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项目绩效的报告
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报告3篇

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报告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报告3篇在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报告1一、项目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人口、土地使用状况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的东南部,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全县总人口27.4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适宜各种油茶、毛竹、中药材等植物的生长。
由于外出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率逐渐下降,造成要求退耕的山区坡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县已有3000余公顷的坡耕地要求退耕。
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国家下达我县20xx年退耕还林计划3万亩,20xx年计划5万亩。
20xx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0050.2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0%,其中:退耕地造林15000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050.2亩;树苗成活率达90%。
滤布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我县20xx年度完成的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
20xx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4万余亩,并即将申报省级检查验收。
从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落实情况来看,钱粮补助基本得到兑现,责任合同全部签订,林权证正在发放之中。
三、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我县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涉及面广,范围大,管理难度大,人员少,资金不足等问题。
四、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我县全面实施完后,压滤机滤布将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使林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从生态效益方面看,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的全面实施,将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水土保持,水力资源的保护以及促进我县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五、退耕还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时,结合我县的实际,从宣传到设计,按照适地适树、调整种植结构与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尽量安排毛竹、油茶、中药材等高效品种为我县的退耕造林树种,目前在已完成的造林面积中近3万亩为毛竹、油茶、中药材树种,而且都是严格按生态林的设计要求造林,确保8年后国家停止补助时,这些造林地将为农民创造一定的收入。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XX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暨第四次现场会、全省第四次石漠化综合治理暨第三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X召开专门会议安排评估工作,组织发改、林业、农业、水利部门对我XXXXX年至XX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效益评估,认真梳理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为下一步重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项目实施背景XXXXXXX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清镇X为唯一试点项目县,XXXX年起项目实施县增加修X 县、XX县、XX县、XX区、XX区、XX区六个县(X、区),截止XXXX年XX月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XX.X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XX.X万亩、荒山荒地造林XX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二年来,涉及XX个乡镇,XXX个村,XXXXX户农户,XXXXXX人。
XXXX年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XXXX〕XX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XX发〔XXXX〕XX号),要求集中力量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从XXXX年起连续八年集中安排中央专项资金,逐年下达任务计划,实施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我X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编制完成《XXX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专项规划(XXXX—XXXX)》,于XXXX年启动实施该项目。
二、项目实施情况及效益评估XXXX年至XXXX年共投入中央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XXXXX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恢复经营五大板块,涉及XX区、X区、X区、X县、开阳县、X县、X镇X等X个县(X、区),X个社区、XX个乡镇、XXX个村、XXXXXX户农户,其中受益退耕户XXXXX户,受益比例达到XX%。
xx县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XX县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概况根据《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财政局XX市农业局XX市水利局XX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15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精神,下达XX县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建设规模为:⑴后续产业发展5000亩、开展技术技能培训300人;⑵农村能源建设安装太阳能500户;⑶补植补造2000亩。
项目绩效目标1.项目绩效总目标⑴后续产业发展5000亩、开展技术技能培训300人;⑵农村能源建设安装太阳能500户;⑶补植补造2000亩。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⑴已于2014年1月完成后续产业发展5000亩、已于2014年1月完成技术技能培训300人;⑵已于2015年12月完成农村能源建设安装太阳能500户;⑶已于2014年1月完成补植补造2000亩。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项目的经济性项目开支基本符合预算规定,支出总额没有超预算。
项目的效率性该项目经费按期100%完成支出任务,支出效率很高。
项目取得效益项目的实施,最大的效益便是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林业技术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促进林农增产增收,提高了林果产量,改进了果树抚育管理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太阳能的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益。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根据项目特征及具体情况,将该项目绩效指标划分为4项一级指标、下设7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并依次设定各项目指标的分值分配。
投入、过程、产出、效果。
本次绩效实行百分制,即各项指标分值之和为100分。
项目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计划任务下达后,XX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产业发展规划、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和退耕农户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组织技术人员历时20天完成了外业调查,编制完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XX县2015年林业项目作业设计说明书》。
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巩固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巩固措施作者:李靖静来源:《吉林蔬菜》2024年第02期摘要: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
也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社会工程,起到了一举多得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退耕还林;取得成果;巩固措施引言:商洛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一定成果,在之后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当中,针对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具体的巩固措施。
希望能够将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后期工作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进而推动秦岭地区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
1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1.1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实现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将原本正在使用的耕地资源,退还成草地资源和林地资源,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减少原本耕地资源较多以及人为活动对周围环境影响明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
同时,还能够通过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和草地资源多方面发展,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在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中,恢复原本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和谐。
1.2促进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式,在近些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引导下,相关区域为增加土地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变传统过度利用土地资源情况,为后期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推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后期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和谐进步,让可持续发展政策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目标。
1.3提升生活品质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们居住的生活品质,减少人们居住过程当中出现各种自然灾害的概率,让自然资源为现代化的生活发展服务,在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中,让人们在优质的环境内生存,并且实现自我价值。
1.4展现政府责任担当通过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政府展现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担当,增强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和认可,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及后续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绿色生态张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及后续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张店镇林业站李和平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群众得实惠最多的生态建设工程。
根据任县长“三进一调研”活动要求,结合我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我们抽调专人先后深入到张店、古城、枣园、侯王、凹里、陈张、西牛、令桥8个行政村的退耕还林现场和60多家退耕农户,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后续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全镇退耕还林基本情况张店镇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开始,通过两年试点示范,5年施工建设共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68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任务0.95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万亩,营造生态林21440亩,栽植经济林5360亩,涉及12个村1129户8279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退耕还林成果调查(一)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成果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的1999年相比,我县林业用地、未成林造林地和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有了较大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到2008年,净增林业用地近2万亩,新增有林地为1.5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4个百分点,达到3.6%,水土流失面积由3037KM2下降到2337KM2,年土壤侵蚀量由1700万吨下降到900万吨。
建设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降低。
(二)退耕还林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效益1、保障了退耕农户的基本生活。
我镇是传统的山区农业镇,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部分地区仍然以靠天吃饭为主,群众生活相对困难。
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使退耕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有效缓解了当地的贫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调查,工程累计向1129个农户发放粮食,发放粮改补助万元,生活补助万元。
蚓农户深受实惠,确保了民心安定、社会稳定。
2、退耕还林补助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县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自查报告(精简篇)

XX县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自查报告XX县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自查报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项目,是一项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我县开展巩固退耕还林工作三年以来,扎实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总结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经验,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使今后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更好开展,现就2016-2016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自查工作报告如下: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一)2016年项目2016年,我县项目总投资计划304.4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20.25万元,地方配套71.21万元。
项目工程建设已基本竣工。
投资分布情况:1、基本口粮田建设。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55.1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55.10万元。
建设项目主要安排在7个乡镇的14个村,完成了矩形灌渠现浇砼(0.4 0.5m)维修3049米、矩形排渠现浇砼(0.5 0.6m)800米、矩形灌渠现浇砼(0.8 0.7m)1687米、矩形灌渠现浇砼(0.8 1.0m)1791米;河堤3座、山塘5座,河坝1座正在施工中。
使2850亩基本口粮田水利设施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2、农村能源建设情况。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42.3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8.14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4.21万元。
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6个乡镇10个退耕还林重点村,完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台。
改善了1户退耕农户的用能结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农户补助标准、物资采购、实施范围、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执行。
3、后续产业建设情况。
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94.01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47.01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7万元。
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5个乡镇的5个村。
完成项目新造马尾松1446.5亩。
后续产业造林效果好,保证了造林质量,生态效果明显。
4、补植补造工作情况。
林业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林业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报告林业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报告根据**省林业厅《关于认真做好**年度林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湘林计【**】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相关涉及的森林培育与保护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绩效评价,现就本次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桃江县**省重点林区县,全国油茶生产示范县。
拥有林业用地197万亩,占总面积的63.75%,其中毛竹林面积115万亩。
全县森林总蓄积483万立方米,毛竹2.16亿株,森林覆盖率64.15%。
为保障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县林业管理机构比较完善,设县林业局,为政府工作部门,有13个内设股室,15个林业站,1个木材检查站,4个国有林场,1个林科所,1个国有苗圃,1个森林公安局。
我县现在实施的国家重点林业项目有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长防林工程、油茶示范工程。
通过这些工程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我县森林资源的增长、产业的发展、林农增收等都起到了空前的效果。
(二)、本次自评的项目**年度省林业厅下达给我县森林培育与资源保护类专项资金183万元,具体见下表:二、项目实施情况(一)造林、抚育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湘财农【**】206号、207号、223号、225号、229号下达我县**年造林、抚育项目资金共计77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为竹林抚育2800亩,面上造林250亩,企业基地建设2个(吉祥天、**竹材科技),林下种养2000亩,古树保护与村级绿化项目各一个。
2、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竹林抚育2800亩,分别是松木塘竹山村1000亩、马迹塘龙溪村800亩,**镇大华村500亩和牛田镇杉树仑村500亩。
通过修山,除杂,合理砍伐留养,辅以施肥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竹林产出能力。
目前,大华村500亩已经验收完毕,其余正在组织验收中。
两个基地项目的实施情况是:吉祥天基地由法人代表高进军具体总体规划,组织劳动力,按建设要求实施。
从**年2月20日至12月15日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综合汇报材料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综合汇报材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综合汇报材料花溪区20__年-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工作情况汇报市检查组各位领导: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花溪区检查指导工作。
根据安排,下面我将花溪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情况作汇报。
一、组织开展情况全区验收工作总体由花溪区发改局牵头负责,花溪区农业局、水利局、林业绿化局分别对项目进行自查,并抽调相关部门技术干部组成综合验收小组在各业务部门的自查基础上进行综合验收。
经过验收,花溪区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初步评分为99.3分,评定等级为优秀。
花溪区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初步评分为91.4分,评定等级为优秀。
20__年建设项目由于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还未完成建设,我局以花发改报[20__]93号文报请上级部门同意,先期我区对20__年、20__年两个年度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现将两个年度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二、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验收结果(一)工程完成情况花溪区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批复的任务为:1、基本口粮田建设:实施面积1387亩,主要包括机耕道工程,建设机耕道3条共2220m,耕作便道3条共2490m,灌溉渠道2条共1500m,倒虹管2条530m,山塘防渗加固一座(容积6000m)。
2、后续产业:种植经果林440亩;牧草种植300亩;棚圈改造4650平方米。
3、补植补造:补植补造16019亩,其中退耕地3569亩、退耕荒山12450亩。
花溪区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情况:1、基本口粮田工程,由于在实施过程中,耕作便道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的实际需要,无法协调农民提供出耕作便道的作业面,并应农户实用性的要求,加长了机耕道的建设长度,导致项目建设内容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后的完成情况为:机耕道工程,完成机耕道3条总长2685m;耕作便道工程,完成耕作便道1条长460m;渠系工程,完成渠道3条长1130m;完成倒虹管3条,总长620m;山塘处漏1座,容积0.6万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项目绩效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沅陵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1.拟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综合协调各项政策。
4.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5.引导和监管固定资产投资。
6.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7.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8.引导和调控市场。
9.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负责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本部门由发展和改革局行政机关及沅陵县经济信息中心、沅陵县执行大队2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组成。
共计21个行政编制,其中1个工勤编;9个事业编。
全局共有54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33人,退休人员21人。
(二)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对全县23个乡镇的退耕还林区域加大项目建设扶持力度,主要是加大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发展及补植补造等方面的项目扶持力度,改善退耕还林区域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后续发展能力,实现“退的下、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148.76万元,实际支付148.76万元。
(二)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2015年度使用148.76万元。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省下达我县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投资5892.49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226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627.49万元.其中拨付给我局巩固退耕还林间接费共148.76万元。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让广大退耕户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我县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由县发改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并抽调专人组建了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制度建设。
2、学习贯彻政策精神,科学谋划工作思路。
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多次会议,专门学习政策精神,研究探讨工作,做到集思广义,科学谋划。
使每一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都熟知当前政策,提高正确领导驾驭工作的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工作合力。
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资料、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巩固退
耕还林成果的各项政策,使全县各级、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广大退耕户知晓政策,提高他们参与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增强发展后劲,突出后续产业建设。
沅陵县是国定贫困县、移民大县和山区县。
我县立足实际,用活政策,把后续产业建设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中之重来抓。
在后续产业建设上,突出茶叶、油茶、速生丰产林产业建设,不搞大而全、小而多。
特别是集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2014年茶叶开发项目国家专项资金达775.03万元,占国家专项资金计划投资的44%以上,新造、低改茶园面积达到6600余亩;2015年茶叶开发项目国家专项资金达1065.82万元,占国家专项资金计划投资近47%,新造、低改茶园面积达到1万余亩。
5、发挥巩退引领作用,整合支农资金。
为改变过来支农资金渠道多、使用分散,项目建设水平低的现象,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不断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加大了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引导支农资金投向;积极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创新工作方法,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为了强化对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采取了严格的管
理措施,项目的申报、编制、开工(立项)报告、招投标等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办理;改变过来监察、审计事后监督的办法,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中,监察、审计贯穿全程。
县、乡、村都成立了专门的工程质量督查组,随时随地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监督;资金拨付和使用实行联审制,即发改、财政、职能部门、乡镇会签后才能拨付资金;发改局、职能部门和项目乡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自项目建设实施以来,未发生一起刁难、阻碍项目建设的行为,项目建设单位反响良好,群众对竣工的项目十分满意。
7、加大产业化建设力度,实现项目建设上规模、退耕农户得实惠。
着力推进基地建设。
继续扩大茶叶基地规模,鼓励广大农民散户利用二干田、天水田、退耕地开发茶园。
注重开发质量、提升开发标准。
打造精品示范茶园。
推进茶园向优势区域集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动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观光化发展。
加强已建茶园和低改茶园管理,培育高产、优质、高效茶园。
加快生态有机茶园创建。
支持和鼓励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有机茶基地认证,引导新开发茶园按有机茶园标准创建,已开发的茶园按有机茶园标准进行培管。
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选育一批地方优良品种。
(二)项目建设效果
通过实施后续产业建设,在全县16个乡镇的69个村发展了茶叶、速生丰产林、毛竹、中药材、等后续产业,为解决退耕农户的当前生机和长远发展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加绿地面积,为改善生态环境也贡献巨大;通过实施后续产业建设,退耕农户的生产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绿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高,本地特色优质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
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我县加大该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广大退耕农户积极参与,据不完全统计,退耕农户获得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300余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耕农户当前窘迫的生计问题;通过项目建设,退耕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促进了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续产业建设,对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发展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绿地面积不断增加,退耕农户的生产发展能力日益增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局面基本形成;通过宣传政策,群众关心支持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进行生态建设的热情高涨,广大退耕农户热烈拥护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总而言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并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四、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业绩及评价
我县根据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原则,在
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上级要求,明确职责分工。
县发改局切实发挥组织牵头和综合协调职能,财政局切实按照上级要求加强国家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调拨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及项目建设单位各自履行职责,加强项目实施、技术指导、检查验收、项目建成后期管护工作,配合协作有力,项目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专项资金安全运行并及时拨付到位,地方自筹资金主要采取退耕农户投工投劳的方式投入到位,项目建设质量检查监督工作落实到位,质量高,管护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成后效益显著,退耕农户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