是宇宙的主宰者,跟其他生物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其他生物看作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公平和谐地共同生存在这漂亮的星球上。

它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敬畏,由于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才智制造了这一切。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宇宙,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篇二】人类,只是大自然的看护着,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敬畏什么呢。

敬畏身份。

身份,是社会赋予某群人____归属感的依据所在。

身为中学生,我们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不是乡野村夫,市井泼妇。

所以就应该说话文明,行为礼貌。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一种生怕因某一次疏忽而____了自己穿着的校服、佩戴的校徽的内心敬畏。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也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不遵守纪律,时间长了,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班级也被这些人拖得松松垮垮。

班级没有良好班风,就会败坏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

所以,身为中学生,要对纪律心存敬畏。

有句古话:“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才能坦荡快乐地生活。

只要我们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一定会开心愉快。

敬畏时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一样的二十四小时,一样的每分每秒。

但是,有同学不懂得珍惜时间、敬畏时间,一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

学习时间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上课不专心、天马行空,课后又把功课抛在一边,我行我素,时间就这样在他手里一分一秒的过去,学业也在他的手里耽搁,一事无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敬畏自然,行有所止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人类不断的屠杀动物,毁坏植物。

如果有一天动植物都灭亡了,人类还能活多久呢?每一次的自然灾害,真的是天灾吗?怎么会有频繁的泥石流?又怎么会有沙尘暴?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给予报复的。

”以上材料引起了我们怎样的思考?要求:(1)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2)不少于800字。

(2)不得抄袭、套作。

2.根据以下两则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不透露个人信息)①人类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又一个纪念日,珠峰迎来了各种各样的登山者,包括富豪、王子、明星、记者……他们尽情享受着“征服”的快感。

而有报道称,珠峰目前已成为世界最高的垃圾场,在人类首次攀登时的营地附近,冰川比20年前退缩了3英里。

专家警告,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人类的肆意无畏将会导致可怕的生态灾难降临。

②有个朋友在大漠游览,傍晚看见天边大而圆,温润而壮丽的落日,情不自禁地跪下,泪流满面,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落日,他被深深震撼,而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跪下。

其实,需要行礼跪下的又何止是对自然……3.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物理学家何作庥坚持认为:“人不必敬畏自然”;生化学家方舟子坚持认为:自然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沙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迪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要求:1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2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德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处世立身敦厚

《道德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处世立身敦厚

《道德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处世立身敦厚《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其中,“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处世立身敦厚”被视作一种行为准则,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道德经的角度探讨“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处世立身敦厚”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心有敬畏”。

道德经认为,人们的内心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之道,敬畏自然万物。

这种敬畏之心使人明白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微小和渺小,从而更加谦虚谨慎,不敢妄为。

敬畏之心也使人尊重他人,不自私自利,以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当人们具备敬畏之心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轻易伤害或侵害他人利益,而是以和平、友善、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人。

其次,我们来探讨“行有所止”。

《道德经》强调人们在行为上应当保持适度和克制。

行有所止就是指人们要明白自己的局限和界限,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或权力,不贪图私利而伤害他人,不盲目追逐名利而失去自我。

行有所止要求人们具备自律和节制的能力,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遵循道德规范,按照自己所处的角色和身份去行事。

只有行为有所节制,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再次,我们来思考“为人处世立身敦厚”。

道德经也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以敦厚为立身之本。

敦厚是指人们应该真诚、善良、宽厚、有情有义。

为人处世立身敦厚要求人们待人以诚信,不欺骗他人,与人和睦相处,不与人争斗。

正直、宽容和谦虚是立身敦厚的重要品质,只有坚持这些品质,人们才能走得更远,得到更多他人的认可和善意。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处世立身敦厚”的行为准则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职场中,我们应当以敬畏之心对待领导和同事,以适度和克制的行为方式,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在家庭中,我们应当以敦厚的品质对待家人,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家庭矛盾,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7篇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篇1人,还是应该有几分敬畏之心的。

缺乏敬畏之心的人,常常会妄自尊大,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往往是愚不可及。

要说敬畏,我们最应该敬畏的是自然。

自然像父亲一样,我们敬畏它,它就亲近我们,我们忤逆它,它就惩罚我们;自然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敬畏它,它就给我们无限的启示,我们藐视它,它严历地教训我们。

“师法自然”,是最聪明的学习方法。

可是人类总是以自然主宰自居,肆意享乐,挥霍浪费自然的一切资源。

人类总能够化友为敌,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能够变成我们人类餐桌上美味,人类高踞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点,在地球上似乎所向无敌。

如果仅仅是为生存或繁衍而取得食物,尚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而人类不是这样。

食野味穿裘皮赏骨雕,是某些人的癖好,还成了炫耀的资本和地位的象征。

为一只犀角,可以杀害一头犀牛。

为两根象牙,可以杀害一头大象。

为了得到黄羊的皮毛,可以把它们斩尽杀绝。

为了取暖或者削筷子,可以毁灭性地破坏森林。

人类可以移山填海,可以随意排放毒气,排放污水,排放废渣。

人类因一丁点小利,可以屠毒生灵;为满足无边的贪欲,可以糟蹋环境。

短短的几百年所谓现代文明,让天空失去明净,变得灰暗;水源不再清澈,变得肮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

在破坏自然的活动中,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人类的力量,还有哪一种生物,能够这样糟贱地球,我们所有生物共同的母亲。

自然生态以十分脆弱的表象,给我们沉痛的教训。

制冷剂的任意排放,使臭氧层出现了漏洞,各种有害射线长驱直入穿透大气层,我们就失去了庇护。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地球两极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过度放牧和垦殖,植被大量破坏,使土地荒漠,扬砂暴虐,使水土流失,河湖淤塞,造成洪灾水患。

再看科技是如此发达的美国,今年也遭受了罕见的飓风,造成至少千人死亡。

一场“非典”从广东到香港,从中国到外国,从亚洲到全球。

今年的禽流感,从东南亚到中国,从台港到韩国。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在物质日益丰腴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思想也日益得到解放。

人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然而,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更应知道不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即对自己的所欲、行为的一种规范。

若一个人事事皆按所欲而行,那么最终会失去对外界事物的敬畏之心,这样不仅仅是道德的沦丧,更会对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不幸。

放眼当下的疫情,不正是因为不尊重敬畏自然,而导致病毒肆虐全球吗?所以人生在世,应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从SARS 病毒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每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就了无数个家庭的生离死别,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因:无视法规、食用野生动物、忽视自然发展规律,挑战法规,这些难道都还不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殊不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

对大自然的不敬最终会反噬到我们自己。

看看疫情前,再对比疫情中的某些迹象,这说明大自然终于在此刻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小鹿撞进公园,野猪狂奔在高速,山羊啃着路边野草,那是怎样一种祥和而新颖的画面!这些都是在提醒着我们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

由此观之,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尊重它们、敬畏它们,而我们也应行有所止,与自然和谐共处。

《李尔王》中有言,“我用本分来爱您”,那不是挂在嘴边的媚词,而是感性和理性的交织,爱国也同样需要理性和敬畏之心,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来顺应祖国未来的发展,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来守住底线,维护祖国的美丽繁荣。

放眼人类与自然,科技与人伦不都需要敬畏之心来守住底线吗?莫要让那源自蛮荒时代的陋习风蚀掉人类文明的土壤。

《围炉夜话》中曾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

而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才能时刻提高我们的觉悟。

优秀高考范文《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中文800字

优秀高考范文《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中文800字

优秀高考范文《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中文800字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我们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宏伟壮丽的世界背后的正是自然的力量。

惊叹之余,不妨从来看待自然的态度是敬畏——尊重它,保护它,遵守它。

敬畏自然,意味着要保护自然及其环境,不能在自然界大肆捕捞,乱砍乱伐森林,污染水体。

要尊重自然规律,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同时坚持“以德服人”的原则,善待自然的一切,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同时,要行有所止,遵守自然的规律。

我们以前没有把它当回事,结果面临灭绝的危险。

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有害物质排放量增多,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对自然环境形成威胁,现在我们必须要学会遵守自然规律,行有所止,不让这种灾难再次发生。

体会了自然的伟大,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超越自然的存在。

生命的存在与自然的连续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要发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自然的力量是宽大的,它的神奇令人敬畏,因而,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善待环境,保护自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议论文1100字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议论文1100字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议论文1100字图片读罢,揽卷长思,仅2张图片,却真切道出人与自然之关系。

不禁引人唏嘘。

杠杆上,看似是对于猎手有利,其则不然,试想,猎手如若开枪,当熊坠落之时他自己也必因失衡而丧命。

因此,人与自然从不是”独善其身’的关系。

而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所以我们唯有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方可与之和谐共处,方使人类得以长存。

敬畏自然者自古便有之。

如明朝大家方孝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宋名家朱熹于《中庸注》亦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都在告诫我们,智者长存于人间,因当懂敬畏,因当常怀敬畏之心。

对天地敬畏,对自然敬畏,对生命敬畏对该敬畏之事敬畏。

诚然中国如此外国亦然。

俄罗斯谚语有言:”屋里养花,男人离家。

’因为女子一般爱花,予家养花,浇水上肥,悉心照料,花草自是喜悦,便散新鲜干净空气以贻之,女主人也定当心悦神怡。

反观男子,一般不喜花草,有时甚至还祸害它们,把花盆当烟灰缸用,引花草反感。

花草虽不言,却也在暗暗”报复’,仙人掌释放生物碱,大脑反应,产生嗜酒念头,使贪杯者变成不可救药的酒鬼;西红柿放入屋中,却不浇水,它便会释放”清醒剂’,使你虽瞌睡却仍辗转不寐;还有常春藤、虎尾兰、玫瑰花等等植物,若不善待,便会作怪。

因此,草木并非无情,予家养它们便要爱护爱惜它们,常常对它们亲切聊聊,让它们心绪良好,它们自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当然不敬畏自然者亦有之。

从澳大利亚的山火到雅典的鼠疫,从03的SARS到如今的新冠。

回想哪一次疫情不是人类自己所为,若不是环境遭破坏,全球变暖怎会有大火蔓延?若不是人类乱食野味,怎会有疫情猖狂?如泰戈尔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

’蔑视自然者选择与自然博弈,那么在他们行路上,必然有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

如果这样的人多起来,整个世界将陷入人类自己造就的地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在生态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人民论坛)
陈家兴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15日04 版)
1950年代,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罪魁祸首是日本一家氮肥公司,其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汞,在大海中富集,再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出现毒烟雾,原因是当时河谷上空的逆温层使诸多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大烟囱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累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则废水,一则废气,是20世纪有记载的最早工业排放致害事件,其后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为什么人类总是不“长记性”?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对自然不敬畏。

不敬畏自然,便多以征服为荣,多以改造为勇,多以攫取为应当,多以破坏为必然。

然而,从历史看,自然从未被征服,只是让人学会了顺从。

有些时候,我们伤害过自然并未被报复,那也仅是因为自然在能够承受伤害时便宽容了我们。

但不要忘了,伤害的次数和程度都将被累积,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它就将以我们不可承受的方式返还。

然而,就该不该敬畏自然的问题,每逢一些大的事件时,就会出现激烈的争论。

一端认为人类对自然必须无所作为,才能免受大自然的惩罚;一端认为无需敬畏大自然,要相信科学的作用和力量。

有人甚至将之上升为哲学问题,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该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环境为本?这样的争论乃至“形而上”到哲学,实质都是走了极端。

其实,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另外一个角度。

明代学者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可谓一语道破人的特性。

人不知敬畏,则天不怕、地不怕,结局往往就是自作自受、自取灭亡。

有敬畏心,则必守道而多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对于自然来说,人们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否则,对自然为所欲为,行无所止,不知生态环境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更不知自然将给予人类怎样的惩罚。

在相当意义上讲,大自然对人类的教训,实质都是人类对自己的惩罚,大自然只不过把它不能承受的人为破坏变相还给了人类而已。

工业排污给大自然,大自然还污给生长于斯的人。

对自然的馈赠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食无所依。

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性改造,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不可再居。

一言以蔽之,大自然是生长于斯者的家园,攫取者、破坏者可以一时逃离,但生长于斯的人无处可逃。

敬畏自然,归根到底是要敬畏生命,敬畏人民。

真正懂得了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行为才不会肆无忌惮。

越是科技进步,越不要低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越不要高估了自然的自净力。

越是发展快速,越要懂得敬畏自然,越要自觉尊重和保护自然。

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公众环境敏感增强,环境风险压力加大。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对自然心存敬畏,规约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平安度过“环境风险陷阱”,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