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文化概论》有感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我认为在这其中,中国应当首当其冲.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从彩陶文化算起到现在,至少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积累。

有人认为在古代我们的文明是非常全面的,但是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我们就走上了独轮车的时代,我们的文明就停滞下来了。

这话有理,但决不全对!是的,百家争鸣使其言论自由,思想开明, 涌现出了不同学派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达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可惜之后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所扼杀,但之后的中国古代文化并没有停滞,他开始像一个大熔炉,所有的文化,只要来到了中国,就都会被融入其中,为我所用,唐朝胜之.宋朝达颠峰之态!我认为”融”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可是, 独尊儒学还是为中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宣传人性善. “人性本善”,这就是后来的儒家教给中国人的思维大法,“天理”,一切思维推论的“起点”。

正是在这里,形成了中国人反逻辑思维的全部构架. 既然都已然是天理了,那么还争什么,就这样过着吧!这种思维方式促使中国人愈来愈走向了自愚 .一个社会不追求真理,则没有创新,人再多也没有用,不追求真理等于白活。

就这样在中国的文化中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1840年,随着一声炮响,中国的大门被轰然炸开,骄傲了两千年的中华民族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有骄傲的资本,高傲的头颅不得不向当年的“弹丸之国”屈服,昔日的天朝上国,今日的待宰羔羊,屈辱,这枚定时炸弹总算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将救国图存为己任。

东学西渐转变成了西学东渐.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中国文化概论篇1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自己民族精神内核的了解应该是从这门课开始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都有学习文言文,高中的历史教材也都有中国文化史的学习,但是总有一种感觉就是那些都是古代的东西,虽然内心深处为之感到骄傲,但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进入大学之后这种距离感逐渐消失了,同时又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愧疚感: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这么不懂中国;作为华夏族的人,居然这么不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

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是,越学文化,越感到自己没文化,于是每上一节课,内心的惶恐就增加一份,对于教中国文化的老师的崇拜也就越加一分。

因为越感到自己没文化,越感到老师有文化。

中国文化是多元复杂的,但他是从不间断的向前发展的。

正如学者们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总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而中国文化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他的人文情怀。

无论是占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孔孟之道,还是影响深远的老庄哲学,他们探索的方向其实都是一种为人之道,探求的是如何做好一个人,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孔子主张的“仁”,庄子探求的“逍遥”,都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做好君王,要对天下仁。

做好社会中的.一份子,要尚礼守纲伦。

做好自己要达到逍遥之境,追求一种自由的人格。

诸此种种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本体的尊重。

另一方面中国的学派多为唯心学说,直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才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内心修养,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所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感也是有心而生的,做人做事也会更多的追寻内心的道德感,而这种最高的境界便是“慎笃”。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人的评价是内向,我想这种内向的性格应该和中国传统多为注重内在的探求有关系,而另一反面这种传统使得中国人极为智慧,含蓄,难以捉摸。

这种内在的探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生命自身的认知和探求,这体现了极为鲜明的人文情怀。

当然人文情怀最大的体现莫过于中国古代没有想西方那样遭受宗教神学的桎酷,没有想西方那样对上帝的超自然力量的绝对信仰。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合,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受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驱使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强调突出政治。

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然反映。

关心政治,这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根源。

2、植根血缘基础。

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

是其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根源。

3、着眼伦理本位。

发挥主体能力。

强调主观精神,自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想的表现。

侧重抑制个体。

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依靠一种文化长期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进的结晶。

这门课程通过介绍中国文化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恕”等价值观,提倡和谐相处、孝道、忠诚等品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强调“人间正道是沧桑”,倡导修身养性、解脱苦难。

道教追求自然和谐与纯净无为。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其次,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与经典著作带给我许多启示。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文字记录,劝导、教诲、启迪了无数中国人。

《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是我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其中充满了智慧和道理。

这些经典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体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读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通过这些文字的传承,我们能够从古人的经验中获得智慧。

再次,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美的享受。

中国传统音乐、戏曲、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神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我在课程中学习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京剧、昆曲、豫剧等不同地区的戏曲形式。

这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最后,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让我对生命、人生观有了新的思考。

中国的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学派,各有其独特的思想观点。

其中,我特别喜欢道家的无为而治、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使我意识到生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利与成就,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在的平静与安宁。

这种思想观念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对问题和处理困难时有着很大的帮助。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近日我读完了由张岱年、方克立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该书是199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的核心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认识民族自身、提高人文素质,创造美好未来,挖掘经济价值所以在阅读该书时极度认真,感悟尤多,故而写下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分享一下,探讨一下。

我的感悟有以下几条:首先是古人的文化魅力在于坚持与传承是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壮大完善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发扬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最早的中国文化只不过是是二层次: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而后期就是三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再到后期就是四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这是历史和人类不断改革进步的必然体现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难道不应该更好的发扬和维护这种精神吗?这便是我的第一个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更好的维护坚持改革创新的文化精神。

接下来是我的二个感悟:制度文化是把双刃剑。

在文化的传承当中少不了制度的功劳,正是因为有好的制度,古人的思想才会开放,才会进取这就好像是科举制度,能为国家网络人才创建文化但制度也有另一方面是不好的消极的',列如:宗法制亦为专制制度也就是说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这样的制度从一定角度来说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取用。

对文化的交流发展给以屏障性,这样的制度就明显没有后期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好,当然这些都是没办法和现代比的。

所以说古代制度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把好的一面无限扩展,争取用到最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第三个感悟文化应有斗争精神这体现在以下三点,我归纳总结为:1.与自然斗争,读后感《《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中国文化概论》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自己文化认同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这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但是在当今社会,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些疑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读后感篇一:《读〈中国文化概论〉与〈哲学入门〉有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两本超酷的书呢,一本是《中国文化概论》,一本是《哲学入门》。

这两本书就像两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好多好多新想法的大门。

先来说说《中国文化概论》吧。

这本书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文化宝藏盒。

里面装着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说起吧,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符号。

我就想啊,老祖宗们可真聪明,他们怎么就能想出用这些符号来记录事情呢?就好比是我们现在用密码来保护自己的小秘密一样,甲骨文就是他们那时候的密码本。

书里还讲了好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呢。

像春节,一到春节啊,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

那春联写得可讲究了,对仗工整,还充满了吉祥的话语。

我就问我爷爷,为啥要贴春联呢?爷爷笑着说:“这是为了迎接新年,把不好的东西都赶走,让福气都进到家里来。

”我就觉得呀,这春节就像一场盛大的魔法仪式,春联就是那神奇的魔法咒语。

还有端午节,一提到端午节我就想到粽子。

哎呀,那香香糯糯的粽子,可太好吃了。

书里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呢。

屈原是个很伟大的人,他那么爱国,最后却投江了。

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啊虾啊去伤害他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

我就想,这就像是人们在和江里的小动物们做一个约定,用粽子来交换屈原的平安,虽然知道屈原已经不在了,可是这种纪念的方式充满了满满的爱和敬意。

中国的文化里还有好多好多的艺术呢。

比如说京剧,那些演员们画着花花绿绿的脸,穿着特别漂亮的衣服,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他们怎么能记住那么多的台词和动作呢?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还模仿过京剧演员呢,我扮成了红脸的关公,我的小伙伴扮成了白脸的曹操。

我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把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就觉得京剧啊,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文化的天空里特别耀眼。

再说说《哲学入门》这本书吧。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合,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受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驱使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强调突出政治。

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然反映。

关心政治,这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根源。

2、植根血缘基础。

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

是其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根源。

3、着眼伦理本位。

发挥主体能力。

强调主观精神,自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想的表现。

侧重抑制个体。

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依靠一种文化长期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文化概论》有感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文化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全貌,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亮点。

在内容方面,以拓宽读者的文化视野,丰富读者的人文知识,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陶冶读者的情操为原则,紧紧围绕中国的文化精神展开,全方位的展示优秀和卓越的一面,继而以中国文化精神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领悟中国文化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和启迪。

本书共分为八块内容,第一章内容以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内容展开了论述。

从而说明了,文化是人类的支撑和原动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文化在社会环境中具有昭示的作用,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反方面具有熏陶,感染和同化作用。

表明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国民素质的提升必须依靠文化。

第二章内容以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内涵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几个主题以及它的价值和作用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民族本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第三章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为例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象征和精神意象。

其中讲述了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处处绽放着民族文化的绚丽花朵。

众多的历史遗迹,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力量与创造精神;丰富的精神意象,凝聚成支撑这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四五六章,以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华传统美德以及《论语》,《孟子》,汉字,中国古代艺术等,更加具体的叙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乐趣。

第七八章的了中国古代人文成就和科技成就,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哲学,教育以及四大发明。

读后感:文化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传承中起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在这个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保护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显得更加重要了,随着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越来与不重视等原因,宣传中国文化更家重要,《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和中国特点鲜明的文化代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文化,例如,中国的语言文字章节中简述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展现了汉字的内涵丰富和意义非凡。

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内涵也会更加的拓展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中国文字的变形和中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不拘泥于传统又展现了汉字的精髓,汉字以不同的书写形式写出来,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而汉字的书写又包含了绘画艺术和人们的审美观更加不用说了从汉字演变出来的思想,如字如其人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