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
湖南抗日战争史

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境内的六次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氛。
其中,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在湖南省境内发生了六次大的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的会战。
这六次会战主要是长沙会战三次与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
各次会战情况分别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24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4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6日至10月11日,主要战役区域还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6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19日至1941年1月16日,主要战役区域仍然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2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2.8万余人,日方伤亡5.6万余人.。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2日至12月15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常德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常德城守备、第74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参战兵力21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4万余人.。
长衡会战,发生于1944年5月2日至8月8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衡阳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衡阳城守备、第10军军方先觉,参战兵力4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51万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是怎样的热度: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热度: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场战争是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而发起的,更纠集了十万的兵力。
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如何呢?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
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
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
“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
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
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
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
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
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
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
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
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
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
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
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
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
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名称长沙会战(共4次)主要指挥官薛岳、冈村宁次
时间1939.9-1944.8 地点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
参战方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参战方兵力中国100万人以上,日军66万人
结果中国胜利伤亡情况中国伤亡13万人,日本伤亡10万人(前3次)。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保卫战。
这三场战斗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场保卫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中国迎战日本侵略的第一次战斗。
该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期间,地点位于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
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南方扩张。
上海被视为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一道堡垒”,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首个战场。
过程淞沪会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军的进攻阶段,日本侵入上海并迅速占领了外滩地区。
随后,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采取了城市游击战的战术,利用狭窄的巷道和战壕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双方进行相持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周,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上海。
影响淞沪会战表明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侵略威胁,并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中国的抗战斗争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淞沪会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抵抗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另一场重要战斗,该战斗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地点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武汉市。
背景日本在迅速占领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控制武汉意味着控制中国。
因此,武汉会战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一战。
过程武汉会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积极的外围防御,试图拖延日军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日军实施了大规模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迅速占领了武汉的前沿阵地。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并收复部分失地。
第四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总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武汉。
经 典 战 役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四次长沙会战的真相 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何情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次长沙会战的真相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何情况?
导语:近一段时间,长沙会战被果粉们当作国军正面抗战的辉煌成果而大肆宣传,当时的国军主帅薛岳也被吹捧为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抗日将领(朱德和彭
近一段时间,长沙会战被果粉们当作国军正面抗战的辉煌成果而大肆宣传,当时的国军主帅薛岳也被吹捧为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抗日将领(朱德和彭德怀消灭的日本人算谁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什么情况呢?
——长沙会战前——
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没杀敌人先杀自己百姓,果然战果辉煌……)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回顾长沙会战

院辖市 特别行 政区 地方
12 1 1
南京 | 上海 | 北平 | 青岛 | 天津 | 重庆 | 大连 | 哈尔滨 | 汉口 | 广州 | 西安 |沈阳 海南特别行政区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抗日到底是几年?
国共两党的正史提及抗日,都是异口同声说到“抗战八年”, 这也是一个尴尬的事。九一八发生在一九三一年,按理来说抗 日应该是十四年。日本战败后,国际法庭将抗日提前到张作霖 被炸死那年,也就是说有17年,真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细读历史,中国政府抗战八年是说得过去的。九一八事变 发生在张学良入主中原,参加中原大战,帮蒋介石打败了桂军 、冯玉祥、阎锡山。这时东北空虚,被日本人利用,占领了东 三省。虽说有王铁汉、马占山、东北义勇军等的抵抗,但终究 不成气候,也不是政府行为。其后虽有淞沪、长城、热河、绥 远等战役,也不是主流。当时蒋介石热衷于攘外先安内。 1936年底(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次年(1937年7 月),才宣布抗日,直至1945年8月5日结束,这样才有八年抗 战之说。
目 录
题外话
长沙会战的历史背景 长沙第一次会战
长沙第二次会战
长沙第三次会战
南岳军事会议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 五日,国军统帅部在南 岳召开军事会议。蒋介 石致开幕词,大意是: 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退 军、岳州失陷为止(17 个月),是抗战的第一 期。从今以后进入第二 期。也就是抗日的相持 阶段。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 中日爆发了全面战争,由此一 场持续八年的抗战拉开帷幕。 六月二十五日起,驻平、 津日军开始大演习,七月七日 夜晚十时四十分,在宛平县卢 沟桥以北从事夜间演习的日本 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 中队,突然声称受到龙王庙方 面中国军队的射 击,同时发现一 名士兵“失踪”, 于是以此为借 口,将宛平县城 包围,于七月八 日晨四时五十分 开始进攻。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 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 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 或称“长沙保卫战”。
第一次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 ,日 军调集10万人 , 分路进占湘北岳 阳东南地区、鄂 南通城地区、赣 北奉新、靖安地 区。第九战区代 理司令长官薛岳 指挥16个师约20 16 20 万人,将进占赣 北鄂南之日军阻 于献钟、修水地 区。进至长沙东 北金井、桥头驿 一线的日军,遭 守军抗击、民众 袭扰,加之补给 困难,被迫北撤, 恢复战前态势。
第二次 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 日军调集约12万 人 ,进占岳阳、 临湘一带,企图击 溃第九战区主力于 湘北地区 。第九 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指挥17万人利用湘 北有利地形,采取 逐次阻击 ,诱敌 至长沙附近捞刀河 两岸地区予以围歼 的方针 ,将突入 长沙市区和进至株 洲之敌全部歼灭并 乘胜反击。日军被 迫北撤 ,退回新 墙河以北地区。 。
长沙战役-战役结果 长沙战役 战役结果
此次战役,红3军团给了国民党军何键部以沉 重的打击,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但由于红3军 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占领长沙,进而夺取武汉, 并影响全国起义的精神,未能及时主动撤离长 沙,以致当何键集中兵力大举反扑时陷入被动, 被迫于8月6日撤出长沙,向平江县长寿街方向 转移。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中 旬,日军调集约 10万人的兵力, 分兵两路进攻长 沙 。薛岳指挥 13个师,约17 万人兵力,组织 防御。日军攻击 受挫,伤亡严 重 ,撤至新墙 河以北地区,由 赣北西进的日军 也被击退。会战 结束。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次 长沙会战
第4次长沙 会战为中日 战争末期的 大型战役之 一,第四次 长沙会战 1944年5月 揭开了序幕。 这次会战又 叫做长衡会 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退了日军轻狂进攻,共歼敌3万 余人,成为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 日军士气打击严重。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 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 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第一次长沙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对于抗日胜利 的信心,各地民众奔走相告。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泰晤士报、塔斯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组织联合战地记 者团,赴湘北考察证明此次大捷确有其事,纷纷向 世界报道。
战例分析之
长沙会战
七院二旅五营魏广豪 学号:7012013230
长沙会战
基本概况: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 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 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 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 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 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 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 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 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为了配合盟 军作战,蒋介石命令薛岳,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 第七十四军南下,拟配合第四、第七战区进攻广州, 以消解日军攻取香港的打算。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 南听说薛岳的两支精锐部队南下,决定再攻长沙。 薛岳早已把他的“天炉战法”打造成熟,并迅速把 南下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和驻常德的第七十三军,歼灭日军3万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中国军队 的攻势少见其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 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 防御战役。 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 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 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 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 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 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 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
启示之二:敢于亮剑,即使是敌众我寡,弹尽粮绝, 也要拼到最后。 无论时代怎么前进,科技怎么发展,决定战争胜负的 最根本因素在人。
战争背景:
2.国内背景
长沙会战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 投降,并在南京成立伪政府。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 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 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 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在经济上,加紧 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1938年11月初,日军攻 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 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 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1939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 官,指挥长沙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
第4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第四次长 沙会战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
这次会战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 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 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攻击的日军人 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 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 本攻陷长沙.
长沙会战
战争背景
1.国际背景
长沙会战
1940年夏,蒙古族也展开了自发的抗日斗争。在欧洲,1939年9月 ,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纳粹德国宣战,标 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式爆发。欧美列强放弃 了将欧亚两洲的法西斯国家力量引向苏联的企图,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 谈的态度,支持中国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在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 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调整了 对华战略。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 ”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 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 ”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实现侵略意图。在其他城市相继沦丧后 ,长沙乃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 争中将处于被动情况下。
长沙会战
天炉战法,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 术。“天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布 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 、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 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 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
抗日名将:薛岳
如果湖南战胜,是国 家和委员长之福;如 果战败,我就自杀以 谢国人!
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 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又称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又称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又称 “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分为长沙会 战(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 月)”)、以及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两个阶 段
第二次长沙会战
二战长沙因电令泄露,薛岳要守住长沙的愿 望被打破了,然而,打到最后日军却全线撤 离 1941年,阿南惟畿接任日军十一军司令官后, 制定出一个“加号计划”,决定集中12万精 锐兵力,力争歼灭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主力。 这一年的9月18日,是“9・18”事变十周年纪 念日。阿南惟畿便决定这一天为正式进攻日。
长沙会战:战争图片
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之一:灵活的战略战术是胜利的保障
总结薛岳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关键,固然是灵活 运用“天炉战法”,善用湖南特殊而复杂的地形 ,独树一帜地创造了这个有效的防守战术,使日 军三次丧师湖南,但官兵同仇敌忾、爱国军民齐 心发挥的整体战力更是功不可没。“天炉战神” 的美名不胫而走。冈村宁次亦不由得发出“撼山 易,撼薛将军难”的哀叹。八年抗战中,薛岳指 挥所部共歼灭日军十余万人,堪称抗战期间毙敌 最多的中国将领。
第四次长沙会战
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 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 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 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 ,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 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 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 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 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 这样的耻辱”。