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侧限抗压强度记录、报告(自动)
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4.33
/
WCK-00995-3-11
2016年11月26日
2016年12月3日
7
φ150×150
17671
71.44
4.04
/
WCK-00995-3-12
2016年11月26日
2016年12月3日
7
φ150×150
17671
81.33
4.60
/
WCK-00995-3-13
2016年11月26日
2016年12月3日
7
φ150×150
17671
76.07
4.30
/
判定
R=4.0MPa =4.5MPa S=0.25MPa C=0.06 RCO.ss=4.09MPa
∵ =4.5>Rd/(1-ZaC\4.44MPa ∴试验结果合格
依据标准
JTG E51-2009(T 0805-1994) JTG F80/1-2004
结论
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主管:
2016年12月3日
审核:
2016年12月3日
试验:2016年12月3日计:2016年12月3日
备注:
备注
(本样品为送样委托检测,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委托方对样品信息及真实性负责。)
检测单位地址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扶苏路民善雅居A座
检测单位地址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扶苏路民善雅居A座
试件尺寸mm
受压面积mm2
破坏荷载KN
抗压强度MPa
修正系数
平均值MPa
WCK-00995-3-1
2016年11月26日
2016年12月3日
7
φ150×150
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原始记录

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原始记录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基础工程中。
了解土壤的力学特性对于设计安全可靠的基础结构至关重要。
其中之一就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即土壤能够承受的最大压缩应力。
本文将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详细讨论土壤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土壤样品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数据。
实验装置与试样准备实验装置•压力机:用于施加垂直加载到试样上。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施加在试样上的垂直载荷。
•应变计:用于测量试样中产生的应变。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试样准备从现场采集到代表性土壤样品,并进行以下处理:1.清洗:将土壤样品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有机物。
2.筛分:通过筛网将土壤样品分为不同粒径级别。
3.干燥:将筛分后的土壤样品在室温下晾干。
实验步骤1.在实验装置上安装试样,并调整装置使其垂直于加载方向。
2.施加初始荷载:逐渐增加施加在试样上的垂直荷载,直到达到预定的初始荷载。
3.施加额外荷载:根据试验要求,逐步增加施加在试样上的额外垂直荷载,同时记录应变和载荷数据。
4.达到峰值应变:继续增加额外荷载,直到试样中产生峰值应变。
此时记录对应的垂直荷载。
5.卸载:逐渐减小施加在试样上的垂直荷载,同时记录应变和载荷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1.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测得的应变和载荷数据计算得到应力,将应力与应变绘制成曲线。
2.寻找峰值应变:在应力-应变曲线上找到峰值应变对应的载荷值。
3.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根据峰值载荷和试样的几何特征,计算土壤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结果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1.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观察曲线的形状,判断土壤的变形特性。
2.峰值载荷:峰值载荷反映了土壤样品能够承受的最大压缩应力。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自动计算程序

660
504
544
试件最大荷载(N) 47.02 47.62
56.03
51.79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2.7
2.7
3.2
2.9
试件个数
13
平均强度(MPa)
标准差
0.275
变异系数(%)
备注:代表值=平均值*(1-Za*Cv) 代表值≥设计值
任务编号 试验条件
6.5
静压
5
6
6264
6246
6256
2.7
2.4
3.2
2.4
实测含水量(%) 6.5
制件日期
标养
12
13
6250
6258
6246
6252
6335
6349
4
6
89
97
150.67 150.21
150.87 150.51
627
528
56.80
54.66
3.2
3.1
强度最小值(MPa)
2.4
Za
1.282
6257
6253
6258
浸水后试件质量(g) 6346
6326
6312
6310
养生质量损失(g)
5
6
6
3
吸水量(g)
99
69
59
52
养生前试件高度(mm) 150.44 150.98 151.49 150.40
浸水后试件高度(mm) 150.64 151.18 151.89 150.80
测力计读数(0.01mm) 590
6243
6353
6318
8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报告模板

试件编号
1
2
3
4
5
6
7
无侧限抗压强度 (MPa)
2.4
2.8
2.4
2.2
2.6
2.1
2.2
试件编号
8
9
10
11
12
13
14
无侧限抗压强度
2.4
2.2
2.4
2.5
2.1
2.8
(MPa)
-
强度平均值 R = 2.4 MPa
强度标准差S= 0.236
强度偏差系数Cv= 9.871%
90%的概率值Zα= 1.282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报告
BGLQ09003F
试验室名称:江西省宜春金桥道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XXBG-SSX20WPB001
施工/委检单位
输入信息
委托编号
输入信息
工程名称
输入信息
样品编号
输入信息
工程部位/用途
输入信息
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规程》JTG E51-2009
强度判断公式 R*(1-ZaCv)= 2.1 <Rd
结论 备注 试验:
经检测,水泥剂量为3.0%时,该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1、该试验为送样委托检验 2、送样人:XXX 3、见证单位:XX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见证人:XXX
审核:
签发:
日期; 年 月 日 (专用章)
判定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输入信息
水泥品种
输入信息
最大干密度 (g/cm3)
水泥剂量(%)
3.0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编号:ZJLDHY13-001-2011 委托单位 施工单位 产品名称 样品编号 检测日期 检测项目 检测依据 检测环境 主要仪器 最佳含水量(%)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最大强度(MPa) 最小强度(MPa) 平均强度R(MPa) 偏差系数Cv(%) 95%概率值Rc0.95 5.9 繁昌县交通运输局 黄山市交通建设总公司 5%水稳配合比设计 …… 2011.3.1 规格型号 检测类别 送样日期 样品数量 报告日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JTG E51-2009 室内 电子天平、压力机 标准干密度(g/cm3) 要求值 …… …… …… ≤20 …… 试验结果 4.5 3.2 3.87 11.1 3.16 2.3 备注 …… …… …… …… …… 共1页 第1页 ○150*150mm 委托 2011.2.28 …… 2011.3.12
结论及附注
依据JTJ O34-2000,来样所检指标符合标准要求,设计强度为3.0MPa
批准:
校核:
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自动计算

无侧限抗压强度自动计算首先,需要明确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定义。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指在受到均匀的压力作用下,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失稳破坏的最大压力值。
该值与材料的强度、刚度以及几何尺寸等因素相关。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集中力法,另一种是基于工作角原理的连续力法。
首先介绍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集中力法。
该方法通过构造一个能够产生最大压力的切线应力分布来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质,选择适当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如线性弹性模型、双曲线模型等。
2.假设材料在无侧限抗压状态下是完全塑性的,根据材料的流动规律,建立切线应力分布。
3.构造一个产生最大压力的切线应力分布。
通过优化方法,选择合适的切线应力分布,使其能够产生最大的压力。
4.根据选定的切线应力分布,计算出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其次介绍基于工作角原理的连续力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在受到均匀压力时的应力状态,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变形体进行分析。
通常选择带有圆心孔的圆盘、圆环或正六边形等形状的变形体。
2.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质,建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3.基于工作角原理,分析变形体在受到均匀压力时的应力分布,并计算出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无论是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集中力法还是基于工作角原理的连续力法,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键是建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测数据,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
此外,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几何尺寸、边界条件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自动计算需要建立合适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以提供给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参考,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记录
№
到样日期
年
月
日
成型日期
受控号:XXXXXXXX
共页 第页
年
月
日
设计强度Rd(MPa)
浸水日期
年
月
日
制样尺寸(mm)
最佳含水率(%)
检验依据
□JTG E51-2009 □JTG F80/1-2004
试件干密度(g/cm3)
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
5
6
7
8
试压日期
设备编号
试样实测含水率(%)
9
10
11
年 12
月
日
13
最大值
最小值 Rd /(1-ZaCv)
校核:
标准差(S) 异常值(RC±3S)
偏差系数CV(%) 试验:
样品编号 混合料名称 稳定材料种类及强度等级
设计压实度(%) 最大干密度(g/cm3)
试 件 编号 试件高度(cm) 浸水后试件高(cm) 养生前试件重(g) 浸水前试件重(g) 浸水后试件重(g) 养生期间重量损失(g)
吸水量(g) 平均吸水量(g) 破坏压力 (kN) 试件破型后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平均抗压强度RC(MPa): RC0.95=RC-1.645S
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对改良土经过不同改良措施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为土壤改良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2.实验原理无侧限抗压强度指的是土体在受力方向上无侧向变形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一般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来测定。
改良土壤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改良措施以及改良土的物理性质有关,因此在试验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方式和改良剂,对试样进行处理。
3.实验步骤3.1实验样品的制备选取一定量的常规土壤作为基质,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加入不同种类和量的改良剂进行调配,制备出一定数量的改良土试样。
3.2试样制备和装置准备将制备好的改良土试样放入标准模具中,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模压和整形。
然后将试样放入稳定器中,使其达到孔隙率饱和。
3.3试验装置的搭建在试验装置中安放试样,并将应力传感器放置在试样的上、下部位,用以测量试样受力情况。
3.4试验参数的设定根据实际情况和试验要求,设置试验的加载速度、应力平台和停止条件等参数。
3.5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试验过程中,实时采集试样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4.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得出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通过对不同改良方式和改良剂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改良方案的效果。
5.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不同改良措施的效果。
提出结论并给出对土壤改良工程设计的建议。
6.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评估和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和建议。
同时,也对试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总之,本次试验通过对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测定和评估,为土壤改良工程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6120 6115 6179 5 64 15.10 15.14 74.18 4.2 5.8 2.18 96.0
9
6077 6074 6139 3 65 15.11 15.13 74.18 4.2 4.9 2.19 96.5
强度最小值 Mpa 3.6
强度平均值 4.0
标准差 S 0.262
偏差系数Cv% 6.6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太原市华宝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工程用途 稳定土种类 水泥标号 压实要求(%) 98 主要设备编号 试验编号 养生前试样质量g 浸水前试样质量g 浸水后试样质量g 养生期试样质量损失g 吸水量(g) 养生前试件高度cm 浸水后试件高度cm 试件最大压力KN 无侧限抗压强度 (Mpa) 测强时含水量(%) 试件干密度(g/cm3) 压实度(%) 强度最大值 Mpa 4.2 东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基层 水泥稳定砂砾 P.C32.5 设计强度 3.0 DS-28 DS-15 DS-13 1
3
6077 6070 6149 7 79 15.08 15.14 63.59 3.6 5.7 2.18 96.0
5
6109 6108 6174 1 66 15.04 15.06 68.88 3.9 5.4 2.20 96.9
7
6073 6067 6134 6 67 15.19 15.20 74.18 4.2 5.0 2.18 96.0
基层 水泥稳定砂砾 P.C32.5 设计强度 3.0 DS-28 DS-15 DS-13 试 验 3 79 5.7 2.18 96.0 3.6
试验编号 吸水量(g) 测强时含水量(%)
1 90 5.4
2 90 5.0 2.18 96.0 4.2
8 64 5.8 2.18 96.0 4.2
9 65 4.9 2.19 96.5 4.2
合同号:DSJL
试验编号:2009-WCX-80 / 2010/5/29 2010/5/22 5.11% 最佳含水量 5.3 T0805-94
委托(取样)编号 报告日期 制件日期 配合比 最大干密度 2.27 试验方法 结 4 69 5.6 2.18 96.0 3.7 果 5 66 5.4 2.20 96.9 3.9 6 65 5.5 2.16 95.2 4.2 7 67 5.0 2.18 96.0 4.2
委托(取样)编号 报告日期 制件日期 配合比 最大干密度 2.27 试验方法 4
6066 6065 6134 1 69 15.03 15.11 65.35 3.7 5.6 2.18 96.0
2
6050 6042 6132 8 90 15.15 15.20 74.18 4.2 5.0 2.18 96.0
6113 6112 6202 1 90 15.18 15.22 65.35 3.7 5.4 2.19 96.5
合同号:DSJL
试验编号:2009-WCX-71 / 2010/5/29 2010/5/22 5.11% 最佳含水量 5.3 T0805-94 6
6044 6036 6101 8 65 15.09 15.17 74.18 4.2 5.5 2.16 95.2
监理工程师 意 见 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
水份损失 大 中 小 1g 2g 5g ≯10g ≯4g ≯1g
25%砾石 2.3
25%砾石 2.33
90% Za=1.282 设计强度Rd
试配强度Rc
DS1
底基层 2.0 2.37 4.02 4.52 2.31 6.20 基层 3.0 3.35 5.11 5.61 2.30 5.20
90%概率值
30-K0+656 该组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工程师 意 见 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太原市华宝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工程用途 稳定土种类 水泥标号 压实要求(%) 98 主要设备编号
东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试件干密度(g/cm3) 2.19 压实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Mpa) 强度最大值 Mpa 4.2 备 结 注 论 96.5 3.7
强度最小值 Mpa 3.6
强度平均值 4.0
标准差 S 0.262
偏差系数Cv% 6.57
90%概率值 3.7
K0+000-K0+656 该组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DS2
底基层 2.0
2.36
基层 3.0 3.36 5.44 5.94 2.26 5.40
设计掺灰量 施工掺灰量 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
4.30 4.80 2.24 5.30
平均值Rc=Rd/(1-ZaCv)
90%概率值=Rc-Za*S
90%概率值=Rc-Za*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