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新进展

合集下载

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护理研究

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护理研究

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护理研究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压疮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治疗组采用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治疗压疮。

比较两组压疮的压疮愈合情况、治愈时间、伤口护理次数及护理时间。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治愈时间、每天护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伤口护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Ⅲ~Ⅳ期压疮,能促进压疮愈合,缩短治愈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治疗方法。

标签:封闭负压引流;压疮;护理压疮,又名压力性溃疡,是活动障碍、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及并发感染率高等特点[1]。

当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压疮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各种压疮创面处理方法不断出现。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 AC)是近年来治疗难愈性压疮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充分肯定。

但由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材料价格较高,患者治疗所需费用增加,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压疮护理小组将V AC技术进行了改良,并运用于重度压疮的治疗中,在降低治疗费用的同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Ⅲ~Ⅳ期压疮(按Jostph压疮分期标准判定)、创面面积≥3 cm×3 cm、病程2周以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进展【摘要】 VSD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要多了解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各种故障。

本文首先对 VSD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概述,然后VSD在各种创面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最后探讨VSD负压引流术的护理。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护理;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十余年来提出并开展的一种促进急性、慢性创伤创面愈合的一种新治疗方法、新技术[1]。

通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观察,VSD已成为处理这些创伤创面的有效治疗模式[2],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关于VSD技术临床护理中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使用方法首先治疗过程中必须保持密闭有效的负压[3]。

(1)确保创面有无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如果有,需要彻底止血。

同时观察有无重要组织的外露,如肌腱、神经、骨质等。

(2)将创伤周围的皮肤表面清除干净,去除坏死感染的组织。

(3)选择大小适宜的VSD敷料覆盖整个创面,用半透性薄膜将VSD敷料与创面周围皮肤固定,并且将引流管合理的放置(4)用吸引管接通负压吸引,检查密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然后接通引流管。

调节最合适的负压吸引力并保持压力的恒定。

(5)持续给予负压吸引7-14天拆除引流装置,观察创面的情况后再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创面如果变浅减少,有大量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即可行创面缝合术或游离植皮术。

2.VSD在各种创面中的应用2.1开放性骨折在骨折治疗护理中开放性骨科创面感染是常见问题,杨瑞增等[4]认为临床传统的换药方法及治疗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而在换药治疗等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创面的感染,而VSD技术的在开放性骨科创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彻底的将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引流干净,加速了创面的愈合。

2.2皮肤撕脱伤皮肤撕脱伤的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及伤口污染都比较严重,非常不易愈合。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换药,刺激损伤周围软组织,加重肿胀和疼痛,不利于创面愈合,也增加医护工作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一种应用负压通过引流、填充和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四肢创伤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创伤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技术通过在创面周围贴合负压封闭袋,利用负压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和感染者的封闭引流,然后经过跨膜渗透作用,使创面渗出液内的有害物质被抽出并输送到负压封闭袋中,从而清除创面内的渗出液,减少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的治疗中,具有如下优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创面内的渗出液,降低创面的湿度,减少细菌繁殖,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还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创面血流量,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创面愈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由于创面的张力不均造成的伤口边缘的分离,缩小创面,促进早期创面闭合。

在临床研究方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的研究逐渐增多。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创伤的患者中,创面闭合时间平均缩短了60.5%;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上肢创伤的患者中,创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的特殊病例中的应用。

一些研究探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重度下肢创伤和创伤性挤压综合征的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创伤区的渗出液,减少组织坏死,提高创伤区的生存概率。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该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创面内的渗出液,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华树良韦文来源:《右江医学》2010年第06期【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愈合;难愈性创面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55-04 中图分类号:R 459.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61难愈性创面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可以理解于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进程达到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导致创面经久难愈[1]。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促进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具有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以及使用简便、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等优点[2,3]。

本文主要论述VSD在修复难愈性创面中的研究进展。

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概况1.创面愈合的机制创面愈合通常可以分为出血、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和组织塑型4个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

其生物学过程涉及生物学信号和理化信号的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等均在创面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4]。

难愈性创面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感染、组织灌注不良、糖尿病、正常及非正常原因的细胞衰老等原因导致创面有序的愈合过程被破坏。

在难愈性创面的研究中目前较为集中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相互作用机制。

概括来说,创面愈合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①组织工程: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将体外培养扩增后具有生物学活力及特定功能的细胞与可降解生物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内或体外再造组织或器官,用以修复或改善损伤组织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形成有活力的正常组织或器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重建[5]。

其核心观点是: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获得容易、表型稳定、免疫源性较低、可定向分化为多种目的细胞等优点。

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压疮治疗运用护理新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压疮治疗运用护理新进展
护理 园地 ・
[ 3 ] 赵鹏 , 麦茂勇, 吴容展, 等. 依那普利 叶酸 治疗 H型高血压
的疗效 [ J ] . 医学信息, 2 0 1 3 , 3 2 ( 1 1 ) : 1 9 5 — 1 9 6 .
[ 4 ] 李凤 洁. H型高血压病 患者血清 同型半胱 氨酸水平及 叶 酸干预疗效观察[ J ] . 健康研究, 2 0 1 4 , 3 8 ( 3 ) : 3 0 3 — 3 0 5 . [ 5 ] 王尚仁. 两种方法治疗 H型高血 压I 临床疗 效 比较分析[ J 】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 0 1 4 , 2 8 ( 4 ) : 1 1 7 — 1 1 8 . [ 6 ]杨若娟, 吕吉元 . 依那普利叶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 治疗
云南 医药 2 0 1 6 年第 3 7 卷第 6 期
破坏 患者血管 内皮 细胞 ,使 血管结 构发生改 变 , 导致血管功能紊乱 ,而血管功能紊 乱的主要途径 为患者血压身高 以及 内皮 N O源性血管舒张活性受 损 ,由于 H c y 水平升高 ,激活 了金属蛋 白酶导致 胶原合成 ,使胶原 比和弹力 比值失衡 ,从 而损伤
但 长 期 服 用 会 削 弱 降 低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的 功效 ,因 此 临 床 治 疗 还要 联 合 将 H e y水 平 治 疗 ,并 及 时补
充叶酸嘲 。依那普利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 ,患者 口服后经体 内水结成依那普利拉 ,能
血压病 患者 中降压及 降低 同型半胱氨 酸的疗效 比较[ J 】 .
对 照组 。
而使患者血压升高,当发生 H型高血压时 , H 2 S 会
随C S E减少而减少 , 进而导致血管疾病 的发生刚 ,
综 上所述 ,针对 H型高血压患者 ,采用依那 普利 叶酸 片治疗效果显著 ,能有效 降低患者血压 水平及 H c y 水平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值 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护理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护理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

方法对45例VSD治疗的顽固性压疮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经VSD治疗,患者住院天数、感染率等均明显降低,愈合加快。

结论加强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和创面护理,才能保证有效的引流和疗效,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顽固性压疮治疗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一种全新的伤口创面引流技术[1],近几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烧伤、骨科及各种皮肤缺损、顽固性压疮,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科自2009年7月开始,对45例顽固性压疮(全部为Ⅳ期压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缩短了压疮的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45岁-93岁,平均74.7岁。

部位:骶尾部28例,左右髂部12例,其他部位5例,均到达肌层或骨质。

1.2 使用材料1.2.1 VSD材料,主要是高分子合成的医用泡沫化学材料,无毒,无免疫活性,质地柔乱,抗张力强,可塑性及透水性好。

1.2.2 封闭材料:全部选用施乐辉公司生产的粘贴性薄膜,这种生物半透性薄膜,能透氧、透湿,防水,并能完全阻挡细菌入侵。

1.2.3 负压引流装置:我科常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范围25-45kpa[2]。

1.3 治疗1.3.1 彻底清创本组均为难治性、感染性的Ⅳ期压疮,故需彻底清创,消除所有死腔。

用1:5000的洗必泰消毒创面,有浓液和恶臭的用3%的过氧化氢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1.3.2 手术剪切与创面大小相似的泡沫材料,填入创面,确保敷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

贴膜前,先清洁创面周围的皮肤,去除油脂和污物,用无菌纱布擦干皮肤,用贴膜密封整个创面,与皮肤粘贴紧密,薄膜除覆盖整个海绵敷料外,至少要超过正常皮肤3-5cm;引流管的封闭:引流管一端插入泡沫材料,一端接负压引流管,插入泡沫材料的一端用薄膜将泡沫材料和引流管一起覆盖,留出适量大小的薄膜,由中央包裹海绵敷料外的引流管,两侧互相粘贴成肠系膜状,边缘部分粘贴在皮肤上,对有可能漏气的薄膜,可用小的薄膜“打补丁”,确保不漏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VS
改进措施
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局限性,可以采 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生长因子、细胞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患者 的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 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减轻疼痛和肿胀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通过负压吸引减轻创面的水肿和肿胀,降低 感染扩散的风险,同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提高换药效率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过改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材料和技 术,提高其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使用寿命,进 一步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 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概述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
的重要性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
的临床应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评估与展

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概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定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 一种通过负压吸引和封闭敷料技术相结合,对创面进行持续引 流和刺激,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3
智能化控制
通过引入传感器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负压封闭 引流技术的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提高治疗的便 捷性和安全性。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局限性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某些难治愈创面 的治疗效果有限,如慢性溃疡、放射性 溃疡等。此外,该技术治疗周期较长, 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和限制活动。
的治疗方法。
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经广 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愈创面, 如慢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烧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杜伟斌傅杨纯王利祥胡华辉周化腾陈荣良沈福祥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20期【摘要】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由来已久,这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溃疡、重度压疮、烧伤后感染创面、骨科创伤感染等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作用机制多,应用范围广泛,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存在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慢性难愈性创面创面愈合[Abstract]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technology has a long story,which is a new treatment method for treating superficial wounds and deep drainage. It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diabetic ulcers, severe pressure sores, post-burn infected wounds, orthopedic trauma infection and other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It has a great majority of action mechanisms, and also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scope. It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the clinical, but still has the insufficiency and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ce, we must grasp its indication and the use method strictly when using.[Key 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 Wound healing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n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201,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0.043負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由来已久,这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新型治疗方法,即在创口表面形成密闭空间,并给予均匀的可控制的负压吸力,实现持续引流的效果,用于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糖尿病性溃疡、重度压疮、烧伤后感染创面、骨科创伤感染、慢性骨髓炎等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 AC)治疗难愈性褥疮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1-07-08T10:16:50.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阮小平陈营梁淑贤[导读]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褥疮护理知识的了解。

阮小平陈营梁淑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番禺分院广东广州 511430)
【中图分类号】R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018-01 褥疮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症,也是世界医护人员攻克的难题,一旦发生,常需要很长时间方能恢复,传统方法治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创面合并感染、明显水肿、周围大量瘢痕形成、创面难以愈合。

我院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节省了医疗费用。

现报告如下。

1 “VAC”材料与治疗方法
1.1材料医用聚氨脂海绵高温灭菌后作为创面填充材料:选取临床常见的各类管道如:胃管、吸痰管、吸氧管、头皮针等作为引流管,选取外科手术膜作为伤口密闭材料,选取高真空引流瓶(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研制)作为负压装置,用手挤压可产生120~130mmHg负压,该瓶瓶体椭圆形,便于挤压,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免除了中心负压难以控制的危险,设计巧妙,防逆流,防渗漏,容易观察引流液的形状并采集标本,携带方便,不限制患者的活动。

在治疗同时可进行康复锻炼,达到康复迁移的目的。

1.2方法伤口外周用碘伏消毒,伤口内用生理盐水冲冼,擦干创面周围皮肤,把引流管的多孔端置入医用聚氨脂海绵内,再将聚氨脂海绵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缝隙,用手术透明膜将创面及其周围完全封闭,引流管另一端经薄膜下引出后接负压引流瓶,当渗出较多时,可以将中心负压与负压引流瓶相接,以保证持续负压吸引。

2 临床病例
范某,21岁,因高位截瘫行颈椎GSS内固定术后,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皮肤溃烂7×8cm褥疮,骶骨外露、气味难闻,长期换药不愈合,转入我院,于2010年12月3日行骶尾部溃疡清创+骶尾部“VAC”负压引流术,术后1周,创面干洁,骶尾部有新鲜肉芽爬行,3个月后肉芽已长满溃疡腔,创面缩小,可以协助患者坐立。

3 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褥疮护理知识的了解。

给病人做细致的护理,同时给病人讲解如何减少剪力和发生压疮的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护士不仅要有同情心,而且要积极向患者介绍我院的医疗技术,举一些成功实例,让患者有信心,对生活充满期待。

3.2安置病人体位使用喷气式气垫床可防止剪力,减轻对局部表面的压迫,防止血循环障碍,保持皮肤干燥。

流动的空气还可阻止化脓菌的繁殖,起到防止和治疗褥疮的作用。

可运用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垫于枕部、肩部、臀部等骨突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波动,减轻局部的压力,并定时更换。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以减少摩擦,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常翻身,每2-3小时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每次翻身时,注意管道是否通畅、固定。

3.3保持有效的负压检查负压封闭引流状态是否完好,当负压接通后,如果引流管内有吸出物吸出,无漏气现象,说明引流封闭良好,负压引流有效,反之则示无效;阻断负压源时,如果海绵不回弹,证实负压封闭良好,负压引流有效;如果海绵回弹则示密封有空隙,负压引流无效。

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做相应处理。

3.4防止引流管发生堵塞现象在持续负压引流吸引过程中,由于引流物黏稠,因坏死组织或血凝块容易堵塞引流管,导致引流不畅。

处理办法是消毒堵塞处远端的引流管,用5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抽吸直至通畅。

3.5创面的护理创面使用较薄的海绵敷料和管腔较小的引流管,深达创面则使用较厚的海绵敷料和管腔较大的引流管,黑期、黄期创面使用较大的负压,红期、粉红期创面使用较小的负压;将引流管置入海绵敷料内的方法也可据平整创面选用“夹心法”即在海绵中心打隧道置入引流管;不平整创面及有“屋檐”的创面(即皮肤尚存而皮下已坏死的烧瓶状创面)选用“缠绕法”即将条形海绵敷料叠瓦状正手或反手螺旋缠绕引流管,盘旋置入并充分填充创面;薄膜封闭创面的技巧主要为“系膜法”密闭引流管和创面之间的间隙。

3.6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应注意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3.7保持大便通畅,确保“大出大进”原则,如出现便秘,可采用开塞露纳肛,每天可以给患者进行脐部周围按摩,促进排泄功能。

3.8伤口换药的护理换药时间可根据创面的颜色更换敷料,一般黑期、黄期每天1次,红期、粉期3天1次,同时更换VAC引流瓶和引流管。

换药时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在创面上覆盖“优托”油纱保护新鲜肉芽组织。

间断的使用聚维碘乳膏纱布换药,改变局部微环境,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清创创面,局部可以涂布表生长因子也可促进创面愈合。

3.9健康宣教有助于术后异常情况的减少,应采取多种形式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VCA材料的性能及优点,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应用温馨提示卡:如:为了您的安全,请爱护负压引流设备!请不要牵拉、折叠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