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行政区划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7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范围为21°17.6′~23°55.9′N、111°59.7′~115°25.3′S,总面积为4.1万km2,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
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mm,年日照为2000h,多年平均气温为21.4~22.4℃。
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
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
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
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湾内迅速堆积,流水沿断裂带发育,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山丘罗列、水道如网的三角洲。
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加上气温高、降水多、植被比较茂盛,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较高山丘有红壤发育,同时这也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
由于东、西、北三面都有山地、丘陵围绕,南面向海,因此构成一个马蹄形的港湾,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在湾内堆积复合,并把港湾内外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残丘连城河网,使众多水道分8个口门出海。
粤教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珠江三角洲(共36张PPT)

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对珠江三角洲的期望和建议
强化环境治理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 大污染防治力度,保护好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 境。
优化资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置
合理配置土地、水等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 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
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市 场活力,鼓励企业创新发 展,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综合竞争力。
在夏季。
气温变化
受季风气候影响,珠江三角洲地 区气温年较差较小,但夏季气温
较高,有时超过35摄氏度。
植被与生态
植被类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植被主要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草地 等,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主要的植被类型。
生态多样性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华 穿山甲、云豹、白鹭等。
珠海的发展
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 进展。
珠海的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珠海还在新能源、 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珠海的城市规划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得到了有效 保护和提升。
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 游资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02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地形
珠江三角洲主要由河口冲积平原 和低山丘陵组成,地势相对平坦,
河流密布。
冲积平原
珠江三角洲的河口冲积平原是因河 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形成的, 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珠三角地图

珠江三角洲农业产业发展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
• 水稻、蔬菜、水果等种植
• 养殖业发展,如水产、畜牧
农业现代化水平高
• 机械化耕作,提高效率
• 科技推广,提高产量
农业产业链完善
• 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 农业物流,保障市场供应
⌛️
珠江三角洲工业产业发展特点
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强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CREATE TOGETHER
DOCS
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
• GDP持续增长
•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 服务业比重提高
• 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经济发展创新驱动
• 科技研发投入高
• 新兴产业培育,促进发展
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环境与资源挑战
环境污染问题
• 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 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资源约束问题
• 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经济发展滞后
• 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 对外贸易受限,封闭性强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交通不便,道路破旧
• 城市建设落后,设施不完善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经济发展迅速
• 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工业
经济体制改革
• 市场经济体制,激发活力
• 企业改制,增强竞争力
⌛️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 连接内地,辐射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

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 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 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 舞狮 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 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 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 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汕头、 普宁、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 其中以汕头,普宁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 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 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 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 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由于修筑堤防,建立电 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 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 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 木瓜、荔枝、龙眼、橙、柠 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
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 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17.8%,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 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 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 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 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 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 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 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出 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 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 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 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 额的68%和24%。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 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 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 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 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 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 粤剧人 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 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 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 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古粤剧。
珠江三角洲

5、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 香港 特别行政区, 与其毗邻的B是________ 深圳 。 (2)C是珠海,其位置特点是 珠江口西侧,纬度较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京九 铁路。 (3)D是__________ 羊城 (4)广州别称“_________” ,它 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举两例典 型文化代表:_______ _______。 粤剧 、岭南画派 东江 ,请说出珠江所具有的水 (5)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____ 文特征。 水量大,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华南新城—深圳
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 30多年来, 深圳由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境小镇,迅猛发展为现代化、国际
化大都市。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
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 业为支柱,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
集群。
(2)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 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是华 侨华人的故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是我国对外 开放的前沿地带。
B ) 1 .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 C ) 条件是 (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A )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 D ) 业是 (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一、引言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它以其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本文将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带您领略这一地区的独特之处。
二、自然环境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主要河流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周围还有众多支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提供了灌溉农田、供应城市用水以及发展水上交通的优越条件。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势平坦。
这种地势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稻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这里都能得到良好的生长。
此外,珠江三角洲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
塘林、红树林等沿海湿地植被是该地区独特的景观,为众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鹭鸟、海豚等野生动植物景区也成为当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者。
三、人文景观除了自然环境的魅力,珠江三角洲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香港、澳门和广州是这一地区最著名的城市。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澳门以其独特的葡萄牙文化和赌场文化而闻名,每年吸引了大量的赌客。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
例如,位于广州的陈家祠是一座保存完好、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而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是该地区的著名地标之一,代表了澳门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各具特色,形成了地区内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传统的龙舟赛、花灯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四、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互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首先,珠江水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自然特征,也是人们生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
珠江三角洲

城镇发展——主要城市(一)
广州
深圳
佛山
东莞
惠州
江门
城镇发展——主要城市(二)
肇庆
中山
珠海
城镇发展——原因、特色和变化
1、城镇迅速发展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且劳 动报酬高,大批劳动力涌向珠江三角洲打工,城镇迅速发展。
2、城镇发展的特色
(1)特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 会,且劳动报酬较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人口: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3)土地:居住土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交错分 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 本地区有临近港澳地区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 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再 加上国家为这里制定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 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地区。
外向型经济——工业模式
4、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模式
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是“前厂后 店”模式。“店”指港澳,“厂”指珠江三角洲。
文化特色——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 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 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文化特色——饮食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中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 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东地处中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 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 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 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粤菜以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广州菜是在 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中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 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 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 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 菜的主体和代表。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 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 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中考地理复习31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

02
长江三角洲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起通扬运河,南抵钱塘江、杭州湾,西至南京 ,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
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 城、扬州、镇江、泰州10个城市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 华、舟山、台州8个城市,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范围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 等9个城市。
气候特点与自然环境
气候特点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 量充沛,光照充足。
自然环境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 网密布,水网纵横。土壤肥沃, 农业发达。同时,该地区还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现状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现代化的城 市建设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该地区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节点。
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该地区还拥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和渔业。
备考策略制定及心态调整建议
备考策略制定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明确复习目 标和时间安排。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加强实战 演练和模拟考试。
心态调整建议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遇到困难 和挫折时,及时调整情绪和学习状态,寻求帮助和支持 。同时,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生态环保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 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及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1.能运用地图说出本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对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轻工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4.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教
学
过
程
环节一、
自主学习,呈现问题
5、广州又称“_____”、“_____”,简称“___”,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是广东省的____。
6、珠江三角洲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之一。如今,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_____”农业、_____农业和_____农业的典范。
7、珠江三角洲有许多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特有的基地农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种养并举的新模式。
一课
一得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经济_____、_____,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堪称广东的_________。
3、与深圳相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与珠海相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
4、______被称为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也称“_____”。
1、珠江发源于哪里呢?最终注入哪个海洋?主要支流有哪些?
2、珠江除了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以外,它的下游河段有什么特点?
3、珠江三角洲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环节二、
合作探究,
解析问题
1、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各个小组学生的自学情况。
环节三、
归纳总结,
反刍问题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