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5-7单元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动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增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六、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人教版必修一英语第5单元单词

人教版必修一英语第5单元单词

第5单元的单词共有20个,它们分别是:1. accept2. advice3. allow4. businessman5. capital6.pany7. decision8. demand9. experience10. influence11. invite12. produce13. product14. progress15. provide16. purpose17. regret18. separate19. suggest20. suitable接下来,我将对这些单词进行详细解释和使用示例,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

1. accept- 词义:接受- 例句:She accepted the job offer without hesitation.2. advice- 词义:建议- 例句:I need some advice on how to invest my money wisely.3. allow- 词义:允许- 例句:The teacher doesn't allow students to use their phones during class.4. businessman- 词义:商人- 例句:My uncle is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who owns his ownpany.5. capital- 词义:首都- 例句: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6.pany- 词义:公司- 例句:She works for a multinationalpany.7. decision- 词义:决定- 例句: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 is crucial in business.8. demand- 词义:需求- 例句:There is a high demand for luxury goods in the market.9. experience- 词义:经验- 例句:He has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IT industry.10. influence- 词义:影响- 例句:Her parents' opin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er. 11. invite- 词义:邀请- 例句:We are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our annual party.12. produce- 词义:生产- 例句:This factory produces over 1000 cars every month.13. product- 词义:产品- 例句:Apple's latest product has been a huge success.14. progress- 词义:进步- 例句: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learning English.15. provide- 词义:提供- 例句:The hotel will provide free breakfast for all guests.16. purpose- 词义:目的- 例句:The purpose of the meeting is to discuss the new project.17. regret- 词义:后悔- 例句:She regrets not studying harder for the exam.18. separate- 词义:分开- 例句:The wall separates the kitchen from the living room.19. suggest- 词义:建议- 例句:I suggest that we start the meeting at 9 o'clock.20. suitable- 词义:合适的- 例句:The dress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formal event.以上就是本单元的全部单词及其解释和使用示例。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知识点包括:必修一:1. 古代文学知识:古代文学的概念、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等;2. 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3. 现代文学知识: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等;4. 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郁达夫的《简爱》等;5. 诗歌的形式与鉴赏: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形式、诗歌鉴赏常用方法等;6. 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搭配、修辞手法等。

必修二:1. 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作品的理解与鉴赏等;2. 古诗文的鉴赏与欣赏:唐诗宋词的欣赏、古文选读等;3. 现代诗歌的鉴赏与欣赏: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的名家及其作品等;4. 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等;5. 文学常识: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作品及其作者、文学批评方法等;6. 阅读与写作:阅读的方法、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等。

必修三:1.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古代诗歌的特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等;2.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发展史、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等;3. 古代戏剧的鉴赏:古代戏剧的发展史、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名家及其作品等;4.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等;5. 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等。

必修四:1. 古代诗词的鉴赏: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诗词鉴赏的常用方法等;2.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散文鉴赏的常用方法等;3. 古代戏剧的鉴赏: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戏剧鉴赏的常用方法等;4.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等;5. 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的背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批评方法等。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案例:骆驼刺特征: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

4、植被的类型和特征(1)森林的类型和特征: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植被群体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类型对应气候区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史上最全面的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语法知识点总结

史上最全面的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一主要语法点必修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宾语从句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定语从句必修二:定语从句 (非限定定从、定从中的介词前提 );被动语态 (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及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必修三: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必修四: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V-ing) ;构词法必修 2第一单元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第二单元一般将来时的主被动第三单元现在完成时的主被动第四单元现在进行时的主被动第五单元介词 +which/whom的用法必修 3一二单元情态动词的用法三单元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四单元主语从句五单元同位语从句必修 4第一单元主谓一致第二单 v-ing 作主语和宾语的用法第三单元 v-ing 作表语 ,定语和宾语补足语第四单元v-ing 作状语第五单元构词法必修 5第一单元过去分词作定语和表语第二单元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第三单元过去分词作状语第四单元倒装句第五单元省略句人教版必修一各单元知识点总结Unit One Friendship一、重点短语1.go through 经历,经受get through 通过;完成;接通电话2.set down 记下,放下3.a series of 一系列4on purpose 有目的的5.in order to 为了6.at dusk 傍晚,黄昏时刻7.face to face 面对面8.fall in love 爱上9. join in 参加(某个活动);take part in 参加(活动)join 加入(组织,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10.calm down 冷静下来11.suffer from 遭受12.be/get tired of⋯对⋯感到厌倦13.be concerned about关心14.get on/along well with 与⋯相处融洽16.find it + adj.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是⋯17.no longer / not ⋯ any longer 不再⋯18. too much 太多(后接不可数n.)much too 太⋯(后接 adj.)19.not⋯until 直到⋯才20.it’sno pleasure doing sth 做⋯并不开心21. make sb. sth. 使某人成为⋯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二、语法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概念:直接引语: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您指的应该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至必修5中第七单元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列举的相关内容:
1. 必修一第七单元——自然探索:本单元包括《自然万象》和《探索求知》两个主题。

其中,《自然万象》介绍了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地球的运转等现象,而《探索求知》则介绍了科学实验、探索发现、发明创造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兴趣。

2. 必修二第七单元——动物世界:本单元包括《动物与人类》、《动物与
社会》、《动物与文化》三个主题。

其中,《动物与人类》介绍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动物与社会》探讨了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居方式;《动物与文化》则从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动物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象征意义。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动物世界,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还有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的第七单元分别是:《语言表达》、《文学审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等。

由于教材版本及各地区课程设置不同,具体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直接查阅相应版本的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单元五Book1Unit5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单元五Book1Unit5知识点整理

Book 1 Unit 5知识点一、要点词汇1. devote vt.( 与 to 连用 )献身;专心于He devoted all his spare time to helping his students with their English.( 1) devote to把奉献给;专注于devote oneself to sth. 致力于;献身于( 2) devoted adj. 忠实的;深爱的be devoted to专心于;致力于(3) devotion n. 关爱;奉献Before the exam, I devoted myself to preparing for it.考试以前,我努力做好准备。

2. equal v.等于;抵得上adj. 相等的;胜任的;同样的n.同样的人;相等物be equal to sth. /doing sth.等于/胜任做某事I don ’ t think he is equal to doing this kind of work, so I can’ t hire him.3. escape vi.&vt.逃脱;逃脱;避开;被忘记n. 逃跑;逃脱( 1) escape (doing) sth. 躲避(做)某事(2)a narrow escape九死一世It is said that he narrowly escaped being kill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other day.4. reward n. 酬劳;奖金;回报vt. 酬金;奖励(1) as a reward for 作为(对某事的)酬劳 /奖励(2) rewarding adj. 值得的;有利的;存心义的You mentioned that you could teach English as a reward, which is exactly what I want. When asked for his views about his teaching job, Philip said he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and rewarding.5.in trouble 有麻烦;处于困难中;在危险、受罚、难过、忧愁等的处境中take the trouble to do sth.不辞劳苦做某事have trouble (in) doing sth./with sth.做某事有困难一句多译:无论什么时候学习碰到困难,请立刻找我们帮忙。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提炼汇总(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详解及扩展)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提炼汇总(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详解及扩展)

外研版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Unit 1 A new start .................................................................................................................... - 1 -Unit 2 Exploring English ....................................................................................................... - 15 -Unit 3 Family matters ............................................................................................................ - 29 -Unit 4 Friends forever............................................................................................................ - 43 -Unit 5 Into the wild ................................................................................................................ - 57 -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 - 64 -Unit 1 A new start重点单词1.picture vt.想象;描写2.over and over again反复地3.wake up醒来wake的过去式为woke,过去分词为woken,现在分词为wak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1.诞生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代表: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内容:(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3. 意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二、理论的实践: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1871年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2.建立: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通过新型的工人政权。

3.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4.政策: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受人民监督罢免;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5.意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树立光辉榜样。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

2.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苏维埃这种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⑵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⑶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陈独秀-上海,李大钊-北京)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后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国民党一大:1924年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一场以“国民革命”为口号、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2.发展:1926年7月北伐3.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

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内容: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4.井冈山道路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

5.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1)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开始长征。

长征中,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后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长征结束。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等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3.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1945年中共“七大”。

6.抗战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中共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

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2)据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战略防御阶段: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底,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阶段:开始:三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发起,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新政协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目的: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制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同纲领》初步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该制度。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进一步确立。

2.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作为合作的指导思想。

3.1957—.1976年反右扩大化及“文革”期间名存实亡4.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做了明确的规定。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先后成立自治区,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966—1976年)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协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历史转折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2.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1)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宪法: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公民行为法律:相继出台《选举法》等;政府行为法律: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1999《行政复议法》;作用: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意义:这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4)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意义: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三、基层民主选举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形成过程80年代初,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统一祖国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澳门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意义: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翻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的结果。

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之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79年宣布实现两岸30年的真正停火。

80年代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90年代海基会和海协的成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的渠道。

1992年双方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

(九二共识)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兴起1.背景: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947年)内容: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影响: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由此出现了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长达40多年的对峙。

二、冷战表现1.政治:杜鲁门主义2.经济: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

苏联为与之对抗,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军事:北约建立。

(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即华约。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美苏“冷战”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1948年三、“冷战”影响1.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四、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2.越南战争:1961-197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共体的形成1.背景: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有较快发展,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建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西欧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