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四节广东乡土地理精讲课件

(2)我国经济开放对本区的影响;带动珠江三角洲农业更趋
专业化;乡镇工业蓬勃发展;市镇群集,都市化程度高。
(3)主要特区。 ①深圳:地处南部沿海,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 新界接壤,是中国最早和发展最好的特区城市。1979年成立经
济特区,特区的政策优势、毗邻港澳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加上
全国的大力支援,深圳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业城市,经济 以轻型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电子、纺织、服装、食品、 医药、建材等工业发达。高速公路和准高速铁路连接广州,京 九铁路直达内地城市。深圳机场是全国四大繁忙航空港之一。 “新加坡的城市环境,香港的城市效率”是深圳的城市建设目 标,2000年已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2004年又 被CCTV评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十大城市之一。
学以致用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信息用“=”分别画出经过甲、乙两处的山脉走
向。
(2)图中小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B.灌溉
C.旅游
D.航运
(3)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示农业基地形成的区位优势。
和较高的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 理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 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⑤政策优势:率先改革
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
2.广东的特色农业——基塘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大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水
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品
第四部分
第十八章 第四节 中国地理 广东乡土地理
广东自然地理特征
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存在问题1珠江的地理环境珠江是我国南方

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存在问题1.珠江的地理环境珠江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大河,横贯华南大地,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珠江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海南省,广东、广西沿海诸河及云南、广西国际河流,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8省(自治区),总面积为79.63万平方公里,其中珠江流域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珠江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6倍,单位面积产水量居全国之冠。
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以东是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两广丘陵,广西以及云贵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以云南的石林和桂林的山水最为典型,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
2.珠江的河流分布珠江流域片位于东经97°39′~117°18′,北纬3°41′~29°1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本片除横断山脉南北走向外,其他大多是东西走向。
本片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西江、东江、北江、三角洲诸河四大水系组成。
流域面积45.369 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为44.210万km2。
珠江水系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万k㎡的支流有6条,即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和连江。
西江是珠江的干流,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蜿蜒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在广东省珠海市磨刀门企人石人南海,全长2214km,平均坡降0.58‰,集水面积353120k㎡,其中341530k㎡在中国境内。
西江平均年径流量为2300亿立方米。
西江干流的一级支流中,集水面积1万k㎡以上的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
南盘江从源头至贵州望漠县蔗香双江口,长914km,流域面积56880k㎡,河道平均坡降1.74‰。
珠江三角洲地区2014

深圳
珠海 澳门
香港
6-43
海陆交通便利
至日本、 美国
京 广 线
京 九 线
至新加坡、欧洲
至菲律宾、 澳大利亚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 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这里地势低 平,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道纵横……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这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在中国名列前茅;这里有荔枝、香蕉、菠萝、龙眼、芒果等 50 多种水果; 这里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 国生态农范;这里的新鲜蔬菜瓜果,水产品和家禽家畜,每天清晨通过关 口,供应到港澳市场。这样的场景,一年365天,从未间断。 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珠江三角洲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2、材料二体现了珠江三角洲怎样的农业生产特色。 3、珠江三角洲的农产品除了满足本地居民消费外,还可大量外销。说一 说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
区位因素: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 (地缘) 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人文因素: (人缘)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 侨乡。
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政策因素: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
(商缘)
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产地 转 变 中国先进制造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1、珠江三角洲位于( A ) A. 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 D.青海省 2、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 D ) A.香港 B.台湾 C.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广东高二期末地理知识点

广东高二期末地理知识点广东是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广东高二期末地理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将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广东的地理位置广东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在北纬20°10’至25°31’,东经109°46’至117°17’之间。
东临南海,与香港、澳门相连,与福建、江西、广西、香港、澳门接壤,是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2. 广东的地形地貌特点广东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占地面积的70%以上,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和沿海地区分布较广,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重要的平原之一。
广东还有众多的岛屿,如海南岛、东沙群岛等。
3. 广东的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降水量充沛,季风明显。
广东还常受台风影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广东的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汕头、梅州、湛江等地。
广东是多民族聚居地,汉族是主要民族,少数民族有壮、苗、仡佬、侗、瑶等。
2. 广东的城市发展广东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有着众多的重要城市,例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
这些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3. 广东的文化特色广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能力很强,形成了独特的粤菜文化、粤剧文化、客家文化等。
广东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新思想、新观念在这里得到迅速传播和实践。
三、经济地理知识点1. 广东的经济发展模式广东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广东的经济发展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外贸、金融和物流为主要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布局。
2. 广东的重点经济区域广东特别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在内的城市成为经济重点区域,通过增加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7.3珠江三角洲地区-课件-(共25张PPT)

当堂训练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B)
A、增长慢 B、增长快 C、起伏大 D、多年一直持平
2、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是( C)
A、台湾地区 B、美国和日本 C、港澳地区 D、欧洲
3、珠江三角洲人均GDP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C)
A、传统工业的发展
B 、农业的迅速发展
C、外向型经济的带动 D、劳务输出
4、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所依赖的最大优势是( D)
A、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发展迅速的第三产业 D、紧邻港澳的优越位置
5、下列描述不是外向型经济的特征的一项是( D )
A、产品主要出口创汇 B、大量引进国外资金
C、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
珠三角地区
30年前的珠三角地区
现在的珠三角地区
自主学习展示:
1、在图7-3-1中 描出北回归线, 找出西江、东江、 珠江、珠江口、 南海;
2、在图7-3-1中 找出澳门、香港 特别行政区,京 广线和京九线;
3、记住我国 1980年设立的 四个经济特区;
京广线
北回归线
京 九 线
深圳
自主学习展示: 3、记住我国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 转变;
自主学习:
请快速阅读课本47—49页的内容, ,解决以 下问题,时间5分钟。从4号位开始。 1、说出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2、完成练习册第28页的填空题1、2、3小题;
3、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 的有利因素; 自然因素:
珠江三角洲

自然地理(2张)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经112°45 '-113°50'、北纬21°31'-23°10', 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 角洲,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西部、北部和东部则是丘陵山地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南 部海岸线长达1059公里,岛屿众多,珠江分八大口出海,形成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合、八 口分流”的独特地形地貌。
珠三角经济区信息化综合指数67.6%,高出全省3.3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深圳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第一个linux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个城市, 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是全省交通运输最繁忙、最发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 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衔接港澳、沟通全省和全国的较为发达的综合交通 网络。
珠三角土地总面积547.33万公顷,其中,四周丘陵、山地和岛屿占总面积30%。根据《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2006-2012)》,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以非建设用地为主,非建设用地(包括农用地和其他建设) 46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4.84%,其中林地面积278.49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广州、惠州、江门、肇庆四市;耕 地面积78.3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广州、惠州、江门、肇庆四市;建设用地持续增长,城乡建设用地及交通用地 已达82.64万公顷。
先秦时期,珠三角地区是一片大海,今珠三角中部、广州部分地区(包括广州市中山四路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当时仍然处于被海水淹没的河口湾。 当时广东地区居住的是被称为“南越”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主要分布在 粤西和粤东地区,即今天广东地区壮族、畲族的先民。 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一支秦军在番禺(今广州市越秀 区中山四路)设立造船基地,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其后,又在造船基地的基础上修筑番禺城,面积约0.05平 方公里,从此开启了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包括物质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细分这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质地理1. 地貌特征:广东地处北纬20°13′~25°31′,东经109°40′~117°30′,地势复杂多样。
山地、丘陵和盆地是广东的主要地貌特征。
其中,粤北为丘陵山地,粤西和珠江三角洲为丘陵盆地,其余地区为山地盆地交错的复合地貌。
2. 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年平均气温在19℃-23.5℃之间。
广东常年受到台风的影响,尤其是夏秋季节。
3. 水系特征:广东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广东是中国人口大省,人口密度较高。
粤东和珠江三角洲是广东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口众多,是重要的经济中心。
2. 经济发展: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飞地,也是中国最早发展经济特区的省份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极。
广东的外贸、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3. 文化特色: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粤剧、粤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深受欢迎。
广东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风俗习惯,体现着岭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三、自然地理1. 生态环境: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覆盖率较高,山区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
广东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的鸟类天堂。
2. 矿产资源:广东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锰矿和锡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广东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 自然灾害:广东常年面临台风、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尤其是台风对广东的影响较大,给经济和民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总之,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涵盖了物质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三个方面。
第1课珠江三角洲详解

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
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 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享有“高度自治、 澳人治澳”的权利。
香港 澳门 概 况 对 比
香港
澳门
回归祖国时间 位置
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路环岛
毗邻内地城市
深圳
珠海
人口(万人) 主要居民
人口密度(/KM2)
707.2万 中国血统居民占98%
55万 中国血统居民占95%
经济支柱
国际金融、贸易、航运、 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
博彩、旅游业
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 与下例城市比较. 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含义.
城市 香港 澳门 北京 上海 新加坡
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速度快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省的位置
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特 别行政区,濒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澳门
香港
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
与东__南__亚__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__大__门__”
人口密度
(人/Km2) 6070 17244 748 2325 3890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目前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
◆形成一个以香港为枢纽,联系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 ◆香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
工外
我有丰富的资金,还 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和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1: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行政区划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7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范围为21°17.6′~23°55.9′N、111°59.7′~115°25.3′S,总面积为4.1万km2,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
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mm,年日照为2000h,多年平均气温为21.4~22.4℃。
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
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
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
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湾内迅速堆积,流水沿断裂带发育,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山丘罗列、水道如网的三角洲。
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加上气温高、降水多、植被比较茂盛,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较高山丘有红壤发育,同时这也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
由于东、西、北三面都有山地、丘陵围绕,南面向海,因此构成一个马蹄形的港湾,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在湾内堆积复合,并把港湾内外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残丘连城河网,使众多水道分8个口门出海。
珠江三角洲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故热量充足。
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高,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
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
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
但珠江三角洲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所以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又有所不同。
冬季北方寒流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芒果等减产。
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 mm,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 mm。
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芒果、菠萝等有耐旱性作物。
春季静止锋所成“梅雨”,长时间阴雨天气也会早禾烂秧。
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
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
有山丘保护,且对秋旱有助,这也是热带气候特点。
冬季变性寒流经东海入三角洲亦可有小雨。
由于日照强,蒸发量大,如广州雨量1600-1700 mm,而蒸发量却达1715.5 mm,故旱季(10-2月)期间仍有旱害发生。
但每年约有5-6个台风影响珠江三角洲,带来的雨量正好可缓解秋旱,故旱灾一般比水灾要轻。
夏季雨量由锋面、雷雨、对流雨、台风所成,暴雨时发(日雨量大于50 mm)能造成灾害,尤以前汛期和后汛期联合,造成灾害最大。
水灾、旱灾、台风、寒潮等都是三角洲的灾害性因素。
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不生长赤道性植被,但有不少热带性的植被,林下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也都以热带种属为主,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榕、木棉、鱼尾葵、凤凰木都是热带树种,反映出珠江三角洲的热带特点。
常绿季风雨林植被多为风水林及杂木林,多属次生性,是一种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的类型,面积不广。
在广大台地低丘区多为常绿灌丛。
热带成分为主的草坡,生长在砖红壤性土层之上,易发生水土流失。
同时也有一些大型热带动物栖息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从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分析,珠江三角洲是个南亚热带性三角洲,与黄河,长江三角洲不同,地貌水文上表现为多汊道的良好水网,广宽深水河道众多;气候上热量和辐射丰富;植被生长旺盛,种类众多,动物繁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从类型上看,珠江三角洲与红河及湄公河三角洲等热带型三角洲近似。
在我国热带地区较稀少的国情下,应重视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性特点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