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新进展
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护理研究

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护理研究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压疮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治疗组采用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治疗压疮。
比较两组压疮的压疮愈合情况、治愈时间、伤口护理次数及护理时间。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治愈时间、每天护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伤口护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能促进压疮愈合,缩短治愈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治疗方法。
标签:封闭负压引流;压疮;护理压疮,又名压力性溃疡,是活动障碍、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及并发感染率高等特点[1]。
当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压疮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各种压疮创面处理方法不断出现。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 AC)是近年来治疗难愈性压疮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充分肯定。
但由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材料价格较高,患者治疗所需费用增加,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压疮护理小组将V AC技术进行了改良,并运用于重度压疮的治疗中,在降低治疗费用的同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Ⅲ~Ⅳ期压疮(按Jostph压疮分期标准判定)、创面面积≥3 cm×3 cm、病程2周以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发布时间:2023-06-19T02:40:57.8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赵茜[导读]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VSD封闭负压吸引术;难愈创面;治疗;护理进展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临床深部引流重要措施,最初由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反馈。
于1994年率先引入到我国,作为临床常用辅助引流手段,在急慢性复杂创面应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反馈[1]。
考虑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独特治疗理念,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模式,对提高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
1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概念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主要操作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泡沫材料,在难愈创面与负压引流装置之间承担中介,因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较强可塑性,可分担高负压引流,促使其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上,到达引流区各个区域,隔绝外界细菌侵袭,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稳定负压状态[3]。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无需每日换药,可减轻换药期间患者疼痛,有效降低护理负担;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可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避免耐药情况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4-6]。
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反馈,已成为当前阶段创面管理主要措施[7]。
压疮疮面填充材料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压疮疮面填充材料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中的研究进展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封闭式负压是处理创面的新的方法,其使用的填充材料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效果显著。
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处理严重创面时应进行材料的选择,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压疮;封闭负压引流;研究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s,PU)即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
封闭式负压(Vacuum Assisted Closure,V AC)引流是近年来出现新的创面处理方法,即在传统的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疮面置入经过海绵等物包裹的引流管,让引流管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创面用透明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
Cupta 等在2004年制定的V AC治疗压疮的临床指南中也指出:使用V AC治疗Ⅲ~Ⅳ期压疮将有助于清创、控制渗液、减少细菌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
V AC能够提高压力性溃疡创面氧分压、降低创面渗液中乳酸的含量,改善创面的代谢情况,并可提高压力性溃疡创面微血管密度,促进创面愈合。
V AC实施材料包括:负压源、疮面填充材料、透明膜、各种医用引流管。
20世纪80年代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难愈性创面治疗课题组研究使用医用聚氨酯海绵作为创面填充材料处理严重压疮,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但医用聚氨酯海绵目前未能广泛应用。
为进一步降低压疮护理成本,护理同仁们在临床上不断研究使用V AC处理压疮的疮面填充材料,达到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效果保证的目的。
现将目前使用V AC处理严重压疮时,填充材料的选择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1 严重压疮疮面填充材料的选择及V AC技术的应用严重压疮常规处理以清洁疮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为原则,以现代伤口管理的湿性愈合理念为指导,所以,选择压疮创面填充材料尤为关键。
徐沛纯等[2]用银离子凝胶纱布作为V AC治疗的压疮创面填充材料。
方法是使用V AC治疗Ⅳ期压疮前,首先进行外科清创,即修剪去除腐肉后,用含有银离子的纱布条填塞腔道(以填至疮面平面为宜),并用无菌剪将12F吸痰管前端再增加2~3个通气孔,将吸痰管置于创面的银离子纱布上,疮面用无菌敷料覆盖,3M透明敷料紧贴纱布及皮肤,吸痰管后端接吸引压力,换药1次/d,新鲜组织肉芽生长好后,改用银离子凝胶”填涂腔道”,爱多肤敷料贴于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华树良韦文来源:《右江医学》2010年第06期【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愈合;难愈性创面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55-04 中图分类号:R 459.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61难愈性创面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可以理解于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进程达到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导致创面经久难愈[1]。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促进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具有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以及使用简便、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等优点[2,3]。
本文主要论述VSD在修复难愈性创面中的研究进展。
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概况1.创面愈合的机制创面愈合通常可以分为出血、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和组织塑型4个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
其生物学过程涉及生物学信号和理化信号的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等均在创面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4]。
难愈性创面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感染、组织灌注不良、糖尿病、正常及非正常原因的细胞衰老等原因导致创面有序的愈合过程被破坏。
在难愈性创面的研究中目前较为集中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相互作用机制。
概括来说,创面愈合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①组织工程: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将体外培养扩增后具有生物学活力及特定功能的细胞与可降解生物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内或体外再造组织或器官,用以修复或改善损伤组织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形成有活力的正常组织或器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重建[5]。
其核心观点是: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获得容易、表型稳定、免疫源性较低、可定向分化为多种目的细胞等优点。
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压疮治疗运用护理新进展

[ 3 ] 赵鹏 , 麦茂勇, 吴容展, 等. 依那普利 叶酸 治疗 H型高血压
的疗效 [ J ] . 医学信息, 2 0 1 3 , 3 2 ( 1 1 ) : 1 9 5 — 1 9 6 .
[ 4 ] 李凤 洁. H型高血压病 患者血清 同型半胱 氨酸水平及 叶 酸干预疗效观察[ J ] . 健康研究, 2 0 1 4 , 3 8 ( 3 ) : 3 0 3 — 3 0 5 . [ 5 ] 王尚仁. 两种方法治疗 H型高血 压I 临床疗 效 比较分析[ J 】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 0 1 4 , 2 8 ( 4 ) : 1 1 7 — 1 1 8 . [ 6 ]杨若娟, 吕吉元 . 依那普利叶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 治疗
云南 医药 2 0 1 6 年第 3 7 卷第 6 期
破坏 患者血管 内皮 细胞 ,使 血管结 构发生改 变 , 导致血管功能紊乱 ,而血管功能紊 乱的主要途径 为患者血压身高 以及 内皮 N O源性血管舒张活性受 损 ,由于 H c y 水平升高 ,激活 了金属蛋 白酶导致 胶原合成 ,使胶原 比和弹力 比值失衡 ,从 而损伤
但 长 期 服 用 会 削 弱 降 低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的 功效 ,因 此 临 床 治 疗 还要 联 合 将 H e y水 平 治 疗 ,并 及 时补
充叶酸嘲 。依那普利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 ,患者 口服后经体 内水结成依那普利拉 ,能
血压病 患者 中降压及 降低 同型半胱氨 酸的疗效 比较[ J 】 .
对 照组 。
而使患者血压升高,当发生 H型高血压时 , H 2 S 会
随C S E减少而减少 , 进而导致血管疾病 的发生刚 ,
综 上所述 ,针对 H型高血压患者 ,采用依那 普利 叶酸 片治疗效果显著 ,能有效 降低患者血压 水平及 H c y 水平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值 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研究进展

数 。密闭敷料减少 创 面感染 , 要机 制可能 与密闭敷料产 生 主 才能运输到创面 , 而局 部产 生的大 部分毒 性物 质和代谢 产物 的密闭 、 潮湿环境 更有 利于机 体免疫 细胞 功能发挥有 关。密 等也 主要经血流输送 出创面。而 V D能明显提高创面微循环 闭性敷料下潮湿环境为机体多形 核细胞介导 的宿主吞 噬细胞 S
刨面血流灌 注明显增加。李靖等 以兔耳 背急性全层皮肤缺 燥创 面更为容易使多形 核自细胞渗入 。密闭敷 料为免 疫功能 损创面为模型 , 研究 V D对 创面微形 态及超微 结构 的影响结 细胞发挥吞噬、 S 杀灭细菌 提供 了良好 的局部环境 , 有利 于 进而
果 也证实 : S V D能显著提高创缘毛细血 管数 目, 引起创 面毛细 创面感染的预防。
更 为明 显 。
3 抑制细菌 繁殖
1 促 进血液循 环
创面局部血运障碍或缺血是 阻碍创面愈合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处理后 1 — 0d细菌培养 阴性 1 例 , 4 3 , 3 阳性 5 , 例 但细菌数远 <1 P , 创面未 出现新 的致病 菌。Wed等 ” 在动 物研 究 0 g且 e ”
血管管 径增大 , 血流加快 , 进毛细血 管和 内皮细胞恢 复正常 促 的形态和结构 , 并刺激毛细血 管出芽和 内皮 细胞增生 , 恢复基
膜完整 性 , 缩小 内皮 细胞 间 隙。李学 拥 等口 最 近研 究 认 为 V D治疗时 , S 创面组织存在 双向受力和双 向微 小移位 的现象 , 即创面在 V D治疗后部分组织产生 向外移位而部 分组织产生 S
始在德国创伤外科用 于四肢创 面 的引流 , 随后 的几年里 得到 水肿是 阻碍刨面愈合的原 因之一。D b 等 研究发 现水 uy 引进 我国 J现已广泛应用 于治疗 多种急 慢性软组 织缺 损或 肿的控制与创面 的愈合率直接 相关。组 织肿胀后一方面加大 , 了组织细胞 间的距离 , 阻碍 了细胞间 的物 质交 换 ; 另一方面压 促进移植皮肤 成活 , 均取 得 良好 效果。创 伤修复是 一个 复杂 迫创伤局部 的微 血管 , 不利 于组织 灌注 , 创面 缺血低氧 , 使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1 . 2 材料
V S D敷料 (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
进行治疗 , 治疗效果满意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司提供, 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 内
・
1 6 6・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N e w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l u m e 6 , N u m b e r 2
健 康行 为 的原 因 , 帮助 其提 高对 尿 毒症 的病 因 、 血 透
2 姜 敏敏 , 李
鲁.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因素[ J ] . 浙江大
原理与方法、 透析并发症 、 透析饮食 、 透析用药 、 内瘘 护理等方面的正确认知。
学学报 ( 医学版) , 2 0 0 4, 3 3 ( 6 ) : 5 4 6 .
褥疮是临床常见 的并发症 , 常见于机体衰弱、 瘫
痪以及长期卧床患者 。此症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 的问题 , 根据文献¨ 报道, 有 严重基础疾 病合并三 期巨大褥疮及多发褥疮称为难治性褥疮。Ⅲ、 Ⅳ期 褥疮 由于创面深 , 用常规换药和皮瓣 转移方法治疗 难于治愈 , 且疗程长、 费用高、 疗效差。我院于 2 0 1 0 —
[ 中图分 类号] R 4 7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8 0 6 ( 2 0 1 3 ) 0 2— 0 1 6 5—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3 8 0 6 . 2 0 1 3 . 2. 0 2 7
年龄4 5— 8 7 岁, 平均年龄 7 1 岁。创面 6 c m× 8 c m一 1 0 c m× 1 2 c m, 褥疮分期均达到Ⅲ 一Ⅳ期 , 应用一般 治疗及护理方法难以愈合 。其中骨外露者 5 例。病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慢性创面的愈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迁延难愈,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治疗难点。
近年来,负压引流技术在各种创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目前对于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中的作用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为慢性创面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标签: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慢性创面;创面愈合慢性创面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是外科临床中常遇到的难题,常见的有糖尿病性溃疡、重度压疮、慢性骨髓炎、烧伤后感染创面等。
目前,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广泛应用,在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为慢性创面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目前,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中的机制仍在探索之中。
本综述将重点阐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 慢性创面的定义慢性创面目前无明确定义,一般认为1个月内未愈合的创面称为慢性创面。
它是由各种致伤因子造成的局部组织缺失,通过再生、修复、重建来愈合,愈合过程可分为炎症期、细胞增殖期、胶原形成期和重塑期,该过程由多种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相关促增殖、抗凋亡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慢性创面的愈合过程还受到局部内、外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1993年德国的Fleischmann教授首先将封闭负压引流(vacuuln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应用于临床。
封闭负压引流是用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后,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将其封闭,VSD敷料内含多侧孔引流管,将引流管连接至负压源,对创面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1994年时,被裘华德教授引进国内。
1997年开始应用于治疗慢性溃疡创面。
2006年,Petzina等[1]通过创面负压吸引预防患者外露骨、神经及肌腱的坏死,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
2012年何一成等[2]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降低伤口感染率、缩短创面清洁时间、促进伤口愈合。
熊俊林等[3]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及皮瓣移植修复,对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进行治疗,能显著减少创面的细菌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新进展
褥疮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症,也是世界医护人员攻克的难题,一旦发生,常需要很长时
间方能恢复,传统方法治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创面合并感染、明显水肿、周围大量瘢痕形成、创面难以愈合。
我院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取得良好
的效果,不但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节省了医疗费用。
现报告如下。
1 “VAC”材料与治疗方法
1.1材料医用聚氨脂海绵高温灭菌后作为创面填充材料:选取临床常见的各类管道如:胃管、吸痰管、吸氧管、头皮针等作为引流管,选取外科手术膜作为伤口密闭材料,选取高真空引
流瓶(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研制)作为负压装置,用手挤压可产生120~130mmHg负压,该瓶
瓶体椭圆形,便于挤压,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免除了中心负压难以控制的危险,设计
巧妙,防逆流,防渗漏,容易观察引流液的形状并采集标本,携带方便,不限制患者的活动。
在治疗同时可进行康复锻炼,达到康复迁移的目的。
1.2方法伤口外周用碘伏消毒,伤口内用生理盐水冲冼,擦干创面周围皮肤,把引流管的多
孔端置入医用聚氨脂海绵内,再将聚氨脂海绵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缝隙,用手术透明膜将
创面及其周围完全封闭,引流管另一端经薄膜下引出后接负压引流瓶,当渗出较多时,可以
将中心负压与负压引流瓶相接,以保证持续负压吸引。
2 临床病例
范某,21岁,因高位截瘫行颈椎GSS内固定术后,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皮肤溃烂7×8cm褥疮,骶骨外露、气味难闻,长期换药不愈合,转入我院,于2010年12月3日行骶尾部溃疡
清创+骶尾部“VAC”负压引流术,术后1周,创面干洁,骶尾部有新鲜肉芽爬行,3个月后肉
芽已长满溃疡腔,创面缩小,可以协助患者坐立。
3 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褥疮护理知识的了解。
给病人做细致的护理,同时给病人讲解如何减少剪力和发生压疮的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护士不仅要有同情心,而且要积极向患者介绍我院的医疗技术,举一些成功实例,让患者有
信心,对生活充满期待。
3.2安置病人体位使用喷气式气垫床可防止剪力,减轻对局部表面的压迫,防止血循环障碍,保持皮肤干燥。
流动的空气还可阻止化脓菌的繁殖,起到防止和治疗褥疮的作用。
可运用各
种规格的凉液垫,垫于枕部、肩部、臀部等骨突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波动,减轻局部的压力,并定时更换。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以减少摩擦,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常翻身,
每2-3小时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每次翻身时,注意管道是否通畅、固定。
3.3保持有效的负压检查负压封闭引流状态是否完好,当负压接通后,如果引流管内有吸出
物吸出,无漏气现象,说明引流封闭良好,负压引流有效,反之则示无效;阻断负压源时,
如果海绵不回弹,证实负压封闭良好,负压引流有效;如果海绵回弹则示密封有空隙,负压
引流无效。
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
出血,并做相应处理。
3.4防止引流管发生堵塞现象在持续负压引流吸引过程中,由于引流物黏稠,因坏死组织或
血凝块容易堵塞引流管,导致引流不畅。
处理办法是消毒堵塞处远端的引流管,用50ml注
射器吸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抽吸直至通畅。
3.5创面的护理创面使用较薄的海绵敷料和管腔较小的引流管,深达创面则使用较厚的海绵
敷料和管腔较大的引流管,黑期、黄期创面使用较大的负压,红期、粉红期创面使用较小的
负压;将引流管置入海绵敷料内的方法也可据平整创面选用“夹心法”即在海绵中心打隧道置
入引流管;不平整创面及有“屋檐”的创面(即皮肤尚存而皮下已坏死的烧瓶状创面)选用“缠
绕法”即将条形海绵敷料叠瓦状正手或反手螺旋缠绕引流管,盘旋置入并充分填充创面;薄膜封闭创面的技巧主要为“系膜法”密闭引流管和创面之间的间隙。
3.6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应注意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3.7保持大便通畅,确保“大出大进”原则,如出现便秘,可采用开塞露纳肛,每天可以给患
者进行脐部周围按摩,促进排泄功能。
3.8伤口换药的护理换药时间可根据创面的颜色更换敷料,一般黑期、黄期每天1次,红期、粉期3天1次,同时更换VAC引流瓶和引流管。
换药时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在创面上覆盖“优托”油纱保护新鲜肉芽组织。
间断的使用聚维碘乳膏纱布换药,改变局部微环境,往往可
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清创创面,局部可以涂布表生长因子也可促进创面愈合。
3.9健康宣教有助于术后异常情况的减少,应采取多种形式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VCA材料的
性能及优点,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应用温馨提示卡:如:为了您的安全,请爱护负
压引流设备!请不要牵拉、折叠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